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注樁混泥土凝固發現鋼筋籠上浮怎麼辦
灌注樁混泥(凝)土凝固後才發現鋼筋籠上浮是不可能的,澆注後就應發現上浮;
對於回房屋建築基礎的灌答注基樁,鋼筋籠有一些上浮,是不符合驗收規范的,但是,基本不會影響房屋的安全,而對於抗拔樁、抗滑樁、承受水平荷載的樁,其安全影響很大,不可忽視;
總之,應邀請設計人到現場確認或處理。
2. 灌注樁鋼筋籠上浮怎麼預防
灌注樁鋼筋籠上浮的原因很多,歸納起有如下幾種:1、混凝土灌注速度太快;、導管埋設太深;3、混凝土坍落度太小等。
正在灌注混凝土時發現鋼筋籠上浮,立即停止灌注,迅速拆卸導管,使導管盡量少埋深,如鋼筋籠仍不能達到設計標高,將導管上下小幅度的串動直至鋼筋籠達到預定的設計標高為止。 鋼筋籠上浮後如未及時處理,最終導致樁內鋼筋籠長度不能達到設計長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包括對豎向承載力有影響,對抗震、水平力影響等。
水下混凝土澆注鋼筋籠上浮事故的原因是操作不當,如鋼筋籠固定不牢、提升導管過 猛、導管埋深不當等,以及混凝土品質差,如坍落度、含砂率、粘聚性、初凝時間等不合要求。 採用對策是注意保證灌注導管位於鋼筋籠中心,控制導管埋深、灌注速度及提升導管的速度,配 製品質好的混凝土,以及採用「倒剌」方法和專用吊鉤等預防措施。
除以上原因外,有可能與澆注混凝土過慢、混凝土初凝過快以及混凝土澆注期間停頓時間太長等有關,這樣會引起混凝土對鋼筋的握裹力增大,混凝土表面形成硬殼,混凝土在導管翻出後將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頂升,同時也帶動鋼筋籠上移。
鋼筋籠上浮原因可能有:
1、灌注過程中,導管在活動過程中磕掛鋼筋籠,尤其是小直徑的樁 2、混凝土坍落度偏小
避免上浮的預防措施:
1、用一端彎曲的鋼管套入主筋至第一道加箍圈,上部在地面被壓住 2、下籠前將最上部鋼筋籠虛筋向外掰開一定角度
上浮的影響:
1、如果上浮不多,不至於有多大不利影響 2、只不過原有加密箍筋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3. 怎麼預防灌注樁鋼筋籠上浮
施工過程中,鋼筋籠因灌注時的沖擊而發生位移,稱之謂「浮籠」。浮籠與灌注有回關,其成因是答高速下落的混凝土到樁底後高速改變方向,對籠底部造成沖擊;或是灌注過程中停頓後再灌注時,導管中的混凝土到一定的高差時才下落,重力的突然釋放造成沖擊。
對鋼筋籠來說,底部構造細節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最下面的箍筋。為了防止浮籠,主筋在底部不要在一個平面上,將相鄰的主筋相差100至150mm,最下面的箍筋分成4段,彼此錯開50~80mm。
對混凝土來說,一定要注意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是和易性的指標,但坍落度不等於和易性,不可追求坍落度而喪失和易性,特別是骨料是碴石時。
對於灌注來說,初灌時,導管中要有隔離裝置,防止導管中的混凝土柱突然降落。
灌注封底後在澆第二車時,要連續下料,下料不暢時要防止混凝土在漏斗中的堆積。
對於導管來說,起始灌注時導管的底端與樁底的距離不可過大和過小。
當提管後,就不會再發生浮籠。
4. 灌注樁鋼筋籠上浮怎麼解決
1、用14以上的鋼筋加固,兩邊,對角加固,焊接在護筒邊上,焊牢點。
2、控制回砼流動度答,太乾的不太好灌注,造成砼與鋼筋籠摩擦阻力大,容易浮籠,我們工地上這種情況最多。
3、工地上常備NOF/NOS減水劑,要聚羧酸(原材為樹脂)高效的,不要奈系的,主要原因是奈系(原材為工業奈)的不環保,且有怪味,對身體影響大。
4、常見的14方的大車,一次加減水劑不得超過4KG,加完減水劑後,適量加少量清水,攪拌5分鍾就可以了。
5. 灌注樁施工過程中鋼筋籠上浮該如何處理,如何去預防
一、產生原因分析:
(1)當混凝土灌注至鋼筋籠下,若此時提升導管,導管底端距離鋼筋籠僅有1m左右的距離時,由於澆注的混凝土自導管流出後沖擊力較大,推動了鋼筋籠上浮。
(2)由於混凝土灌注過鋼筋籠且導管埋深較大時,其上層混凝土因澆注時間較長,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殼,混凝土與鋼筋籠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時導管底端未及時提到鋼筋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導管流出後將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頂升,同時也帶動鋼筋籠上移。
二、防治措施:
(1)吊放好鋼筋籠後應及時把鋼筋骨架上端在孔口處與護筒相接固定。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隨時掌握混凝土澆注標高及導管埋深,當混凝土表面接近鋼筋籠底時,應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並應使導管保持較大埋深,使導管底口與鋼筋籠底端間保持較大距離,以便減小對鋼筋籠的沖擊。當混凝土埋過鋼筋籠底端2~3m時,應及時將導管提至鋼筋籠底端以上,但注重導管埋入混凝土表面應不小於2m,不大於6m。
(2)當發現鋼筋籠開始上浮時,現場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澆注,並准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混凝土標高,馬上起拔拆除部分導管,導管拆除一部分後,可適當上下活動導管,每上提一次導管,鋼筋籠在導管的抽吸作用下,會自然回落一點,堅持多上下活動幾次導管,直到上浮的鋼筋籠全部回落為止。
6. 樁基灌注,鋼筋籠上浮怎麼處理
一般樁基上浮的來原因是混凝土坍落度小自,泥漿過稠,砼澆築過快,拔管不及時造成的。當鋼筋籠上浮時,在有導管埋深的情況下,一般採用快拔慢插導管的方法進行調節,並及時拆管,當導管口超過籠子4米,基本不會再出現浮籠。請灌注中,一定要注意前兩車坍落度,並及時拆管。
7. 混凝土灌注樁澆築混凝土時,如何限制鋼筋籠的移位、上浮等問題
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在鋼筋籠的製作中,將對稱的4根主筋的下部各加長3~4m,延長至孔底,並將加長鋼筋末端彎起或加工成圈狀,加強混凝土灌注初期對鋼筋籠下部的握裹力。在設計要求允許范圍內,適當減少鋼筋籠下部的箍筋和加強筋的數量。鋼筋籠就位後,在鋼筋籠頂部用鋼筋或鋼管將上部主筋與鑽台架連接頂牢,或將鋼筋籠頂部固定在鋼護筒上,防止鋼筋籠上浮。
在清孔和混凝土灌注之前把泥漿的比重控制適當的范圍內,在1.5~2.0 之間,要求作泥漿用的粘土塑性指數不小於15。且清孔應盡量徹底。在混凝土灌注過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從漏斗頂溢出落入孔中,使泥漿內含有水泥而變稠凝結,加大泥漿比重。泥漿比重過大,孔中液體對鋼筋籠浮力增大,而且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較厚的浮漿,使孔內混凝土頂面標高探測不準確,並在混凝土上升時浮漿會裹著鋼筋籠上升。
混凝土配製時嚴格控制其流動性(坍落度)和初凝時間,選用初凝時間較長的水泥品種,適當加大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採用0.5~0.6,含砂率採用40%一50%,而且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應不大於40mm,保證混凝土的坍落度達到18~22cm 范圍之間,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易性)。混凝土灌注前嚴格檢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勻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進行第二次拌和,嚴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孔內。盡量縮短混凝土總的灌注時間,防止頂層混凝土進入鋼筋籠時其流動性變小,在不利的施工條件下,推廣用緩凝劑,以推遲混凝土的凝結過程,增加其和易性。
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合理計算確定首批混凝土數量和漏斗的高度,要求導管底口埋入首批混凝土的深度不小於1m,在灌注¢1.5m樁時保證有2.7m3 的蓄料斗;灌注¢1.2m
樁時保證有2.0m3 的蓄料斗,及採取下料後導管回插10cm 的方法來保證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流出導管底口時流速過快導致鋼筋籠上浮。灌注開始後,應緊湊連續地不斷進行,
每斗混凝土灌注間隔時間盡量縮短,嚴格限制拆除導管所耗時間,一般不超過去時15s,灌注中途不得停工。
當鑽孔內混凝土頂面上升到接近鋼筋籠下端時,是比較容易產生鋼筋籠上浮的階段,為防止鋼筋籠被混凝土頂托上升,除保證首層混凝土進入鋼筋籠時有足夠的流動性外,採取以下措施:1.當混凝土面接近鋼筋籠底面時,應保證導管有較大的埋深,但一般不得大於6m,使導管底口與鋼筋籠底端保持較大距離,最好有3m以上並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減小混凝土的沖擊力,以降低混凝土從導管底口出來後向上翻升時鋼筋籠所受到的頂托力。2.當孔內混凝土面進入鋼筋籠3~4cm 時,提升導管,並保證導管在混凝土內的埋深在1.5m 以上,鋼筋籠被該段非流動混凝土壓持住(混凝土對鋼筋籠骨架的握裹力)。在繼續灌注混凝土時,隨著混凝土面的上升,導管底口以下鋼筋籠受到混凝土的握裹力也隨之增大。一般情況下,有了這段安全埋置距離,鋼筋籠便不會上浮。
8. 鑽孔灌注樁施工時,怎麼預防鋼筋籠上浮
○1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2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於骨架底部2m以上,就可以恢復正常灌注速度。
9. 水下灌注混凝土樁鋼筋籠上浮,怎麼預防和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把鋼筋籠固定在護筒或者其他固定物上面,必要時可以用挖機壓著,其次在灌注混凝土是控制好速度,特別是第一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