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腳手架安裝施工工藝流程
根據《建築施工腳手架安全技術統一標准》要求;腳手架鋼管應採用國家標准GB/T13793或GB/T3091中規定的Q235普通鋼管,型號宜採用Φ48.3×3.6mm(方案按Φ48×3.0mm計算),材料進場應提供產品合格證且進行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扣件進入施工現場應檢查產品合格證,並應進行抽樣復試,技術性能應符合國家標准《鋼管腳手架扣件》的規定,扣件外觀檢查無裂紋,在螺栓擰緊力矩達到65N·m時,不得發生破壞。用黃色油漆刷腳手架立桿、大小橫桿、縱橫向掃地桿。
紅色油漆刷連牆件,黃黑相間雙色油漆刷腳手架外側防護欄桿、斜道防護欄桿、卸料平台防護欄桿。紅白相間雙色油漆刷剪刀撐、橫向斜撐、踢腳板、樓梯臨邊防護欄桿、施工電梯卸料平台臨邊防護欄桿。
腳手架外側防護必須使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網封閉,架體陰陽轉角處應設置4根立桿,大橫桿應連通封閉。主節點處必須設置縱橫向水平桿,立桿除頂層頂部外必須採用對接,大橫桿在架體轉角外可以搭接,剪刀撐必須搭接。
剪刀撐、連牆件必須隨外腳手架同步搭設、同步拆除,嚴禁後搭或先拆。落地式腳手架搭設高度不宜超過35m,高度在35~50m時必須採取卸荷措施,高度大於50m時必須採取卸荷措施並對專項方案進行專家論證。
腳手架基礎平整、夯實、混凝土硬化,基礎應採用100mm厚C25混凝土硬化,立桿底部設置底座或墊板。墊板應採用長度不少於2跨、厚度不小於50mm、寬度不小於200mm的木墊板。落地式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宜採用直接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
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於1m,緊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道邊坡的距離不小於500mm。腳手架基礎應考慮周邊設有排水措施,腳手架底座底面標高應高於室外自然地坪50mm。
立桿基礎外側設置截面不小於200mm×200mm的排水溝,保證腳手架基礎不積水,腳手架外側滿掛密目安全網,網目數不低於2000 目/100cm 2 ,網體豎向連接時採用網眼連接方式,每個網眼應用16#鐵絲與鋼管固定,網體橫 向連接時採取搭接方式,搭接長度不得小於200mm。
架體轉角部位應設置木枋作內襯以保證架體轉角處安全網線條美觀。腳手架外側自第二步起底部設180mm擋腳板,在高600mm與1200mm處各設同材質的防護欄桿一道。腳手架內側形成臨邊的,則按腳手架外側防護做法。
腳手架外排立桿、大橫桿表面刷黃色油漆,攔腰桿表面刷黃黑相間雙色油漆,外立面每隔3層或9m設置一道200mm高警示帶,固定於立桿外側。警示帶尺寸見圖示,表面刷紅白相間警示色油漆。作業層必須滿鋪腳手板,腳手板離建築物結構的距離不應大於150mm。
落地架第二層、懸挑架(爬架)首層,中間層不超過10m且不超過三層滿鋪一道硬質隔斷防護,並在兩層硬防護的中間部位張掛水平兜網,水平兜網必須兜掛至建築物結構。腳手架的內立桿距離體凈距一般不大於200mm,如大於200mm的必須鋪設平整牢固的站人片。
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築物之間的空隙大於150mm 時應做全封閉,防止人員和物料墜落。連牆件表面應刷紅色醒目油漆,便於檢查和警示。腳手架必須採用剛性連牆件,連牆件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當該處有困難時,應採用可靠措施固定。
連牆件應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300mm,連牆件的間距應根據設計計算規定,並應符合下表「連牆件布置的最大間距」的規定,一字型、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牆件,連牆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於建築物的層高,並不應大於4m(兩步)。
(1)腳手架頂托與鋼管怎麼固定擴展閱讀
腳手架裝剪刀撐及橫向斜撐,剪刀撐應從腳手架底部邊角從下到上連續設置,剪刀撐表面刷紅白相間警示色油漆。每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應按下表的規定確定。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於4跨,且不應小於6米,斜桿與地面的傾斜角宜45°~60°傾斜角宜45°~60°。
24米以下的落地式外架,在架體外側兩端、轉角及中間間隔不超過15米的立面上設置豎向連續剪刀撐。24米以上的落地式外架及所有懸挑架,在架體外側整個立面搭設連續剪刀撐。剪刀撐桿件的接長應採用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m,且不小於3個扣件堅固。
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蹁不宜大於150mm。一字型、開口型雙排架兩斷口必須設置橫向斜撐,24m以上架體在架體拐角處及中間每六跨設置一道橫向斜撐。
橫向斜撐應在同一節間,由底到頂呈「之」字型布置,斜撐交叉和內外大橫桿相連到頂。人行道兼優質材料運輸的斜道高度不大於6m時宜採用一字型,高度大於6m時宜採用之字形。運料斜道寬度不宜大於1.5m,坡度採用1:6,人行斜道寬度不宜小於1m,坡度宜採用1:3。
拐彎處應設置平台,其寬度不應小於斜道寬度,斜道兩側及平台外圍均應設置1.2m和0.6m高的雙道防護欄桿及180mm擋腳板,防護欄桿表面刷黃黑警示色,擋腳板表面刷紅白警示色。斜道宜附著外腳手架或建築物設置,其各立面應設置剪刀撐,斜道外側掛密目安全網封閉。
斜道應滿鋪腳手板,運料腳手架採用不少於40mm厚的木板,人行斜道可採用木板或毛竹片滿鋪,斜道還應設置防滑條,防滑條厚度為20~30mm,間距不大於0.3m,斜道上腳手板和防滑應保證穩定牢固。
2. 支模架頂托雙鋼管規定
法律分析:頂托調節范圍:腳手架頂托的調節范圍在20cm以內。架頂托伸出長度:滿堂支撐架的可調底座、可調托撐螺桿伸出長度不宜超過300mm,插入立桿內長度不得小於150mm。 模板安全技術規范也有規定:支模鋼管立柱頂部應設可調支托,U型支托與楞梁兩側間如有間隙,必須楔緊,其螺桿伸出鋼管頂部不得大於200 mm ,螺桿外徑與立柱鋼管內徑的間隙不得大於3mm,安裝時應保證上下同心頂托絲伸出長度我們一般是300mm。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適用本法;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與輻射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3. 請說一下盤扣式腳手架安裝時應該注意什麼
安裝時,螺栓擰緊扭力矩不應小於40N·m,且不應大於65N·m[7];現場實際施工中,操作工人對螺栓擰緊版扭力矩的大小常常權缺乏具體的感性認識,總以為認為把螺母擰的越緊越好,常常把扣件螺母(尤其是保險扣件)擰緊到擰不動的位置,而當扭力矩大於65N·m時,已超過《鋼管腳手架扣件規范》中的扣件試壓值,並不能保證扣件質量及安全。因此,現場施工技術人員除做好事前的施工交底外,事中還應要拿著扭力扳手到班組第一線,根據抽樣檢查數目與質量判定標准,按隨機分布原則直接檢查作業工人剛扭緊的扣件,扭力矩小於40N·m的必須重新擰緊至合格,扭力矩大於65N·m致扣件損壞的及時處理。
4. 建築鋼管標准之腳手架的具體規范與搭設流程
建築鋼管在建築打樁,結構,鋼結構,承重,排水等方面應用極為普遍。材質主要有碳鋼,不銹鋼,合金鋼。其中碳鋼材質應用最為普遍。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建築鋼管標准之腳手架的具體規范與搭設流程。
建築鋼管標准之腳手架的具體規范:
1.為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設計與施工中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制定本規擾羨范。
2.本規范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施工用落地式(底撐式)單、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設計與施工,以及水平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模板支架的設計與施工。
單排腳手架不適用於下列情況:
(1)牆體厚度小於或等於180mm;
(2)建築物高度超過24m;
(3)空斗磚牆、加氣塊牆等輕質牆體;
(4)砌築砂漿強度等級小於或等於M1.0的磚牆。
3.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前,應按本規范的規定對腳手架結構構件與立桿地基承載力進行設計計算。
4.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前,應根據本規范的規定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5.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設計與施工,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腳手架的搭設流程:
1.搭設腳手架時必須加設底座或基礎,並作好地基的處理。本工程立桿直接撐在基礎底板上或基坑底老土上,再加道木支座。基坑底老土面上鋪設墊板必須平穩,不得懸空,安放底座時應拉岩渣線和拉尺,按規定間距尺寸擺放後加以緩棗拍固定。
2.鋼管腳手架搭設順序為:擺放掃地桿(貼近地面的大橫桿,高度為20cm)→逐根樹立立桿,隨即與掃地桿扣緊→裝掃地小橫桿並與立桿或掃地桿扣緊→安第一步大橫桿(與各立桿扣緊)→安第一步小橫桿→安第二步大橫桿→加設臨時斜撐桿(上端與第二步大橫桿扣緊,在裝設兩道牆桿後方可拆除)→安第三、四步大橫桿和小橫桿→安連牆桿→安接立桿→加設剪刀撐→鋪腳手板。
3.立桿的設置必須等距對直,其縱向間距不得大於1.8m。立桿的橫向間距為1.0m,立桿距牆面為40cm。小橫桿垂直間距(即腳手架步距)為1.8m,底層步距不得大於2m,小橫桿挑出里外立桿的長度分別不得小於30cm和15cm。腳手架外側每隔9m必須設一道剪刀撐,與地面的夾角應控制在45°—60°間自上而下連續設置。
5. 梁下雙鋼管怎麼固定
梁下雙鋼管固定方法如下:
1、模板支架搭設所採用的的鋼管、扣件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立桿縱距、立則彎纖桿橫距、支架步距以及構造要求,應符合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
2、立桿縱距、立桿橫距不應大於1.5米,支架步距不應大於2.0米。
3、立桿接長應採用對接扣件連接,兩個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一步距內。
4、立桿步距的上下兩端應設置雙向水平桿,水平桿與立桿的交錯點應採用扣件連接,雙向水平桿與立桿的孫仿連接扣件之間的距離不應大於150毫米。
5、支架周圍應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支架長度或寬度大於6毫米時,應設置中部縱向或橫向的豎向剪刀撐,剪刀撐的間距和單幅剪刀撐的寬度均不宜大於8米,剪刀撐和水平桿的夾角宜為45至60度。
6、立桿、水平桿、剪刀鬧陪撐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0.8米,且不應少於2個扣件連接,扣件蓋板邊緣至桿端不應小於100毫米。
6. 腳手架鋼管搭設要求
1、鋼管扣件腳手架搭設中應注意地基平整堅實,設置底座和墊板,並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積水浸泡地基。
2、根據連牆桿設置情況及荷載大小,常用敞開式雙排腳手架立桿。橫距一般1.05~1.55m,砌築腳手架步距一般為1.20~1.35m,裝飾或砌築、裝飾兩用的腳手架一般為1.80m,立桿縱距1.2~2.0m,其允許搭設高度為34~50m。當為單排設置時,立桿橫距1.2~1.4m,立桿縱距1.5~2.0m,允許搭設高度為24m。
3、縱向水平桿宜設置在立桿的內側,其長度不宜小於3跨,縱向水平桿可採用對接扣件,也可採用搭接。如採用對接扣件方法,則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如採用搭接連接,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m,並應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
4、腳手架主節點(即立桿、縱向水平桿、橫向水平桿三桿緊靠的扣接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主節點處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應大於150mm。在雙排腳手架中,橫向水平桿靠牆一端的外伸長度不應大於立桿橫距的0.4倍,且不應大於500mm;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於縱距的1/2。
5、作業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開牆面120~150mm;狹長型腳手板,如沖壓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等,應設置在三根橫向水平桿上。當腳手板長度小於2m時,可採用兩根橫向水平桿支承,但應將腳手板兩端與其可靠固定,嚴防傾翻。寬型的竹笆腳手板應按其主竹筋垂直於縱向水平桿方向鋪設,且採用對接平鋪,四個角應用鍍鋅鋼絲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6、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座或墊板。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於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於lm。靠邊坡上方的立桿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應小於500mm。
7、腳手架底層步距不應大於2m。立桿必須用連牆件與建築物可靠連接。立桿接長除頂層頂步外,其餘各層接頭必須採用對接扣件連接。如採用對接方式,則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當採用搭接方式,則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m,應採用不少於2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於l00mm。
8、連牆件的布置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300mm,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一字型、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牆件,這種腳手架連牆件的垂直間距不應大於建築物的層高,並不應大於4m(2步)。對高度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必須採用剛性連牆件與建築物可靠連接。
9、雙排腳手架應設剪刀撐與橫向斜撐,單排腳手架應設剪刀撐。每道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當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為45°時不應超過7根;當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為50°時不應超過6根;當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為60°時不應超過5根。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於4跨,且不應小於6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均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道剪刀撐,並應由底至頂連續設置;中間各道剪刀撐之間的凈距不應大於15m;高度在24m以上的雙排腳手架應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橫向斜撐應在同一節間,由底至頂層呈之字型連續布置,斜撐的固定應符合有關規定;一字型、開口型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均必須設置橫向斜撐,中間宜每隔6跨設置一道。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