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的鋼筋工程量怎麼算啊
框架梁鋼筋計算公式: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演算法為:hc-保護層+15d;取0.4LaE+15d。
下部通長鋼筋計算: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縱筋可在柱支座外內力較小處搭接,即距邊緣Ln/3范圍內連接。抗震框架梁須避開箍筋加密區。
箍筋和拉筋的計算: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弧形梁箍筋加密區范圍按弧形梁中心線,箍筋間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
由梁和柱連接而成的,樑柱交接處的框架節點應為鋼結構成雙向樑柱抗側力體系。剛接即梁的兩端與框架柱(KZ)固定相連。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樓屋蓋的荷載並將其傳遞給框架柱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剛接形成樑柱抗側力體系,共同抵抗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據建築材料的不同,框架結構可分為:混凝土結構框架、鋼框架、鋼-混凝土框架。即可以採用鋼筋混凝土、建築鋼材或者鋼-混凝土製作框架梁或框架柱。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行業標准《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3-2010第7.1.3條規定,兩端與剪力牆剛接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宜按照框架梁設計。
Ⅱ 梁鋼筋錨固長度怎麼計算
受拉鋼筋的錨固來長度公式計算普通鋼源筋:La=α×Fy÷Ft×d。
La—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α—鋼筋的外形系數;
Fy—普通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
d—鋼筋的公稱直徑。
但梁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梁有樓層梁、屋面梁,又分抗震、非抗震所以是講不的。建議您還是看國家建築標准設計圖11G101—1,里回梁鋼筋錨固長度有表不用公式計算便知,梁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也有這就方便了。
Ⅲ 基礎梁鋼筋怎麼算
①地梁是通長的梁,題目沒有示出跨數、跨度、全長,怎能有詳細計算及版步驟?
②縱筋 共計8根權HRB400的直徑18mm,全長加兩端錨固長再加搭接長,總長乘2.0=縱筋總重;
③構造腰筋 共計4根HRB400的直徑16mm,全長加搭接長,總長,1.58=腰筋總重;
④箍筋 HPB300直徑8mm,全長÷100+1=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395=箍筋總重;
⑤拉鉤 HPB300直徑6mm,﹙全長÷300+1﹚×2=總個數,總個數×每個長×0.222=箍筋總重;
①②③④⑤重相加得鋼筋總重量。
Ⅳ 梁鋼筋怎麼算
你是算重力
還是算設計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壓頂梁鋼筋怎麼算
壓頂鋼筋計來算方式如下:
壓頂類似源於圈樑,一般分為長度方向的縱筋和寬度方向的箍筋。
1、箍筋信息的輸入,輸入「B20@100」的樣式,匯總計算後,軟體會按照壓頂繪制的長度計算箍筋的數量;
2、縱筋的輸入,輸入「4B20」的樣式,選擇圖號,輸入參數,計算出長度。
壓頂鋼筋定義:
一般砌體女兒牆頂部留10~20公分用鋼筋混凝土澆注,叫壓頂,所用的鋼筋就叫壓頂鋼筋 。
Ⅵ 怎麼計算梁的配筋
梁配筋率: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柱子為軸心受壓構件。在橋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積配筋率,即受拉鋼筋面積與主梁面積之比。公式: 1.ρ=A(s)/A。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A根據受力性質不同而含義不同,分別為:1. 受壓構件的全部縱筋和一側縱向鋼筋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2. 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1] 2.箍筋面積配筋率:面積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第90頁)。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均有此規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無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有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規定。)
Ⅶ 梁鋼筋的下部縱筋怎麼計算
1、框梁,框支梁: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下部鋼筋不論分排與否,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2、非框架梁: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Ⅷ 梁鋼筋的下部縱筋怎麼計算
你好!
是計算還是下料?
如果計算,根據梁下部彎矩計算鋼筋面積,再選擇直徑根數
如果下料
選擇跨長+30倍鋼筋直徑
打字不易,採納哦!
Ⅸ 框架梁的鋼筋和體積怎麼算
水泥體積算的沒錯
鋼筋的話你要先把每根鋼筋抽出來一根專一根算
比如4根16的三級鋼屬,這個是上部通長筋,那他的長度=凈跨長+兩個錨固長度
至於錨固長度是多少,你得去看11G101的53頁里的表格來換算
看你問的問題應該從來沒算過鋼筋
那麼你得先把11G101的梁部分全部認真看一遍,然後再算會簡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