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縫隙政府的介紹
無縫隙政府是我們正在經歷著的這場靜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的主要原因和特徵,同時版也是由生產者社會向顧客權社會轉變的一種反應。本書用來自各級政府的實例展示了如何把再造原理應用到各級政府的管理之中,詳述了再造的步驟,說明了政府再造過程中怎樣評估、設計,怎樣克服阻力,怎樣實施根本性的變革,揭示了無縫隙政府不是全盤推翻現有的行政運作程序,不是以部門、職能為導向或以數量、規模為導向,而是以顧客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以競爭為導向。
⑵ 無縫銜接什麼意思
意思:在充分掌握系統的底層協議和介面規范的基礎上,開發出與之完全兼容的產品。
無縫連接包括方方面面,首先必須解決與Windows98的FAT32的無縫連接。雖然業界對FAT32褒貶不一,但FAT32取代FATI6成為今後文件管理的標准已是不容爭辯的事實。FAT32能夠有效節省硬碟空間,管理超過2GB的硬碟。 僅此兩點足矣。
有什麼理由在32位環境中仍舊使用16位二進制數據管理硬碟?唯一的理由就是現存應用程序可能不與 FAT32兼容,特別是反病毒軟體。當應用軟體與操作系統不兼容時,是應該修改應用軟體,還是操作系統?考慮到操作系統已成為事實上的行業標准,答案當然不言自明。
例句:
1、研究通過信令將計算機網與電信網無縫連接。
2、海陸空軍的資源將能夠同步無縫連接到散兵坑的士兵,實時提供附近作戰環境的態勢感知。
3、據陳洪彬介紹,80餘位版主對「連線政府」也很滿意,版主們認為,「連線政府」幫助自己實現了與群眾的「無縫連接」,使自己的工作更具針對性。
適用范圍:
「無縫聯接」的概念同樣適用於主流應用軟體,比如微軟OFFICE。宏病毒從產生至今,為什麼國內圍繞宏病毒防治方案始終爭論不休?正是因為各廠家對OFFICE各種文檔格式缺乏統一、全面的了解所至。實踐證明,誰能夠較好解決OFFICE文檔格式,誰就有可能開發出先進的宏病毒防治技術。
⑶ 《電子化政府研究》論文該怎麼寫,求指教謝謝!
[摘要]目前, 「電子化政府」已成為世界各國建立透明政府的熱點和趨勢,我國自1999年推進「政府上網」工程以來,各地政府電子化已有所推進,但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程度較低,為社會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過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濟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政府電子化的發展。21世紀是資訊時代,「電子化政府」已經成為政府發展的方向,面對世界各國興建電子政務的浪潮,中國政府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困境。這些困境說明,中國電子政務建設,需要應對來自多領域、多層次的挑戰。通過對我國「電子化政府」的涵義、特徵及發展現狀的分析,發現現階段我國「電子化政府」存在的問題,並從政府和網路技術兩個大方向上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電子政府;電子政務;公眾參與;網路技術
「電子化政府」的現狀及對策初探
一、「電子化政府」的概述 (一)何謂「電子化政府」? 「電子化政府」(E-government),簡單地說就是用電子方式提供政府服務,其主幹建基於Internet,類比於電子商務(E-commerce)。世界銀行組織認為,電子政府可以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政府與公民間的互動(G2C);政府和商業間的互動(G2B);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互動(G2G)。 從世界范圍來看,推進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網路化、電子化,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勢所趨。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曾把推進發展中國家政府信息化作為1999年的重點,希望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改進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最終實現辦公自動化和信息資源的共享。而在世界各國積極倡導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個應用領域中,「電子政府」被列為第一位,其它四個領域分別是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娛樂,可以說政府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基礎。 中國有學者認為所謂「電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透過不同的信息服務設施(如電話、網路、公用電腦站等),在其更方便的時間、地點及方式下,對政府機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提供自動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務,從而建構一個有回應力、有效率、負責任、具有更高服務品質的政府。電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內涵及精髓是建構一個「虛擬政府」(virtual government),即跨越時間、地點、部門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務體。 本人認為,「電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內涵是運用信息及通信技術(主要是互聯網路)打破行政機關的組織界限,建構一個電子化的虛擬機關,使得人們可以從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務,而不是傳統的要經過層層關卡書面審核的作業方式;而政府機關間及政府與社會各界之間也是經由各種電子化渠道進行相互溝通,並依據人們的需求、人們可以使用的形式、人們要求的時間及地點,提供人們各種不同的服務選擇。 (二)中國電子化政府歷史 從世界范圍看,「電子化政府」的歷史其實非常短,但其發展速度非常迅速, 1996年全球的政府網頁不少於50個,但到2001年,政府網頁已經超過5萬個。就電子政府發展階段而言,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起步階段,是電子政府發展的早期較為普通的一種 形式,表現為政府發布法規、指南、政府機構等種種靜態資訊,政府與用戶在網上互不聯系。此時,政府上網除了提供取得資訊的電子渠道之外似乎並沒有給公民什麼好處;第二階段是單向互動階段,是政府提供某種程度的服務,用戶可以下載一些政府表格等,並向政府提出建議或發出詢問,但政府部門不一定要通過電子方式與用戶溝通。第三階段是雙向互動階段,是政府與用戶在網上完成互動。例如,在網上下載表格,撰寫後將表格發送到相關部門、企業和居民還可以與政府在網上溝通。第四階段是成熟階段,是網上事務處理,政府與用戶在網上完成一切事務處理的全過程,俗稱「無縫隙政府階段」,政府和用戶可能跨越行政邊界完成一體化的操作。 中國政府於1999年1月22日宣布正式啟動「政府上網工程」,「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http://www.gov.cninfo.net)和導向站點(http://www.govb.cn)也正式開通。至此,我國的「電子化政府」實現從計劃醞釀到走向全面實施階段,我國的各級政府相繼走向網路化之路。以gov.cn結層的政府域名總數從1998年145個,劇增到2002年初公布的5864個,80%以上的地市級政府在網上設了辦事窗口,這標志著我國電子化政府的發揮開始轉入第二階段,即可以開始實現政府與用戶的單向互動。如地方政府通過互聯網發布政務通告,提供政府職能部門服務電話,提供各種辦事程序以及問題解答;進行在線「一站式」服務;外經貿部門通過互聯網辦理進出口資格申請,申報出口退稅,三資企業審批;人事部門進行網上公務員考試錄用,勞動人事政策公開等。 二、中國電子化政府存在問題 日前瀏覽了國內部分政府網站,發現大多數網站在1個月中沒有更新更有甚至還是建站時的新聞。有數據表明:國內政府70%的網站只有部門介紹等「死」欄目和少量的活動發布,基本上可以說是以宣傳為主的簡單頁面構成,很少涉及政府日常公務活動。其中也有一些部門機構進行了網上辦公或民眾參與的嘗試,例如海關的網上報關、「兩會」期間的網上討論等。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的「電子化政府」實質性內容缺乏,對原有組織機構和辦事方式的改革觸動不大。 (一)政府自身的問題 1.與「電子化政府」相關的基礎建設投入嚴重不足 信息資源的採集和利用是實施電子政務的前提。目前,由於我國電子政務信息的資源整合力量不足,為建立政務信息資料庫建設所需要投入的人、財、物不充分,導致了政府信息採集渠道不通暢、信息利用效率不高、信息管理復雜的現狀。同時,因為缺乏建立統一信息化標准(信息化標准主要涉及到信息編碼、網路通訊協議、操作系統、網路結構等),造成眾多部門各開小灶——閉門造車。電子化政府發展急需加快基礎投入,規范統一標准。否則,一方面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無法真正地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大網」不見有,「小網」遍地開花的現將不會得到根本改變。 2.電子政務的網路基礎和政務資訊平台發展嚴重不足 導致資訊的「公開」如同資訊的「空開」。 電子政務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從獨立分割到共享集成,從「一站式」到「一網式」、「一表式」。網路硬體設施和政務資訊平台是電子政務的資訊載體和資源.....
⑷ 什麼叫做無縫隙政府
「無縫隙」這個東東,也不知道為什麼最近突然時髦了起來。所在地報社一位跑勞動就業線的記者朋友告訴我在忙著采寫「無縫隙就業」;居住地的物管說要開展「無縫隙零距離全方位」的物管服務。在互聯網上鍵入「無縫隙」,搜索到相關網頁35300篇,譬如有「天氣無縫隙預報」、「稅收無縫隙征管」、「實行無縫隙執法考評」等等。
美國哲學博士拉塞爾·M·林登(Russell M.Linden)所著的《無縫隙政府》,3年前我國就引進出版了,那時熱過一熱。我們「拿來」之後,不時拿出來發揚光大一把,哪裡都好像在熱鬧地焊接無縫隙鋼管。
但請注意了,《無縫隙政府》一書的副題可是「公共部門再造指南」。無縫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指的是政府整合所有的部門、人員和其他資源,以單一的界面,為公眾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和服務。無縫隙政府目的是要突破傳統的部門界線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所以也稱「無界線政府」(Boundaries less Government),因為傳統的政府組織,是「科層制政府」,分工細、等級嚴,弄到後來往往各自為政、人浮於事,百姓辦事很不方便。
在浙江金華,剛剛成立了一個「專門呵護市民情感」的機構。報道稱這個名叫「情感護理中心」的機構,是浙江省「惟一一家由地市政府部門牽頭成立的社會情感干預機構」,「整合了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衛生局、民政局、教科所、心理衛生協會等資源,構築了一個強大的服務網路」,市民有心理情感問題去咨詢求助,即可得到情感護理服務。這個中心的組建,的確很像「無縫隙政府組織」的模式了。
該中心的組建,源於此前北京一位專家前來開講座提出的理念:「要構建幸福和諧、人民普遍愉悅的小康社會,應該以人為本,以『情感護理』方式作為新時期思想工作新方式的理念。」當地調查,有各種心理障礙的人佔20%。政府能想到為市民提供「情感護理」,整合資源建個「無縫隙」的中心,聘請若干專家招募一批志願者來開展服務,說明心中還是裝著人民群眾的,這個好心不能否定。但作為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政府,哪些該是你提供的,哪些不該由你提供,不可模糊,否則「無縫隙服務」就可能變成「無縫隙越位」。政府組織提供「無縫隙」的心理咨詢服務,從積極意義上看,是有限進步,權宜之計;從消極的角度看,那就是越俎代庖,多此一舉。
我們向來不夠重視理療人的心理疾患,不少人從心理問題,到心理障礙,到心理疾病,一路「無縫隙」地走完「三步曲」,哪像人家發達國家,到處開有心理診所,遍地心理醫生,許多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但人家可不是由政府組織來開設的。心理診所之類的服務,顯然應該由社會來辦、由「市場經濟」這只手來對付。
對「無縫隙政府組織」一知半解概念不清,甚至當作時髦來趕,就可能橘逾淮成枳。3月17日見北京某報有時評文章《從總理和網友「互動」看無縫政府》,說的主題也是構建無縫隙政府的重要意義。這也是一種曲解,將「無縫隙」看成是官員與群眾、總理和網友之間的「無縫隙」了。我們不可忘了,「無縫隙」是政府組織本身的「無縫隙」,是橫向部門之間、縱向上下之間消除「縫隙」。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無縫隙政府組織」,但用不著干什麼說什麼都扯出「無縫隙」的旗號。
⑸ 電子政務引起的政府辦公管理變革具有哪些特徵
一、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創新的意義
在經濟和信息全球化加快發展的情況下,一個信息化的政府已經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全球競爭中的一個競爭力要素,也是提升國家和地區全球競爭力,爭得經濟和社會發展「先機」的關鍵。電子政務的發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國政治家的重視,一方面是因為政府作為社會結構中的一個重要樞紐,是全社會最大的信息擁有者、處理者和應用者,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極大地提高政府業務的有效性,建立一個更加勤政、廉政、精簡和有競爭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信息技術確實向各級政府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台來建立一個能夠更好地為市民和企業服務的政府,能夠使人民更好地參與各項決策活動的政府,通過電子政務來引導國民通過網路享受服務,肯定會直接地帶動我國信息化的發展,從而在整體上促進全社會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進步。
從更深的層次上來看,電子政務實質上是對現有的、工業時代的政府形態的一種改造,即利用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來構造更適合信息時代的政府結構和運行方式。現有的政府組織形態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與工業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術經濟環境相呼應。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形成,管理正由傳統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網路模式,政府的組織形態也有可能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結構向錯綜復雜的、水平的網狀結構轉變,從而減少管理的層次,以各種形式通過網路與社會建立直接的聯系。因此,許多國家的政府和學者將電子政務發展的過程看作是對原有的政府形態進行信息化改造的過程,希望通過不斷地摸索和實踐,最終構造出一個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政府形態。
二、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的改革與創新
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網路的智能化、聯結性和超時空等本質特徵所決定的。信息網路一方面把不同的主體、不同的地域聯結成一個整體,產生網路聚合和擴散的雙向作用,使信息的溝通方式、資源的配置途徑發生巨大的變化。同時信息網路可以消除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信息資源能夠在同一時間傳輸到世界各地。這些本質特徵決定了基於信息網路的電子政務的各種社會效應以及政府管理的改革創新發展方向。
(一)、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對內外資源的利用效率
傳統政務實際上是一種以高成本、低效率為標志的粗放管理方式,粗放的管理常常導致官僚主義現象,這既與政府的各種繁文褥節有關,也與人民群眾能否把握各種信息對政府實施監督有關,單純地用縮編來遏制官僚主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而電子政務則是一種集約管理方式,某種程度上電子政務將因其披露政府各種信息和廢除繁文褥節而對官僚主義進行相當大程度的遏制。實施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成本的降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降低政府機構與人員費用的開支。電子政務的應用,將大大減少管理的中間層次,使中間層次的機構與人員失去存在價值;依靠知識和技能的工作方式,將改變傳統的人海戰術,技術革新所帶來的行政組織規模會大大縮小,精簡機構與人員的力度會更大。網路時代的政府用於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等財政開支的總費用將減少。當然,更主要的是網路政府對既有工作人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了最充分地利用,這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會以較少的投入產生較大的產出。
2、降低政府傳統辦公設備的開支及公務處理成本。虛擬辦公、無紙辦公的出現,無疑將減少辦公樓宇的建設和維修費用,減少購置辦公設備的財政支付,以及為組織成員提供交通工具或交通補助的費用。同時電子政務可以方便地進行跨部門或跨地區的電子交換作業、公務活動的連線輸送、電子郵遞、辦公自動化、公文電子化處理,並做到用固定的軟體進行公務統計、整合不同政府部門的資訊、政策能夠迅速下達、信息能夠做到動態收集和動態處理,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管理和服務的成本。
3、組織內外資源連為一體,降低管理活動和社會活動成本。電子政務中網路把全國或全地區的行政機關連接在一起辦公,達到許多資源(比如信息、人力、知識、創新的方法、先進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觀念)的共享,也減少了有形資源(比如機構組建、會議設施、在不同部門和地區的來回奔波)的重復建設和浪費,真正達到「大而全」而不是「小而全」和條塊分割。更主要的是通過網路系統,把行政系統與外界社會系統的信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全社會的信息資源共享,這對政府組織也好,對全社會各組織和公眾也好,無疑大大降低了管理活動和社會活動的成本。
4、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電子政務的發展,使人們必須面對復雜的、以個人方式負責的、有著較高要求的技術設備來工作,這不僅無形中給組織成員在工作上不斷提高自身知識和能力的壓力,而且從簡單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以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為主的工作內容的趨同,將使更多的體力勞動者變為智力勞動者。同時,分權、參與、責任感、關注自我實現和人的全面發展、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風格,充分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使人的潛能得到了全面的挖掘,人的能力得到了更為全面的運用,工作效率也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信息技術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應用,推動政府管理現代化
1、信息技術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網路成為政府宣傳的有力工具。我國歷史悠久,有著燦爛輝煌的五千年文化,各少數民族地方也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通過互聯網路不但可以保護這些傳統文化,使其發揚光大,而且還可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其次在貫徹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通過電子公告牌,解釋政府政策的意圖和想法,讓更多的社會公眾了解政策的意義、把握政策的變動和修改,減少政策執行的障礙。
第二,互聯網使政府管理動態化。傳統管理的一大弊端是管理活動的靜態性和時滯性,即使存在某些動態管理的方式,也因成本過高和缺乏有效的技術而難以落實。在網路時代,互聯網對信息的及時、全面把握、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使任何層面、任何行業、任何環節的管理活動和協調活動成為可能,使政府管理動態化。
第三,網路化管理簡化辦事程序。電子政務使得相似各部門、各層次之間的辦事規則統一、標准化和程序化,對出於本位主義、地方主義、部門主義的一些煩瑣規定則加以廢除,使政策保持更大程度的統一性。同時,電子政務要求增加工作人員的自主性,管理人員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決策,行政組織也必須減少束縛工作人員手腳的一些辦事規定,使職員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2、信息技術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充分應用,最直接的結果是導致政府管理現代化:
第一,管理「硬體」、「軟體」的現代化。電子政務的實施,使現代行政管理系統的管理組織運行日益技術化,管理手段現代化。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和拓展,建立了許多人們從前無法想像的管理系統,管理越來越呈現數學化、模型化和計算機化,這是管理「硬體」的現代化。同時,在管理思想方面,管理者越來越強調辦事效率,並採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知識,管理從定性走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在管理方法方面,具有廣泛外延的系統方法,如全面管理方法、優選法、價值工程、網路技術、線性規劃、計劃評審技術、技術經濟分析、預測技術等等,將得到網路信息技術的支持並貫穿於整個管理過程之中。同時,具有遠距離控制、分布式統一協調、動態網路計劃等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也將成為可能。
第二,管理參與者的現代化。其一,從體力操作型向知識智能型轉變。電子政務條件下,行政組織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行政組織系統管理的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強,創新的需求也更為迫切。而另一方面,例行性工作的自動化趨勢越來越強。這一切使管理能力的好壞與知識和能力的發揮成正相關關系。其二,從職能分工型向綜合多能型轉變。電子政務為打破傳統分工過細的工作安排提供了條件。一方面,管理中的事務性工作可以藉助於計算機為主體的現代辦公系統去做,另一方面藉助於繼續教育和多技能培訓,促使管理人員向綜合多功能型方向發展。其三,從被動型向主動型轉變。電子政務環境下,管理者要求更多地參與組織的決策,更多的靈活性,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自我控制,並更多依靠責任心來自我約束。
此外,管理人員的工作方式還將發生如下變化:從例行程序到適應復雜性和不斷創新;從按順序作業向並行作業和同步行動轉變;從縱向交流到網路交流;從不信任和服從到對話式合作;知識和技術的更新更快。
(三)、擴大政府行政系統開放性,增強公眾的參與程度
1、推動政府行政系統與外界的信息共享。互聯網不僅可以確保行政系統內部的信息共享,更主要的是可以實現行政系統與社會各界乃至全世界的信息共享。通過政務信息上網,社會各界和公眾可以便捷地得到政府的有關管理法規、政策和各種便民服務信息,政府組織也可以在互聯網上得到關於管理活動的信息反饋,並利用有關的社會信息資源改進管理。
2、推動政府部門由單向管理到社會公眾參與的互動管理。傳統的政府行政管理活動更多是行政組織和行政人員單方面意志的體現,尤其是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會或部門,更是如此。而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的決策和管理活動將更加關注民意,注重政務公開、公開交流和民眾參與,行政管理與社會整體系統形成一種互動的關系。通過信息網路及政府的電子民意信箱,公眾可以隨時與具體經管的行政部門或行政人員保持聯絡和相互監督,可以隨時參與政府部門的各種討論,表達自己的意願和看法。
3、行政組織的運行具有更大開放性和協調性。電子政務條件下,政府不僅在行政系統內部鼓勵不同層級間的行政組織建立合作的夥伴關系,加強行政組織之間的橫向協調和交叉性聯系,而且更注重對外在環境的反應和協調一致。在價值形態上,網路組織注重在解決好大多數人的問題的同時,也注重解決各種少數人的社會問題;在管理好常規事務時,更注重對突發事件的管理;允許公眾更直接地參與行政組織的決策管理;強調公共倫理和規范、強調組織成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保持公眾對政府組織的信心和信任;更加註重政務公開和社會組織與個人對政務信息的共享。
4、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加速管理模式的扁平化、網路化轉變。傳統政府組織結構是一個剛性化的機械式組織,有固定的職位、嚴格的層級關系和層層傳遞的信息渠道;組織機構多以功能導向為主,組織職責明確、邊界清晰又相對封閉,組織之間靜態連接、缺乏互動,往往需要通過開會、談話、發文、通告等實體性接觸開展工作。這種組織結構的突出弊端表現為會多、文件多、辦事程序多,本位主義嚴重,拖沓、扯皮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嚴格的層級關系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參與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電子政務的深度發展必然在再造政務流程的同時,改變政府的組織結構。電子政務使大量復雜的信息能夠迅速、及時地傳遞和處理,推動組織結構從傳統科層制向扁平網路化轉變,呈現為一種柔性化的有機組織。組織之間的邊界是開放的、互動的、動態連接的,通過網路實現跨部門的合作與協調,減少不必要的層次環節,減少會務、文件等實體性活動,代之以網上的虛擬性活動,大大提高組織的反應能力和工作效能,逐漸形成一種彈性的、靈活的、適應性強的、跨功能的、效率高的「無縫隙政府」。
(四)變革政府組織決策方式
決策是政府行政管理運行職能的前提和核心。電子政務的發展和運用,對政府行政決策活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政府決策權的分化。信息時代,政府管理環境的復雜性在不斷提高,決策的數量激增,非常規化、非程序化決策增多,決策的目標更多是面向未來,因而風險性也在增大,使分散決策權成為必要;同時,對問題快速反應和快速處理,也要求即時決策、就近決策,這也要求決策權必須分散在各個問題發生地;另外,行政組織權威的基礎被建立在知識和信息之上,而知識和信息的分散性決定了權威的分散性,進而決定了決策權的分散化。
2、改進決策者的有限理性。根據管理決策理論的創始人西蒙的觀點,在不能獲得足夠信息的情況下,人們的決策行為只能是有限理性地判斷和抉擇,不可能存在最優的決策模式。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管理者在任何時候都可得到恰當的信息,這就改善了決策者的有限理性,可以根據信息及時發現問題,確定目標;可以根據信息確定盡可能多的方案;可以利用信息對每一方案進行系統分析,並對比擇優;可以根據決策方案的執行情況,來修正和調整決策方案,從而可以大大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政府決策與執行的界限模糊化。傳統政府管理體制下的決策與執行是嚴格分開的,決策是行政組織領導者的職責,而執行則是其他部門和層次的主要任務。這裡面既與權力的集中性及分層分離的科層組織體系有關,也與信息不充分有關。電子政務環境下,使任何現場的管理者在任何時候都可獲得做出決策所需要的信息,而無須先向上司請示和匯報,而後再執行上司的決策。這真正實現了西蒙所講的「人人參與決策、每一層次都參與政策」。只不過決策的對象、范圍和影響有所差別而已。
4、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科學的決策尤其是復雜的科學決策,需要先進的智囊系統和信息系統,也需要一些現代自然科學及統計學的方法,如系統分析、可行性論證、群體討論、德爾菲法等。這些輔助系統和科學方法功能的發揮,都是以全面、及時、經濟、准確的信息收集與處理分不開的。網路信息技術使這些決策工具和方法的運用變得簡單化、可操作化,從而大大改進了決策的有效性和效率。
5、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在政府組織內部,層層參與決策、人人參與決策,智囊團和專家人員的意見得到及時反應,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程度會大大提高。在組織外部,社會公眾和有關社會組織利用便利的互聯網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也可以及時反饋自己的要求。對一些關系重大、影響面寬的復雜政策,政府組織的決策核心可以把決策意圖提出來,讓人們在互聯網上提出方案;也可以把做出或收集的決策方案在網上討論,充分利用大家的聰明才智做出科學決策。
綜上所述,電子政務的實質是對現有的、工業時代的政府形態的一種改造,即利用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來構造更適合信息時代的政府結構和運行方式;電子政務從多方面推動和保證了行政管理創新模式的建立,對於促進政府管理向著公平、公正、廉潔、高效的方向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