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53年12月什麼鋼鐵公司的三大工程舉行開工生產典禮
1953年12月鞍山鋼鐵公司的三大工程舉行開工生產典禮。
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於1949年07月09日成立,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鞍鋼。鞍山鋼鐵公司擴大鞍鋼生產規模,建設大型國有聯合生產數陵宴企業,在原生產規模基礎上完成48項主要工程的改造改建和擴建,達到生產鐵250萬噸,鋼320萬噸,鋼材250萬噸。
一五期間鞍山鋼鐵公司實現37項重點工程,薯銀其中包括大型軋鋼、無縫鋼管、煉鐵高爐三大工程。到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鞍鋼全面得到改造和擴建生產能力超過原計汪冊劃指標。這一時期出現了王崇倫,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鞍山鋼鐵公司的發展歷程:
鞍鋼全稱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鞍鋼集團最大的區域子公司,始建於1916年,前身是鞍山制鐵所和昭和制鋼所。鞍山鋼鐵成立於1949年07月09日成立,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作為中國橋梁鋼發展方向的引領者,鞍鋼助力新中國實現橋梁強國的夢想。
1956年,新中國做出了在江蘇南京建設長江大橋、貫通京滬鐵路線的決定。但當時,符合設計要求的橋梁鋼在國內卻是空白,國務院把生產建設大橋所需鋼材的重任交給了鞍鋼。隨著時代的發展,鞍鋼製造在不斷撐起一座座橋梁。在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工程中,鞍鋼提供的17萬噸橋梁鋼全部應用在大橋工程主體,再一次以優質的品質支撐了中國重大工程建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⑵ 新中國在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著重建設的三大鋼鐵基地是
鋼鐵是大工業的基礎。根據「一五」計劃,我國不僅要擴建當時最大的鋼鐵基地鞍山鋼鐵公司(以下簡稱鞍鋼),還將興建兩個新的鋼鐵基地,即武漢鋼鐵公司和包頭鋼鐵公司。而鞍鋼的建設又是「一五」計劃鋼鐵建設的中心。為此中共中央發出了「支援鞍鋼」的號召,全國共有55個城市、199個企業從人力、物資、設備等各方面支援了鞍鋼建設。1953年12月26日,鞍鋼的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舉行建成投產典禮,並向中共中央報捷,毛澤東親自復信祝賀。
所以三大鋼鐵基地是鞍山、武漢、包頭鋼鐵基地
⑶ 「一五"計劃期間在東北取得的三項工業成就是什麼
「一五"計劃期間在東北取得的三項工業成就有:
1、建立鞍山鋼鐵公司,並且建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等大工程。
2、建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並且生產出了中國的第一輛汽車。
3、建立沈陽飛機製造廠,並且生產出了中國的第一架飛機。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3)什麼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擴展閱讀
第一個五年計劃,早在1951年春開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經委(簡稱中財委)著手試編。1954年4月,中央成立編制五年計劃綱要8人小組,陳雲任組長,開始全面編制工作。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同意中央委員會提出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報告。
同年6月,中央對「一五」草案作了適當修改,建議由國務院通過並提請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1955年7月30日通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有兩點,一是集中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二是加快推進各經濟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
⑷ 1953年12月什麼鋼鐵公司的三大工程舉行開工生產典禮
1953年12月26日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煉鐵爐舉行開工生產典禮。這是新中國重工業建模寬設中首批竣工投入生產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強了以鞍鋼為中心的東北鋼鐵基地建設。
鞍山鋼鐵公鄭臘司三大工程是蘇聯援建的「一五」計劃重點工程。而且2021年1月17日,鞍山鋼鐵公司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全國紅十字模範單位」稱號。2021年4月,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保衛部(人民武裝部)黨委被授予「遼寧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建設史上的偉大奇跡
1952年7月14日,鞍鋼無縫鋼管廠率先動工;同年8月1日,鞍鋼大型軋鋼廠破土動工;翌年2月27日,鞍鋼煉鐵七號高爐正式動工。鐵路上、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大白樓、小白樓(生產和基建指揮中心)徹夜燈光明亮;施工工地上人喧車鳴,到處搭起腳手架,到處閃爍著電焊火花;人們走起路來像是跑步,各自都在奔忙。
在煉鐵7號高爐工程指揮部,擔任甲方代表的煉鐵廠副廠長周傳典(後曾任冶金工業部喊碼滑副部長)說:「這情景,在我過去的生活中還是只見到過這一次!」
最先竣工的是無縫鋼管廠,1953年9月15日,無縫鋼管廠機組開始試車。10月24日,世界級冶金權威、蘇聯亞速鋼廠總工程師羅曼可親自坐鎮,正式試軋熱軋無縫鋼管。
試軋現場一片緊張忙碌。調度室里的兩檯子母鍾嗒嗒地響著,40多部電話不停地傳達著指令,變電所、主電室、油庫的工人眼睛緊緊盯著儀器儀表,加熱工燒上了試軋的管坯,軋鋼工調整好軋機,一切准備就緒。14時20分,第一根火紅的無縫鋼管順利軋製成功。羅曼可檢驗各種參數後,滿意地說:「就算在蘇聯,這也是質量上乘的。」
1953年12月15日,鞍鋼大型軋鋼廠舉行竣工移交生產簽字儀式;12月18日,鞍鋼煉鐵七號高爐竣工投產,流出第一爐鐵水,安裝工期僅用5個月零10天。至此,鞍鋼「三大工程」全部完工。
鞍鋼「三大工程」佔了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許多「第一」——它是「一五」計劃中位列首席的頭號工程,是我國第一個鋼鐵基地、新中國重工業建設中首批竣工投入生產的重點工程,也創造出了新中國工業建設史上的偉大奇跡。
⑸ 建國初期新中國的"第一"
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 淞滬鐵路
中國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輪船是 黃鵠號
中國第一部自己拍攝的無聲電影是《定軍山》
中國第一部自己拍攝的有聲電影是 《歌女紅牡丹》。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1952年,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
1953年,中國和朝鮮協同作戰,打破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1953年,為兒童接種卡介苗。
195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5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人民幣新幣。
1956年,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第一批解放牌卡車出廠。
1956年,使用簡化漢字;並公布、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1956年,中國開始推行第一套廣播體操。
1957年,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1958年,中央電視台的前身——北京電視台第一次播出節目。
1959年,北京的十大建築落成。
1959年,舉行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1959年,容國團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1963年,實現石油自給。
1964年,第一次核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