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橋梁和橋墩之間是怎樣連接的為什麼有的中間用較小的鐵塊
橋梁與橋墩連接有兩種:墩梁固結,支座(梁與墩之間設置支座來實現邊界條件和傳遞荷載)。
橋樑上下部結構的聯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固結的,就是柱與梁是用砼,鋼筋結在一起的,中間沒有所見到的鐵塊,還有一種就是所見的,但是並不是鐵塊,它是橡膠支座的一種,一個是保證橋梁的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各種影響,一個就是向下傳遞受力。
那是支座,不過也有直接連接的,不需要支座的,那種叫做剛構橋。橋梁是通過支座向橋墩傳遞荷載的。
橋墩的位置和橋樑上部結構的分跨布置密切相關,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決定(見橋式方案設計)。如跨河橋的橋墩應考慮到深水或不良地基會對橋墩基礎施工帶來的各種困難,冰凌、漂木或泥石流,會增加橋墩額外的負荷,布置橋墩時,應特別慎重;
地形陡峻的V形深谷,宜以較大跨度跨越,避免在溝底設置高橋墩;當橋下凈空無特殊要求,河床及地基情況允許採用淺基礎橋墩,或為了美化環境,避免高路堤佔地太多而修建的旱橋,則以低墩短跨的橋孔布置為好。
② 橋梁的蓋梁中的鋼筋一般採用什麼連接方式
一般用焊接的比較多
也有用機械連接的
③ 橋梁施工中鋼筋綁扎的規范要求及施工工藝
操作工藝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 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
(4) 大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或混凝土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下應墊在下征鋼筋網上。
鋼筋撐腳的形式和尺寸如圖所示。類型撐腳每隔1m放置1個。其直徑選用:當析厚h≤300mm時為8~10mm;當板厚h=300~500mm時為12~14mm。當板厚h>500mm時選用圖10.6.2-2所示撐腳,鋼筋直徑為16~18mm。沿短向通長布置,間距以能保證鋼筋位置為准。
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雙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獨立基礎、為雙向彎曲,其底面短向的鋼筋應放在長向鋼筋的上面。
現澆柱與基礎連用的插筋,其箍筋應比柱的箍筋小一個柱筋直徑,以便連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綁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軸線偏移。
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0mm。
鋼筋的連接:
鋼筋連接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若採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送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LL);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的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位於同一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
3)當鋼筋的直才能d>16mm時,不宜採用綁扎接頭;
4)縱向受力的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值)且不小於50mm。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在受拉區不宜大於50%;
②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基礎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
④ 梁體抗剪鋼筋與橋面鋪裝鋼筋網片怎樣連接
正規是綁扎連接,但也有焊接連接
⑤ 橋面連續鋼筋與橋面現澆層鋼筋是怎樣布置
嚴格來說,這種提問有問題,至少對橋梁施工的概念不清楚。對於預應力小箱梁橋,現在都是採用後張法施工。估計題目問的是:對於預制小型箱梁和滿堂支架現澆箱梁橋面連續的區別吧。要真正搞清楚小箱梁橋面連續的概念,有兩種: 1、結構連續:對於預制的小箱梁,通過運梁車運到橋梁施工現場,再通過大型吊機將梁安裝到位(安裝的小箱梁放在臨時支座上)。當安裝至少兩孔後,要進行結構連續,即:將兩根要連續的梁端(設計留有濕接頭長度)綁扎鋼筋,預埋結構連續的預應力管道,安裝永久支座,裝模澆築濕接頭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85%後,在預埋的預應力管道內穿預應力鋼絞線進行張拉。即將兩個梁端緊密連接在一起;而後去掉原來安裝的臨時支座,永久支座起作用,這樣就完成了兩跨梁的結構連續,而後在上面完成橋面。 2、橋面連續:預制安裝同上,只是沒有梁端張拉預應力這道工藝,沒有臨時支座這個概念,嚴格地說這是結構簡支結構,不屬於連續梁。而後在兩根梁的梁端接縫處,塞木塊,再用瀝青填滿。做橋面時,再在接縫處用連續鋼筋加強。這就是早期的橋面連續結構。對於採用支架現澆的小箱梁,沒有上面那麼復雜的工序,通過計算、地基處理後將現澆支架搭設在地基上,通過預壓、驗收,就可以直接在支架上進行小箱梁的澆築了。當然,預應力的施工有點麻煩,就是將預應力管道預埋好,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就可以進行張拉。對於連續梁(跨墩部分),一般都是將管道直接跨過去,在兩跨(或者三跨)梁的端部進行雙端同時張拉,沒有臨時支座、墩頂連續等這些概念了。
⑥ 公路橋梁鋼筋是怎麼用的,焊接還是螺栓連接;急呀
16以下的鋼筋可以幫扎,16以上的一般用焊接,只有特殊部位施工困難或者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才會用螺栓連接,螺栓連接價錢貴些。。
⑦ 什麼是橋面連續鋼筋 怎樣鋪裝 一般橋梁都什麼地方鋪裝什麼地方不需要鋪裝
1、橋面連續是指上部構造利用鋼筋混凝土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整體結構。准確的說,橋面連續特指橋面鋪裝(調平層)施工中,在墩頂鋪裝加強段,免去兩跨簡支橋之間安裝伸縮縫的麻煩。
連續梁在恆活載作用下,產生的支點負彎矩對跨中正彎矩有卸載的作用,節省材料,且剛度大,整體性好,超載能力大,安全度大,橋面伸縮縫少。
2、橋面連續就是上部構造利用鋼筋混凝土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整體結構。橋面連續實際就是橋面鋪裝的一部分,即在梁縫位置鋪裝加強段。
主梁是連續支承在幾個橋墩上。在荷載作用時,主梁的不同截面上有的有正彎矩,有的有負彎矩,而彎矩的絕對值均較同跨徑橋的簡支梁小。這樣,可節省主梁材料用量。
3、鋪裝范圍:在橋面系范圍內橋面板以上屬於行車道的范圍內。
4、不需鋪裝:橋頭搭板、防撞欄桿底座、橋梁中央分隔帶范圍部分。
結構特點:
連續梁橋是中等跨徑橋梁中常用的一種橋梁結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是其主要結構形式,它具有接縫少、剛度好、行車平順舒適等優點,在30-120m跨度內常是橋型方案比選的優勝者。
而橫張預應力混凝土技術在T型梁、箱型梁、空心板橋三座常規跨徑簡支梁橋中的應用,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效益。
連續梁橋的主梁是超靜定結構,墩台的不均勻沉降會引起梁體各孔內力發生變化。因此,連續梁一般用於地基條件較好、跨徑較大的橋樑上。1966年建成的美國亞斯托利亞橋,是目前跨徑最大的鋼桁架連續梁橋,它的跨徑為376米。
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支座的梁,所以它的變形和內力通常比單跨梁要小,因而在工程結構(如橋梁)和機件中應用很廣。
當受到橋址處地形、河床斷面形式、通航(車)凈空及地質條件限制,需要修建一兩個大跨,而總橋長又不需太長時,往往用多孔小邊跨與較大的中間跨相配合,跨徑從中向外遞減。當大小跨徑相差懸殊時,應根據具體條件,設置拉力墩或壓重孔。
⑧ 橋梁樁基鋼筋與墩柱鋼筋如何連接
在縱向來受力鋼筋搭接源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或箍筋。
在鋼筋連接區域應採取必要的構造措施,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或箍筋。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桿)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接頭應盡量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應避開結構受力較大的關鍵部位。抗震設計時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范圍,如必須在該區域連接,則應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層高內的同一受力鋼筋上宜少設連接接頭,不宜設置2個或2個以上接頭。
(8)橋梁與橋面的鋼筋怎麼蓮接擴展閱讀:
鋼筋連接的相關要求規定:
1、當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介於25%~50%之間時,表中數值乘以系數1.2取用;當綁扎接頭面積百分率大於50%時,表中數值乘以系數1.35取用。
2、當帶肋鋼筋直徑Φ>25 mm時,其最小搭接應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1取用;對環氧樹脂塗層的帶肋鋼筋,其最小搭接應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25取用。
3、在混凝土凝固過程中易受擾動時(如採用滑升模板和爬升模板等方式施工),其最小搭接應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1.1取用;對末端採用機械錨固措施的帶肋鋼筋,其最小搭接可按相應數值乘以系數0.7取用。
⑨ 橋梁施工中鋼筋綁扎的規范要求及施工工藝
鋼筋綁扎鋼絲長度參考表(mm) 表10.4.2
鋼筋直徑(mm)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28 32
6~8 150 170 190 220 250 270 290 320
10~12 190 220 250 270 290 310 340
14~16 250 270 290 310 330 360
18~20 290 310 330 350 380
22 330 350 370 400
10.4.3主要機具
鋼筋鉤子、鋼筋運輸車、石筆、墨斗、尺子等。
10.4.4作業條件
(1)基礎墊層完成,並符合設計要求。墊層上鋼筋位置線已彈好。
(2)檢查鋼筋的出廠合格證,按規定進行復試,並經檢驗合格後方能使用。鋼筋無老銹及污染,成型鋼筋經現場檢驗合格。
(3)鋼筋應按現場擅長平面布置圖中指定位置堆放,鋼筋外表面如有鐵銹時,應在綁扎前清除干凈,銹蝕嚴重的鋼筋不得使用。
(4)綁扎鋼筋地點已清理干凈。
材料的關鍵要求
施工現場所用材料的材質、規格應和設計圖紙相一致,材料代用應徵得設計、監理、甲方的同意。
10.5.2技術關鍵要求
基礎鋼筋的綁扎一定要牢固,脫扣松扣數量一定要符合本標准要求;鋼筋綁扎前要先彈出鋼筋位置線,確保鋼筋位置准確。
10.5.3質量關鍵要求
施工中應注意下列質量問題,妥善解決,達到質量要求;
(1) 施工中要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准確,若採用雙排筋時要保證上下兩排筋的距離。
(2) 鋼筋的接頭位置及接頭面積百分率要符合設計及施工驗收規范要求。
(3) 鋼筋的布放位置要准確,綁扎要牢固。
職業健康安全要求
(1) 各類操作人員應進行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培訓,了解健康狀況,並培訓合格後方可上崗操作。
(2) 配備必要的安全防護裝備(安全帽、安全帶、防滑鞋、手套、工具帶等)並正確使用。
(3) 項目主要工種應有相應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特種作業人員應進行培訓後持證上崗。
環境關鍵要求
(4) 應根據工程特點、施工工藝、作業條件、隊伍素質編制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措施,列出工程威脅點和安全作業注意事項。
(5) 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按「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的要法語進行細化和補充,將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項講明、講清。
(6) 施工作業應有可靠的安全操作環境。
(7) 其他安全事項嚴格執行《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JGJ59—99)和《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
操作工藝
(1)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2)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3) 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但必須保證受力鋼筋不位移。雙向主筋的鋼筋網,則需交全部鋼筋相交點扎牢。相鄰綁扎點的鋼絲扣成八字開,以免風片歪斜變形。
(4) 大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或混凝土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下應墊在下征鋼筋網上。
鋼筋撐腳的形式和尺寸如圖所示。類型撐腳每隔1m放置1個。其直徑選用:當析厚h≤300mm時為8~10mm;當板厚h=300~500mm時為12~14mm。當板厚h>500mm時選用圖10.6.2-2所示撐腳,鋼筋直徑為16~18mm。沿短向通長布置,間距以能保證鋼筋位置為准。
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雙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獨立基礎、為雙向彎曲,其底面短向的鋼筋應放在長向鋼筋的上面。
現澆柱與基礎連用的插筋,其箍筋應比柱的箍筋小一個柱筋直徑,以便連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綁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軸線偏移。
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0mm。
鋼筋的連接:
鋼筋連接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若採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送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LL);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區段的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位於同一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
3)當鋼筋的直才能d>16mm時,不宜採用綁扎接頭;
4)縱向受力的鋼筋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或焊接接頭時,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值)且不小於50mm。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在受拉區不宜大於50%;
②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基礎中,不宜採用焊接接頭;當採用機械連接接頭時,不應大於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