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規范中安全通道的腳手架如何搭設
規范中安全通道的腳手架應符合以下標准:
1、腳手架底步距為2m,其餘每步為1.8m。
2、立桿縱距為1.5m,橫距為1.2m。
3、踢腳桿、防護桿從第二步起設置分別為0.3m和平共處2m,頂排防護欄不少於二道,高度分別為0.9m、1.3m。
4、剪刀撐設置為間距為9m(6跨)一排剪刀撐。
5、連牆桿件設置為豎向每層、水平向為四跨。
(1)腳手架鋼管棚怎麼搭擴展閱讀:
連牆件應符合下列要求:
1、連牆件數量的設置,堅向間距為每層,橫向間距為4跨。
2、連牆件的布置要求:
(1)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300mm.
(2)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
(3)宜優先採用菱形布置,也可採用方形,矩形布置。
(4)一字型、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連牆桿,連牆件的垂直距不應大於建築物的層高,並不應大於4m(2步)、
(5)採用剛性連牆件與建築物可靠連接,可採用Φ12鋼筋預埋或砼中,鋼筋與鋼管焊接配合使用的附牆連接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工程安全防護措施費用及使用管理規定》
❷ 建築施工鋼筋棚是如何製作的
你沒必要管怎麼製作的,找個大廠直接買就是了,廠家靠譜就行,人家包送貨包安裝,妥妥的。
❸ 蔬菜大棚用鋼管是怎麼搭建的
1、工具與材料准備
根據大棚規格,准備足夠的鋼管和薄膜,鋼管選用壁較厚,抗折力強的。薄膜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用普通薄膜、防霧膜、多功能長壽膜等多種薄膜。
2、確定大棚位置及規格
一般在小型大棚,長度在50m左右,寬度為6~12米,高度為3m左右,用皮尺量出距離,用石灰畫出大棚的位置。
3、栽埋鋼管
根據大棚走向,每隔1米一根鋼管,先定出每根鋼管的位置,大棚左右兩邊盡量准確一直,防止誤差太大導致的大棚扭曲變形。再用專業的打孔工具按照每個點的位置打洞,洞的深度一般50cm,如果土壤較松軟,可適當增加深度。洞全部打好以後,把鋼管用力插進每個孔。最後再把左右對應的鋼管用鉛絲扎牢,高度控制在3m左右,為保證大棚牢固,寬度大的棚體可以隔幾米加一道米字橫梁,用作支撐桿。
4、覆蓋薄膜
先沿大棚兩側鋼管腳邊沿挖兩條15cm深的溝,左右各一條。把薄膜小心的覆蓋在鋼管大棚上,薄膜邊沿埋於溝內,用土夯實,注意不要刮破薄膜,如有破損,使用膠帶紙粘住,兩邊加通風口的話可從地下鋼管往上一米左右的位置加蓋防蟲網 圍膜和卷膜器,用作通風口,最後用大棚壓膜線加以固定。
❹ 外腳手架和外架防護棚的搭設
外腳手架和外架防護棚的搭設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種類繁多,常常讓工程管理人員頭疼不已,其中外腳手架和外架防護棚的搭設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1外架綜合管理規定
1、建築工程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外架專項方案應當由施工總承包單位編制。附著腳手架等專業工程實行分包的,其專項方案可由總承包單位組織專業承包單位編制;
2、架體高度超過20m(含20m)的懸挑外架及爬架、附著式整體和分片提升腳手架工程、自製卸料平台、移動操作平台、新型及異型腳手架工程由編制單位組織專家論證,論證完畢後,由方案編制人按專家意見修改完善後報編制單位技術管理部門審核,編制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報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審核簽字;
3、搭設高度不足50m的雙排落地式外架,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初審,編制單位技術管理部門審核,編制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報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審核簽字;
4、由專業分包單位完成編審的外架施工方案必須交總包單位審查,審查的內容包括專業分包單位資質、編審人員的資格、是否經過專家論證,是否按論證要求進行修改,編審人員簽字是否真實、單位用章是否合規等。審查程序為項目經理部初審、總包單位技術管理部門審核、總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審批;
5、外架施工方案經總包單位審批後,報總監理工程師審批,然後按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備案
6.用於架子搭設的材料、構配件,如架管、扣件、安全網、腳手板、鋼絲繩、型鋼、用做吊環或錨環的圓鋼、電動葫蘆等必須按國家相關標准、規范要求送檢,檢驗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7.外架搭設前,外架施工方案編制人必須向外架施工員進行方案交底,施工員必須向作業班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交底時,項目專職安全員全程參與監督,交底完畢、交底雙方和監交人均必須在交底單上簽字,交底單由交底雙方和監交人保存;
8.外架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作業人員按經審批的外架施工方案搭設,外架搭設完畢後,由項目生產經理組織方案編制人、外架施工員、專職安全員、外架作業班組長對外架進行驗收,並保存相關驗收記錄。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9.外架投入使用前,外架方案編制人向管理外架的施工員、外架使用班組進行外架使用安全交底,並形成交底記錄;
10.外架使用過程中,管理外架的施工員對外架的使用情況進行日常巡查,禁止隨意改動外架、拆除附屬設施等不安全的行為。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11.外架拆除前,由外架方案編制人向負責外架拆除的施工員、作業班組進行外架拆除安全技術交底。外架拆除時,由具備相應資質的作業人員按方案要求進行。
2落地式腳手架
一、架體形象
1、立桿、水平桿、欄桿、橫向斜撐為黃色,剪刀撐為黑黃色相間(每段長度為400mm);
2、小橫桿 每個主節點處設小橫桿一道,小橫桿外伸長度不小於100mm,不大於150mm,小橫桿距主節點距離為120mm(不得大於 150mm);
3、安全立網
安全網強度符合規范要求,且張掛平整,並保持整潔無破損;
4、安全警示帶
1)、沿外架四周,每隔3層或10m設置20cm高安全警示帶(兼擋腳板),第一道設於第2層水平封閉層處;
2)、警示帶安裝於外架外立桿的內側,採用18mm厚木膠合板。警示帶外立面採用油漆刷成黑黃相間的色條,色條寬150mm;
5、橫向斜撐
1)、一字型、開口型雙排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橫向斜撐,中間每隔6跨設置一道;
2)、高度在24m以下的封閉型雙排腳手架可不設橫向斜撐,高度在24m以上,除拐角應設置外,中間每隔6跨設置一道。
二、架體基礎
1、位於土層上的架體基礎採用墊木枋或墊10#槽鋼,墊層厚度≮100mm;
2、位於結構樓板上的架體基礎墊150×150的木膠合板(厚18mm)或者鋼板(厚5mm)上焊接高100mm直徑為55鋼管。
外腳手架
三、架體搭設要求
1、立桿
1)、立桿縱向間距1.5m,橫向間距0.8~1.0m,步距1.76m;
2)、立桿各接頭必須採用對接扣件對接,對接立柱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相鄰兩個立柱接頭不應設在同步同跨
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立柱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於6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步距的1/3即600mm。
2、水平桿
1)、每一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採用直角扣件扣緊在立桿上,該桿的軸線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150mm;
2)、縱向水平桿設置在立桿的內側並採用直角扣件與立桿扣緊。縱向水平桿設於橫向水平桿之上;
3、腳手板
1)、腳手板採用竹跳板鋪設,每2步一鋪設;
2)、腳手板應鋪設嚴密、牢固、平穩,腳手板兩端用10~14#鉛絲固定牢靠。
4、連牆件
連牆件必須採用剛性構件,架體與建築結構的連接採用剛性連接。連牆件設置按下表要求設置。
5、剪刀撐
高度≥24米的雙排落地式外架、挑架和爬架均必須沿長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連續設置剪刀撐,高度<24米的雙排落地
式外架兩端分別自下至上設置剪刀撐一道,中間剪刀撐間距不大於15米,每道剪刀撐寬度不少於4跨6米,水平成角為45度至60度,搭接長度不小於1米,三個旋轉扣均布固定。
6、外架平網
外架必須在作業層的下一層設置安全平網,安全平網要掛至建築結構邊。
7、外架水平封閉層設置
外架每隔3層,且不大於10m設置一道水平封閉層。懸挑外架的第一道水平封閉層設於懸挑樑上;爬架的第一道水平封閉層設於底座上。落地式腳手架的的第一道水平封閉層設於建築物第一層頂板標高位置處。
8、架體人行斜道
1)、人行斜道每跑寬度不得小於1m;
2)、當搭設運料斜道時,每跑寬度不得小於1.5m,坡度以1:6為宜。
3)、斜道兩側及平分處應設置護攔和擋腳板,人行通道板上釘防滑條,防滑條斷面尺寸20×30mm,宜採用木質材料,間距不大於300mm。
4)、人行斜道應在腳手架外立桿設置,每6m高度設置連牆桿兩根(即6×7.5m范圍內設置連牆桿2根);
5)、斜道外立面設置連續剪刀撐。
外架防護棚
9、外架防護棚
腳手架外臨街、通道、交叉作業等位置需要搭設外架防護棚,防護棚搭設符合墜落半徑的要求。
物體墜落半徑規定
根據最新規范GB/T3068-2008要求
一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2-5m,墜落半徑(r)為3m。
二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5-15m,墜落半徑(r)為4m。
三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15-30m,墜落半徑(r)為5m。
四級高處作業:作業高度(h)30m以上,墜落半徑(r)為6m。
安全通道防護棚搭設長度與物體墜落半徑成正比,在物體墜落半徑內,通道防護棚必須覆蓋物體墜落半徑范圍。
3懸挑外架
1、架體形象
懸挑外架的警示帶設於懸挑型鋼的頂部,每懸挑一次設置一道;懸挑工字鋼刷黑黃相間油漆,尺寸同警示帶。其餘同落地式腳手架。
2、架體懸挑層搭設
1)、一次懸挑腳手架高度不宜超過20m。
2)、型鋼懸挑梁宜採用雙軸對稱截面的型鋼。懸挑鋼梁型號及錨固件應按設計確定,鋼梁截面高度不應小於160mm。懸挑梁尾端應在兩處及以上固定於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上。錨固型鋼懸挑梁的U型鋼筋拉環或錨固螺栓直徑不宜小於16㎜;用於錨固的U型鋼筋拉環或螺栓應採用冷彎成型。U型鋼筋拉環、錨固螺栓與型鋼間隙應用鋼楔或硬木楔楔緊。每個型鋼懸挑梁外端宜設置鋼絲繩或鋼拉桿與上一層建築結構斜拉結。
鋼絲繩、鋼拉桿不參與懸挑鋼梁受力計算;鋼絲繩與建築結構拉結的吊環應使用HPB235 級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20㎜。懸挑鋼梁懸挑長度應按設計確定,固定段長度不應小於懸挑段長度的1.25 倍。
型鋼懸挑梁固定端應採用2個(對)及以上U 型鋼筋拉環或錨固螺栓與建築結構梁板固定,U 型鋼筋拉環或錨固螺栓應預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位置,並應與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焊接或綁扎牢固。預埋件錨固長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中鋼筋錨固的規定。當型鋼懸挑梁與建築結構採用螺栓鋼壓板連接固定時,鋼壓板尺寸不應小於100mm×10mm(寬×厚);當採用螺栓角鋼壓板連接時,角鋼的規格不應小於63mm×63mm×6mm。
型鋼懸挑梁懸挑端應設置能使腳手架立桿與鋼梁可靠固定的定位點,定位點離懸挑梁端部不應小於100mm。錨固位置設置在樓板上時,樓板的厚度不宜小於120mm。如果樓板的厚度小於120mm 應採取加固措施。
3)、桿件搭設及防護同前述落地式外架。
裝飾階段外架防護及懸挑外架結構
懸挑外架結構
懸挑外架工字鋼布置及卸荷鋼絲繩
卸荷鋼絲繩
外架懸挑層防護
外架懸挑層封閉構造圖
外架懸挑層封閉
主體施工階段外架水平防護:
①主體結構施工階段的外腳手架每層均滿鋪腳手板,腳手板鋪至樓面邊緣,把外架與建築物之間的空隙封閉;
②施工層、拆模層、第二層樓面應滿鋪腳手板,腳手板鋪至樓面邊緣。從二樓面起,每隔12m設置一道硬質材料的隔斷防護,並在兩層硬質防護中間部位張掛安全平網。非作業層樓面臨邊設防護欄;
③腳手板鋪設時嚴禁出現探頭板。腳手板端頭應用φ1.2mm鋅鐵絲固定在小橫桿上。
裝修施工階段外架水平防護:
①作業層應滿鋪腳手板,腳手板鋪至樓面邊緣;
②從二樓面起,豎向每隔12m設置一道硬質材料的隔斷防護,並在兩層硬質防護中間部位張掛安全平網。非作業層樓
面臨邊設防護欄;
③腳手板鋪設時嚴禁出現探頭板。腳手板端頭應用φ1.2mm鍍鋅鐵絲固定在小橫桿上。
[ 外腳手架和外架防護棚的搭設 ]相關文章:
1. 外窗滲漏施工原因解析
2. 施工員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責
;❺ 房屋施工外架搭接有哪些規范,鋼管之間的間距是多少
1、材料
⑴鋼管:直徑為48或51mm、壁厚為3~3. 5mm的熱軋無縫或有縫鋼管,用作主柱、大橫桿、小橫桿、斜撐等。
⑵連接構件:回轉扣、直角扣、對接扣、駁芯。
⑶底座:用φ40鋼管和4~5mm鋼板製成,用於主柱的墊腳。 底座的底板面積不應少於200c。
⑷腳手板:竹、木或鋼腳手板。
2、作業條件
⑴根據工程特點和施工要求編制腳手架搭設方案。
⑵搭架的位置已進行場地清理。
⑶對土質松軟的地基已進行強化處理。
操作工藝
1、主柱
⑴主柱應選用無嚴重銹蝕、無彎曲變形的鋼管。
⑵主柱的縱向間距不應超過2m, 一般在八層建築物內30m以下使用,八層以上的另出搭設方案。雙排架的內外排柱的間距為0.8~1.2m。內排柱離牆20cm,當大於20cm時,平橋下必須加兜底安全網。如遇裝飾線,也可以適當加長內柱的小橫桿,相釀陣竹。
⑶立主柱時先搭臨時支架將柱固定,柱腳套上底座。當柱的荷載超過底座承載面積地基反力時,底座下應墊厚板或混凝土墊塊。
⑷立好主柱後,用鋼管或篙竹將同一平面內的柱腳連結牢固。柱駁口應交錯,不得全部在同一水平面。
⑸在雙排架的外排主柱及單排架的主柱之間設副柱(俗稱"針柱"),副柱一般採用篙竹,間距不大於1m,從第一度大橫桿(打底梁)開始向上設置,用篾扎緊在大橫桿上(注:必須做好三條以上的大橫桿才能立副柱)。
⑹主柱的接長,先在已裝的立柱頂插入駁芯,再將後裝的立柱套上、擺正,然後在介面處裝上對介面,上緊螺栓。
2、大橫桿
⑴大橫桿應選用無彎曲變形的鋼管。用直角扣將大橫桿與縱向排列的主柱連接,扣接要穩固、平直,與主柱互成90°。
⑵大橫桿的垂直間距不大於2.1m,在腳手架外側每兩度大橫桿之間綁扎兩行篙竹作安全護欄。高層在用棚板1.2m左右護腳及掛安全網。
⑶大橫桿的接長做法與主柱相同。
3、小橫桿
⑴小橫桿應先用無嚴重銹蝕、無彎曲變形的短鋼管。小橫桿兩端用直角扣分別與內、外排主柱連接,扣接要穩固,與主柱和大橫桿互成90°。
⑵小橫桿的水平間距不大於1m,垂直間距不大於2.1m( 一層平橋的高度)。
4、斜撐
⑴設置斜撐應選用挺直的鋼管。不得採用有嚴重銹蝕、彎曲、屈折、表面明顯凹陷的鋼管。
⑵斜撐應與腳手架的主柱和大、小橫桿的交點連結,不得支撐在非受力點處。斜撐與腳手架桿件的連接採用回轉扣。
5、平橋
⑴平橋支承在小橫桿上。當鋪設鋼制腳手板時,在小橫桿上縱向排列鋼管對龍,並用直角扣扣緊。對龍的間距(包括大橫桿)不大於400mm。對龍上鋪腳手板,用鉛水線與對龍扎緊。
⑵當鋪設竹、木腳手板時,(小橫桿要在縱向鋼管對龍面上, 並用直角扣扣緊,在小橫桿面上縱向排列綁扎篙竹對龍)。
6、斜橋
⑴斜橋的柱、對龍、橫桿、踏步桿等構件採用鋼管。斜橋的面板可採用鋼或竹、木腳手板。
⑵斜橋的斜度不大於"標五"(i=1:2);縱向柱距不大於2m, 橫向柱距視橋的寬度而定;直對龍間距不大於45cm,踏步間距不得大於30cm。
7、平台
平台的柱及底托(橫桿)均採用鋼管,間距一般為2m,柱與底托的交點用直角扣扣緊。由底托所支承的對龍、陣竹及面板的做法。
質量標准
1、保證項目
⑴腳手架立柱要垂直,大、小橫桿要平正。
⑵各種連接扣件必須扣接牢固,防止桿件打滑。
⑶相鄰兩柱的接頭必須錯開,不得在同一步距內。
⑷里、外、上、下相鄰的兩根大橫桿的接頭必須錯開,不得集中在一組主柱間距之間駁接。
⑸搭設十字撐,應將一根斜桿扣在主柱上,另一根則扣在小橫桿的伸出部分。斜桿兩端的扣件與立桿節點的距離不大於20cm,最下面的斜桿與主柱的連接點離地面不大於50cm
來源於問問我建築網
❻ 四邊沒有牆怎麼搭彩鋼瓦棚
四邊沒有牆怎麼搭彩鋼瓦棚?
你好,樓主,四邊沒有牆怎麼搭彩鋼瓦棚:使用鋼管搭建出兩個長度4米且配有輪子的腳手架,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到你。
❼ 如何搭設腳手架
腳手架的搭設:
(一)搭設前的准備
1.技術人員要對腳手架搭設及現場管理人員進行技術、安全交底,未參加交底的人員不得參與搭設作業;腳手架搭設人員須熟悉腳手架的設計內容。
2.對鋼管、扣件、腳手板、爬梯、安全網等材料的質量、數量進行清點、檢查、驗收,
確保滿足設計要求,不合格的構配件不得使用,材料不齊時不得搭設,不同材質、不同規格的材料、構配件不得在同一腳手架上使用。
3.清除搭設場地的雜物,在高邊坡下搭設時,應先檢查邊坡的穩定情況,對邊坡
上的危石進行處理,並設專人警戒。
4.根據腳手架的搭設高度、搭設場地地基情況,對腳手架基礎進行處理,確認合
格後按設計要求放線定位。
5.對參與腳手架搭設和現場管理人員的身體狀況要進行確認,凡有不適合從事高處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腳手架的搭設和現場施工管理工作。
(二)搭設要求
1.腳手架的搭設必須按照經過審批的方案和現場交底的要求進行,嚴禁偷工減
料,嚴格遵守搭設工藝,不得將變形或校正過的材料作為立桿。
2.腳手架搭設過程中,現場須有熟練的技術人員帶班指導,並有安全員跟班檢查監督。
3.腳手架搭設過程中嚴禁上下交叉作業。要採取切實措施保證材料、配件、工具
傳遞和使用安全,並根據現場情況在交通道口、作業部位上下方設安全哨監護。
4.腳手架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得超過相鄰連牆件(錨固點等)
以上兩步。
5.腳手架搭設中,跳板、護欄、連牆件(錨固、攬風等)、安全網、交通梯等必
須同時跟進。
(三)技術要求
腳手架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構架尺寸的同時,應滿足以下安全要求:
(1)構架結構穩定,構架單元不缺基本的穩定構造桿部件;整體按規定設置斜桿、剪刀撐、連牆件或撐、拉、提件;在通道、洞口以及其它需要加大尺寸(高度、跨度)或承受超規定荷載的部位,根據需要設置加強桿件或構造。
(2)聯結節點可靠,桿件相交位置符合節點構造規定;聯結件的安裝和緊固力符合要求。
(3)腳手架鋼管按設計要求進行搭接或對接,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桿端距離不應小於
100mm,搭接時應採用不少於2個旋轉扣件固定,無設計說明時搭接長度不應小於50cm(模板支撐架立桿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m)。
2.基礎(地)和拉撐承受結構
(1)腳手架立桿的基礎(地)應平整夯實,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和穩定性,設於坑邊或台上時,立桿距坑、台的邊緣不得小於1米,且邊坡的坡度不得大於土的自然安息角,否則應做邊坡的保護和加固處理。
(2)腳手架立桿之下不平整、堅實或為斜面時,須設置墊座或墊板。
(3)腳手架的連牆點(錨固點)、撐拉點和懸空掛(吊)點必須設置在能可靠地承受撐拉荷載的結構部位,必要時須進行結構驗算,設置盡量不能影響後續施工,以防在後續施工中被人為拆除。
3.單排腳手架不適用於下列情況:
(1)牆體厚度小於或等於180mm;
(2)建築物高度超過24m;
(3)空斗磚牆、加氣塊牆等輕質牆體;
(4)砌築砂漿強度等級小於或等於M1.0的磚牆。
4.安全防護
腳手架上的安全防護設施應能有效地提供安全防護,防止架上的物件發生滾落、滑落,防止發生人員墜落、滑倒、物體打擊等。
(1)作業現場應設安全圍護和警示標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施工區域;對尚未形成或已失去穩定結構的腳手架部位加設臨時支撐或其它可靠安全措施;在無可靠的安全帶扣掛物時,應設安全帶母線或掛設安全網;
設置材料提上或吊下的設施,禁止投擲。
(2)腳手架的作業面的腳手板必須鋪滿並綁扎牢固,不得留有空隙和探頭板,腳手板與牆面間的距離一般不大於20cm;作業面的外側立面的防護設施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可採用立網、護欄、跳板防護。
(3)腳手架外側臨空(街)面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安全立網、竹跳板、蓬布等完全封閉,臨空(街)面視具體情況設置安全通道,並搭設防護棚。
(4)貼近或穿過腳手架的人行和運輸通道必須設置防護棚;上下腳手架有高度差的出入口應設踏步和護欄;腳手架的爬梯踏步在必要時採取防滑措施,爬梯須設置扶手。
參考鏈接:
腳手架如何搭設_網路文庫http://wenku..com/link?url=MTASXn-W4K1GHkbbVe2gZl-2d-xRjYCph9P-BL_ZaP-5A_wy-CM7FXv_8E3MMLTbCBg_W9X2n_wynJibWzU98LCGANnKOqRzHtyZJ6_NDM3
❽ 滿堂腳手架搭設規范
滿堂腳手架搭設規范:
1、上料平台要獨立設搭設,平台距井架間隙不得超過10cm,平台寬度以進出料方便為原則,長度應≥吊欄外側。
2、搭設材料:一般用杉木或鋼管搭設、當承重量不大時(在300kg以內)和高度不高時也可用毛竹搭設(應使用新竹經挑選),搭設方法基本和腳手架相同。
3、用途構造:主要做為井字架吊籃進出料通道使用,一般不堆放材料。主要桿件有:立桿、橫桿、水平拉桿、剪刀撐、欄桿等。
4、搭設:⑴立桿間距在1~1.5m以內,步距1.5m~1.8m視建築物層高而定,平台以每層樓面平。
⑵每隔1~1.5m高設一道縱橫向水平拉桿,在操作層通道處可設在1.8m高處。
⑶橫桿:當平台鋪設竹架板時,大橫桿間距在40cm以內,當使用鋼、木腳手板時,大橫桿間距不大於60cm。
⑷剪刀撐:外立桿四周應自下而上連續設置,在進、出料口處可斷開留出通道。
⑸欄桿:平台四周按規定設置1~1.2m高的防護欄桿。正面設可開啟的安全門。
⑹纜風:當平台高度超過10m時,四面要設纜風繩,或與建築物固定牢固,並不得固定在井架上。
(8)腳手架鋼管棚怎麼搭擴展閱讀
施工准備:
⑴、滿堂腳手架搭設前,工程技術負責人應按專項施工方案要求向搭設和使用人員做技術和安全作業要求的交底。立桿、大小橫桿是主要受力構件,剪刀撐,斜撐是保證腳手架整體強度和穩定性的桿件,並具有加強腳手架的垂直和水平力作用的能力,扣件是腳手架組成整體的過接件和傳力件。
⑵、對鋼管、桿件、構件、配件等應按規范要求進行檢查、驗收;嚴禁使用不合格的鋼管及配件。施工架體,施工荷載嚴格控制在2000KN/m以內,即每平方米腳手架堆物不得超過2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