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矩形鋼管混凝土的徑厚比怎麼計算
鋼管混凝土檢測的一般都是混凝土,有專門的無損檢測工具。
目前最流行的有兩種技術:「超聲波探傷」和「光纖感測技術」
相關技術用的儀器,例如:HUD30超聲波探傷儀、非金屬超聲分析儀 CTS-45、混凝土光纖感測器等。
鋼管混凝土柱鋼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鋼管中並搗實以加大鋼管的強度和剛度.一般的,我們把混凝土強度等級在C50以下的鋼管混凝土稱為普通鋼管混凝土;混凝土強度等級在C50以上的鋼管混凝土稱為鋼管高強混凝土;混凝土強度等級在C100以上的鋼管混凝土稱為鋼管超高強混凝土。
㈡ 鋼筋混凝土管材規格及重量。
鋼筋混凝土管材規格及重量:
1、無縫鋼管理論重量表:專
混凝土管:英文名concrete pipe。是批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製作的管子,用於輸送水、油、氣等流體。可分為素混凝土管、普通鋼筋混凝土管、自應力鋼筋混凝土管和預應力混凝土管四種。
㈢ 試驗用鋼管混凝土柱長細比公式為什麼是4L/D
啊,這位同事好,在網路知道上看見了您的問題。很好,筆者對這方面作過些研究。我試著用材料力學的原理及公式來回答您的問題。
根據材料力學的長細比計算公式:
λ=μ×L/i (1)
其中,λ—長細比,或者叫柔度系數;
μ—計算系數,當計算桿件為兩端鉸接時,取μ=1;
L—桿件的線長度;
i—計算截面的回轉半徑,或稱慣性半徑;
i=(I/A)^0.5 (2)
式中,I—計算截面的慣性矩,對於鋼管混凝土柱,I=(π×D^4)/64
A—鋼管混凝土柱的截面積,A=(π×D^2)/4;
將以上推導結果帶入(2),有:
i=D/4
再將i的計算結果代入(1),有:
λ=μ×L/i=1×L×4/D=4L/D
就是這么推導來的。希望有助於您。握手,祝好!
㈣ 鋼管混凝土柱中薄壁與中厚壁什麼區別
1加強環式節點 加強環式節點可謂是當今鋼管混凝土柱施工建設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它是通過上下鋼板加強環傳遞彎矩力的方式來進行樑柱連接的,是通過兩個加強環之間的均勻排列成放射狀的加強筋和肋板結構來與管道壁上方的環板進行連接,從而傳遞剪應力,以起到加強板厚和提高連接質量的工程優勢。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根據縱筋鄧強的施工原則來進行控制,使得換代的較小寬度不小於整個連接板寬度的70%以上,同時在節點形式的選擇上也需要給予應有的重視。 在連接工作中,加強環式節點的剛度大、承載能力高且沒有任何零部件穿過鋼管,因此特別適用於那些直徑小、鋼管混凝土柱結構復雜的工程項目中,尤其是在那些的泵送澆築法施工中,其更為關鍵,這對於混凝土施工質量有著嚴格的保障基礎。當混凝土柱的直徑較大的時候,加強環式的節點施工用鋼量也較大,使得工程施工變得更加復雜,且整個樑柱縱筋之間的連接變得繁瑣。 2連接雙梁式節點 連接雙梁式節點的應用通常都是採用「I」形狀的承重柱和鋼牛腿構成的,是通過這兩種結構在鋼管外側繞過主梁澆築形成的一種現代化鋼管混凝土柱施工技術,是通過四軸方向和四個角度上的承重銷共同組成應力傳遞。這種施工技術在應用中通常都是採用兩端應力傳遞為主的施工方式,是通過四個鋼牛腿來承載相應的剪應力,避免因為節點接觸而產生的裂縫寬度,明確延遲裂縫的出現,提高節點區域的抗裂能力。 這一節點模式在連接的時候縱向鋼筋無需要穿過鋼管,不用打彎就直接可以進行施工,有著施工技術方便、施工控制難度小,施工經濟效益低的優勢,同時配筋極為節省。在這種節點工程技術上,較為關鍵的自傲與控制鋼牛腿應力傳遞。 3梁端局部加寬式節點 梁端局部加寬式節點是以縱向鋼筋連續繞過鋼管的構造形式來實現的。在開始加寬處須增設附加箍筋將縱向鋼筋包住,梁端局部加寬式節點的鋼牛腿與普通鋼筋混凝土梁的搭接過渡區能可靠傳遞梁端內力,鋼牛腿既參與抗彎又參與抗剪。本節點形式在廈門阜康大廈工程被採用。本節點傳力途徑明確、可靠,現場焊接量少,施工較為方便。這種節點均通過牛腿傳遞剪力,應力較集中。 4環梁式節點 環梁式節點是對鋼板加強環節點的改進,其形式是繞鋼管設置一鋼筋混凝土環梁用於傳遞彎矩;在環梁中部或底部鋼管外表面貼焊一環形鋼筋,用於傳遞剪力。 5半穿心式節點 半穿心式節點的特點是採用半穿心抗剪暗牛腿和在角部增設4個抗彎牛腿。牛腿的腹板深入鋼管1/4管徑即可滿足錨固要求;當柱與單梁連接時,梁端縱向鋼筋錨入環梁內,類似環梁節點的作法;當柱與雙梁連接時,框架梁直接由柱側穿過。實驗表明:四角抗彎牛腿能較有效地提高整體節點區的剛度,避免節點混凝土面與鋼管外表面過早脫離,從而提高整個節點的承載力;有混凝土握裹的鋼筋混凝土柱節點的半穿心牛腿可代替穿心牛腿,其受力雖不如穿心牛腿理想,但能滿足工程要求;節點附近的樓板應加強配筋,且要求間距稍密,以減少節點區板面的早期裂縫。 6柱腳節點 柱腳節點就是柱與基礎的連接處。鋼管混凝土柱腳與基礎的連接可分為插入式和端承式兩種。柱腳鋼管的端頭在與基礎連接前須先用封頭板封固。插入式柱腳的設計和構造與預制鋼筋混凝土柱的基礎杯口相同,柱腳深度不宜小於2倍鋼管直徑。端承式柱腳的設計和鋼結構相同。要注意驗算柱與基礎連接面的局部受壓強度
㈤ 知道無縫管的用途、管徑和壓力,怎麼確定其壁厚
還得看設計要求的安全倍數是多少,這樣就能換算出鋼管的壁厚是多厚的
㈥ 壓力鋼管的直徑和壁厚怎麼確定
一:已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規格壁厚求能承受壓力計算方法 (鋼管不同材質抗拉內強度不同)容 壓力=(壁厚*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外徑*系數)
二:已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和承受壓力求壁厚計算方法: 壁厚=(壓力*外徑*系數)/(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
三:鋼管壓力系數表示方法: 壓力P<7Mpa 系數S=8 7<鋼管壓力P<17.5 系數S=6 壓力P>17.5 系數S=4
㈦ 方鋼管混凝土柱截面的有效高度是多少
在實際計算梁板受彎構件承載力時,因受拉區混凝土開裂後拉力完全由鋼筋承擔,這時梁能發揮作用的截面高度,應為受拉鋼筋截面形心至受壓邊緣的距離,稱為截面的有效高度h。
假設雙排鋼筋間距為s,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c,縱向鋼筋直徑為d,箍筋直徑為d1,梁高(或者板厚)為h,截面的有效高度h0計算如下:
對於梁 h0=h-(c+d/2+d1) (一排鋼筋)
h0=h-(c+d/2+s/2+d1) (兩排鋼筋)
對於板 h0=h-(c+d/2)
其中最小保護層厚度依據環境類別和混凝土強度等級定,規范上有詳細規定;雙排鋼筋間距s應考慮鋼筋直徑,也就是說s是兩排鋼筋圓心到圓心的距離,這樣取值其實是偏於安全了,因為按照定義「受拉鋼筋截面形心至受壓邊緣的距離」,這里的截面形心通常離最外側鋼筋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