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鋼筋驗收有什麼步驟
這個其實說復驗收鋼筋工製程,一般是先了解鋼筋的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標示等。然後還有復檢報告。然後才是如樓上說的由施工方會同監理、甲方、質檢部門等相關人員進行現場的驗收工作。
現場驗收應包括: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具體的項目包括: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情況、箍筋的末端是否有彎鉤、鋼筋加工的情況、鋼筋的接頭位置、同一構件內的鋼筋的接頭位置是否錯開、箍筋的加密區。箍筋加密區的數量、綁扎的鋼筋網,它的長寬、網眼尺寸、綁扎的鋼筋骨架,它們的間距、排距、保護層的厚度、中心線的位置、預埋件的中心線位置、水平高差。
關鍵是在做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質量,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條件。
不管是監理、甲方、施工方一定要保證質量。
有空結合自己的經驗多看看規范。
Ⅱ 鋼筋隱蔽工程是怎樣驗收的
隱蔽工程 在隱蔽前驗收,例如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施工單位要通知監理或甲方,要是不合格不許打灰。質監站會要求在幾層幾層驗筋,需要質監站驗筋的時候 提前通知。
Ⅲ 鋼筋驗收主要注意些什麼
鋼筋驗收要依據以下要點: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 2.6.3 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Ⅳ 驗收鋼筋要注意些什麼
剪力牆鋼筋驗收應注意
1、頂板澆築砼後應及時剔毛,剔毛後將砼碎渣清理干凈,不能有鬆散的碎渣殘留在表面上;
2、剪力牆縱向鋼筋偏位情況較輕可以將鋼筋根部剔鑿,按照1:6進行打彎糾正;否則應使用同規格同型號的鋼筋植筋。
3、剪力牆鋼筋搭接長度為1.2lae,連接位置出結構面即可,但是相鄰豎向鋼筋接頭應該錯開,兩接頭間距為(500+1.2lae)mm。
4、暗柱豎向縱筋連接採用綁扎搭接時,相鄰豎向鋼筋接頭互相錯開,箍筋套口方向沿四周布置,搭接長度為1.4lae,連接位置至少出結構面500mm,兩接頭間距為1.3lle,搭接區箍筋加密,加密區箍筋間距不大於5d(d搭接區最小鋼筋直徑)和100mm;暗柱縱向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時,連接位置至少出結構面500mm,相鄰豎向鋼筋接頭間距不小於35d且不500mm。機械連接外露絲扣不大於2扣,電渣壓力焊的四周焊包要均勻突出鋼筋表面不小於4mm,無偏心現象。
5、水平鋼筋綁扎應符合11G圖集要求,水平起步筋距離結構面50mm,豎向起步筋距離邊緣約束構件50mm;在連梁的位置,水平鋼筋應該作為連梁的腰筋連續通過連梁布置,拉筋水平間距為箍筋間距的2倍,豎向隔一拉一。
6、剪力牆上的拉筋應按照圖紙要求布置,並且同時勾住水平和豎向鋼筋,兩側均需要彎135°,防止因鋼筋偏位造成露筋,在澆築頂板和牆體混凝土時,都需要有水平定位筋和定位拉筋或上部綁扎一個水平梯子筋,較少鋼筋的偏位情況。
7、連梁縱向受力鋼筋可直錨,不小於lae和600mm,直錨不足時可進行彎錨,鋼筋伸至縱向鋼筋的內側,向下彎錨15d;KL一般情況下都不足直錨,當錨固平直段長度不小於0.4lae時,彎錨15d,平直段小於0.4lae時,彎拐長度應按照錨固長度計算。
8、KL中hw≥450mm時,要設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間距不大於200mm;構造腰筋的錨固和搭接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和搭接按照lae和lle確定,錨固方式同梁中下部鋼筋,並且安放位置在箍筋內側,拉筋水平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2倍,豎向隔一拉一。
9、KL起步箍筋距離梁端部50mm,加密區長度為一級抗震時為2h,2~4級抗震時為1.5h。主次梁交接處按照圖紙設計增加附加箍筋和吊筋。箍筋開口方向交錯布置,箍筋用套扣法綁扎。箍筋要垂直主筋,間距要均勻,綁扎要牢,梁主筋要貼箍筋角;
10、梁底和暗柱端部要綁扎砼墊塊,綁扎不允許露扣,扎絲要朝向內,避免滲水或反銹。
11、梁二排鋼筋凈距≥25mm且≥d,偏差在±5mm范圍內,梁的綁扎高度要確定,保護層厚度不小於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和規范要求。
12、對於端支座和中間支座梁的負彎矩筋伸出長度:第一批截斷位置從柱邊或梁邊伸出長度為ln/3,第二批截斷點從柱邊或梁邊伸出ln/4。ln為端支座時本跨的凈跨值,中間支座時為相鄰最大跨凈跨值。
(4)鋼筋怎麼驗收擴展閱讀
1、混凝土的收縮應力過大
混凝土的收縮應力過大收縮裂縫主要與水泥用量、骨料、構件長度及外加劑等因素有關
(1)水泥用量
隨著我國高層建築的不斷發展,各種高強度混凝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50、C60乃至C80混凝土設計標號已屢見不鮮,由此相應的是水泥用量的增大、水灰比的減小。而水灰比是影響混凝土收縮的最主要因素。例如,當水灰比小於0.35時。體內相對濕度很快降至80%以下,自收縮引起的體積減小在8%左右,收縮值相當可觀。
(2)骨料
預拌混凝土為了滿足運輸、泵送的要求。增加了細骨料用量,使得骨料的表面積增大,相應包裹在骨料上的水泥等膠凝材料變少,減弱了混凝土之間的連接能力,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縮。
(3)構件長度 現代建築的跨度、構件長度均有較大提高。
(4)外加劑
外加劑在混凝土中摻量少,作用大。使用的混凝土中普遍摻有減水劑、緩凝劑、早強劑、防水劑等多種外加劑。研究表明,有近一半外加劑會造成混凝土收縮率大於基準混凝土,混凝土收縮率的增大自然增大了裂縫的出現概率。外加劑對混凝土性能影響極大,可能是導致混凝土開裂的重要原因。
2 、混凝土的溫度應力過大
溫度裂縫主要與水泥品種、養護條件、拆模時間及溫差等因素有關:
(1)水泥品種
預拌混凝土大多使用新法(主要為旋窯)燒製成的水泥,尤其為提高混凝土標號,大量使用硅酸鹽水泥,使得水泥水化熱高且集中。水泥水化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且大部分水化熱都是在澆築的前三天釋放,而混凝土是熱的不良導體,產生的熱量不易散發,內部溫度不斷上升。而拆模後,表面散熱快,溫度較低,內外形成溫度梯度。內部混凝土熱脹產生壓應力,外部混凝土產生拉應力。當此拉應力超過此時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便使混凝土產生裂縫開裂。
(2)養護條件
由於剪力牆養護不足,牆體表面積大水分散失快,體積收縮大,而內部濕度變化相對較小,體積收縮較小,表面收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而產生拉應力,引起混凝土表面開裂。
(3)拆模時間
牆體模板的拆除時間過早,混凝土表面溫度急劇變化,產生較大的降溫收縮,表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將產生很大的拉應力(內部混凝土溫度變化相對較小,受自約束而產生壓應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較低,因而出現牆體表面較淺范圍內的裂縫。另外在室外溫差較大的嚴冬和盛夏,由於混凝土結構不易導熱,在結構的頂部和底部常產生溫度裂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剪力牆
Ⅳ 鋼筋怎麼驗收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所用的鋼筋
Ⅵ 鋼筋綁扎如何驗收
鋼筋綁扎質量要求及驗收標准
(1)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准規定。 (2)鋼筋綁扎允許偏差值符合下表,合格率控制在 90%以上。預 埋管、預埋線應先埋置正確、固定牢靠。
(3)鋼筋工程施工前須按設計圖紙提出配料清單,同時滿足設計 要求。搭設長度、彎鉤等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的規定,品種、規 格需要代換時,徵得設計單位同意,並辦妥手續。
(4)所用鋼筋具有出廠質量證明,對各鋼廠的材料均進行抽樣檢 查,並附有復試報告,未經驗收不得使用,並且做好鋼筋的待 檢、已檢待處理、合格和不合格的標識。
(5)注意滿足砼澆築時的保護層要求(可採用塑料墊塊)。砼墊 塊按設計的保護層厚度事先做好帶鐵絲預制砼墊塊。砼墊塊用普通 425#水泥按 1:1-1:2 的比例砂漿製作,墊塊設置的間距宜控制 在 1 米左右,在園砼柱中,採用圓形砂漿塊中間設洞套在鋼筋 上。
(6)鋼筋成品與半成品進場必須附有出廠合格證及物理試驗報 告,進場後必須掛牌,按規格分別堆放,並做標牌標識。 (7)施工時要對鋼筋進行復試,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8)對鋼筋要重點驗收,柱的插筋要採用加強箍電焊固定,防止 澆混凝土時移位。
(9)驗收重點為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綁扎牢固、搭接長度 等,並認真填寫隱蔽工程驗收單交監理驗收。 分項名稱 允許偏差值(mm)鋼筋骨架的寬度、高度 ±5 鋼筋骨架的長寬度 ±10 受力筋間距 ±10 受力筋排距 ±5 箍筋、構造筋間距 ±20 受力筋保護層(梁、拄) ±5 受力筋保護層(牆、板) ±3
Ⅶ 鋼筋進場驗收的內容
鋼筋進場驗收的內容包括:
(1)鋼筋進場時,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老銹。
(2)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3)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4)當發現鋼筋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拓展資料:
一、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橫截面為圓形,一部分形狀為帶有圓角的方形。
二、分類:
(1)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2)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235/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3)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
(4)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5)按軋制外形:光面鋼筋,帶肋鋼筋,鋼線,冷軋扭鋼筋
Ⅷ 鋼筋籠怎麼驗收
主要都是根據資料那一塊來驗收的,第一個是材料的報審、第二個肯定是建設工程隱蔽驗收記錄第三個就是鋼筋加工的檢驗批、鋼筋安裝的檢驗批根據資料上的主控項目、一般項目來驗收就可以了,大概的可以不用控制的那麼嚴格畢竟驗收上的數據控制的很嚴格,還有就是要看鋼筋搭接的區域是否符合規范。
鋼筋焊接質量要求,鋼筋箍筋加工製作的規格、質量、等這些問題都是驗收的主要部分。還有就是各種試拉件的檢驗報告。其實驗收鋼筋在規格上一般是不會出問題的,主要就是鋼筋安裝上面的問題要把握好!
1、鋼筋主筋規格,數量,長度。
2、查看封閉箍筋與主筋焊接是否傷主筋。
3、環繞箍筋的間距是否符合圖紙設計要求。
4、環繞箍筋搭接長度不小於一圈半,環繞箍筋上下封口搭接一樣不小一圈半。
5、根據圖紙檢查鋼筋保護層厚度。
6、鋼筋的出廠合格證、材質單及復試報告。
(8)鋼筋怎麼驗收擴展閱讀:
鋼筋原材是否已經送檢合格,原材規格是否符合圖紙設計要求,箍筋間距、焊接點搭接長度,焊條要有質保單。鋼筋籠製作嚴格按設計加工,主筋位置用鋼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離。.鋼筋保護層厚度。鋼筋對接處是否按要求打彎,打彎處焊接的焊縫厚度,焊縫長度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鋼筋籠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縱向鋼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高但抗拉強度是很低。對樁身混凝土起到約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
在橋涵或者高層建築施工時,根據要求可能要求基礎進行打樁,方法是用利用機器沖孔和水磨鑽孔,並且孔深達到設計要求,然後向樁孔下放鋼筋籠,再插入導管進行混凝土澆注。
當發現鋼筋籠開始上浮時,應立即停止澆注,並准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混凝土標高,可拆除導管時必須拆除後再進行澆注,上浮現象可能消除。當鋼筋籠已經上浮了,應准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混凝土標高,在導管提升的最大在限度內,快速提升,緩慢下放,反復幾次,上升的鋼筋籠可恢復原標高。
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隨時掌握混凝土澆注標高及導管埋深。切不可因浮籠問題而把導管撥出混凝土面。
Ⅸ 怎樣驗收鋼筋
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鋼筋上宜少設鋼筋接頭。鋼筋的接頭不應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滿足等強度要求的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且鋼筋面積百分率不應超過50%。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
除特別說明外,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 符合03G101-1第34頁的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均不得小於300mm。
構件中的縱向受壓搭接長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況下應小於200mm.
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箍筋,直徑不大於8mm,間距不大於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於100mm:當鋼筋的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100mm的范圍內設置兩個箍筋。
縱向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接頭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連接鋼筋的較大直徑)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機械連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向受力鋼筋焊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焊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焊接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小於500mm,凡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長度內的焊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焊接接頭面積白分率不大於50%,受壓鋼筋不限制。
用焊接接頭時,梁類及板類構件應採用閃光對焊或搭接電弧焊,焊縫長度:雙面焊≥5d,單面焊≥10d:柱類及牆類構件可採用電渣壓力焊。
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
鋼筋綁扎程序:劃線→擺筋→穿箍(梁)→綁扎→安放墊塊。
板先排主筋後排負筋,梁先排縱筋,擺放有焊接接頭的鋼筋應符合規范規定。
雙排縱向受力鋼筋處,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直徑≥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其設計距離。
梁、板鋼筋的接頭位置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砼 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2002)要求。
梁、板鋼筋綁扎時防止水電管線將鋼筋抬起或壓下。
雙向板與單向板相鄰共用筋時, 板、次梁、主梁鋼筋交叉處理嚴格按設計或有關規范細部構造大樣施工。
梁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交錯布置在架立筋上。
板內鋼筋均按雙向雙層設置,其位置:
單向板: 板麵筋:受力筋在上,分布筋在下
板底筋:短向筋在下,分布筋在上
雙向板: 板麵筋:長向筋在下,短向筋在上
板底筋:長向筋在上,短向筋在下
以受力大者為准:雙向板與雙向板相鄰共用筋的長度不一致時,以區格大者為准,雙層雙向板筋必須滿扎。
板底筋錨入支承構件內≥20d(d為主筋直徑):板麵筋錨入支承構件內≥30d,且不小於250。板筋在邊支座錨固時,應盡量伸向該支座外邊緣,再作直(彎)鉤。
板的負筋端頭做直鉤,直鉤的高度=T(板厚)-a(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板面負筋應有支托,板底鋼筋應按保護層厚度設墊塊,避免澆築混泥土時鋼筋下陷和位移,影響鋼筋位置的有效高度。
H(為上、下層鋼筋凈空高度)
各樓面及外露部分的板,在板的無筋區設置φ6@00×200的雙向鋼筋網片與板面受力筋搭接250。所有板的分布筋為φ6@00×200.
柱寬范圍內所配板麵筋伸出長度應從柱邊算起。
樓板上孔洞應預留。當空洞尺寸不大於250時,將板筋由洞邊繞過,不得截斷,當孔洞大於250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附加鋼筋。除圖中有註明外,一般可按設計構造處理。當洞口尺寸超過大樣所示尺寸時,由設計另行處理。
需封堵的設備管井應在設備管道安裝就位後澆築。
外挑瞻口樓板轉角結構見設計圖
異型柱、剪力牆外轉角處的樓板,為防止板角開裂,在連接處樓板中按設計圖設置構造筋。
梁的主筋應盡量採用通長設置,以減少鋼筋的接頭避免鋼筋密集。
鋼筋接頭的位置應設於梁的受壓區,梁面的負筋在跨中L/3區段內,梁底正筋在跨中L/3區段以外,支座處的獨立負筋及外挑梁的負鋼筋,不應設置接頭。
框架梁的鋼筋接頭:一級抗震等級採用機械連接,二、三、四四級可採用綁扎搭接或焊接。
梁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主次梁結構的次梁鋼筋應置於主梁鋼筋之上,板支座負筋置於次梁鋼筋之上,主梁梁面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d=次梁負筋的直徑+板面負筋直徑+板面混泥土保護層厚度,以此確定主次梁箍筋的高度。
主次梁等高時,次梁底筋應置於主梁底筋之上。
等高井字梁相交節點處主筋布置,麵筋在上排則底筋也在上排,反之則 在下排。
外挑梁和邊梁相交的節點處理見設計。
作支座的梁高小於被支承梁的高度時,其相交節點構造見設計圖。
框架梁在支座節點處均設箍筋加密區,箍筋距支座邊緣50開始設置,梁內均採用封閉箍筋。
梁支座處的鋼筋應盡量拉通設置。如設計圖紙在支座兩則配筋直徑和根數不同時,施工單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設計配筋,,調整鋼筋配置,必要時與設計人員協商修改配筋,否則節點處鋼筋全部彎折錨固,造成節點鋼筋密集,難以保證鋼筋的錨固質量。
樑上集中荷載處應設橫向附加鋼筋,附加箍筋的形狀及肢數,均與梁內箍筋相同,未註明時,在主梁兩側另加吊筋和箍筋或在梁每側另加四組箍筋。
樑上開洞時,孔洞四周應設置附加鋼筋。
梁的跨度>4.0米時,模板應按跨度的2‰起拱,懸臂構件模板均應按端跨節點處理。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高有錯位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P
當框架梁支座兩側梁寬不等時,梁主筋在支座內的錨固見設計圖。
當框架支座兩側梁平面錯位時,未連通的梁主筋在支座的錨固見設計圖
框架梁縱向鋼筋及箍筋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4~56頁及63頁。
非框架梁縱向鋼筋的構造見03101-1圖集65、66頁,將La改為Lae,Li改為Lie。
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及拉筋
當梁高≥550時,梁側面縱筋為2ф12
當梁高≥650≤750時,梁側面縱筋為4ф12
當梁高>750≤900時。梁側面縱筋為6ф12
拉筋直徑同梁箍筋,其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
梁高超過600的梁在綁扎鋼筋之間,只能一面關模,以保證鋼筋綁扎質量。
在安裝模板之前,間距為800mm~1000mm安裝厚度一致的墊塊以保證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b柱筋綁扎
柱中豎向鋼筋,角部彎鉤與模板成45度,中間鋼筋彎鉤與模板成90度;
箍筋的接頭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扎牢,綁扎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成八字形;剪力牆暗柱單肢箍按拉筋構造設置。
柱鋼筋的綁扎,在模板安裝前進行。
柱子的縱筋不應與箍筋、拉筋及預埋件等焊接。
樑柱節點的構造、柱子縱筋的錨固、連接方式以及接頭位置,按樓層和接頭部位分別見03G101-1圖集35—40頁。
柱子縱筋在頂層伸至柱頂並錨固在梁內,當柱寬大於梁寬,梁寬之外的縱筋無法錨入梁內時,應將這部分縱筋錨入現澆板中,無法錨入梁內和板內的柱縱筋,應互相焊接封閉。
c、牆筋綁扎
牆筋綁扎時,四周兩排鋼筋交叉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梅花式扎牢,雙向主筋的鋼筋必須將全部鋼筋的交叉點扎牢,注意相鄰綁扎點的鐵絲扣要成八字形綁扎(左右扣綁扎)。
在牆兩層鋼筋之間設置φ6@600鋼筋撐腳,梅花形排 列,以保持兩層鋼筋之間的距離。牆筋綁紮好後,應在鋼筋上綁扎斜向鋼筋,以使之不變形。
剪力牆豎向分布筋由端柱、暗柱、翼牆等邊緣構件側50開始設置,配筋採用雙向雙層,一般情況下,水平筋在外,豎向筋在內,並應設置呈梅花形布置的拉筋,拉筋均鉤在外排水平筋上,拉筋的直徑6mm,間距不大於600mm。
剪力牆的轉角、相交及牆端盡頭,均應設置鋼筋混泥土構件或約束邊緣構件,詳見設計圖,構造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50頁,約束邊緣構件的構造見03G101-1圖集49頁。
剪力牆牆身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構造應根據抗震等級、構件部位和鋼筋直徑、分別按03G101-1圖集47、48頁大樣處理。
剪力牆暗柱及端柱等邊緣構件內縱向鋼筋連接和錨固與框架相同。
剪力牆連梁配筋的構造要求,請見03G101-1圖集51頁。
穿越剪力牆連梁的洞口應預埋鋼套管,洞口上下的有效高度不小於1/3連梁高及200,鋼套管的外徑不大於150。洞邊的補強構造按設計圖紙。樑上水電預留洞口尺寸,位置必須准確,在綁扎鋼筋之前,在模板上標識出來。同一樑上最多可留兩個孔,孔距應大於3倍孔徑,孔位詳設備圖
剪力牆內預留洞≤300×300或套管D≤300時,牆內鋼筋應繞過洞口不截斷,否則牆內鋼筋遇洞截斷,洞邊設置邊緣構件。筒體剪力牆出樓面出用梯子型鋼筋架固定位置及保護層厚度。
5、鋼筋的砼最小保護層厚度
縱向受力鋼筋混泥土的最小保護層厚度除圖中有特別註明外,應符合表一的規定:縱向受力鋼筋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mm)
環境類別 板、牆 梁 樁
一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二 D 20 15 30 一 30 30 一 30 30
二 D 一 20 20 一 30 30 一 30 30
受力鋼筋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從鋼筋的外邊緣算起)除滿足表中的要求外,尚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的直徑。
板、牆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表中相應的數減10mm,且不小於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剪力牆連梁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按梁的要求處理,暗柱的主筋保護層按剪力牆的水平分布筋或暗柱的箍筋滿足保護層的要求後向內排列。
異型柱和短肢剪力牆的混泥土保護層厚度,可按箍筋或水平分布筋滿足保護層厚度後向內排列保護層厚度。牆柱用厚度一致的墊塊牢固的安裝在鋼筋上。
鋼筋綁扎做到:水平筋水平,縱向筋豎直,牆柱第一個箍筋距樓地面5cm,梁第一個箍筋距邊5cm,剪力牆豎向筋距邊緣構件5cm。
6、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
鋼筋在混泥土中的錨固分為自然錨固和機械錨固,一般情況下應盡量採用自然錨固,確有困難時可選用機械錨固。
除特別說明外,結構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應符合03G101-1第33、34、35頁的有關要求。
在任何情況下,鋼筋的錨固長度不得下於250mm。
HP235級鋼筋鋼筋(1級鋼筋)兩端必須加彎鉤。
7、鋼筋工程安裝允許偏差(如下圖)
項 目 允許偏差
受力鋼筋的排距 5
鋼筋彎起點位置 20
箍筋、橫向鋼筋間距 綁扎骨架 20
焊拉骨架 10
焊接預埋件 中心線位置 5
水平高差 +3.0
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基礎 10
柱、梁 5
板、牆、殼 3
8、鋼筋成品保護
鋼筋綁紮好後嚴禁在板筋上走動造成鋼筋變形,澆砼時架子架空在麵筋上,人只能在架子上行走,架子隨砼澆注方向移動並有專人隨砼澆築地點護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