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港珠澳大橋用的鋼材有哪些特殊地方
港珠澳大橋是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梁,在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的戰略意義。
港珠澳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設計時速為100公里。
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於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一期計劃於2018年12月完成,大橋投資超1000多億元,約需9年建成。
主體橋梁鋼結構部分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工程全長約22.9km,東自西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深水區非通航孔橋的分界墩起(K13+413),西至拱北/明珠附近的海中填築的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止(K35+890),其中CB01、CB02合同段起於島隧工程結合部非通航孔橋西端,起點樁號為K13+413,經深水區非通航孔橋、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止於淺水區非通航孔橋,終點樁號為K29+237,全長約15.824km。其中CB01、CB02合同段施工單位分別為武船重工有限公司、中鐵山橋有限公司。
主體橋梁土建部分
港珠澳大橋主橋自珠海拱北對開的珠澳口岸人工島伸展至粵港分界線,全長29.6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的橋隧結合方案,其中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銅鼓航道段約6.7公里採用隧道方案,其餘路段約22.9公里採用橋梁方案。為實現橋隧轉換和設置通風井,主體工程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海中人工島。本次簽約的就是其中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兩個隧道人工島部分。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相關專家介紹,人工島和隧道設計施工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比如島隧要怎樣無縫接合,長達6.7公里的超長隧道里要如何通風、保證安全,復雜海洋條件下,預制的沉管要怎麼浮運和沉放。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已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並有41位中外橋梁、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
承擔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的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的,是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人的聯合體,據介紹,該聯合體由施工團隊和設計團隊兩部分組成,陣容可謂華麗: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組成施工團隊,其中前兩者為世界500強企業,後者為中國建築業500強。設計團隊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丹麥科威國際咨詢公司(COWI A/S)、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及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組成。
據介紹,目前島隧工程開工前的各項工作已准備就緒,上百名管理人員和設計團隊已逐步到位,施工設備已陸續進場,預計將於2018年底建成。
人工島
位於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大橋建成後,珠海、澳門兩地的口岸均設在這座工程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的人工填海築成的「人工島」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包括幾大部分,即人工島護岸、陸域形成、地基處理及海巡交通船碼頭等。工程填海面積208.87萬平方米,護岸長6079.344米。項目完成後,形成的陸域標高為+4.8米,可抵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人工島將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並設置觀景平台供遊客觀景攬勝。
由於填海工程前一階段水面標志物不多,市民對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建設缺乏感觀認識,感覺不到海底發生的變化。施工人員介紹,從2010年8月4日起,人工島浮出水面後,將一天天「長大」。隨著堤心拋石成功拋出水面,標志著工程重要節點完成,將形成整個護岸初步輪廓,工程也從水下施工逐漸轉上水面,形成海上施工掩護,為人工島內回填砂階段施工創造條件。
人工島工程自2009年12月動工,總工期為108個月。截至2010年8月4日,人工島東、南護岸挖泥已完成約278萬立方米,拋填堤心石完成約95萬立方米,四腳空心方塊預制約9000塊。並完成分隔圍堰、臨時圍堰鋪設土工布、土工格柵等約17萬平方米。與此同時,還充填沙袋約6萬立方米,施打塑料排水板約13萬米。經過施工人員努力,已完成整個人工島工程總量的10%,計劃2018年12月竣工。
2. 特鋼的中國特鋼行業發展情況
2005年全國32家特鋼企業共生產特殊鋼4695.3萬噸,占當年全國粗鋼產量的13.4%
2006年全國32家特鋼企業共生產特殊鋼5091.5萬噸,占當年全國粗鋼產量的12.2%
2007年全國32家特鋼企業共生產特殊鋼7086.0萬噸,占當年全國粗鋼產量的14.5% 中國特鋼行業雖然發展較快,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行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不夠;專業化高效化不夠;特鋼產品的深加工及延伸不夠等問題。因此中國特鋼行業要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勢頭就應該提高中國特殊鋼產業集中度、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加快特鋼行業的技術創新步伐。
「十一五」期間,中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城鎮化水平將提高到2010年的47%。而世界經濟也將保持適度增長,由此,對鋼鐵工業繼續形成較強拉動作用。就中國的產業結構來看,「十一五」期間,中國各大產業都將進行升級換代,中國將著重提高裝備製造業的水平,特別是要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這為中國特殊鋼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特殊用途鋼是指製成的另構件在特殊條件下工作,對鋼有特殊要求,如物理、化學、機械等性能。
特殊性能鋼也是特殊質量合金鋼,這些鋼是指有電磁、光、聲、熱及電化學等效應和功能的鋼。常用的有不銹鋼、耐熱鋼、液李電工硅鋼、電子純鐵及各種精密合金(軟磁合金、象磁合金、彈性合金、膨脹合金、熱雙合金、電阻合金、電偶材料等)。
不銹鋼以其良好的耐腐蝕性能而得名,它主要合金成分為鉻和鎳。鉻有很高的化學穩定性,在氧化介質中能生成緻密堅韌的純化膜;另外,當鉻含量超過11.7%時,能使合金的電極電位明顯提高,從而有效地阻止了合金的進一步氧化。鎳也是易化元素,在鉻鋼中加入鎳,可提高合金在非氧化性介質中的耐腐蝕性能。當鉻、鎳含量一定時,鋼中碳含量愈低,其耐腐蝕性能就愈好。
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還與基體組織的均勻程度有關。當形成均勻一致的合金固溶體時,能有效地減少鋼在電解溶液中腐蝕速度。
奧氏體不銹鋼屬鉻鎳系不銹鋼,是單一的奧氏體組織,它具有良好的耐蝕性、低溫韌性、壓力加工和焊接工藝性、無磁性、廣泛用作腐蝕介質中工作的低溫鋼和無磁鋼;鐵素體型不銹鋼主要含有鉻,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有相變發生,是硝酸、氮肥工業常用的耐磨材料;馬氏體不銹鋼由於含碳量較高,幫淬透性好,淬火後獲馬氏體組織,此類鋼,低碳者韌性好,可製造在腐蝕介質中工作的耐沖擊零體;高碳用於製造彈簧、軸承、手術刀片等;由奧氏體和鐵素體兩相混合組織為基體的不銹鋼是比相不銹鋼,它具有強度高、韌性好,耐晶間腐蝕等優點。其中DoCr18Ni5Mo3Si2鋼主要用於製造煉油、化肥、造紙、石油、化工等工鬧余遲業的熱交換器和冷凝器,OCr26Ni5Mo2用於製造海水腐蝕設備;沉澱硬化型不銹鋼,因含有大量的鉻、鎳及能析出沉澱硬化相的鉬、鈮、鉛、銅等元素,使其經過淬火時效處理後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主要用於製造彈簧、墊圈、波紋管等。
電毀物工鋼亦稱硅鋼是含碳量低於0.05%的鐵硅二元合金。具有鐵損小、矯頑力小、磁導率和磁感應強度高等特點,是常用軟磁(作短暫或反復磁化的材料)材料之一,影響電工鋼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化學成分和組織結構。硅對電工鋼磁性影響最顯著,當純鐵中加入3.0%Si時磁導率增加1.6-2倍,磁滯損耗降低40%電阻率增大4倍(可減少渦流損耗)、總鐵損降低一倍,但硬度和強度也明顯提高。通常硅含量不超過4.5%,否則太硬,不易加工。有害雜質(N、C、S、O等)的存在,將造成鋼的晶格畸變,增大應力,阻礙磁化過程,因此雜質含量要嚴格控制。
硅鋼主要用於電機、變壓器、電器、電工儀表等電力工業用,大多軋成0.3、0.35、0.5薄板,有熱軋和冷軋兩種。冷軋硅鋼薄板形關均勻、表面平整、無氧化膜、有利於提高組裝質量和效率。
電工硅鋼的牌號用漢語拼音字母和兩組數字表示,「DR」表示熱軋、「DQ」表示冷軋無取向(鋼的各方向的磁性差別很小)、「DQ」表示冷軋取向;第一組數字表示硅鋼板的鐵損(單位瓦特/千克)最大值的百分數,第二組表示硅鋼板軋制厚度的一百倍。
除電工硅鋼外,電工純鐵也是應用廣泛的軟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