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築結構中的放射筋起什麼作用
一、建築結構中的放射筋的作用:避免混凝土開裂。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個角處,呈放射狀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設置在挑檐板轉角、外牆陽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處,這類地方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二、放射筋及構件屬性
一般用於建築的結構板的陽角部位,因此稱陽角放射筋,即用於抗裂用的鋼筋。
構件屬性:
1.構件屬性列表中其它箍筋定義時支持可用變數表達式。
2.井坑屬性列表中新增配筋設置。
3.矩形截面暗柱屬性列表中增加箍筋設置。
4.承台計算設置中新增一項設置:筏板筋遇承台時計算設置。
5.新增定義梁腰筋表功能:用於整體布置梁腰筋。
6.獨基屬性列表中橫向筋與縱向筋均支持輸入不同直徑格式,用加號"+"分隔。
7.砼柱/暗柱屬性列表中增加節點域箍筋和基礎插筋內的箍筋輸入。
8.三樁承台中兩種配筋類型(軸對稱三樁承台類型1和直角邊三樁承台配筋類型1)增加端部彎折設置。
9.剪力牆的設置項「端部L形外側水平筋的節點選擇」中節點二支持可用變數表達式設置。
三、構件類型
1.實體集水井:基礎中增加實體集水井類型。
2.柱帽:柱中增加柱帽類型。
3.地框梁:梁中增加地框梁類型。
4.基礎連梁:梁中增加基礎連梁類型。
5.放射筋:板筋中增加放射筋類型。
6.筏板放射筋:筏板筋中增加筏板放射筋類型。
7.零星構件:包括外牆節點、欄板、壓頂、挑檐、排水溝及後澆帶類型。
8.線構件:其它中增加線構件類型。
四、構件布置
1.板筋中增加陽角放射筋功能:用於布置懸挑板懸挑陽角放射筋。
2.筏板筋中增加陽角放射筋功能:用於布置筏板端部外伸處陽角放射筋。
3.繪制板筋區域增加撐筋設置項。
㈡ 放射筋的作用
放射筋的復作用是:避免混制凝土開裂。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個角處,呈放射狀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設置在挑檐板轉角、外牆陽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處。
這類地方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所以要加放射筋。在建築工程質量通病控制標准要求放射筋鋼筋數量不應少於7Φ10,長度應該大於板跨的1/3,而且不應該小於2000mm。
(2)板的放射鋼筋一般在什麼情況下加擴展閱讀:
放射筋常設置在挑檐板轉角、外牆陽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處,這類地方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
1、在「施工圖」標注陽角放射筋時,已經標注出鋼筋的根數、長度了。
2、那個「根數」是奇數——就是說,按陽角的角平分線向兩邊均分角度,每側「均分」的份數由「根數-1」的一半來決定。
3、在施工時,往往不像「幾何作圖」那樣細致精密。例如,陽角放射筋有7根,盡管給出的長度是「分角線上的那一根」(最長的一根),但是一般的做法是「7根都做成同樣的長度」——擺放起來,頂多是靠邊的幾根鋼筋的錨固長度大一些罷了。
㈢ 請問筏板基礎陽角放射筋應該放在底板鋼筋下部還是上部
放在上部。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個角處,呈放射狀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設置在挑檐板轉角、外牆陽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處,這類地方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需要彎貓,若有主要縱橫鋼筋受力,則放射鋼筋是加強筋,放在主要受力鋼筋的上方。放射鋼筋的分布筋又在放射筋的上面。
用途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筏板基礎
㈣ 剪力牆與柱角部附加放射鋼筋的作用及原理
所謂放射鋼筋,是指為防止混凝土結構裂縫,在外牆陽角處設置的放射狀鋼筋。大跨度的房間和樓層的4個角是必須設置的。
放射筋一般是在建築物的山牆的四個大角的板(包括伸縮縫兩邊)。或者是板跨度較大(超過3.9米)的雙向板的四個角布置。
放射筋顧名思義呈放射狀,以角點為准向外分布(沿對角線方向)。長度為1/4板跨度,數量根據構造需要(設計會給出)雙層上下布置。
目的是為了防止大板、和建築物山牆部位容易受溫度影響而產生細微的裂縫。
從住宅工程現澆樓板裂縫發生的部位來看,最常見、最普遍和數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陽角處(含平面形狀突變的凹口房屋陽角處)的房間離開陽角1 m左右,即在樓板的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側發生45°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此通病在現澆樓板的任何一種類型的建築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縮特性和溫差雙重作用所引起,並且愈靠近屋面處的樓層裂縫往往愈大。
從設計角度看,現行設計規范側重於按強度考慮,未綜合考慮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多種因素,配筋量因而達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陽角由於受到縱、橫兩個方向剪力牆或剛度相對較大的樓面梁約束,限制了樓面板混凝土的自由變形,因此在溫差和混凝土收縮變化時,板面在配筋薄弱處(即在分離式配筋的負彎矩筋和放射筋的末端結束處)首先開裂,產生45°左右的斜角裂縫。雖然樓地面斜角裂縫對結構安全使用沒有影響,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況下會發生滲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戶投訴,是裂縫防治的重點。
根據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幾年的圖紙會審中,十分注意建議業主和設計單位對四周的陽角處樓面板配筋進行加強,負筋不採用分離式切斷,改為沿房間(每個陽角僅限一個房間)全長配置,並且適當加密加粗。幾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凡採納或按上述設計的房屋,基本上不再發生45°斜角裂縫,較滿意地解決了樓板裂縫問題,效果顯著。
根據實踐檢驗,認為外牆轉角處的放射形鋼筋作用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鋼筋的長度一般不大(1.2 m左右),當陽角處的房間在不按雙層雙向鋼筋加密加強而仍按分離式設置構造負彎矩短筋時,45°的斜向裂縫仍然會向內轉移到放射筋的末端或外側,而當採用了雙層雙向鋼筋加密加強後,縱、橫兩個方向的鋼筋網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斜角裂縫的發生和轉移,並且放射形鋼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層,在綁扎時常擱置在縱橫板面鋼筋的上方,導致鋼筋交叉重疊,將板面的負彎矩鋼筋下壓,減少了板面負彎矩鋼筋的有效高度,同時澆築時鋼筋彎頭(即拐腳)容易翹起造成平倉困難,所以建議重點加強加密雙層雙向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