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時寶劍的製作流程是怎樣的
1.火工鍛打
將搭配好的材料入爐加熱,鋼塊捶打開後再折疊起來捶打,反復鍛打。傳統花紋鋼 的折疊鍛打層數,如折疊前的料為2層,折疊一次4層、折疊二次8層......折疊10次為2048層,以此類推多則上萬層,甚至幾萬層。通過這一步驟,可將鋼中硫等雜質減少、稀化,這就是漢代百煉鋼技術,就是在合理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將原材料(含碳量不同的鋼鐵材料)反復疊鍛,使其組織更加均勻,細致,材料十分強韌。材料不同,折疊鍛打的方式不同,得到的花紋形態和清晰度也不同,形成如流水、羽毛、松針、牛毛等等紋理
2.復合
這是指在將材料疊鍛好以後所採用夾鋼 (嵌鋼)或包鋼的技術。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正是如此,它使刀劍具備了剛柔相濟的效果,既可以達到十分鋒利又在劇烈碰撞下不易彎曲和斷裂的良好性能。
3.鍛坯
將復合出來的材料捶打延長成刀或劍形,在這個階段就基本出現了刀劍的雛形。用鏟刀、削刀、銼刀等加工工具對刀劍坯進行修整,使刀劍的形狀、尺寸大小,達到所需的要求。
4.淬火
這是刀劍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將已修整好的刀劍坯燒紅,達到一定溫度,隨即浸入水中急速冷卻,通過此步驟來增加刀劍的硬度和強度,使刀劍可以更加鋒利,這一步驟,技術要求非常高,溫度的把握也是靠藝人的經驗由火炎的顏色判斷,稍有閃失,可能造成刀劍崩裂,將對整把刀劍構成致命的損傷。而根據其材料的不同,在淬火時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如整體淬火,局部淬火(覆土燒刃)等。淬火以後調整刀劍的彎曲度、進行粗略的打磨就可以進行接下來的工序:研磨。
5.研磨
一把刀劍的研磨包括:粗磨、細磨、精磨。磨石從粗到細要依次經過十餘道工序,直至刀劍鋒刃銳利、平整光亮、脊線筆直、槽線標准。劍身顯「鏡面」和「霜雪」之效果,寒光逼人,其花(鍛紋或熱處理的刃紋)自現,極富美感。一把上好刀劍的磨工少者五六天,多者數十天,是慢工細活,具有磨劍之工倍於鍛打之說。所謂「十年磨一劍」,雖然是誇張之詞,但說明磨劍在制劍工藝上的重要性和所花費的功夫。最後藝人會將自己的名字、製作年月等銘刻在刀莖或劍身之上。這些步驟完成後就進行到最後的裝配階段。
6.裝配
配鞘:取經過脫水的木材,經開片、開槽、膠合、打磨成型。有採用紫檀木、花梨木等名貴木材做鞘,還有在木胎上髹漆或包裹魚皮、牛皮等以防止木鞘開裂。
配裝:裝具的作用關繫到一把刀劍的佩帶,使用和裝飾。採用銅,鐵,甚至金銀、玉石等材料來製作。一把劍的裝具大致可分為劍首、劍格(護手)、劍璏(掛環)、劍珌(劍鏢)等。同一把刀劍的裝具,其材質、裝飾圖案和風格應協調一致,使其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最後,將已製成的刀劍、劍鞘和裝具,拼合組裝成一個整體,配上劍穗和佩帶,裝入劍櫝之中(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