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磚混結構中,梁的縱向鋼筋應該錨入構造柱多長參照什麼規范
磚混結構抄中,梁的縱向鋼筋應襲該錨入構造柱多長?參照什麼規范?
答:摘自《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
條文說明:
9.2.2 對於混合結構房屋中支承在砌體、墊塊等簡支支座上的鋼筋混凝土梁,或預制鋼筋混凝土梁的簡支支座,給出了在支座處縱向鋼筋錨固的要求以及在支座范圍內配箍的規定。與原規范相同。工程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是有效的。
按9.2.2條及條文說明來看,如預制鋼筋混凝土梁的簡支支座還是梁墊為強!而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錨固長度符合9.2.2第1款要求時,當V不大於0.7ƒtbh0時,不於5d;當V大於0.7ƒtbh0時,對帶肋鋼筋不小於12d,對光圓鋼筋不小於15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故磚混結構中,梁的縱向鋼筋不一定錨入構造柱。構造柱是梁的支座,已屬「半框架」了。
B. 牆體拉結筋錨入構造柱多少
根據gb
50003-201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第6.3.4條第2款
「當填充牆與框架採用【不脫開的方法版】時,
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權徑6mm的拉結筋,伸入填充牆體長度不宜小於700mm,
且拉結筋應錯開截斷,相距不宜小於200mm」即為700+900mm。
C. 框架填充牆構造柱柱頂穩定鋼筋伸入構造柱多長,幾根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13.3.4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牆,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牆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對稱,宜避免形成薄弱層或短柱。 2.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於 M5;實心塊體的強度等級不宜低於MU2.5,空心塊體的強度等級不宜低於 MU3.5;牆頂應與框架梁密切結合; 3.填充牆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600mm設 2φ6 拉筋,拉筋伸入牆內的長度,6、7 度時宜沿牆全長貫通,8、9 度時應全長貫通。 4.牆長大於 5m 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 8m 或層高 2 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高超過 4m 時,牆體半高宜設置與柱連接且沿牆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樓梯間和人流通道的填充牆,尚應採用鋼絲網砂漿面層加強。」 關於多層磚砌體房屋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要求《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規定: 」7.3.1 1、樓電梯間的四角 2、樓梯段上下端對應的牆體處 3、外牆四角和對應轉角 4、錯層部位橫牆與外縱牆交接處 5、大房間內外牆交接處 6、較大洞口兩側。構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縱向鋼筋4根12,箍筋間距不宜小於250mm,且柱上下端宜適當加密,構造柱與牆體連接處做馬牙槎,並每隔500mm設置2根6的拉結鋼筋,拉結鋼筋伸入牆體不小於1m,構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於500mm,或與埋深不小於500mm的地圈樑相連。」 綜上可見:如果建築屬於多層的砌塊填充牆,外牆四角和對應轉角、錯層部位橫牆與外縱牆交接處、大房間內外牆交接處應該設構造柱。如果建築非多層的砌塊填充牆, 填充牆長度大於8米或高的兩倍時,中間加設構造柱,但同時有規定填充牆長度大於5米時應與其上部梁有可靠拉結,而且砼柱伸出的2φ6沿高@500-600的錨拉鋼筋,6、7度(設防)時宜沿牆拉通,8、9度時應沿牆拉通。一般6度地區施工的工程中,把牆長控制在大於4米就加構造柱,比較方便施工,就成了通俗默認的規矩。 ?? ?? ?? ??
D. 請教牆體拉結筋進入構造柱錨固長度的規范要求。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砌體牆應採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並應設置拉結筋、水平系梁、圈樑、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1、多層砌體結構中,後砌的非承重隔牆應沿牆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牆或柱拉結,每邊伸入牆內不應少於500mm;6、7度時底部三分之一樓層,8度時底部二分之一樓層,9度時全部樓層,牆頂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2、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牆,適宜與柱脫開或採用柔性連接,並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牆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對稱,宜避免形成薄弱層或短柱;
2)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於M5;實心塊體的強度等級不宜低於MU2.5,空心塊體的強度等級不宜低於MU3.5;牆頂應與框架梁密切結合;
3)填充牆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 設2φ6 拉筋,拉筋伸入牆內的長度,6、7 度時宜沿牆全長貫通,8、9度時應全長貫通。
4)牆長大於5m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8m或層高2 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高超過4m時,牆體半高宜設置與柱連接且沿牆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