『壹』 怎樣評價材料的淬透性
在不同的文獻上,對淬透性有多種不同的詮釋: (1)淬透性是指鋼材獲得一定淬硬層深度的能力。鋼的淬透性作為鋼的一種屬性是決定淬硬層深度的最關鍵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淬透性可以表述為材料接受淬火的能力,同時它也是決定焊接性能的重要因素。與淬透性相關的化學成分的影響可用碳當量表示: Ceq=C(%) +1/6Mn(%)+1/15Ni(%)+1/5Cr(%)+1/4(Mo)+1/13Cu(%)+1/2P(%)。碳當量越大,淬透性越好,焊接時,熱影響區的最高硬度也越高。 (2)淬透性是鋼的固有特性。由鋼的冶金成分、純潔度、晶粒度等因素決定,表示淬透性的方法有許多種,如比較不同鋼種的(上)臨界速度就是一種表示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只強調了轉變的開始行為而對轉變終了的行為未予考慮,而且,在實際生產中往往並不能取得100%的馬氏體組織。從實際出發,可以把50%馬氏體組織規定為淬火組織,按這種規定,則必須考慮鋼的轉變終了行為。為了綜合判定鋼的淬透性,CCT圖是最好的判據,然而要想把每批鋼的CCT圖都做出則不現實,因此,實用性最強的方法是喬明尼頂端淬火法。 (3)淬透性也稱之為可淬性、淬火性。它是鋼材本身所固有的屬性,是指鋼接受淬火的能力。由於冷卻時,工件表層與心部的冷卻速度不同,表層的冷速可能高於臨界淬火速度,而心部冷速則可能低於臨界淬火速度,故工件淬火後,從表面到內部,只能獲得一定深度的馬氏體組織。不同鋼種接受淬火的能力各異,其規律是:在同樣的冷卻條件下,C曲線位置愈靠右者,馬氏體組織深度就愈大,接受淬火的能力就愈強,即淬透性愈高,反之則相反。這種馬氏體組織的深度稱為淬硬層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