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己如何建設大棚
蔬菜大棚是現在比較普及的一種種植蔬菜方式,但是搭建時大家總有很多問題沒有注意到,導致某些方面很不理想。搭建大棚時有哪些要點需要注意呢?下面就看看那些方面要著重的去關注。
1、選址
選址是大棚的一個核心之一,後期種植效果及許多自然災害都是受選址影響的。大棚的選址首先土壤肥沃是必須的,其次地勢方面不能處於低窪或者容易積水的地方,土壤方面則以非砂性土壤為主,利於保溫。要處於向陽的地方們不能處於風口,且地勢要相對的平坦,不然極容易引起大棚的溫度失衡。
2、面積
搭建的面積大家規劃時基本不會很在意,覺得越緊湊越好。大棚面積應該要適當的大一些,這樣中間如果有需要移動蔬菜的時候才有地方。萬一發生的水災之類的自然災害也能有足夠的排水通道。空間大了有利於空間的流通,這樣讓蔬菜更有更好的生活環境。還能適當的增加光照面積,讓蔬菜能吸收的陽光更多。
3、材料
建設大棚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以高質量的材料來構建,最好能比正常的水準高20%-30%左右。一些為了節省開始的種植戶已經用自己爛在田裡的大棚證明了失敗性。接觸地面的部分盡量以木材為主,這樣不容易損壞材料。選擇遮蓋物時除了透光性要好還要保證其保溫性,這樣大棚內的溫度能有效的保持在比較適宜的地步。
4、防災
防災是大家都需要引起重視的,很多人搭建的時候都光顧著往效果方面考慮,結果一場大一點的分就讓其散架了。所以固定性要好,固定點入土要深。然後就是周圍的排水槽要提前准備好,要能從多個方向派出去,不能固定就往一個地方排。大棚內的土壤最好略高於周圍的土壤,這樣收水災的影響會小很多。
【小結】:以上就是建設大棚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了,大棚是一個很好的方案,大家建設時不要想著給自己省錢,畢竟除了點問題損耗的錢可比你省下的多的多。歡迎隨時咨詢。
B. 大棚怎麼搭建
搭建大棚時要先准備好需要的工具,包括施工線,打孔機,白灰,皮尺等。根據場地確定好四個角,具體的朝向和規格,建議南北的長度在80米以內,東西寬8米。確定好之後盡快防線,間隔一米一個間距,並放出拱管的位置,之後打孔。打好安裝拱管,橫拉,卡簧卡槽,防蟲網,薄膜,最後裝門。
竹木結構的大棚,也稱為簡易大棚,建造成本低,使用年限短,一般可使用2~3年。
水泥或塑材結構的大棚,是預先用混凝土或塑材製作拱形架,再進行安裝,成本較低,一般此類拱棚較沉重,不易移動,遮光率較高,生產上已經不多見。
鋼構式大棚,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大棚,它採用經過加工的鋼管及配件連接在一起。建造成本較高,使用年限較長,也便於更換地塊。是目前生產上主要推廣的大棚模式。
日光溫室大棚一般是先建造牆體,東西走向,寬8~12米,長度60~100米為宜,高度3~4米左右。再安裝鋼架結構,再把後坡用水泥板或其它材料製作好,然後再覆蓋上大棚膜,用壓膜線固定,秋冬季還要再覆蓋保溫被,安裝卷簾機等。
大棚根據生產季節,選留放風口的位置,一般以越冬生產的日光溫室大棚選在大棚的後坡前方位置留放風口;以春秋季生產為主的,一般選在最前方1.2~1.5米高的位置留放風口。大中拱棚一般在棚的兩側留放風口,聯棟建造的一般選在棚的頂部及兩側留放風口。
C. 蔬菜大棚骨架被雪壓彎了,材料是鍍鋅鋼型材,怎麼維修。急急急······
鋼架的這個沒有其他辦法,只有重新安裝了,建議樓主以後建大棚用菱鎂製品(濟南鎂嘉圖)的,
節省資金。該大棚骨架與目前鍍鋅鋼管、鋼筋大棚骨架相比,可節省資金60%—80%,且安裝簡便,可拆卸,即安即用,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省工省料。[1]
產品堅固耐用。該大棚骨架採用最新專利技術,強度高、抗雪壓耐風吹;使用壽命長(正常情況使用壽命可達15年以上);耐低溫潮濕、高溫曝曬,耐腐蝕不變質不變形;外表圓順光滑,不損傷塑料布。同時本產品屬於化工合成製品,不生銹。鋼筋骨架滴落的水銹給蔬菜花卉生產帶來的水銹病至今無法解決。
D. 鋼管菜棚怎樣計算鋼管弧度和長度
鋼管菜棚其實是弓形,我認為應該取該弓形的弦的中點,過中點做垂線在垂線上找該弓形的圓心,量出半徑及圓心角度數換算成弧度,在進行計算
E. 蔬菜大棚要怎麼建
大棚的結構類型很多,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果按建築材料可分為竹木結構、竹木水泥混合結構、鋼架結構、裝配式鋼管結構等。 大棚的建造規格主要考慮有足夠的強度,同時有利於保溫、降溫(通風),有利於操作管理,且又要降低建造的成本。所以各地應根據各自的氣候特點、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建造大棚。我國由南到北,溫度逐漸變低,保溫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由北向南通風降溫的矛盾越來越重要,所以大棚的面積大小由南向北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如華北等地生產中常見的大棚一般跨度在8-12米,長度在40-60米,高度與跨度之比為1:4或1:5,一個棚的面積一般在0.5-1畝,面積以1畝的大棚居多,有鋼架結構、竹木結構、竹木水泥混合結構和裝配式大棚;黃淮流域一般面積不超過1畝,跨度常在6-8米;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個大棚面積在0.3畝左右。大棚一般為南北延長,南偏西15°。南北延長有利於增加抗風能力和光照分布均勻。 (1)竹木結構大棚 這種大棚的棚架用料主要是竹木,取材方便,施工簡單,造價低。雖然是一種較原始的建造形式,但由於成本低,建造方便,在許多資金不足的新菜區仍受歡迎,在我國大棚生產中仍佔有較大的面積。這種結構大棚的缺點是竹木易腐朽,一般只能用幾年,同時大棚內立柱多,遮蔭面大,不便於操作和管理。這種大棚跨度一般在10-15米,長30-60米,中間高1.8-2.0米,兩側肩高1.1-1.5米。 竹木結構大棚是由立柱、拱桿、拉桿、壓桿組成大棚的骨架。竹木結構立柱直徑以5-8厘米為宜,立柱基部要用磚、石或混凝土墩做柱腳石,立柱埋置深度50厘米左右。從橫斷面看有4-8排立柱,柱間距離2-3米,柱頂用竹竿連成拱形。目前生產中常見的是6排立柱。如果一棟大棚寬15米,中柱2排,神岩戚間隔2米,腰柱2排,腰柱與中柱間距2.75米,邊柱2排,邊柱與腰柱間隔2.75米。橫向立柱上用拱桿連接呈自然拱形,拱桿兩端插入地下,深30厘米以上,拱桿是支撐塑料膜的骨架,一般用直徑4厘米的竹竿。從大棚縱斷面看,立柱之間距離為1-1.2米(即為拱桿的間距)。縱向每排立柱再用拉桿把立柱連接起來,對大棚骨架整體起到加固作用,一般用直徑5-6厘米的竹竿或木桿作拉桿。拱架上覆蓋塑料薄膜,並拉緊,膜四周埋入土中深約30厘米以上。在兩拱桿間用8號鐵絲或專用壓棗讓膜線壓住薄膜,鐵絲兩頭固定在地錨上。為增加大棚的使用壽命,可將立柱的腿塗上柏油或改成水泥墩。 為了克服普通竹木結構大棚的缺點,生產中採用懸梁吊柱的方法,可減少棚的立柱約l/2-3/4。即縱向立柱間距加大2-3倍,一般隔2個拱桿設一排立柱,不設立柱的拱桿在拉桿處設一20-30厘米長的懸柱(吊柱、小支柱)支撐拱桿。這種方法不僅節省用料,減少遮蔭,而且有利於操作管理。 (2)竹木水泥混合結構大棚 為克服上述純竹木結構大棚的缺點,將木桿立柱改為斷面50平方厘米粗的水泥立柱,並改為懸梁吊柱。所以這種棚支撐力加大,用料減少,遮蔭也減少,有利於延長使用壽命,便於操作。 (3)水泥結構大棚 為克服竹木結構易腐朽和鋼筋易生銹的不足,可用彎曲的水泥柱作拱桿,造價低,較堅固,不易變形,壽命較長。在預制弧形彎曲水泥柱時,其柱內橫斷面上鋼筋應呈三角形排列,以便水泥柱上彎曲部位承受較大面積的壓力而不致斷裂。這種結構,棚內一般是無柱的,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率,便於操作管理。 (4)鋼架無立柱大棚 這種類型大棚在華北等地較普遍。主要用一定粗度的鋼筋或鋼管作拱架和拉桿。一般棚跨度10-16米,長50-60米,高2-2.5米,棚內無立柱,遮蔭少,便於操作和管理,小型機械可在棚內操作。 (5)裝配式鋼管大棚 架材主要是鍍鋅薄壁鋼管(內外熱鍍),經科學設計後,成批專門生產。我國有多個廠家生產不同跨度的裝配式大棚,使用者可根據各自的特點選購。但游陵一般成本較高。裝配式大棚各部件連接採用承插、螺釘或銷連接,可裝或拆,較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