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壓力管道的相關概念有哪些
壓力管道涉及的面很廣,涉及管道組成的國家標准就數以百計,所用到的術語很多。這里列出一部分,僅供參考。在具體使用某標准時還需仔細閱讀該標准術語解釋。
管道:由管道組成體和管道支承件組成,用於輸送、分配、混合、分離、排放、計量、控制或制止流體流動的管子、管件、閥門、法蘭、墊片、螺栓連接和其他組成件或受壓部件的裝配組成。
管道系統:由若干按獨立的設計條件組合的管道組成的系統。
壓力管道:本書中的壓力管道系指符合原勞動部1996年4月頒布的《壓力管道安全管理與監察規定》限定的各種管道。包括最高工作壓力≥0.1兆帕(表壓),輸送介質為氣(汽)體、液化氣體、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或最高工作溫度大於等於標准沸點液體的管道;輸送介質最高工作壓力雖低於0.1兆帕(表壓)、但符合GB5044《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規定的毒性程度為極度危害介質和GB50160《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及GBJ16《建築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火災危險性為甲、乙類介質的管道。
工業管道:企業、事業單位所屬的用於輸送工藝介質的工藝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和其他輔助管道。
公用管道:城鎮范圍內用於公用事業或民用的燃氣管道和熱力管道。
長輸管道:產地、儲存庫、使用單位間的用於輸送商品介質的管道。
安全法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的、涉及壓力管道安全的法律,由國家主席簽發頒布實施。
安全法規:政府行政部門制定的、涉及壓力管道安全的規程、規定,由國務院總理簽發頒布實施。
主管部門:使用壓力管道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領導機構(政府部門)。
型式試驗單位: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查批准、擁有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型式試驗資格證書的單位。專門對生產單位產品投產前或接與該產品有關的國家標准和其他專業標准規定須進行型式試驗的產品按有關標準的技術要求進行型式試驗,生產單位只有通過型式試驗合格的產品方能投產並進入市場。
監督檢驗:承建單位和使用單位以外的檢驗單位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壓力管道進行的質量檢驗。檢驗單位須擁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
在用壓力管道:已經投入運行的壓力管道。
定期檢驗:按有關管理規程(規定)所規定的年限對管道進行的檢驗。
流體工況:考慮了流體的性質、操作條件及其他構成管道設計基礎的各種因素的綜合性術語。
可燃流體:在生產操作下可以點燃和連續燃燒的氣體或可以汽化的液體。
有毒流體:這類物質泄漏到環境中,被人吸入或與人體接觸,如治療及時不至於對人體造成不易恢復的危害。相當於現行國家標准《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二級及以下危害程度的毒物。
劇毒流體:相當於現行國家標准《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中一級危害程度的毒物。如有極少量這類物質泄漏到環境中,被人吸入或與人類接觸,即使迅速治療,也能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和難以治療的傷害物質。
公稱直徑:用標準的尺寸系列表示管子、管件、閥門等口徑的名義內直徑。
公稱壓力:管子、管件、閥門等在規定溫度允許承受的以標准規定的系列壓力等級表示的工作壓力。
工作壓力:管子、管件、閥門等管道組成件在正常運行條件下承受的壓力。
設計壓力:在正常操作過程中、在相應設計溫度下,管道可能承受的最高工作壓力。
壓力試驗:以液體或氣體為介質,對管道逐步加壓,達到規定的壓力,以檢驗管道強度和密封性的試驗。
泄漏性試驗:以氣體為介質,在設計壓力下,採用發泡劑、顯色劑、氣體分子感測儀或其他專門手段等檢查管道系統中泄漏點的試驗。
工作溫度:管道在正常操作條件下的溫度。
設計溫度:管道在正常操作過程中,在相應設計壓力下,管道可能承受的最高或最低溫度。
管道組成件:用於連接或裝配管道的元件。它包括管件、閥門、法蘭、墊片、緊固件,以及膨脹接頭、撓性接頭、耐壓軟管、疏水器、過濾器和分離器等。
管道支承件:管道安裝件和附著件的總稱。
安裝件:將負荷從管子或管道附著件上傳遞到支承結構或設備上的元件。包括吊桿、彈簧支吊架、斜拉桿、平衡錘、松緊螺栓、支撐桿、鏈條、導軌、錨固件、鞍座、墊板、滾柱、托座和滑動支架等。
附著件:用焊接、螺栓連接或夾緊等方法附裝在管子上的零件,包括管吊、吊(支)耳、圓環、夾子、吊夾、緊固夾板和裙式管座等。
異徑管接頭(大小頭)兩端直徑不同的直通管件:兩端直徑不同,但中心線在同一軸線的管接頭。同心異徑管接頭(同心大小頭)。兩端直徑不同、中心線不在同一軸線上且一側平直的管接頭。偏心異徑管接頭(偏心大小頭)。
「8」字盲板:形似「8」字的隔板,它的一半為實心板,用於隔斷管道,另一半為空心板,在不同隔斷時使用。
墊圈:墊在連接件與螺母之間的零件,一般為扁平形金屬環。
墊片:為防止流體泄漏設置在靜密封面之間的密封元件。
截止閥:啟閉件為閥瓣,由閥桿帶動,沿閥座(密封面)軸線作升降運動的閥。
節流閥:通過啟閉件(閥瓣)改變通路截面積,以調節流量、壓力的閥門。
安全閥:當管道或設備內介質的壓力超過規定值時,啟閉件(閥瓣)自動開啟排放,低於規定值時自動關閉,對管道或設備起保護作用的閥門。
減壓閥:通過啟閉桿(閥瓣)的節流,將介質壓力降低,並借閥後壓力的直接作用,使閥後壓力自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的閥門。
調節閥:根據外來信號或流體壓力的傳遞推動調節機構,以改變流體流量的閥門。
疏水閥:自動排放凝結水並阻止蒸氣通過的閥門。
爆破片:設置在管道或設備上的一種膜片,當管道或設備超壓時破裂,起保護作用。
絕熱:保溫與保冷的統稱。保溫是為減少管道設備及其附件向周圍環境散熱,在其外表面採取的包覆措施。保冷是為減少周圍環境中的熱量傳入低溫設備和管道內部,防止低溫設備和管道外壁表面凝露,在其外表面採取的包覆措施。
經濟厚度:絕熱後年散熱損失費用和絕熱工程投資的年攤銷費用之和為最小值時的計算厚度。
伴熱:為防止管內流體因溫度下降而凝結或產生凝液或黏度升高等,在管外或管內採用的間接加熱方法。
伴熱管:用於間接加熱管內介質,伴隨在管道外或內的供熱管。
熱應力:指管道在溫度變化時發生的長度變化在管道上產生的應力,一般不考慮沿壁厚方向的溫度梯度所引起的溫差應力。
柔性:管道通過自身變形吸收因溫度變化發生的尺寸變化所產生的位移,保證管道上的應力在管材許用應力范圍內的性能。
柔性分析:對管道進行應力分析,判定柔性是否滿足要求的計算、判斷的全過程。
端點附加位移:與管道端點連接設備因熱脹、冷縮、下沉等造成的管道端點位移。
管道熱補償:利用管道自身的幾何形狀及適當的支承結構或設備補償器等,以滿足管道的熱脹、冷縮或位移要求。
管道自然補償:利用管道自身的幾何形狀及適當的支承結構,以滿足管道的熱脹、冷縮或位移要求。
管道冷緊:安裝管道時,有意識地預先造成管道變形,以產生要求的初始位移和應力。
冷緊比:冷緊值與全補償量之比。
補償器:設置在管道上吸收管道熱脹、冷縮及其他位移的元件。
波紋補償器:外殼呈波紋狀的補償器。
管道支架:支承管道的結構。
導向支架:限制管道徑向位移,但允許軸向位移的支架。
帶附加餘量的導向支架:對有軸向位移又有徑向位移的角偏轉的管段,除可在軸向位移外,還在指定的方向上允許有一定位移量的導向支架。
恆力彈簧支架:根據力矩平衡原理,利用杠桿及圓柱螺旋彈簧來平衡外載的支架,支承點產生垂直位移時,支架荷載變化很小。
管道吊架:吊掛管道的結構。
管道撓度:兩相鄰支點間的管道因自動或受外力引起彎曲變形的程度。
管道振動:由於管內介質的不規則流動或由於某種周期性外力的作用,管道相對於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復運動。
流體脈動:管道內流體因速度或壓力不穩定而形成的呈周期性變化的流動狀態。
喘振:與機泵連接的管道系統,由於小流量,液流在機泵內脫液而形成的自振。表現為壓力和流量發生周期性變化,機泵和管道產生激烈振動和低沉雜訊。
液擊:管道系統由於流量急劇變化而引起較大的壓力變動。
振源:可能引起管道的動力不平衡外載。
振動分析:對管道激振頻率、機械固有頻率、流體脈動固有頻率和流體壓力不均勻度進行全面計算分析,必要時還進行振動響應分析以獲得振動振型,或者根據實際需要只作其中某些內容的計算分析均可稱振動分析。
管道腐蝕:由於化學或電化學作用,引起管道的消損破壞。
應力腐蝕:金屬在特定腐蝕性介質和應力的共同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壞。
晶間腐蝕:沿金屬晶界發生的腐蝕現象。
腐蝕裕度(腐蝕裕量):在確定管子壁厚時,為腐蝕減薄而預留的厚度。
裝置坐標:標注在裝置邊界線上表明裝置在總圖上位置的數字。
裝置邊界線:區分裝置內外的界線。
接續分界線:裝置內各區域的界線。
建北:平面位置圖中的坐標方位,接近正北的朝向。
管道加工:管道裝配前的預制工作,包括切割、套螺紋、開坡口、成型、彎曲、焊等。
熱態緊固:防止管道在工作溫度下,因受熱膨脹導致可拆連接處泄漏而進行的緊固操作。
冷態緊固:防止工作溫度下,因冷縮導致可拆連接處泄漏而進行的緊固操作。
焊縫:焊件經焊接後所形成的結合部分。
焊接應力:焊接過程中焊件內產生的應力。
焊接殘余應力:焊後殘留在焊件內的焊接應力。
焊接缺陷:焊接過程中在焊接接頭中產生的不符合設計或工藝文件要求的缺陷。
焊接裂紋:在焊接應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頭中局部區域的金屬原子結合力遭到破壞而形成新界面所產生的縫隙,它具有尖銳的缺口和大長寬比的特徵。
射線檢測:採用X射線或V射線照射焊接接頭,檢查內部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
超聲波檢測:利用超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特徵,來獲取與檢測要求相關的信息而進行的無損檢測方法。
磁粉檢測:利用在強磁場中,鐵磁性材料表層缺陷產生的漏磁場吸附磁粉的現象而進行的無損檢測方法。
滲透檢測:以毛細管作用原理為基礎的檢查表面開口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
破壞檢驗:從焊件或試件上切取試樣,或以產品(或模擬體)的整體破壞做試驗,以檢查其某種力學性能的試驗法。
裂紋試驗:檢驗焊接裂紋敏感性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