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後張法預應力鋼筋張拉時有哪些應力損失,分別應採取何種方法來彌補
對後張預應力,張拉時的損失主要是摩阻損失,主要發生在這幾個地方:
1.管道摩阻損失,受管道偏差系數和摩阻系數影響
2.錨圈口摩阻損失,受錨杯構造影響
除摩阻損失外,還會發生鋼筋鬆弛應力損失
鋼筋鬆弛應力損失和錨圈口摩阻損失可通過超張拉來部分彌補。
發生在錨固瞬間的應力損失:
1.鋼筋回縮造成的反向摩阻損失
2.接縫壓縮變形造成的應力損失
3.構件彈性壓縮造成的鋼束應力損失
發生在錨固後的應力損失:
1.構件變形(如收縮徐變)造成的應力損失
2.後期張拉鋼束造成的構件彈性變形造成的應力損失
其它損失:
對於預制構件,預制台座、溫差這些因素還好存在影響。
支架現澆節段施加預應力時,還應注意將支架模板在預應力施加反向上的剛度放鬆,避免預應力施加到支架模板上,而沒有施加到構件上。
還有一些其他問題,請參考相關設計施工規范守則。
㈡ 如何預防預應力損失
1.錨固變形引起的預應力損失:變形回彈量與錨具類型有關,只能由改善錨具下專手,此部分損失,先屬張法中可以忽略不計,而後張法中必須考慮。
2.摩擦損失:後張法中特有的預應力損失。可以通過兩端拉伸以減少預應力損失,但要增加額外的一套設備及工作班組;也可以通過對筋腱先超拉然後局部放鬆的方法減少,筋腱局部放鬆使得摩擦逐漸向前移動,這樣可以保持錨固端的應力不變,重復該過程,最後使筋腱受力接近一致。
3.溫度損失:先張法中特有的預應力損失。
4.鋼筋鬆弛引起的預應力損失:一個部分消除由鋼筋鬆弛引起的預應力損失的方法是在第一次拉伸的24h後再次拉伸筋腱至控制應力,但這種方法耗費額外的時間和勞工;另一種經常使用的方法是過度拉伸筋腱使其應力超過控制應力以抵消隨後由於鬆弛產生的損失,過度拉伸的量大約是控制應力的5%—10%。
5.混凝土收縮及徐變引起的預應力損失:這部分預應力損失,後張法比先張法要少的多,因為後張法中拉伸筋腱時混凝土已經較為老化。
(這是我的翻譯作業中的預應力損失部分,有的沒有提到消除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㈢ 哪些措施可以減少預應力損失
1、採用低鬆弛預應力鋼筋減小鬆弛損失
2、採用超張拉工藝減少鬆弛損失
3、採用頂壓措施減小錨具內縮損失
4、採用高強混凝土減小收縮徐變損失
5、採用有利於減小摩擦損失的的孔道方式
6、採用長台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