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側面鋼筋N和G有何區別軟體是如何計算的
N表示抗扭抄鋼筋,G表示構造鋼筋。在最新版本中,當輸入N的時候,軟體取節點設置側面受扭縱筋有關節點來計算,當梁中間節點寬度或縱筋數量不同時,軟體優先取此同名節點;當輸入G的時候,軟體永遠取計算設置側面構造筋有關節點來計算。
B. 連梁的側面鋼筋怎麼算
軟體里可以設置的。
C. 03G101圖集里說「柱的外側縱向鋼筋配筋率大於1.2%」,怎麼計算該配筋率
我給你算,你算出了鋼筋面積,再除以柱混凝土截面面積即可
(2*18*18+2*22*22)*3.14/4/600/600
=(2*324+2*484)*3.14/4/360000
=1268/360000
=0.00352
=0.352%
配筋率為0.352%《1.2%
另外版,柱全截面縱筋配權筋率要《5%
D. 鋼筋混凝土單側配筋率怎麼算
單側配筋面積/(寬×高)=As/(bxh)
E. 筏板側面鋼筋怎麼配置
1、在筏板屬性編輯中的"筏板側面縱筋"是幾根,要看筏板厚度及圖紙要求,是單向的。
縱向的是b12@150在U型封邊鋼筋中輸入,橫向的是b12@200在筏板側面縱筋中輸入。
2、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
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作為建築物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3、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築物不均勻沉降。
(5)如何算側鋼筋擴展閱讀:
1、筏板基礎的平面布置
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
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2、筏板基礎厚度的確定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
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3、筏板基礎的內力分析
筏板基礎的內力分析常用簡化計算方法,其最基本的特點是將由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3部分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靜力平衡體系,分割成3個部分,獨立求解。
倒樓蓋法是應用得最廣泛的一種簡化計算方法。倒樓蓋法適用於地基比較均勻、筏板基礎和上部結構剛度相對較大、柱軸力及柱距相差不大;其缺點是完全不能考慮基礎的整體作用,也無法計算撓曲變形,誇大上部結構剛度的影響。
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三者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把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三者作為一個共同工作的整體的計算方法,其最基本的假定是上部結構與基礎、基礎與地基連接界面處變形協調,整個體系符合靜力平衡。
對於基礎,由於考慮了上部結構的貢獻,使其整體彎曲變形和內力減小,而取得較為經濟的效果;對於上部結構,由於考慮了因基礎變形引起的變形,這種變形將使上部結構產生次應力,考慮了這種次應力,結構將更安全。
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在筏板基礎內力計算中得到廣泛運用,該分析法基礎按彈性地基上板考慮,地基模型一般採用文克爾地基、彈性半空間地基和壓縮層地基等地基模型,常用數值分析方法為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其中有限元法較為常用。
參考資料
網路-筏板
F. 柱外側縱向鋼筋配筋率怎麼計算
我給你算,你算出了鋼筋面積,再除以柱混凝土截面面積即可(2*18*18+2*22*22)*3.14/4/600/600=(2*324+2*484)*3.14/4/360000=1268/360000=0.00352=0.352%配筋率為版0.352%《1.2%另外,柱全截面縱權筋配筋率要《5%
G. 下面的側面鋼筋怎麼識讀
G2C14的意思是構造腰筋,共計2根14mm直徑的HRB400級鋼筋,梁左右側面各一根。
題外:這個設計回有不小的毛病答:1. 基礎主梁沒有框架基本抗震構造措施——箍筋加密;2.基礎主梁的保護層一般應為40mm, 這梁截面寬度太小,一排放不下四根Φ25的鋼筋;3. 因此,Φ10四肢箍的內箍就有問題,沒法製作、安裝!4. 有了腰筋,缺失了拉鉤筋的標注!怎麼照圖施工? 5. 梁截面總高400,不夠資格布置構造腰筋,瞎搞。
H. 內,外側鋼筋 怎麼區分啊
你站在建築物內,面對構件,靠你身體這側就是內側水平筋。那相對應過去的就是外側水平筋。
I. 這個只表現出外側鋼筋,那內側筋怎麼看啊,和外側筋一樣嗎
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第9章處理
9.3.6 柱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層的中間節點或端節點,接頭應設在節點區以外。
柱縱向鋼筋在頂層中節點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縱向鋼筋應伸至柱頂,且自梁底算起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
2 當截面尺寸不滿足直線錨固要求時,可採用90°彎折錨固措施。此時,包括彎弧在內的鋼筋垂直投影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5lab,在彎折平面內包含彎弧段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圖9.3.6a)。
3 當截面尺寸不足時,也可採用帶錨頭的機械錨固措施。此時,包含錨頭在內的豎向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5lab(圖9.3.6b)。
4 當柱頂有現澆樓板且板厚不小於100mm時,柱縱向鋼筋也可向外彎折,彎折後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
9.3.7 頂層端節點柱外側縱向鋼筋可彎入梁內作樑上部縱向鋼筋;也可將樑上部縱向鋼筋與柱外側縱向鋼筋在節點及附近部位搭接,搭接可採用下列方式:
1 搭接接頭可沿頂層端節點外側及梁端頂部布置,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5lab(圖9.3.7a)。其中,伸入梁內的柱外側鋼筋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其全部面積的65%;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鋼筋宜沿節點頂部伸至柱內邊錨固。當柱外側縱向鋼筋位於柱頂第一層時,鋼筋伸至柱內邊後宜向下彎折不小於8d後截斷(圖9.3.7a),d為柱縱向鋼筋的直徑;當柱外側縱向鋼筋位於柱頂
第二層時,可不向下彎折。當現澆板厚度不小於100mm時,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縱向鋼筋也可伸入現澆板內,其長度與伸入梁內的柱縱向鋼筋相同。
2 當柱外側縱向鋼筋配筋率大於1.2%時,伸入梁內的柱縱向鋼筋應滿足本條第1款規定且宜分兩批截斷,截斷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小於20d,d為柱外側縱向鋼筋的直徑。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節點外側並向下彎至梁下邊緣高度位置截斷。
3 縱向鋼筋搭接接頭也可沿節點柱頂外側直線布置(圖9.3.7b),此時,搭接長度自柱頂算起不應小於1.7lab。當樑上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大於1.2%時,彎入柱外側的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滿足本條第1款規定的搭接長度,且宜分兩批截斷,其截斷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小於20d,d為樑上部縱向鋼筋的直徑。
4 當梁的截面高度較大,梁、柱縱向鋼筋相對較小,從梁底算起的直線搭接長度未延伸至柱頂即已滿足1.5lab的要求時,應將搭接長度延伸至柱頂並滿足搭接長度1.7lab的要求;或者從梁底算起的彎折搭接長度未延伸至柱內側邊緣即已滿足1.5lab的要求時,其彎折後包括彎弧在內的水平段的長度不應小於15d,d為柱縱向鋼筋的直徑。
5 柱內側縱向鋼筋的錨固應符合本規范第9.3.6條關於頂層中節點的規定。
J. 柱子如何區分內側鋼筋和外側鋼筋
外側鋼筋:3+9+9=21內側鋼筋:9+9+1=19 這個角柱一層就是外側鋼筋,二層就是內側鋼筋。
鋼筋(Rebar)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專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屬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