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材市場 > 一八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

一八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5-04-15 14:43:15

① 中國近代鋼鐵工業興起背景和發展艱難的原因

19世紀下半葉清政府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制槍炮、造戰艦,大量輸入西方國家生產的鋼鐵。1867年進口鋼11萬擔(約8250噸),1885年達120萬擔(約9萬噸),1891年增加到173萬擔(約13萬噸),進口鋼逐漸占據了中國的市場,使傳統的冶鐵業難以維持生產。19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官辦工業從軍事工業擴展到民用工業。由於鋼鐵消費量的增加,近代礦冶工業的興起就成為時代的需要。
1871年,福州船政局所屬鐵廠首先採用新的鋼鐵加工技術:安裝吊車,鑄造大型汽缸;購置3噸汽錘,鍛造大車軸;建立拉鐵(軋鋼)廠,軋制15毫米以下的造船鋼板和6~120毫米圓鋼、方鐵。1886年,貴州巡撫潘霨創辦青溪鐵廠,先用土爐,後從英國訂購熟鐵爐18座、1噸貝塞麥爐2座、軋板機1架、軋條機13架,1888年安裝完畢。終因清廷腐敗,缺乏資金、鐵礦石和煤,又不善於經營,無人精通技術,而於1893年停辦。這是興辦近代鋼鐵廠的一次嘗試。1890年,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簡稱「江南製造總局」或「江南製造局」)建成中國第一座3噸煉鋼平爐,後又建成了一座15噸煉鋼平爐(圖1)。同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這是中國也是遠東第一座近代鋼鐵聯合企業,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除漢冶萍有較大發展外,本溪、鞍山、上海、陽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鋼鐵工廠也先後起步。
1915年「本溪湖煤鐵股份公司」開工生產,至1917年有300立方米高爐2座,後又增加小高爐(每爐日產鐵20噸左右)2座,冶煉優質生鐵。1916年中日在鞍山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1918年正式開辦「鞍山制鐵所」,有515立方米高爐2座,後又建煉焦爐4座和693立方米高爐1座。1917年山西陽泉建立保晉鐵廠,有日產20噸生鐵的小高爐1座。1918年上海和興化鐵廠(今上海第三鋼鐵廠前身),先後建立10噸和25噸小高爐共2座,10噸平爐2座和軋鋼機一套。揚子機器公司在武漢諶家磯建立日產鐵約100噸的高爐1座。1919年龍煙鐵礦籌建石景山鐵廠,1920年一號高爐開工建設。以上鋼鐵企業建立後,1920年全國鐵產量達43萬噸,鋼產量6.8萬噸。1923年東北兵工廠建電爐1座,這是中國早期的煉鋼電爐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1937年「七七」事變後,又侵佔了華北、華中、華東等廣大地區。他們對這些地區的礦產資源,大肆掠奪。1931年開始經營廟兒溝鐵礦,建200噸、180噸高爐各 1座,煉鐵能力達到年產13萬噸。1933年,日本在鞍山成立昭和制鋼所,1935年它新建的第一煉鋼廠(有100噸平爐4座)出鋼,1937年又添建150噸平爐 2座,此外,昭和制鋼所的第二選礦廠、第一軋鋼廠、大型軋鋼廠、小型軋鋼廠、薄板廠和4號高爐等也陸續投產,1937年產量為生鐵70萬噸、鋼50萬噸、鋼材28.5萬噸。在鞍山地區,除昭和制鋼所外,還有中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鑄管廠、鋼管廠、鋼絲廠、鍍鋅廠、耐火材料廠、機械廠、中板廠等,也是日本帝國主義控制的。1937年,北京、天津、唐山、陽泉等地也新建或改建了鋼鐵廠。
民國以後,面對漢冶萍「竭蹶復竭蹶,失敗復失敗」的經營局面,出現了一批對漢冶萍失敗原因進行理性思考的文章,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見解。 多數研究者將漢冶萍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內部經營管理不善和國內局勢動盪。曾述啟在1914年的調查報告中將漢冶萍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地勢失敗(指鐵廠選址漢陽,距礦地太遠、交通不便、運費高昂)、用人失敗、經營失敗、組織失敗、際遇失敗」[35]。《漢冶萍公司紀略》認為漢冶萍公司無良好結果的原因在於「(一)辦理不得其法;(二)弊端甚大,廠礦人員無不舞弊者,董事無論矣;(三)前期鐵價低廉,且受日本牽制,今漲價所加有限。」[36]吳景超則認為漢冶萍失敗的原因在於「計劃不周、用人不當、管理不善、環境不良」。[37]顯然,三者都將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公司主觀方面。對客觀原因的分析如「際遇失敗」、「環境不良」主要指「內亂時時發生」的國內社會秩序以及當時各級執政當局「補助是少有的,而誅求卻無厭」。所論有一定根據也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頗之處也顯而易見。 作為公司高層經營管理者的李維格對此問題見解獨到,他強調國家主權與行業標准對漢冶萍的負面影響。他認為任何國家的鋼鐵工業,都經歷了艱難起步到逐漸發展的過程,漢冶萍早期的經營失誤並不可怕,資金、人才的缺乏也不足為懼,真正阻礙漢冶萍發展的原因是沒有國家的關稅保護和行業生產標准,「漢廠十數年來,坐此兩大原因,日在艱難困苦之中」。

② BOHLER 百祿 和 ASSAB 一勝百 是什麼關系他們的材料對比的話,哪一家會更好

一勝百早已經被伍德霍姆收購了,和百祿是一個集團的。

ASSAB一勝百 成立於1945年,以面專向高質量鋼材市場而聞名於屬世。


BOHLER百祿 百祿鋼廠是於一八七零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創建。

③ 東北曾經有多富有和強大

東北,古稱遼東、關東、關外、滿洲,是中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以山海關和烏蘭察布盟為分界,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部(即「東五盟」,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土地面積為14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國土面積的13%,2004年GDP總量1.6萬億元,佔全國的11.76%,人口1.2億,佔全國總人口的9.18%,是我國東北邊疆地區自然地理單元完整、自然資源豐富、多民族深度融合、開發歷史近似、經濟聯系密切、經濟實力雄厚的大經濟區域,
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歷史 。早在1881年6月,清政府就在在吉林設立軍火製造廠,歷時1年半,吉林機器局建成。吉林機器局是東北地區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開端,其規模、設備及經營管理手段,當時不僅在東北,而且在全國也處於先進行列。
直到張氏父子時代,父子2人就實行「整軍精武,勵精圖治」的政策,開礦山、修鐵路、建電站、設銀行、辦學校,在北滿(黑龍江)積極屯軍墾,只用了10多年時間,東北的經濟在中國已經舉足輕重。他們在東北地區最早建立了一批工業,其中軍事工業以及重工業佔了相當比例。其中重工業與採掘工業佔了相當大一部分。當時東北地區的鐵路、礦山、鋼鐵工業,也是全國最發達的。從張作霖宣布東北自治到"九*一八事變"期間,張氏父子為了加強東北邊防安全,根據自建自營方針,制定了龐大的鐵路修建計劃,並不顧日本多方阻撓,努力將其付諸實施.經過近十年努力,打破了東北鐵路長期由外國控制的局面。張作霖不顧日本之反對,於1924年成立了自營自建鐵路的領導機構和執行機構——東三省交通委員會,開始築建東北鐵路網。東北開始完善自己的鐵路網.而在當時的滿鐵方面,他們在1930年時也承認,再不用多長時間,滿鐵的股份就可以完全被東北完全擁有.而在教育方面.據說當時東北大學教授的工資是北大的六倍,約3000現大洋,超過總理段其瑞。東北在1927年可以生產馬達,1930年亞洲第一部帶空調的火車在大連誕生。而直到五、六十年代,當時的中國,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生活在農村領域,而在東北,城市人口佔到了百分之30~40,這和工業化國家的人口比例幾乎一樣。並且推動了東北地區的農業產業化。不能不說是依託在張氏父子時代就開始的工業化進程.中國第一座廣播電台,是建在哈爾濱。全中國第一個半導體收音機1957年誕生於哈爾濱無線電四廠 日俄戰爭那個年代,哈爾濱就有民用的廣播電台了。說個題外話,大家知道為什麼尼龍又叫錦綸嗎?因為中國第一條尼龍就生產在錦州!
而在金融方面。奉天省於1905年設立奉天官銀號,1906年,該號贏利達202299兩,1907年改為東三省官銀號。吉林將軍延茂在1898年設永衡官帖局,發行吉林官帖。1909年合並為永衡官銀錢號。到1911年,總號已擁有資本1342128兩,在長春、哈爾濱、天津、上海等地的分號亦擁有資本1660871兩。1908年又成立黑龍江官銀號,屬官辦企業。東三省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錢號、黑龍江廣信公司等三大地方金融機構的設煤馱俗?形成了東北地區的區域金融體系。光緒年間,吉林城錢庄已是「比戶相望」,其中功成玉錢庄勢力尤大。金融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金融市場的形成。 而東三省官銀號則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銀行之一。而東北軍每年的軍費高達9000萬元。都是依靠東三省官銀號來支撐,沒有極其雄厚的財力的支撐怎麼可以?而1906年以後,東北除了營口和大連外,又新開辟了大量商埠,到1910年,東北新辟商埠已達24處可以想見東北當時東北多麼富有。東北也是當時中國唯一陸海空軍備齊全的軍隊。日本人為什麼在東北投資那麼錢?決定性原因之一就是當時東北的工業基礎非常好!

在滿洲國時代,滿後期,東北已經成為一個重工業基地。1943年,東北煤產量佔全國的49.4%,生鐵產量佔87.7%,鋼材產量佔93%,發電量佔93.3%,硫酸產量佔69%,蘇打灰產量佔60%,水泥產量佔66%,機械工業產量佔95%。重化工業的畸形膨脹,加速了東北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據統計,1931—1943年,東北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6.9%增長為59.3%;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則由73.1%下降到40.7%。在輕重工業關繫上,重工業急劇膨脹,輕工業所佔比重日益縮小。據統計,重工業的煤1941年比1930年增長22.9倍,電力增長7倍,生鐵增長3.5倍。而據統計,日本在中國企業投資,1930年為8.9億美元;1936年為16.29億美元,其中東北為13.24億美元,關內為3.05億美元;1944年日本在華投資到達最高峰時總額達到61.63億美元,其中東北為52.79億美元,關內為8.84億美元。滿洲國工業產值在1936年為8.07億元,1940年達到26.47億元;要知道這只是工業產值, 沒有包括農業和第三產業! 當時全中國約人口4億5千萬, 滿洲國人口3千8百萬. 1945年, 全中國人均GDP為40美元, 當時, 滿洲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和發達的農業, 其GDP約佔全國GDP的2/3. 通過簡單的計算, 不難發覺, 當時滿洲的人均GDP居然是315美元! 30年後的1975年, 中國大陸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此外 滿洲政府除了基礎建設,還很重視藏富於民,所謂民營經濟很發達. 1934年,由滿鐵自行設計開發了緊跟歐美潮流的「paci7」型蒸汽機車特急「亞細亞號」,這款機車有完備的冷暖房空調系統。運營與大連-新京(長春) 間的701公里的鐵路上。當時「亞細亞號」的速度達到了120公里/時,遠遠領先於最高時速95公里的日本鐵道省的機車。 到1930年代中期,滿鐵已經開始使用IBM計算機(機械式)售票.亞細亞號共有兩組列車,每日上午由新京和大連對開,完成大連至新京間701.4公里的運營里程,所需時間為8小時30分(中途不停車),平均運營速度為85公里/小時。機車的最高測試時速為130公里/小時。
1937年(康德四年),「滿洲國家軍隊飛行隊」成立。太平洋戰爭後期,參與太平洋戰爭。裝備機種有「九七式戰機」、「一式戰機」、「二式單戰機」等。空軍兵力最多時有含運輸機在內約110架飛機。滿洲國建立了當時亞洲較完備、先進的工業體系。包括鐵道運輸、航空、航海、鋼鐵、煤炭、機車、汽車製造、飛機製造和軍工等工業部門。滿洲國工業產值在1936年為8.07億元,1940年達到26.47億元;生產力指數上升幅度超過60%。形成了包括冶金、礦業、飛機、機車和汽車製造、造船、紡織、交通運輸和能源等工業部門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滿洲國建成的豐滿發電站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水力發電站,1943年的發電能力為22億度。滿洲國境內鐵路線稠密,鐵道運輸發達。鐵路線由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經營,最主要的干線為南滿鐵路(長春至大連)。1936年,滿洲國以1.6億日元的價格向蘇聯收購了長春至哈爾濱以及滿洲里至綏芬河的北滿鐵路。其他重要鐵路還有丹東至奉天的安奉線、吉林至長春的吉長線、四平至齊齊哈爾的平齊線等。到了1939年,路線全長已超過一萬公里,成為當時世界鐵道運輸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超特急」列車「亞細亞號」即為當時滿鐵的象徵。航運部分,主要港口有大連港(屬關東州)和營口港;內河水運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地區。空運部門則以滿洲航空會社為主

④ 日本在東北三省殖民十四年掠奪的資源的數據

《財經時報》推出的《二戰期間日本掠奪亞洲國家黃金揭秘》,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一報道來源於《黃金武士》一書。

這本由美國作家西格雷夫夫婦用18年時間收集資料,追蹤案件,寫就而成的《黃金武士》一書中披露了日本在二戰期間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掠奪價值上萬億美元黃金等財寶的駭人內幕,震驚世界。

書中講述的「山下黃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就一直在民間流傳:當日本快要投降的時候,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一群勞工還在地下沒日沒夜挖著不知何用的隧道。幾天之後,成噸的黃金和財寶被運往那裡掩埋,永遠地掩埋。當那些工人剛要爬上地面的瞬間,一聲巨響,然後便是一片死寂。一切成為永久的秘密,只留下一個叫做「金百合」的傳說。

「傳說」與史實之間一直沒有得到學界和官方的澄清,但按書中披露,中國無疑是那場戰爭中受傷害最大的國家,日本所掠黃金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從中國搶去的,而東北地區是在那場侵略戰爭中被日軍佔領時間最長、受害最深的地區,那麼,那筆驚世駭俗的「山下黃金」中究竟有多少是從東北掠走的?日本究竟掠走東北多少黃金?

連續幾日,本報記者尋訪國內及東北有關專家、學者,並從當時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和當時最著名的民間銀行――邊業銀行入手,試圖揭開日本掠奪東北黃金之謎。但所有被采訪者一致表示,由於當年日本刻意掩蓋這些事實,其所掠走的黃金等財寶要遠遠大於目前公布出來的數字。

一場瘋狂的掠奪

沈陽地方誌專家伯金地:東三省官銀號內66萬斤黃金被日軍掠走

現在的工商銀行沈陽分行瀋河支行所用的建築,就是百年前的東三省官銀號的老宅,這幢屹立在沈陽城朝陽街長安寺巷上的老建築前,石獅下一塊石碑記載著東三省官銀號的身世。

東三省官銀號在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成立,鼎盛時期在全國設有分號99處,是當時東三省最大的地方銀行,由東三省巡使張作霖操控,奉軍六次入關都是以東三省官銀號為經濟後盾。張學良將軍在東北主政期間,正是依靠東三省官銀號整頓了東北金融秩序,穩定東北幣制。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全境淪陷,日本關東軍每到一處首先搶占的就是交通運輸線和金融機關。

當時東北地區主要的金融機構有:東三省官銀號,東北地方政府的官辦銀行,資本2000萬元;邊業銀行,奉系軍閥勢力設立的,資本525萬元;吉林永衡官銀行,省政府的金庫,資本1000萬元;黑龍江省官銀行,資本200萬元。四銀行還在沈陽設立了「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以及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在東北的分支機構。該四銀號是東北金融界的決定力量。

「九·一八」事變次日,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日本人如獲至寶,在門口貼上「擅入者槍斃」的字樣。當日晚間,日軍用載重汽車將官銀號內的現大洋運走。

據後來瀋河支行的資料記載,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庫內存有的66萬斤黃金和200萬元銀元被日軍劫走。由於數字巨大,就連當時負責編寫瀋河支行門前石碑說明的趙建宏都對記者說,「我當時也有點兒懷疑,畢竟這個數目太大了。」此後,趙建宏也到省市檔案館查閱過相關資料,但是並沒有權威和統一的說法。見過當年東三省官銀號金庫的趙建宏說,地上和地下的金庫共5個,每個達300到400平方米,「那是相當大的金庫,也說明當時的財力相當雄厚。」趙建宏提供,66萬斤黃斤這一數字,來源於從事沈陽地方誌工作的伯金地的《東三省官銀號始末》,而伯金地也是貨幣研究專家,當時趙建宏對此數字表示懷疑時,伯金地曾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錯的。

與趙建宏的初始懷疑相一致的是,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編寫的《沈陽歷史大事本末》一書對當年日本人從東三省官銀號掠走的黃金記載為16萬兩,而有關媒體還有16萬斤的說法,可以說相差很大。

但是直到現在,曾在沈陽市地方誌辦公室工作過的伯金地仍堅持「66萬斤黃金」這一數字,「當年也是經過多方面考證的,而且數字來源主要是《奉系軍閥的官僚資本》一書」,該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一百多頁的小冊子,對當時的記載非常詳細。」「日本佔領東三省官銀號時,張學良沒來得及運走那麼多錢幣,根據奉系當時的財力,這個數字也是可能的」,伯金地說,「從史料看,當時日本人把一部分黃金運回本國,另外很大一部分則轉移到長春,為偽滿洲國籌備資金。」

百歲原邊業銀行老員工孫競寰:7000兩黃金不翼而飛

今年100歲的孫競寰老人從1927年就在沈陽從事銀行工作,他先後在張作霖的邊業銀行、日本人的偽滿洲中央銀行、國民黨開辦的「中央銀行大南門支行」工作過。「其實,這幾家銀行都是一家銀行,就在現在的大南門」。

孫競寰記憶力很好,「邊業銀行是張作霖開辦的,它與官方的東三省官銀號都是東北最大的銀行」。

「邊業銀行也對外」,孫競寰說,1927年邊業銀行成立他就在這里工作,是負責存放款的組長,那時他才20出頭。

孫競寰說,「九·一八」事變之前,銀行每天熱熱鬧鬧,生意很好。為了鞏固紙幣的作用,銀行從上海購買了7000兩黃金,作為儲蓄金。

「黃金裝在7個大木箱里運來,每個箱里裝1000兩。」

孫競寰說,這些黃金在日軍進來前一直放在銀行里,也沒有被兌換。當時的紙幣是銀本位的,100元可以換100塊現大洋,但是不能與黃金兌換。

「九·一八」事變後,這家銀行被日本人控制,改名為「滿洲中央銀行」。孫競寰也被調往牡丹江分行工作,直到1935年回來。

回來後他發現這筆鎮店之寶7000兩黃金已經不翼而飛了。作為親歷日本統治下的銀行工作者孫競寰還目睹了日本在東北建立殖民地金融體系,統一幣制,使東北的金融機關和偽幣成為日本金融機關和日元的附庸,以便使日本壟斷集團對東北輸出資本,進行掠奪服務。為支持日本帝國主義擴大戰爭,偽滿洲中央銀行還大量積聚資本,集中投放給重要的產業部門,擴充軍事工業,掠奪物資資源。

吉林學者李重: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用於作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沈陽、長春、吉林、齊齊哈爾等城市,日本為了操縱東北的經濟命脈,首先奪取東北的主要金融機構,即東北三省的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號、黑龍江省官銀號、邊業銀行和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分行等金融機構。除黃金外,關東軍還搶走了張學良存在邊業銀行中私有黃金七八千兩和古玩字畫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認,從「四行號」中掠取的資金達1.4億元。這些銀號的附屬事業投資額高達3800餘萬元,亦全為日軍掠奪。

民間的財富也未能倖免。張氏帥府被佔領。後來,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把從帥府洗劫的張學良家產裝了兩火車,運到北平試圖交還給張學良,張學良怒不可遏地說:「這樣待我,等於羞辱我,你把我的東西拿回去!不拿,我全在火車站燒了,羞辱你。你要還,還給我東北三省,我東北三省比你日本四島還大呢!」

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的14年間,在瘋狂侵略中國的同時,日本對中國進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極為罕見的掠奪與破壞。

日本為吞並東北四銀號,壟斷金融,控制國民經濟,積極籌劃設立偽滿銀行。1932年7月1日,偽滿中央銀行總行、支行共128個單位正式開業,「滿鐵」的社員被充斥到銀行進行監管,從此原有四銀號被撤消。

偽滿中央銀行是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國家銀行」,是地地道道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是完全依附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銀行,是日本侵略者掠奪我國財富的工具。偽中央銀行受關東軍的全面控制,它為關東軍提供軍費和籌集軍需物資。日本銀行在偽行內設有參事室,監督該行的活動,實際上偽中央銀行是日本銀行的特殊分支機構。

日偽統治者利用偽滿中央銀行,實行殘酷的貨幣、信用受理。它參與制定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壟斷貨幣的製造和發行,壟斷東北的金融市場。

著有《偽滿洲國貨幣研究》一文的長春學者李重說,侵華期間,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及其他金屬貨幣,一手收買東北所產之黃金、白銀及現大洋等,再運往英美日各國,換取外匯購入戰爭之必需物資,資助日作戰。

一項仍是空白的研究

專家稱日寇掠走的黃金數量至今仍是個謎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編審卞修月,長期從事抗日戰爭人員及財產損失研究。他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相關研究還是空白。遼寧省社科院歷史所的相關人員也表示,專門研究日本經濟侵略造成東北財產損失的相關資料已很難查找。

二戰期間日本到底從東北掠奪多少黃金?記者找到大量資料和有關專家都無從考證。

省委黨校劉貴田教授說,現在已知的一個數字是,1941年日本侵略者運回國內的黃金數量為2300餘萬克黃金。

1937年至1940年是日本侵略者對偽滿經濟實行全面統制掠奪時期。日偽統治者從1937年起實施產業開發5年計劃,進行全面的經濟掠奪,變東北為其擴大侵略戰爭的物資供應基地。在這個5年計劃中,1937年計劃開采黃金4230公斤,最終生產了3709公斤;1938年也是生產了3000多公斤。

為什麼沒有日本侵略者掠奪黃金的准確數字呢?「九·一八」研究會會長王建學教授認為,是日本侵略者有意銷毀證據的結果。

現在我們可以查到的日本侵略者掠奪沈陽煤炭、鋼錠、鋼材、鋁、液體燃料等物資的數字,也是不完整的,至於像黃金珠寶一樣貴重的東西,屬於絕密,只有當時的日本高層了解。

他進一步解釋說,在1931年前,日本掠奪的物資張作霖都能掌握。因為物資只能從大連出口,通過滿鐵運輸。而「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又開發出經丹東走朝鮮釜山回國的通道,且日本已經控制東北,運輸物資的數量以及運送什麼則全由他們說了算。

閱讀全文

與一八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達無縫用什麼補土 瀏覽:139
深圳旭東鋼構技術怎麼樣 瀏覽:918
五寸圓形模具直徑多少 瀏覽:535
游戲幣開一個模具多少錢 瀏覽:357
鋼鐵男人什麼意思 瀏覽:619
配方是四寸模具是六寸怎麼換算啊 瀏覽:575
什麼叫無縫山羊絨毛衣 瀏覽:274
怎麼看自己能不能跳鋼管舞 瀏覽:168
2021年5月31日螺紋鋼價格多少 瀏覽:425
打火機能焊接什麼工具 瀏覽:6
亞索什麼皮膚無縫e 瀏覽:63
鋁合金模具多少錢一套 瀏覽:444
小批生產適合什麼模具 瀏覽:112
引腳焊接為什麼不上錫 瀏覽:481
讀模具怎麼樣 瀏覽:453
為什麼鋼鐵俠不能拿起雷神之錘 瀏覽:790
廈門鋁合金廠有哪些 瀏覽:484
薯片做法沒有模具怎麼做 瀏覽:286
一噸鋼材的生產需要多少釩 瀏覽:170
心智模具怎麼樣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