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縫鋼管 > 如何用鋼管防止土方回填沉降

如何用鋼管防止土方回填沉降

發布時間:2023-07-19 03:14:22

⑴ 沉管基礎處理與覆土回填

盡管沉管隧道基礎所承受的荷載通常較低,對地質條件的適應性比較強,但由於在基槽開挖過程中,不論使用哪一種挖槽方法,槽底表面都不會太平整,槽底表面與沉管底面之間必將存在很多不規則的空隙,導致地基土受力不均勻而局部破壞,從而引起不均勻沉降,使沉管結構受到局部應力而開裂,故必須進行基礎處理(基礎填平)。

沉管隧道基礎處理的方法很多,主要分先鋪法和後填法兩大類。在管段沉放前進行的處理方法稱先鋪法,又叫刮鋪法,包括刮砂法和刮石法;後填法是先將管段沉沒在溝槽底的臨時支座上,隨後再補填墊實,它包括噴砂法、灌砂法、灌囊法、壓砂法、壓漿法等。

後填法的優點是在處理過程中基本上不幹擾航運,不需特殊的專用設備,不受氣象條件的影響,不需大量潛水作業,便於日夜連續施工,操作簡易,省工省費用,全過程進行信息化控制。所以,目前大型沉管隧道的基礎處理多用後填法,如噴砂法、壓砂法、壓漿法。

如沉管管段的地基土特別軟弱時,僅靠上述「墊平」處理是不夠的,還需進行特別處理。處理方法有置換法(以粗砂置換軟弱土層,但地震時有液化危險,不安全)、打砂樁並載入預壓法(需花費大量時間等待固結,影響工程進度,一般不用)、樁基法等。另外也可採用減輕管段的重量的辦法,但效果不大。

基礎處理結束後,還要對管段兩側和頂部進行覆土回填,以確保隧道的永久穩定。回填材料為級配良好的砂、石。為了使回填材料緊密地包裹在沉管管段上面和側面不致散落,需要在回填材料上面再覆蓋石塊、混凝土塊。全面回填工作須在相鄰的管段沉放完後進行,採用噴砂法進行基礎處理或採用臨時支座時,則要等到管段基礎處理完,落到基床上再回填。採用壓注法處理時,先對管段兩側回填,但要防止過多的岩碴存落管段頂部。回填覆蓋採用「沉放一段,覆蓋一段」的施工方法,在低平潮或流速較小時進行。管段兩側應對稱回填,回填應均勻,不要出現堆積和空洞現象。

一、先鋪法(刮鋪法)施工工藝

1.基本工序(圖8-23,圖8-24)

(1)在浚挖溝槽時先超挖0.6~0.8 m;

(2)沿溝槽底面二側打數排短樁,安設導軌以便在刮鋪時控制高程和坡度;

(3)用抓鬥或通過刮鋪機的喂料管,其寬度為管節底寬加 1.5~2m,長度為一節管節長度的范圍內,投放鋪墊材料。

(4)按導軌所規定的厚度、高程以及坡度,用刮鋪機將鋪墊材料刮平;

圖8-23 先鋪法基本工序圖

圖8-24 先鋪法

1—碎石墊層;2—駁船組;3—車架;4—桁架及軌道;5—刮板;6—錨塊

(5)在管節里灌足壓載水,有時再壓砂石料,使其產生超載,而使墊層壓緊密貼;若鋪墊材料為碎石,通過管節底面上預埋的壓漿孔,向墊層里壓注水泥膨潤土斑脫土混合砂漿。

2.先鋪法的缺點

(1)需要特製的專用刮鋪設備;

(2)作業時間長,干擾航道;

(3)刮鋪完後需經常清除回淤土或坍坡的泥土;

(4)當管節底寬較大,超過 1 5 m時,施工較困難。

二、後填法施工工藝

1.後填法施工的類型

後填法施工的類型主要有:①噴砂法;②灌囊法;③壓漿法;④壓砂法;⑤樁基法。

2.後填法的基本工序

後填法的基本工序如圖8-25 所示。

圖8-25 後填法的基本工序圖

(1)浚挖溝槽時,先超挖 1m左右;

(2)在溝底安設臨時支座(此項工作是後填法中的一項比較主要的工序):

①水底臨時支座,多數是用道碴堆成;②道碴堆的常用尺度為7m×7m×(0.5~1.0)m;③擱在臨時支座上的支承板通常隨管節一起澆制,一起沉埋,其尺寸一般為2m×2m×0.5m;④支承板由設在與管節底面之間的液壓千斤頂實現調整定位。

(3)管節沉埋完畢(在臨時支座上擱妥)後,往管底空間回填墊料。

3.噴砂法

(1)此法主要是從水面上用砂泵將砂、水混合料通過伸入管節底下的噴管向管底噴注,填滿空隙。噴填的砂墊層厚度一般為 1m。

(2)噴砂作業需一套專用的台架,台架頂部突出在水面上,可沿鋪設在管節頂面上的軌道作縱向前後移動(圖8-26)。

(3)在台架的外側,懸掛著一組(三根)伸入管節底部的 L 形鋼管。中間一根為噴管,直徑為 100cm,旁邊兩根為吸管,直徑為80mm。

(4)作業時將砂、水混合料經噴管噴入管節底下空隙中,噴射管作扇形旋移前進。在噴砂進行的同時,經兩根吸管抽吸回水。從回水的含砂量中可以測定砂墊的密實程度。

(5)噴砂時從管節的前端開始,噴到後端時,用浮吊將台架吊移到管節的另一側,再從後端向前端噴填,如圖8-27 所示。

圖8-26 噴砂法原理

1—噴砂管;2—回吸管

圖8-27 噴砂台架

1—噴砂台支架;2—噴管及吸管;3—臨時支撐;4—噴入砂墊

(6)噴砂作業的施工進度約為200m3/h。當管節底面積為 3000~4000m2時,噴砂作業的實際時間僅 15~20h,大約兩天便可完成。

(7)噴砂完畢後,隨即松卸臨時支座上的定位千斤頂,使管節的全部(包括壓載物)重量壓到砂墊層上去進行壓密。這時產生的沉降量,一般在 5mm 以下。通車以後的最終沉降量,一般都在 15mm以內。

噴砂法的優缺點與適用性:

(1)優點:在清除基槽底的回淤土時十分方便,可在噴砂作業前,利用噴砂設備逆向作業系統進行。

(2)缺點:噴砂台架體積龐大,佔用航道影響通航;設備費用昂貴;對砂子的粒徑要求較嚴,因而增加了噴砂法的費用。

(3)適用性:適用於寬度較大的沉管隧道。

4.灌囊法

(1)首先在開挖好的基槽底面先鋪一層砂、石墊層,然後於管節沉放前在管節底面下事先系扣上空囊袋一並下沉,先鋪墊層與管節底面之間留出 15~20cm的空間。

(2)待管節沉放完畢後,從工程船上向囊袋內灌注由黏土、水泥和黃砂配置成的混合砂漿,直至管節底面以下的空隙全部填滿為止,如圖8-28 所示。

圖8-28 灌囊法

(3)囊袋的尺寸按一次灌注量而定,一般不宜過大,以能容納 5~6 m3為度。製造囊袋的材料要有一定牢度,並有較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以便灌注砂漿時順利地排出囊袋中的水和空氣。

(4)混合砂漿的強度(標號)要求不高,只需略高於基槽原狀土即可,但其流動性應較大。

(5)灌漿時,從水面通過 1m 直徑的消防軟管,靠砂漿自重自行灌注,而不加壓。灌注時須採取適當措施防止管節頂起,除密切觀測外,還可採取間隔(跳擋)輪灌等措施。

5.壓漿法

(1)這是一種在灌囊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發展而來的處理方法,可省去較貴的囊袋,繁復的安裝工藝、水上作業和潛水作業。

(2)在浚挖溝槽時,也是先超挖 1m 左右,然後攤鋪一層厚約 0.4~0.6m 的碎石,但不必刮平,只要大致整平即可。再堆設臨時支座所需的道碴堆,完成後即可沉埋管節。

(3)在管節沉埋結束後,沿著管節二側邊及後端底邊拋堆砂、石封閉欄至管底以上1m左右,以封閉管底周邊。

(4)然後從隧道內部,用壓漿設備,通過預埋在管節底板上的Φ80mm 壓漿孔,向管底空隙壓注混合砂漿(圖8-29)。

圖8-29 壓漿法

1—碎石墊層;2—砂;3—石封閉欄;4—壓入砂漿

(5)混合砂漿由水泥、膨潤土、黃砂和緩凝劑配成。強度應低於原地基強度。壓漿材料也可用低標號、高流動性的細石子混凝土。壓漿的壓力不必太大,一般比水壓大0.1~0.2MPa。壓漿時同樣對壓力要慎加控制,以防頂起管節。

(6)壓漿法可解決地震區軟弱地基的液化問題(如我國寧波甬江水底隧道就是採用此種基礎處理方法)。

6.壓砂法

(1)此法與壓漿法很相似,但壓入的不是水泥砂漿,而是砂、水混合料。所用砂的粒徑為0.15~0.27mm,注砂壓力比靜水壓力大 50~140kPa。

(2)壓砂法具體做法是:

在管節內沿軸向鋪設Φ200mm 輸料鋼管,接至岸邊或水上砂源,通過泵砂裝置及吸料管將砂水混合料泵送(流速約為3 m/s)到已接好的壓砂孔,打開單向球閥,混合料壓入管底空隙。

停止壓砂後,在水壓作用下球閥自動關閉。每次只連接三個壓砂孔,當一個壓砂孔灌注范圍填滿砂子後,返回重壓先前的孔,其目的是填滿某些小的空隙。

完成一段後再連接另外的孔,進行下一段壓砂作業。壓砂順序是從岸邊注向中間,這樣可避免淤泥聚積在隧道兩端。待整個管節基礎壓砂完成後,再用焊接鋼板封閉壓砂孔。

(3)壓砂法的優缺點(我國廣州珠江沉管隧道也成功地採用壓砂基礎):

優點。設備簡單,工藝容易掌握,施工方便;對航道干擾小,受氣候影響小。

缺點。在管底預留壓砂孔時,要認真施工和處理,否則容易造成滲漏,危及隧道安全。此外,在砂基經壓載後會有少量沉降。

7.樁基法

(1)當沉管隧道下的地基特別軟弱時,其容許承載力很小,僅作「墊平」處理是不夠的。採用樁基礎支撐沉管,承載力和沉降都能滿足要求,抗震能力也較強,樁較短,費用較小。

(2)沉管隧道採用水底樁基礎後,由於施工中樁頂標高不可能達到齊平,為使各樁能均勻受力,必須在樁頂採取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大體有以下三種:

水下混凝土傳力法。基樁打設好後,在樁群頂灌注水下混凝土,並在其上鋪一層砂石墊層,使沉管荷載經砂石墊層和水下混凝土層均勻傳遞到樁基上,如圖8-30 所示。

灌囊傳力法。在管節底面與樁群之間,用灌囊法填實。

活動樁頂法。在所有的基樁上設一小段預制混凝土活動樁頂。活動樁頂與預制混凝土之間,留有一空腔。管節沉埋完畢後,向空腔中灌築水泥砂漿,將活動樁頂頂升至與管底密貼接觸(圖8-31)。待砂漿強度達到要求後,卸除千斤頂,管節荷載便能均勻地傳到樁群上。活動樁頂可用鋼樁製作,在基樁頂部與活動樁頂之間,用軟墊層墊實,墊層厚度按預計沉降來確定。管節沉放完畢後,再於管節底部與活動樁頂之間,灌注水泥砂漿填實。

圖8-30 水下混凝土傳力法

1—基樁;2—碎石;3—水下混凝土;4—砂石墊層

圖8-31 活動樁頂法

1—活動樁頂;2—尼龍布套;3—壓漿孔

三、覆土回填工藝

(1)回填工作是沉管隧道施工的最終工序,回填工作包括沉管側面回填和管頂壓石回填。

(2)沉管外側下半段,一般採用砂礫、碎石、礦碴等材料回填,上半段則可用普通土砂回填。

(3)頂部回填處理分四層進行(圖8-32),即:①頂部片石保護層;②碎石反濾層;③一般回填材料;④經挑選過的回填材料。

圖8-32 沉管隧道回填處理實例

⑵ 回填土沉降怎麼處理

1、結合單管抬升注漿施工工藝,採用鑽孔灌漿法進行沉陷回填土部位的修復施工。

(1)、對沉降量大於50mm且回填土與砼墊層有空鼓的位置,首先採用鑽孔機械進行鑽孔,採用灌漿機將特製的填築漿液打入回填土中,直至漿液溢出鑽孔處為止;將溢出的漿液清理干凈後,將孔用C15細石微膨脹混凝土填補平齊。

2、第二種方案:整體返工施工法

對沉陷深度超過100mm的混凝土墊層部位整體破除(先用手持式切割機切縫,再用風鎬破除),墊層中的鋼筋用大剪剪斷,但需留置100mm以上的綁扎接頭;對下部的回填土重新夯實,並鋪墊100mm厚10~20粒徑的石子;重新綁扎鋼筋網,並用微膨脹C15混凝土二次澆註上部的墊層。

(2)如何用鋼管防止土方回填沉降擴展閱讀

回填土下沉預防處理方法

1、嚴格控制回填土選用的土料和含水率。

2、回填土方必須分層鋪土和壓實;鋪土厚度及壓實遍數,符合規范規定。

3、回填土方前應對基底的橡皮土進行處理,處理方法可採用:翻曬、晾乾後進行夯實;換土:將橡皮土挖除,換上乾性土,或回填級配砂石;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磚等吸水性強的材料摻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減少水的含水率。

4、按要求進行夯填,壓實系數滿足設計要求。

5、冬季施工,不得採用含有凍土塊的土料。施工前清理基坑內積雪、冰塊、垃圾。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鋼管防止土方回填沉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計算鋼管管件價格 瀏覽:596
鋼鐵俠2之後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91
不銹鋼螺絲多少錢一斤6 瀏覽:695
qq糖怎麼做不用藕粉不用吉利丁片不用模具 瀏覽:549
五金沖壓模具工工資多少 瀏覽:405
焊接304不銹鋼管道多少錢一米 瀏覽:188
長沙銅鋁合金熱處理有什麼用 瀏覽:323
新疆鋼鐵企業有哪些 瀏覽:729
焊接鋼管彎頭多少錢 瀏覽:164
不銹鋼平底鍋炒菜怎麼好吃 瀏覽:271
同和什麼是合金 瀏覽:718
ysl方管進貨價 瀏覽:791
鋼管怎麼粘 瀏覽:990
方管抗彎重量 瀏覽:589
漲型模具厚度怎麼確定 瀏覽:761
兩米鋼板尺多少錢 瀏覽:757
彩鋼板屬於什麼費用 瀏覽:931
焊接用的靴子叫什麼 瀏覽:306
一次性餐盒模具要用什麼加工中心 瀏覽:285
不銹鋼裝潢前景如何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