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梁中哪些鋼筋是貫通筋哪些不是貫通筋
一種是梁底貫通筋,即沿梁通長布置。因為梁下部受拉,尤其是跨中一般彎矩較大,故跨中鋼筋布置較多,而在遠離跨中處彎矩變小,就不需要那麼多鋼筋,鋼筋就可以部分截斷或者彎起。另一種是支座鋼筋。支座處一般上部受拉,需要布置支座負筋,而在遠離支座的位置一般受壓就不需要配置那麼多鋼筋,這時鋼筋可以截斷,僅留貫通筋。
『貳』 如何區分樑上鋼筋是貫通還是不貫通
准確的說,貫通筋也承受負彎矩。樑上部的兩根角鋼筋肯定是貫通的,其他那就要看負彎矩大小需要多少鋼筋來承擔,增加的負彎矩筋在過支座延伸到跨度1/3處會截斷,而貫通筋則不會截斷
『叄』 鋼筋圖紙如何辨認非貫通鋼筋,高分!
貫通鋼筋一般都是集中標注,非貫通鋼筋一般都是原位標注。兩者型號大小相同時,貫通,不同呢時(貫通筋作為架立筋時),可以按照搭接長度搭接,位置按照非貫通筋。
『肆』 什麼是貫通鋼筋
1、貫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與上部;
2、x向貫通縱筋以x打頭,y向貫通縱筋以y打頭,兩向貫通縱筋配置相同時以x&y打頭;
3、當為單向板時,另一向貫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寫,而在圖中統一註明;
4、當在某些板內配置有構造鋼筋時,則x向以xc,y向以yc打頭注寫;
5、當y向採用放射配筋時,設計者應註明配筋間距的度量位置;
『伍』 什麼是貫通鋼筋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抄(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焊接或直螺紋連接,貫通筋可以為同一直徑也可為不同直徑的搭接。通長筋屬於貫通筋,但貫通筋不一定都是通長筋(因為通長筋各部分鋼筋必須是受力鋼筋),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立筋。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立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立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立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立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陸』 lpb鋼筋隔一布一 怎麼區分貫通筋與非貫通縱筋
板里的隔一布一鋼筋里沒有貫通筋與非貫通鋼筋之分。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版如梁)整個長度權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焊接或直螺紋連接,貫通筋可以為同一直徑也可為不同直徑的搭接(見圖集11G101-1的79頁)。通長筋屬於貫通筋,但貫通筋不一定都是通長筋(因為通長筋各部分鋼筋必須是受力鋼筋),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立筋。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立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立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立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立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柒』 在鋼筋的表示方法上,怎麼區別他是通常貫通的,而不是中間的或是第二排的負筋(1/3、1/4的)
呵呵,樓上的幾位老兄,沒有1個是正確的,這個圖集,主要標的是平法原理,是通過鋼筋來表述,其實,平法原理,可以用於任何構件中。
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是原位標注是修正集中標注,其次,還要掌握規范的要求
梁頂部,並沒有那本規范規定,必須有通長架立鋼筋,就看設計怎樣規定,只要符合規范的要求,就是合理的,呵呵,給你幾個平法標注,你要學習下,要靈活運用+理解,就可以了
KL-1:350*650(3A)
A8@100/200(4)
2B16+(2B12):4B25
在1個邊支座的原位標注的是3B16,問這個局部是幾根鋼筋,另(2B12)是什麼意思
KL-2:250*600(5B)
A8@100/200(2)
2B12:3B22
可在梁頂的支座標的都是3B20
『捌』 在梁鋼筋圖中如何判斷是否通長
在梁鋼筋圖中如何判斷是否通長
答:我認為,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理解為不管採用何種形式連接的鋼筋,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為樑上部通長筋。而圖集之意樑上部通長筋是指集中標注中,只指樑上部縱筋中的兩根角筯。
順便評述一下:平法中樑上部通長筋用詞不好!你看他自己怎麼說的:
4.2.3.梁集中標注的內容,有五項必注值及一項選注值(集中標注可以從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規定如下:
其第4款:
4.樑上部通長筋或架立筋配置(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該項為必須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注寫時需將角部縱筋寫在加號的前面,架立筋寫在加號後面的括弧內,以示不同直徑及通長筋的區別。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
細讀起來:
①.樑上部通長筋:可以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連接、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的鋼筋。理解為不管採用何種形式連接的鋼筋,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為樑上部通長筋。但圖集之意樑上部通長筋是指集中標注中,只指樑上部縱筋中的兩根角筯。
②.哪么當同排縱筋中既有既有通長筋又有非通長筋和架立筋相聯的鋼筋,如:配以四肢及以上箍筋的梁,梁支座425,其中間225在凈跨長的1/3截斷,再配以212架立筋連接的鋼筋,也是貫通整根梁的鋼筋!稱他什麼鋼筋?
③.何非是搭接上的區別,①要滿足LlE與②要滿足150mm而已!(若是非框架梁圖集所指的「通長筋」,搭接與架立筋無異,只要滿足150mm。)
所以我說平法中樑上部通長筋用詞不好!應改為「貫通筋」。如:梁支座425其中,中間225在凈跨長的1/3截斷,不配以架立筋的稱為「非貫通筋」。
供大家討論!
『玖』 在筏形基礎中,一條基礎主梁,從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中,怎樣區分貫通縱筋和非貫通縱筋
在集中標注中,寫在分號前面的是貫通筋,在原位標注中,減去貫通筋,其餘的就是非貫通筋。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