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樑上部鋼筋下部鋼筋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鋼筋的相關分類及用途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
分布筋:出現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上部,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並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於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裂縫.屬於構造鋼筋。
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構造筋:鋼筋混凝土構件內考慮各種難以計量的因素而設置的鋼筋。分為:1分布鋼筋2嵌入在牆內板的附加鋼筋3周邊支撐在鋼筋混凝土樑上,牆上,板邊的構造鋼筋4與梁垂直的構造鋼筋 。
附加箍筋【箍筋】,附加吊筋【吊筋】:次梁與主梁的相交處,由於次梁的集中荷載作用,有可能使主梁的下部斷裂,因此在主梁與次梁的交界處應設置附加的橫向鋼筋,以承擔次梁的集中荷載,防止局部破壞。附加橫向鋼筋有附加箍筋及附加吊筋兩種。箍筋:箍筋: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並聯結受拉主鋼筋和受壓區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來固定主鋼筋的位置而使梁內各種鋼筋構成鋼筋骨架的鋼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環形(當然有圓形的和矩形的)鋼筋,是口字形的,將上部和下部的鋼筋固定起來,同時抵抗剪力。形狀為:吊筋:吊筋是將作用於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形狀如元寶,又稱為元寶筋。形狀為: ̄╲__╱ ̄
貫通筋: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拉結筋:在無法同時施工的兩個或多個構件之間預留的起拉結作用的鋼筋就是拉結筋。是加強框架填充牆與柱連結的受力鋼筋,提高了填充牆穩定性和抗震能力。
腰筋: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分為箍筋和彎起鋼筋。
㈡ 這樣的過樑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分別是什麼
不同形式和不同的受力狀況時,樑上部鋼筋下部鋼筋的作用各不相同,在沒有扭矩時:
簡支內梁:上部鋼筋抗壓和架容立作用,下部鋼筋抗拉。
挑梁: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連續梁:端部支座上部鋼筋抗壓,下部鋼筋抗拉;中間支座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在有扭矩時,所有的梁的上部鋼筋下部鋼筋都受拉
㈢ 筏板主筋的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是什麼意思
筏板一般至少配置兩層鋼筋的,所以有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一說,是指對應該筏板斷面的上和下。
㈣ 什麼是板的上部鋼筋,板的下部鋼筋
底筋是板下邊的主筋,如果是一級鋼筋會有向上的180的半圓彎鉤,如果是二級或者是三級回的主筋端答部會有45度的小彎折,代表主筋的起、止位置。麵筋是板上邊的通長主筋,端部一般有90度的彎折,在計算時是從支座邊緣伸入支座內一錨固長度。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結構圖板的鋼筋,表示方法是下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上向左,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上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下向右,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
㈤ 在圖紙上怎麼樣區分板的鋼筋是上部還是下部鋼筋
用想像,把圖紙上板水平放置,板的上部的鋼筋叫上部鋼筋,板下部分的鋼筋叫下部鋼筋。
在板里,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受力不同;
板上部的鋼筋起抗壓、抗剪和構造作用;
板下部的鋼筋是主筋,起抗和抗剪拉作用;
板除了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外,還有與其垂直的構造鋼筋和架立筋。
(架立筋起把兩層鋼筋支起來的作用)
(5)什麼是上部鋼筋下部鋼擴展閱讀:
梁與板的鋼筋布置:
1、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2、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3、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5、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
6、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7、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7.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7.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7.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7.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7.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7.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鋼筋按力學性能分:Ⅰ級鋼筋(300/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鋼筋按生產工藝分: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鋼筋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㈥ 結構圖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還是下部
可以參照圖集標注說明,一般情況下,T表示上部鋼筋,B表示下部鋼筋,X表示左右方向鋼筋,Y表示上下方向鋼筋。
結構圖是指以模塊的調用關系為線索,用自上而下的連線表示調用關系並註明參數傳遞的方向和內容,從宏觀上反映軟體層次結構的圖形,結構圖分建築圖和組織結構圖。
建築結構圖
一、結 構
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專業設計文件應包含圖紙目錄、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內部歸檔)。
2 圖紙目錄 應按圖紙序號排列,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選用的重復利用圖和標准圖。
3 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於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 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
2 設計0.000 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 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 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 建築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 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 採用的設計菏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准值;
9 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要求的建(構)築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
12 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二、基礎平面圖
1 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台,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標高 、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 標明結構承重牆與牆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並註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 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埋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 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 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 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樁頂標高、入土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註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7 當採用人工復合地基時,應繪出復合地基的處理范圍和深度,置換樁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構造祥圖;註明復合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及壓縮模量等有關參數和檢測要求。
當復合地基另由有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時,主體設計方應明確提出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變形值的控制要求。
三、 基礎詳圖
1 無筋擴展基礎應繪出剖面、基礎圈樑、防潮層位置,並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
2 擴展基礎應繪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礎墊層,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等。
3 樁基應繪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 剖面、墊層、配筋,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樁構造詳圖(可另圖繪制)及樁與承台的連接構造詳圖。
4 筏基、箱基可參照現澆樓面梁、板詳圖的方法表示,但應繪出承重牆、柱的位置。當要求設後澆帶時應表示其平面位置並繪制構造詳圖。對箱基和地下室基礎,應繪出鋼筋混凝土牆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當預留孔洞、預埋件較多或復雜時,可另繪牆的模板圖。
5 基礎梁可參照現澆樓面梁詳圖方法表示。
6 附加說明基礎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抗滲等級、墊層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其他對施工的要求。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基礎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四、 結構平面圖
1 一般建築的結構平面圖,均應有各層結構平面圖及屋面結構平面圖。具體內容為:
1)繪出定位軸線及梁、柱、承重牆,抗震構造柱等定位尺寸,並註明其編號和樓層標高;
2)註明預制板的跨度方向、板號、數量及板底標高,標出預留洞大小及位置;預制梁、洞口過梁的位置和型號、梁底標高;
3)現澆板應註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繪放大比例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筋圖分別繪制),標高或板厚變化處繪局部剖面,有預留孔、埋件、已定設備基礎時應示出規格與位置,洞邊加強措施,當預留孔、埋件、設備基礎復雜時亦可放大另繪;
4)有圈樑時應註明位置、編號、標高,可用小比例繪制單線平面示意圖。
5)樓梯間可繪斜線註明編號與所在詳圖號;
6)電梯間應繪制機房結構平面布置(樓面與頂面)圖,註明梁板編號、板的厚度與配筋、預留洞大小與位置、板面標高及吊鉤平面位置與詳圖;
7)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牆或女兒牆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8)當選用標准圖中節點或另繪節點構造詳圖時,應在平面圖中註明詳圖索引號。
2 單層空曠房屋應繪制構件布置圖及屋面結構布置圖,應有以下內容:
1)構件布置應表示定位軸線,牆、柱、大橋、過梁、門樘、雨篷、柱間支、連系梁等的布置、編號、構件標高及詳圖索引號,並加註有關說明等;
2)屋面結構布置圖應表示定位軸線(可不繪牆,柱)、屋面結構構件的位置及編號、支撐系統布置及編號、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節點詳圖索引號,有關的說明等。
五、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
1 現澆構件(現澆梁、板、柱及牆等詳圖)應繪出:
1)縱剖面、長度、定位尺寸、標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尚應繪出預應力筋定點陣圖並提出錨固要求;
2)橫剖面、定位尺寸、斷面尺寸、配筋;
3)需要時可增繪牆體立面;
4)若鋼筋較復雜不易表示清楚時,宜將鋼筋分離繪出;
5)對構件受力有影響的預留洞、預埋件,應註明其位置、尺寸、標高、洞邊配筋及預埋件編號等;
6)曲梁或平面折線梁宜增繪平面圖,必要時可繪展開詳圖;
7)一般的現澆結構的梁、柱、牆可採用「平面整體表示法」繪制,標注文字較密時,縱、橫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繪制;
8)除總說明已敘述外需特別說明的附加內容。
㈦ 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筋還是下部筋
底筋是板下邊的主筋,如果是一級鋼筋會有向上的180的半圓彎鉤,如果是二級或版者是三級的主筋端權部會有45度的小彎折,代表主筋的起、止位置。麵筋是板上邊的通長主筋,端部一般有90度的彎折,在計算時是從支座邊緣伸入支座內一錨固長度。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結構圖板的鋼筋,表示方法是下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上向左,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上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下向右,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
㈧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折內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容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梁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產生彎曲變形,一側受拉。而另一側受壓。同時通過截面之間的相互錯動傳遞剪力,最終將作用在其上的豎向荷載傳遞至兩邊支座。梁的內力包括了剪力和彎矩。
(8)什麼是上部鋼筋下部鋼擴展閱讀: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范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文件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㈨ 上部鋼筋 下部鋼筋 是什麼
這也是問題?
簡單的抄說上面的就是上部鋼筋,下面的就是下部鋼筋,不管是否貫通。
上部鋼筋一般有 上部貫通筋、架立筋、支座負筋等
上部貫通筋:貫通整個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但都屬於上部鋼筋
架立筋:一般在梁最上面的第一排的中間位置,不受力,不貫通
支座負筋:主要在支座(柱)處,長度為:從支座邊算起第一排1/3梁凈跨度,第二排1/4梁凈跨度
下部鋼筋:貫通整個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
㈩ 上部鋼筋 下部鋼筋 是什麼 求真實圖
這也是問題?
簡單的說上面的就是上部鋼筋,下面的就是下部鋼筋,不管是回否貫通。答
上部鋼筋一般有 上部貫通筋、架立筋、支座負筋等
上部貫通筋:貫通整個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但都屬於上部鋼筋
架立筋:一般在梁最上面的第一排的中間位置,不受力,不貫通
支座負筋:主要在支座(柱)處,長度為:從支座邊算起第一排1/3梁凈跨度,第二排1/4梁凈跨度
下部鋼筋:貫通整個梁,不一定只有一排,有可能有二排、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