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柱子鋼筋構造要求與施工要點與梁鋼筋構造要求有什麼不同
首先是力學方面的:柱子的鋼筋受力與梁的受力不同表現在柱子主要受結構承壓和回四周圍方向側向受抗折答力的;梁是主要是受向下受壓和受拉的(比如懸挑部分:一般上部主要是受拉的,下部是受壓的,並與梁、柱截面積和砼強度有關系;
其次柱和梁的構造有部分相同的,主筋和箍筋都差不多主筋主要起力的傳承箍筋主要控制主筋的定位和側向位移;
施工要點就多了:1、鋼筋的綁扎的鋼筋的擺放位置,搭接、錨固、連接、各有其法,加密等都要注意區別對待!
B. 框架柱鋼筋綁扎施工工藝流程有哪些
框架柱鋼筋綁扎施工工藝流程包括以下幾個:
1、搭設柱筋支撐腳手架:柱筋支撐架採用腳手架鋼管搭設,操作面四周鋪跳板,並掛安全網。
2、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鋼筋上,然後綁扎定位鋼筋,立柱子鋼筋。
3、連接並綁扎豎向受力筋(機械連接):豎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後,機械連接接頭、套筒尺寸應符合設計及有關規范要求。
4、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5、柱箍筋綁扎: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柱角鋼筋與箍筋間用雙扣交錯綁牢,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箍筋與主筋要垂直。
6、下層豎向露筋出樓面用柱箍將其固定。
7、截面變化:下層柱筋露出部分,在綁紮上層梁前先行收縮准確。
8、主筋封頭處理。
9、保護層厚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採用柱定位筋。
(2)柱子的施工對鋼筋有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框架柱鋼筋綁扎施工的內容:
按圖樣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將柱箍筋套在下層伸出的鋼筋上,然後連接框柱鋼筋,主筋接頭位置依據設計、圖集要求錯開,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用粉筆畫出箍筋間距,然後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採用纏扣綁扎。
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柱上下兩端應加密,加密區長度及箍筋的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保護層塑料墊塊卡在外豎筋上,間距500mm。
參考資料
網路-綁扎
網路-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C. 建築施工鋼筋的綁扎要求
梁、柱鋼筋必須全部綁扎,只有部分現澆板網在綁扎時允許部分·梅花綁扎。圖紙和規范有要求時,必須全部綁扎。
柱子鋼筋綁扎工藝
1、 工藝流程:
豎向受力筋連接→畫箍筋間距線→套柱箍筋→綁箍筋
2、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4、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5、柱箍筋綁扎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D. 按規范柱子鋼筋移位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4年月31日發布的編號為GB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國家標准中規定,鋼筋安裝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5.5.3的規定,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合格點率應達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過表中數值1.5倍的尺寸偏差。
(4)柱子的施工對鋼筋有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適用於建築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驗收,不適用於特種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的驗收。現行編號為GB 50204-2015,此版本於2015年9月1日開始實施。原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同時廢止。
其中,第4.1.2、5.2.1、5.2.3、5.5.1、6.2.1、6.3.1、6.4.2、7.2.1、7.4.1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國家標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同時廢止。
E. 板的受力鋼筋有哪些要求
建築工程柱縱向復受力制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1.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圓柱中縱向鋼筋宜沿周邊均勻布置,根數不宜少於8根,且不應少於6根。
(2)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對水平澆築的預制柱,其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3)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4)當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為10~16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F. 柱子鋼筋構造要求需求施工要點 梁鋼筋構造要求有什麼不同 框架梁鋼筋錨固長度相關規定
鋼筋的錨固抄長度一般指梁、襲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包括直線及彎折部份。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的規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1/f2)×d。
式中:f1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2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
另外,當鋼筋為HRB335級和HRB400級其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的修正系數。
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
混凝土中受壓鋼筋的錨固長度為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的0.7倍。
以上是鋼筋錨固長度的計算方法,在施工圖中的設計說明部份,一般都有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可以根據圖中的要求進行檢查。
G. 柱子鋼筋的搭接有哪些要求
柱子鋼筋的搭接的要求有:
(1)加密區內不可以搭接
(2) 搭接位置基礎頂面三分之一 樓面六分之一
具體要求:
主要是指綁扎搭接,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 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作為鋼筋工,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知曉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
鋼筋的接點,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處,二不能放在受剪處,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處。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靠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靠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靠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確定為連接區。負彎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與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過來思索,在腦子里過電影,便一目瞭然,如101-3《筏型基礎》裡面的基礎梁則是。
在連接區,如果只有兩根縱筋,我想可以把搭接頭設在同一區段內,把錨固長度乘以1.6系數,即按100%接頭面積百分率來取,如果超過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數取1.4或1.2。
至於柱子鋼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區分是什麼柱,對於框架柱,要執行101-1圖集,只要是「非連接區」,便可搭接。非連接區便是箍筋的加密區,在底層,不一定是一層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凈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層柱凈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層柱凈高度靠近上下兩頭的六分之一不小於500mm范圍,都是箍筋加密區也是非連接區。
箍筋加密區等於非連接區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處,鋼筋連接點是薄弱處,所以這兩處不可共存,文字理論之要領其實也很簡單。
至於構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適用於101圖集。
剪力牆鋼筋的搭接與眾不同,豎向鋼筋的搭接分兩種類型,一二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大於28時的搭接頭需要錯開,中間隔500mm;三四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小於28時的搭接頭可在同一區段內,搭接長度均為錨固長度的1.2倍。
H. 建築工程柱縱向受力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築工程柱縱向受力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1.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不宜小於12mm,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5%;圓柱中縱向鋼筋宜沿周邊均勻布置,根數不宜少於8根,且不應少於6根。
(2)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於50mm;對水平澆築的預制柱,其縱向鋼筋的最小凈間距可按梁的有關規定取用。
(3)在偏心受壓柱中,垂直於彎矩作用平面的側面上的縱向受力鋼筋以及軸心受壓柱中各邊的縱向受力鋼筋,其中距不宜大於300mm。
(4)當偏心受壓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時,在柱的側面上應設置直徑為10~16mm的縱向構造鋼筋,並相應設置復合箍筋或拉筋。
2.現澆柱中縱向鋼筋的接頭,應優先採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宜設置在柱的彎矩較小區段,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柱中縱向鋼筋的接頭
(a)上下柱鋼筋搭接;(b)下柱鋼筋彎折伸入上柱;
(c)加插筋搭接;(d)上柱鋼筋伸入下柱
(1)柱每邊鋼筋不多於4根時,可在一個水平面上連接;柱每邊鋼筋5~8根時,可在二個水平面上連接。
(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鋼筋的根數及直徑,應滿足上柱受力的要求;當上下柱內鋼筋直徑不同時,搭接長度應按上柱內鋼筋直徑計算。
(3)下柱伸入上柱的鋼筋折角不大於1:6時,下柱鋼筋可不切斷而彎伸至上柱;當折角大於1:6時,應設置插筋或將上柱鋼筋錨在下柱內。
3.頂層柱中縱向鋼筋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頂層中間節點的柱縱向鋼筋及頂層端節點的內側柱縱向鋼筋可用直線方式錨入頂層節點,其自梁底標高算起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且柱縱向鋼筋必須伸至柱頂。當頂層節點處梁截面高度不足時,柱縱向鋼筋應伸至柱頂並向節點內水平彎折;當柱頂有現澆板且板厚不小於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柱縱向鋼筋也可向外彎折。彎折後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d為縱向鋼筋直徑)。
圖9-25 頂層柱中間節點縱向鋼筋的錨固
(a)柱縱向鋼筋向內彎折;(b)柱縱向鋼筋向外彎折
(2)框架頂層端節點處,可將柱外側縱向鋼筋的相應部分彎入梁內作樑上部縱向鋼筋使用,其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51a;其中,伸入梁內的外側縱向鋼筋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外側縱向鋼筋全部截面面積的65%。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縱向鋼筋宜沿節點頂部伸至柱內邊,並向下彎折不小於8d後截斷;當柱縱向鋼筋位於柱頂第二層時,可不向下彎折。當有現澆板且板厚不小於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時,梁寬范圍以外的縱向鋼筋可伸人現澆板內,其長度與伸入梁的柱縱向鋼筋相同。
(3)框架梁頂節點處,也可將樑上部縱向鋼筋彎入柱內與柱外側縱向鋼筋搭接,其搭接長度豎直段不應小於1.7la。當樑上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大於1.2%時,彎入柱外側的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滿足以上規定的搭接長度,且宜分兩批截斷,其截斷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小於20d(d為樑上部縱向鋼筋直徑)。柱外側縱向鋼筋伸至柱頂後宜向節點內水平彎折,彎折段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d為柱外側縱向鋼筋直徑)。
圖9-26 頂層端節點樑柱縱向鋼筋的搭接
(a)柱外側縱向鋼筋彎入梁內作樑上部縱向鋼筋用;
(b)樑上部縱向鋼筋彎入柱內與柱外側縱向鋼筋搭接
I. 框架柱中柱頂縱向鋼筋構造有哪些要求
1、柱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層的中間節點或端節點,接頭應設在節點區以外。
2、柱縱向鋼筋應伸至柱頂,且自梁底算起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
3、當截面尺寸不滿足直線錨固要求時,可採用90°彎折錨固措施。此時,包括彎弧在內的鋼筋垂直投影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5lab,在彎折平面內包含彎弧段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圖9.3.6a)。
4、當截面尺寸不足時,也可採用帶錨頭的機械錨固措施。此時,包含錨頭在內的豎向錨固長度不應小於0.5lab(圖9.3.6b)。
5、當柱頂有現澆樓板且板厚不小於100mm時,柱縱向鋼筋也可向外彎折,彎折後的水平投影長度不宜小於12d。
6、頂層端節點柱外側縱向鋼筋可彎入梁內作樑上部縱向鋼筋;也可將樑上部縱向鋼筋與柱外側縱向鋼筋在節點及附近部位搭接 。
7、搭接接頭可沿頂層端節點外側及梁端頂部布置,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5lab(圖9.3.7a)。其中,伸入梁內的柱外側鋼筋截面面積不宜小於其全部面積的65%;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鋼筋宜沿節點頂部伸至柱內邊錨固。
8、當柱外側縱向鋼筋位於柱頂第一層時,鋼筋伸至柱內邊後宜向下彎折不小於8d後截斷(圖9.3.7a),d為柱縱向鋼筋的直徑;當柱外側縱向鋼筋位於柱頂第二層時,可不向下彎折。
9、當現澆板厚度不小於100mm時,梁寬范圍以外的柱外側縱向鋼筋也可伸入現澆板內,其長度與伸入梁內的柱縱向鋼筋相同。
10、當柱外側縱向鋼筋配筋率大於1.2%時,伸入梁內的柱縱向鋼筋應滿足本條第1款規定且宜分兩批截斷,截斷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小於20d,d為柱外側縱向鋼筋的直徑。
11、樑上部縱向鋼筋應伸至節點外側並向下彎至梁下邊緣高度位置截斷。
(9)柱子的施工對鋼筋有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1、縱向構造鋼筋是與箍筋垂直均勻分布,位於受力鋼筋內側及受力鋼筋的所有轉折處,並與受力鋼筋用細鐵絲綁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鋼筋骨架.
2、其作用是:將板面上集中載荷更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在施工過程中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抵抗因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在垂直受力鋼筋方向而產生的拉力,避免產生豎向裂縫。
3、當梁較高(腹板高度hw≥450mm)時,為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6或¢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4、也稱為腰筋。腰筋又分為抗扭筋N和構造筋G。
5、結點----構件之間相互聯結的地方,叫結點比如梁與柱連接。
(1)鉸結點:不能移動,可以轉動。
(2)剛結點:既不能移動,也不能轉動。我們在連接陽台時,一定是剛結點。
6、區別:鉸結點不能移動,但可以繞結點自由轉動;剛結點既不能移動也不能轉動。
J. 在建築施工中,梁、板柱、地基等鋼筋驗收一般有那些具體要求
重點依據11G101圖集。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2.6.3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