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鋼結構 鋼結構材料的性能指標怎麼看
鋼結構是由鋼制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築結構類型之一。在全球范圍內,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鋼結構在建築工程領域中得到合理、廣泛的應用。鋼結構行業通常分為輕型鋼結構、高層鋼結構、住宅鋼結構、空間鋼結構和橋梁鋼結構五大子類。
鋼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製成的梁鋼、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並採用硅烷化、純錳磷化、水洗烘乾、鍍鋅等除銹防銹工藝。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採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接。
鋼結構主要用於橋梁、建築、燈塔、船類等領域。除鋼結構以外,還有木結構、混凝土結構、磚混結構等結構等。
鋼材的強度指標由彈性極限σe,屈服極限σy,和抗拉極限σu,設計時以鋼材的屈服強度為基礎,屈服強度高可以減輕結構的自重,節省鋼材,降低造價。抗拉強度σu即是鋼材破壞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此時的結構因塑性變形很大而失去使用性能,但結構變形大而不垮,滿足結構抵抗罕遇地震時的要求。『σu/σy值的大小,可以看作鋼材強度儲備的參數。
鋼材的塑性一般指應力超過屈服點後,具有顯著的塑性變形而不斷裂的性質。衡量鋼材塑性變形能力的主要指標是伸長率δ和斷面收縮率ψ。
鋼材的冷彎性能是衡量鋼材在常溫下彎曲加工產生塑性變形時對產生裂紋的抵抗能力。鋼材的冷彎性能是用冷彎實驗來檢驗鋼材承受規定彎曲程度的彎曲變形性能。
鋼材的沖擊韌性是指鋼材在沖擊荷載作用下,斷裂過程中吸收機械動能的一種能力,是衡量鋼材抵抗沖擊荷裁作用,可能因低溫、應力集中,而導致脆性斷裂的一項機械性能。一般通過標准試件的沖擊試驗來獲得鋼材的沖擊韌性指標。
鋼材的焊接性能是指在—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獲得性能良好的焊接接頭。焊接性能可分為焊接過程中的焊接性能和使用性能上的焊接性能兩種。焊接過程中的焊接性能是指焊接過程中焊縫及焊縫附近金屬不產生熱裂紋或冷卻不產生冷卻收縮裂紋的敏感性。焊接性能好,是指在一定焊接工藝條件下,焊縫金屬和附近母材均不產生裂紋。使用性能上的焊接性能是指焊縫處的沖擊韌性和熱影響區內延性性能,要求焊縫及熱影響區內鋼材的力學性能不低於母材的力學性能。我國採用焊接過程的焊接性能試驗方法,也採用使用性使用性質上的焊接性能試驗方法。
影響鋼材耐久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鋼材的耐腐蝕性差,必須採取防護措施,防止鋼材腐蝕生銹。防護措施有:定期對鋼材油漆維護,採用鍍鋅鋼材,在有酸,鹼,鹽等強腐蝕介質條件下,採用特殊防護措施,如海洋平台結構採用「陽極保護」措施防止導管架腐蝕,在導管架上固定上鋅錠,海水電解質會自動先腐蝕鋅錠,從而達到保護鋼導管架的功能。其次由於鋼材在高溫和長期荷載作用下,其破壞強度比短期強度降低較多,故對長期高溫作用下的鋼材,要測定持久強度。鋼材隨時間推移會自動變硬、變脆、即「時效」現象。對低溫荷載作用下的鋼材要檢驗其沖擊韌性。
Ⅱ 如何進行鋼材的力學性能試驗
進行鋼材的力學性能試驗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取樣:從鋼材中取得試驗樣品,通常是通過切割或者加工獲得符合標准要求的試驗樣品。
材料特性測試: - 強度測試:包括拉伸試驗、壓縮試驗和剪切試驗,可確定材料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屈服延伸率等性能。 - 硬度測試:常用的硬度測試包括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等,可用來評估材料的硬度。 - 韌性測試:沖擊試驗是測量材料對沖擊負載的抵抗能力,一般使用沖擊試驗機進行測試。
金相分析:通過金相顯微鏡觀察試驗樣品的組織結構,了解材料的晶粒大小、相含量以及缺陷等信息。
化學成分分析:使用化學分析儀器檢測鋼材的化學成分,確保材料符合標准要求。
數據處理與分析:將試驗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得出鋼材的力學性能參數,如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率等。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對鋼材的力學性能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分析,確保其符合設計和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