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管中內徑外徑和壁厚的換算公式
(外徑-內徑)÷2=壁厚,注意一點就是公式中的單位要統一。
B. 鋼管壁厚標准
鋼管壁厚標准有三種衡量方式:
1、 以鋼管壁厚尺寸表示,即「管外徑×壁厚」,如φ89X4
鋼管壁厚不可能各處相同,在其橫截面及縱向管體上客觀存在壁厚不等現象,即壁厚不均。為了控制這種不均勻性,在有的鋼管標准中規定了壁厚不均的允許指標,一般規定不超過壁厚公差的80%。
2、 以管子表號Sch表示:
對於碳鋼管壁厚有:Sch10、20、30、40、60、80、100、120、140等10個等級(若數字後面加S,表示不銹鋼管)。對於不銹鋼壁厚系列有:5S、10S、40S、80S四個等級。
3、 以管子重量表示,如STD(標准重量),XS(加厚管),XXS(特厚管)。
(2)鋼管壁厚怎麼算擴展閱讀:
尺寸
1、公稱尺寸:是標准中規定的名義尺寸,是用戶和生產企業希望得到的理想尺寸,也是合同中註明的訂貨尺寸。
2、實際尺寸:是生產過程中所得到的實際尺寸,該尺寸往往大於或小於公稱尺寸。這種大於或小於公稱尺寸的現象稱為偏差。
3、米重: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偏差和公差
1、偏差:在生產過程中,由於實際尺寸難於達到公稱尺寸要求,即往往大於或小於公稱尺寸,所以標准中規定了實際尺寸與公稱尺寸之間允許有一差值。差值為正值的叫正偏差,差值為負值的叫負偏差。
2、公差:標准中規定的正、負偏差值絕對值之和叫做公差,亦叫"公差帶"。
偏差是有方向性的,即以"正"或"負"表示;公差是沒有方向性的,因此,把偏差值稱為"正公差"或"負公差"的叫法是錯誤的。
C. 請問鋼管的壁厚與壓力計算公式
壓力來=(壁厚*2*鋼管材質抗拉自強度)/(外徑*系數)
1、鋼管壓力系數表示方法:
(1)
壓力P<7Mpa
系數S=8
(2)7<鋼管壓力P<17.5
系數S=6
(3)
壓力P>17.5
系數S=4
2、推導公式:
壁厚=(壓力*外徑*系數)/(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
3、鋼管分類:
(1)按照生產工藝分為:不銹鋼冷拔管、不銹鋼精密管。
(2)按照截面分:不銹鋼圓管、不銹鋼方管、不銹鋼矩管。
4、舉例:
(1)304不銹鋼管規格:159*3
即P=2*520*0.4*3/159=7.84mpa
D. 請問鋼管的壁厚與壓力計算公式
一:已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規格壁厚求能承受壓力計算方法 (鋼管不同材質抗拉強度不同) 壓力=(壁厚*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外徑*系數)
二:已知無縫管無縫鋼管外徑和承受壓力求壁厚計算方法:壁厚=(壓力*外徑*系數)/(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
三:鋼管壓力系數表示方法:壓力P
E. 如何計算無縫鋼管的厚度
無縫鋼管的計算公式培稿譽為:壁厚=(壓力*外徑*系數)/(2*鋼管材質敬銷抗拉強度),一般鋼材有不同的計算公式配段,山西無縫鋼管的計算公式中,W=0.02466*S(D-S),D指的是外徑,S為壁厚。
F. 管道壁厚如何計算
管厚 T = k PD/[2S]
式中:P——管內水壓強,MPa;D——管內徑,mm;S——管材的允許抗拉強度,MPa;k——安全系數,1.1~1.3。由公式知,管內水壓強越大,管內徑越大,管壁就得越厚。
補充說明:公式中T是表示管壁厚度,以mm為單位。本公式在有些《流體力學》或《水力學》中有推導,方法是取單位長度的管段(連同管內的水體),並沿軸線剖開,取其一半進行受力分析,根據管內壁所受的水壓力(PD)與管壁兩邊剖面的拉力(2TS)平衡,就可得到: PD=2TS 由此得管壁厚度 T = PD/[2S]。考慮一定的安全度,得 T = k PD/[2S]。 公式看似與外徑無關,但 D+2T 就是外徑。
原來我打的公式有誤,安全系數 k 應在分子上。
G. 管道壁厚計算
壓力=(壁厚*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外徑*系數)
1、鋼管壓力系數表示方法:
(1) 壓力P<7Mpa 系數S=8
(2)7<鋼管壓力P<17.5 系數S=6
(3) 壓力P>17.5 系數S=4
2、推導公式: 壁厚=(壓力*外徑*系數)/(2*鋼管材質抗拉強度)。
3、鋼管分類:
(1)按照生產工藝分為:不銹鋼冷拔管、不銹鋼精密管。
(2)按照截面分:不銹鋼圓管、不銹鋼方管、不銹鋼矩管。
4、舉例:
(1)304不銹鋼管規格:159*3
即P=2*520*0.4*3/159=7.84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