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哉!壯哉!大別山散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散文嗎?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你知道怎麼才能寫好散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美哉!壯哉!大別山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旭日升起東方,不舍卻只能歸去。再一次回望巍峨的群山,牽手了你,輕輕的對你說:初識,念你,鍾情了你!美哉!大別山!壯哉!大別山!
四日前,別黃河,走魯南,過黃淮,循著劉鄧足跡,千里「躍進」大別山。大別山山連山、山環山,南視荊楚,北眺中原,橫牽長江,俯卧黃淮平原,逶迤綿亘,雄偉、艱奇、峻險、靜幽,主峰天堂寨為"中原第一峰",登頂主峰,觀長江,覽黃淮,無限風光,競顯風一流。
夏季的大別山,給人的第一印象:氣候涼爽。這里成群瀑布飛流而下,灑出珍珠水霧,炎炎夏日,讓人寒風襲袖,沁人一體表。尤其在峽谷里,清涼逼人。群瀑滴翠,溪澗爭流,澗壑生風,造就了遠離暑氣的純凈山水。這里林木蒼翠,植被茂密,層巒高樹大別山外,讓山間陰涼盡透,一股股涼氣會從密林藤蘿中穿透而出,迎面襲來,讓人爽涼至極。置身其間,就好比進入另一個天堂,盡情體驗世外涼夏的無窮魅力。
大別山是水的樂園,潭多、瀑匯、山泉環繞,泉一涌瀑飛,噴珠撒玉,構織出一片晶瑩水世界。水霧在水面輕拂,流水在林間傾瀉,群山漂浮著片片彩雲,峰巔升騰著皚皚白霧,於山澗戲水玩耍,或激盪漂流,吸納低溫,真可謂童真帥趣,心曠神怡。
大別山是風的走廊,不管你走在石徑上,還是停留在水池邊,都能感覺山風送爽,直透薄衫,行走在棧道之間,崖壁罅隙、垂蘿叢中,也都能涼風襲來,為你輕輕搖扇,祛除暑汗,帶走你的暑意,帶走你的疲憊……
若空閑,若休閑,可以選擇很多地方,水潭邊,清泉旁,深澗中,古樹下,任你休憩,任你納涼。或坐於樹陰,或躺於草坪,也由你瀟灑逍遙。若有朋友相聚,故人相邀,情侶約會,同學做伴,均可體會拂拂涼風,幽靜、愜意……
車過六安,即別「聖一地」。坐在大巴上,望著已經升起在東方的太陽,心裡油然念起革命戰爭時期的大別山。紅軍時期,這里匯聚多少豪傑英烈,造就了和「井岡山」齊名的紅色政權,「天翻地覆慨而慷」……這里走出多少英雄兒女,奔向長征路……「得中原贏天下」1947年,革命需要,一黨一中央帷幄決斷,劉鄧大軍勇往直前,不要後方,不向後看,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爭的車輪在這時扭轉,歷史的軌跡在這里轉彎。吹響了奪取全國勝利、摧毀蔣家王朝的號角……
硝煙早已散去,在此犧牲的優秀兒女可以安息了。大別山成就了革命,成就了共和國,這里每寸土地,都浸透著先烈的鮮血,這里煥然一新的新城,不斷涌動著後人的無限景仰……
望窗外,參天的松杉,滄桑的松柏,遮天蔽日,不由想起一句:「前人栽樹,後人……」
十五年,是一個嬰兒從呱呱墜地到長成風華少年的時間。當太極廣場舞台上,大別山主峰首屆音樂篝火晚會主持人有獎提問主峰海拔高度的時候,我第一個舉手但沒上台回答。清晰的記憶里,第一次接觸到的那個數據是1729.13米,與主持人公布的答案最新數據1729.33米相比,自己身處的這座大山用十五年的時間長高了二十厘米。
或是技術的謬誤,或是人類對於滄海桑田的遲鈍知覺。但這些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闊別十五年之後,這一次的主峰旅途又會帶給自己什麼樣的感慨,是豪情依舊還是歲月蹉跎的感傷?抑或是,在原始的叢林深處尋得想要的風景,在一覽眾山小的絕頂之處喚醒沉睡的激情?羈縻的人生路上,不曾放下的是一種跨越的念想。
其實十五年間,曾經無數次徘徊在主峰之下。在仰望中咀嚼過那裡人間四月芳菲盡的意味;在夏日裡想像過那裡濃雲、暴雨、彩虹的壯觀景象;在秋日裡想像著描摹一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波瀾壯闊的畫卷;在冬日裡稱量自己是否還有年少時穿越冰雪叢林的勇氣。這些念想的時光里,昔日的主峰依然靜默在輪回的時光里,任春去秋來,風霜雨雪。
山中的夜,涼意襲人。熱歌,勁舞,篝火,帳篷。攢動洶涌的人群里,無從確認,有多少人是為逃離山外那個喧囂的世界,來這里尋找一個放逐的時空;有多少人是為了這一方山水的魅力吸引,來這里偎依自然的懷抱;有多少人是為了來這里陪親伴友,借富氧的空氣親密彼此的距離;又有多少人是為了來這里仰望星空俯瞰大地,探尋一些關於活著的哲理。這一切無從知曉,只在一種意念的深處,熊熊篝火用灰燼的方式安靜地把自己送入萬籟俱寂的無邊夜色。
相比依然燥熱的山下,山上的清晨給人以深秋的涼意。車到掛天瀑下的時候,已然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停車處已經有了從此登頂主峰的人停下的車子。
蜿蜒的台階在濃密的林子里以向上的姿勢延伸,晨曦的光亮穿透濃蔭的縫隙,柔和地照拂著散落階面的落葉。偶爾早起的鳥兒用一兩聲清脆的啼聲唱和路旁的溪流,巨大的亂石形狀各異,披著青苔,或呵護一棵棵枝椏疏斜的.古木,或彼此依靠成雜亂卻堅實的造型,粗獷且蒼涼。石間的溪流,導引著視線向它的來處搜尋,隱約里,一掛白瀑如從天降,從高約數十米的懸崖飛流直下。濺起的水霧隨著腳步的趨近沾染在臉頰、眉毛上,涼颼颼的,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的極力仰望。似乎在這深山峽谷里,這道被命名為掛天瀑的瀑布孕育著這座大山的某種靈魂,才這么飄逸、靈動,萬年不絕吧。那一道刀劈一般的懸崖,也因了這一掛瀑布而不寂寞於這天地之間。石為山骨,石因水魅,這一剛一柔之間,於是便成就了高山流水的不離不棄。
循水而上,小路彎彎。大山深處向上的路,蜿蜒曲折,跨越一道小溪,拐過一道懸崖,又鑽進濃密的叢林,一行人歡快的穿行中,彼此默契地指點著發現的每一處景緻。這里,一兩棵桔梗開出漂亮的紫色花朵;那裡,一棵枯松早已沒了生機卻頑強地傲指藍天;左邊,萬丈絕壁寸草不生,是傳說中的蓑衣塔;右邊,那一溜需一兩人合抱的松樹臨崖排列,是五龍松么?
向上的途中總是充滿追逐的動力。而所有落入眼中的一草一木,即使在平常路邊那麼地不起眼,或者在無數次遙望中也看不到的感覺,在這一路上都格外別具風情。讓人忍不住一再駐足,在習習山風中安靜地享受來自大自然原生態的饋贈。
峰迴路轉,九曲十八彎後,一抹陽光掠過樹梢,小路也伸出叢林,空闊了前方的視野。瓦藍的天空下,點點白雲優雅地游曳在觸手可及的空中。大片起伏的山脊,原本是森林防火帶吧,喬木都被砍去,披覆著沒膝深的蒼郁雜草,草叢里成片成簇的野花兒,紫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如同綴滿綠色地毯的的錦綉,在這高山之脊安然、純凈地燦爛著,讓人窒息。目之所及的遠方,看不到盡頭的山峰錯落綿延,山與山之間的谷地里,氤氳著未曾散去的晨霧,如夢如幻。轉身處,穿越松梢的陽光直射一株燦黃的野花,七彩的光暈滿滿的都是虛幻的迷離。
沿著山脊,新修的步游道如同一道舒緩的曲線,延伸向頂峰的方向。通透澄澈的藍天之下,所有大山的綠色在遠望里給人以蒼莽厚重之感,而三三兩兩的遊人似是完全沒了攀爬的疲乏感,那向上的姿態像極了行走在朝聖的路上。虔誠的畫面感讓人無由地肅穆。
舒緩的台階踩在腳下,每一步里,都似乎有一種來自天際的氣息縈繞身心,彌漫在每一次呼吸里。行走在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山脊之上,所有的雜念似乎都消散在這周遭無遮無擋的天際。頭頂著最美的藍色,眼見著白雲似乎飄在眼前,偶爾,一塊巨石改變了小段路線,卻帶給人粗獷亘古的依戀之感。這份行走的感覺,也許便是身在人間,心在天上了。
「當當」不知是誰,敲響了感覺失去了渾厚略帶沙啞的鍾聲。鍾聲,也驅散了我眷戀的心神。循著鍾聲望去,不遠處的三角鋼管架下,懸著一口銹跡斑斑的大鍾。略顯破敗蒼涼的大鍾,剎那間敲醒了十五年前的記憶。
那是千禧年,為了全省迎接世紀曙光,同時也為了藉此契機吹響開發大別山主峰旅遊的號角。縣里專門撥款當時的瑪鋼廠,鑄造一口「世紀神鍾」,送到大別山主峰制高點,作為一道人文景觀。但鮮為人知的是,當時瀕臨破產邊緣的瑪鋼廠幾十號老師傅為了鑄造這口鍾,殫精竭慮幾十個日日夜夜。時至今日我依然不能忘記,當第一口神鍾揭開滾燙的面紗那一刻,空闊的車間里寂靜無聲,所有的工人師傅都在等待著,那不僅僅是一口用來喚醒大別山沉睡千年勝景的神鍾,那是能給他們帶來二十萬救命錢的真正的神鍾啊。但是,當發現那口中全部呈現蜂窩狀,宣告鑄造失敗的那一刻,我不敢繼續開著自己的錄像機,我不忍心記錄下師傅們跪地失聲痛哭的場景。那一刻,有幾人知道?又有多少人還會記得?
實際上,這後來掛上山巔的神鍾是一口預備模具鑄造的,比原先設計的第一口整整矮了半米多。也就是眼前這口我曾見證其誕生的大鍾。
撫摸著大鍾銹跡斑斑的身軀,用手指觸摸那依然比較清晰的「世紀神鍾」幾個陽刻大字,眼見這周遭瑰麗的山川,忽然覺得:悠悠大別山,山依舊,鍾不再。有些歷史,鮮有見證,但不能忘卻。
極力收起關於神鍾的記憶,站在這主峰高地,極目遠望,安徽金寨、鄰居羅田以及背後家鄉英山的大好山河盡收眼底。遠遠地,層巒如浪,起伏在天地之間,已不是一句壯觀所能形容的了。單單,吹亂發梢的山風便會給人以曠古的寧靜通達之感。又何必去說當把身心至於頂天立地的境地,看四周,峰巒如聚那種豪邁與通達感覺呢?
只是,當目光觸及斷為兩截的「大別山主峰」碑石那一刻,一些思緒便莫名地在這無極之巔散發開來。其實關於大別山主峰歸屬,長久以來一直被兩省三縣所爭搶,這塊無辜無聲的碑石便是曾經歷史的見證。可是沒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考量過,當一座山孕育了一方人民,護佑了一方水土億萬年之後。在某一天,這個被荒涼了不知多少年的山頂被人關注了,然後爭搶。似乎,一個用數字表達的高度便是世俗里擁有的表證。卻無視世間所有的山,只有當你抵達,領略它的風情,讀懂它的意蘊,更是勝過那搬不動的擁有。
看看這千山綿延,萬峰聳立吧。億萬年來,這座山阻隔江淮,襟連鄂豫皖,無聲里靜默著,彼此相連,不言離分。緣何,一定要人為地用一個數字,用一個名字去佔有呢?你來過,站上這高地,你便山高人為峰。
清晨,迷迷糊糊之中,汽車便駛入一幅黛色的山水畫里。
離天近了些,雲層布滿整個天空,偶爾露出一塊藍色。被城市混濁的空氣污染的身心似乎被山林過濾了一遍,整個人自然覺得潔靜許多。
每一個山峰都有各自的形態,但都仰首問天,他們已經沉迷於吞吐雲霧的游戲,卻不忘展示自己的雄壯和偉岸!看山,其實可以看到人性深處的意識形態:孤獨,生死皆塵埃!特別是岳西境內那些不被破壞的山,特別是在天色將明未明而車子駛近山腰時的山:迷離,飄渺而不失厚重。
穿出「獅形隧道」,恍若隔世。周圍是一片煙的世界,耳膜的震動提醒我們到了一個更高的海拔,天反而暗了些,卻多了幾只忽隱忽現的盤旋在迷霧中覓食的鷹。
不記得穿過多少個隧道,汽車就像時光機。每個出口都會是一個不同的遠古時代。近處的綠色,遠處卻像墨一般,間或出現的山裡人家以白色點綴其間,令人有拿出相機記下畫卷的沖動!
旅遊,對我來說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旅,是旅行;游,遊玩。大多數人上車之後,要麼睡覺,要麼聊天,要麼吃零食……而我卻喜歡安靜坐著,看著窗外一閃而過,或許此生不再重見的景色。往往這樣的時刻最易讓人放下俗事,進入某種空靈的境界!所以,我把「旅」當做「游」一樣的詞性,絕非形容詞。
大別山石窟
所謂「石窟」,其實不過是半山腰上有個巨大的窟窿。似乎因為某種地質原因,導致山體中空,中空部分形似滑坡。奇就奇在這窟窿像極了一個新月,攀登至石窟內部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當然不比人類登月的漫長。然而到達昏暗石窟內部放眼向山下望去,令人想起那月中嫦娥,又會是忍受怎樣凄靜的寂寞望向繁華的人世?人們似乎這刻真正身處月亮之上,但視野卻受到四周石壁的限制,無形之中讓人生出一種無緣參與繁華俗世之感,自然生出嚮往和期待之意。
石窟上方有處瀑布,石窟的外形可以是月,也可以是眼!那麼瀑布想必就是眼淚,嫦娥的眼淚!站在嫦娥的眼裡去看嫦娥的淚,世間的一切都變得凄迷起來,沒有嫦娥的世界本就凄迷。
大別山風情谷,國家地質公園
「風情谷」絕對當得起「風情」二字,說其「風情萬種」一點也不為過。季秋時的風情谷開始有些涼意,但有些楓葉已經開始變紅,芭蕉的葉還是綠的,山間有一處白色的小亭,湖水和天空一樣藍。
遠處隨風飄來一段「天仙配」選段,迎著歌聲尋去,來到一座喚為「忘郎橋」旁。只見青山綠水間有座戲台,正痴迷的上演著那段家喻戶曉的神話。皖風情的黃梅調飄盪在山間,不由讓每個人情思起自己的「牛郎」和「織女」來。
向山裡走去,隨處可見穴居人遺址。更有一處大裂谷讓遊人攀登,黑暗處游者唯取手機照明,出口時恍若隔世;狹窄處僅能容一人穿過,肥胖者往往只能望山興嘆。登頂的大汗淋漓經山風輕拂,轉瞬便消逝無跡,運動過後的疲憊在清新的空氣里變得舒暢,舒暢到再不願想起世間煩心事!
此時游者方能深深體味游的樂趣,深深感嘆取此地名者的良苦用心。風情想必旨在指明此谷的美麗多姿,風光旖旎吧?
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或煩惱,偶爾置身世外,不僅可以滌盪身體和心靈,亦可以讓頭腦更清醒的去思考生命意義之所在。想必這也是旅遊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