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專項施工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施工方案是根據項目確定的,有些項目簡單、工期短就不需要制訂復雜的方案。
施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編制依據、原則
2、編制范圍
3、工程概況
4、總體布置及工期安排
5、施工技術方案
6、工期保證措施
7、質量目標、保證體系及保證措施
8、安全生產目標及保證措施
9、應急救援預案
10、季節、冬季施工保證措施
11、環境保護措施
12、文明施工要求
13、與甲方、監理、設計間的協調
作用
施工組織設計是對施工活動實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
通過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明確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順序、勞動組織措施、施工進度計劃及資源需用量與供應計劃,明確臨時設施、材料和機具的具體位置,有效地使用施工場地,提高經濟效益。
施工組織設計還具有統籌安排和協調施工中各種關系的作用。
經驗證明,如果一個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能反映客觀實際,符合國家政策和合同規定的要求,符合施工工藝規律,並能認真地貫徹執行,那麼施工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就能較好發揮投資效益。
❷ 鋼筋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網上下一個吧,網上這種方案很多的
❸ 鋼筋工程施工方案怎麼寫
1.工程簡介 2.編制依據 3.施工准備 4.施工方法 5.重點控制 6.安全文明施工
❹ 鋼筋施工方案
鋼 筋 施 工 方 案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八二一廠43#環境間測站工程,兩層框架結構,總佔地面積約990m2,總建築面積約1996m2, ,建築最大高度約8.10m(距±0.000m平面)。
本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二級;抗震等級:框架為三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安全等級:二級;耐火等級:二級;防水等級:二級。
二、鋼筋加工場地安排:
在基礎工程施工前,迅速在施工現場搭設好鋼筋加工車間,配備鋼筋加工機械,根據設計要求加工鋼筋半成品。鋼筋製作、加工在施工現場鋼筋車間進行,由場內的機械運到作業面。
三、鋼筋采購
本工程中的鋼筋采購採用下述方式進行:
1.項目技術部門認真閱讀設計圖紙和在關的技術標准和規范,根據設計的鋼筋規格、型號、數量、級別、材質要求,提制鋼筋需用計劃;計劃中要對鋼筋的技術要求、執行的標准予以註明;
2.鋼筋需求計劃交項目總工審批後,交項目部器材部門。
3.項目器材部門根據鋼筋需求計劃要求,下達采購計劃,按規定標准分期分批組織采購。
四、鋼筋貯存
1.鋼筋倉庫設置要求下墊上蓋,防止露天堆放生銹;
2.鋼筋存放要區分不同的批號、不同的規格、不同的級別等技術要求分門別類堆放,並按我單位倉庫保管條例進行標識;
3.堅持先進先用的原則,避免長期存放,影響材質。
五、鋼筋檢驗
1.鋼筋從采購至進場均要經過不同的質檢方法進行檢驗,確保鋼筋質量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采購人員根據采購計劃要求的技術標准,選購符合技術要求的鋼筋;
3.鋼筋定購前,采購人員向供貨方索取出廠合格證、材質報告單、質保證書等質量證明文件,交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確認後方可進行訂購;
4.鋼筋進場時,項目部及時通知業主或監理單位,項目試化驗員在監理的見證下進行鋼筋取樣,送交質量監督部門認可的檢驗機構進行化驗。
5.只有材質證明文件合格、並經試化驗合格的鋼筋方可在本工程上使用。
六、鋼筋加工
1.項目技術部門根據設計的規格、尺寸、形狀等技術要求,提制鋼筋加工草圖,由項目總工審核後交鋼筋加工車間加工。
2.鋼筋加工車間技術員根據加工草圖,繪制鋼筋加工料牌,交班組進行加工。
3.鋼筋加工人員根據鋼筋料牌進行施樣加工。
4.加工成型的半成品鋼筋,按其不同的規格、尺寸、形狀等技術性能,分別堆放,並掛牌標識。
七、鋼筋接頭
根據工程設計圖紙,本工程鋼筋接頭方式根據不同部位、不同直徑的鋼筋,分別採用不同的連接方式:結構縱向鋼筋直徑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機械連接;水平鋼筋直徑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機械連接或閃光對焊連接,對於一般情況,當受力鋼筋直徑小於18mm時可採用綁扎搭接。
1、機械直螺紋連接施工工藝
(1)、工藝流程:鋼筋下料→鋼筋套絲→接頭單體試驗→鋼筋連接→質量檢查
鋼筋下料可用鋼筋切斷機或砂輪鋸,不得用氣割下料。鋼筋下料時,要求鋼筋端面與鋼筋軸線垂直,端頭不得彎曲、不得出現馬蹄形。
套絲機必須用水溶性切削冷卻潤滑液,不得用機油潤滑或不加潤滑液套絲,鋼筋套絲質量必須用牙形規與卡規檢查,鋼筋的牙形必須與牙形規相吻合,其小端直徑必須在卡規上標出的允許誤差之內。
單體試驗,屈服強度實測值不小於鋼筋的屈服強度標准值。抗拉強度實測值與鋼筋屈服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小於1.35(異徑鋼筋接頭以小徑鋼筋強度為准)。
連接套規格與鋼筋規格必須一致。連接之前應檢查鋼筋錐螺紋及連接套錐螺紋是否完好無損。鋼筋錐螺紋絲頭上如發現雜物或銹蝕,可用鋼絲刷清除,將帶有連接套的鋼筋擰到待接鋼筋上,然後按規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擰緊接頭。當聽到力矩扳手發出「卡塔」響聲時,即達到接頭的擰緊值。
(2)、 質量檢查:在鋼筋連接生產中,操作工人應認真逐個檢查接頭的外觀質量,外露絲扣不得超過1個完整扣。如發現外露絲扣超過1個完整扣,應重擰或查找原因及時消除。不能消除時,應報告有關技術人員作出處理。
2.鋼筋的綁扎
注意鋼筋綁扎順序及鋼筋上下位置,按柱→主梁→次梁→現澆板的順序安裝。為使鋼筋盡可能綁扎方便,製作15厚、25厚素砼塊以間距1000×1000或間距1000雙排保證板、梁、牆保護層厚度。當梁鋼筋為雙排時,兩排鋼筋間增設寬100mm厚35mm(長同梁寬)的墊鐵,間距2.0m。當板筋為雙層鋼筋時上下層鋼筋增設馬凳以保證上層鋼筋的正確位置。鋼筋綁扎安裝時,先在模板上彈出鋼筋排布位置,確保主筋間距准確。鋼筋紮好後嚴禁上人踩,以免變形,影響結構。現澆板鋼筋綁紮好後,必須全面檢查一遍,特別注意樑上負筋及主次梁的上筋,不得漏放,並搭設臨時走道,確保鋼筋骨架及鋼筋網清潔和整齊一致。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3.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不大於12mm的受壓Ⅰ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5)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按有關規范的規定,受壓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取受拉鋼筋綁扎接頭搭接長度0.7倍;
(6)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網片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規范的規定。
4.施工注意事項:
(1)避免工程質量通病
1)鋼筋骨架外形尺寸不準,綁扎時宜將多根鋼筋端部對齊,防止綁扎時,某號鋼筋偏離規定位置及骨架扭曲變形;
2)保護層砂漿墊塊厚度應准確,墊塊間距應適宜,否則導致平板懸臂板面出現裂縫,梁底柱側露筋;
3)鋼筋骨架綁扎完成後,會出現斜向一方,綁扎時鐵線應綁成八字形,左右口綁扎發現箍筋遺漏、間距不對要及時調整好。
4)澆築混凝土時,受到側壓鋼筋位置出現位移時,應及時調整。
5)同截面鋼筋接頭數量超過規范規定:骨架未綁扎前要檢查鋼筋對焊接頭數量,如超出規范要求,要作調整後才可綁紮成型。
(2)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1)搬運鋼筋時,要注意前後方向有無碰撞危險或被鉤掛料物,特別是避免碰掛周圍和上下方向的電線。人工抬運鋼筋,上肩卸料要注意安全。
2)起吊或安裝鋼筋時,應和附近高壓線路或電源保持一定安全距離,在鋼筋林立的場所雷雨時不準操作和應選好位置站穩,系好安全帶。
(3)鋼筋工程產品保護:
1)成型鋼筋、鋼筋網片應按指定地點堆放,用墊木放整齊,防止壓彎變形。
2)成型鋼筋不準踩踏,特別注意負筋部位。
3)運輸過程注意輕裝輕卸,不能隨意拋擲。
4)成型鋼筋長期放置末使用,宜室內堆放墊好,防止銹蝕。
5)砼澆搗時操作人員不得直接在鋼筋上作業,採取措施保證上皮鋼筋有效高度。
5.牆體鋼筋綁扎施工要點:
(1)壁中的「S」拉筋有設計要求的按設計要求綁扎,圖紙中無明確指出的,其間距為縱筋間距的2倍。
(2)水平筋,縱向鋼筋採用綁扎搭接時,兩端和中間用20#鐵絲扎牢。先縱筋後水平筋,水平筋分布按設計扎在內側。
(3)牆壁鋼筋綁扎時,四周兩行鋼筋交點應每點扎牢,中間部分可相隔交錯綁扎,綁扎點的扎絲扣要成八字扣。。
(4)遇到牆壁預留洞時,洞口四周加筋按設計或規范要求設置。
6.梁、板鋼筋綁扎施工要點:
(1)柱樑、板鋼筋綁扎施工基本程序:
柱鋼筋→ 綁扎梁(包括框架梁、過梁、連梁)鋼筋 → 綁扎樓板、樓梯筋。
(2)等高框架梁節點主次梁斷面等高時以及井字梁的配筋應保證主梁(井字梁為跨度小方向梁)的主筋位置;懸挑梁主筋放於其它梁筋之上;四邊支承的鋼筋,上部鋼筋短跨方向在上,下部鋼筋短跨方向在下
(3)樑柱內的搭接和接頭允許位置嚴格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要求施工。
(4)板內下部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除設計圖中註明的外),在邊支座不小於6d(d為鋼筋直徑)且不小於100mm,在中間支座伸至支座中心Ⅰ級鋼筋端部作成彎鉤。
八、鋼筋驗收
1.鋼筋成型後及鋼筋綁扎完成後,由班組自檢員進行自檢後報項目專職質檢員檢查,合格後填寫自檢記錄、單項驗收報告交監理公司驗收。
2.鋼筋綁扎完成後,要對鋼筋的接頭數量、接頭位置、搭接長度、鋼筋間距以及鋼筋的規格、型號、接頭形狀等技術要求進行全面檢查。
3.鋼筋焊接接頭按規范要求的標准進行取樣送檢。
4.所有鋼筋綁扎完畢後均要通過監理單位的隱蔽驗收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九、避雷引線的焊接:
作為避雷引線的剪力牆主筋,必須標識清楚,焊接應滿足導電要求,梁內水平筋做避雷帶焊接時要滿足避雷設計要求,特別是搭接處的曲率半徑。選用的搭接筋粗細要與主筋同一級別,使之能有效使用,真正起到避雷作用。
十、鋼筋的質量保證措施
1.質量要求:
(1)鋼筋綁扎、安裝質量要求,保證做到不低於國家及地方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要求。
(2)閃光對焊及電渣壓力焊連接均嚴格按規范要求與操作程序施工並達到相應的質量標准。
2.質量保證措施:
(1)樓板所有電氣管線必須在樓板底層筋鋪設後安排,使樓板底面砼保護層達到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
(2)牆、梁、板的鋼筋保護層墊塊必須按間距0.7~1m用鐵絲與主筋扎牢。
(3)鋼筋在施工過程中,派專人對鋼筋規格、品種、間距、尺寸、根數、搭接位置與長度進行復核驗收。不符合之處應及時派人整改直至合格。
(4)在砼澆築過程中,派專人「看筋」,如發現鋼筋松動、移位、保護層不符合設計要求時均應及時修正。
(5)因樓板配筋直徑不大,所以在澆築砼時,鋼筋容易變形,為避免以上現象發生,在砼澆築過程中,定崗定部位派專人檢查、返修樓板鋼筋,特別注重對樓板上皮筋保護層的控制。
(6)懸挑梁的主筋位置一定要准確,保護層防止超厚,主筋錨固要可靠。
(7)鋼筋規格嚴格按設計要求採用,框架梁及柱的鋼筋直徑不得隨意變動,鋼筋代換應徵得設計單位的同意。
(8)落實專人復核磚牆拉結筋的留設。
❺ 鋼筋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備:
1、鋼筋進場時,應附有廠家的質量證明書,並且按規定取樣復試(其中30%進行見證取樣)和外觀檢查,包括規格、直徑公差、有無裂紋、氣孔、表面銹蝕情況。所有鋼筋必須在質量證明書齊全及復試合格後,才能使用。
2、外觀檢查:熱軋鋼筋的表面不得有裂縫,結疤和折疊。鋼筋的外形尺寸應符合GB1499-98的規定。
3、抽檢取樣:熱軋鋼筋進場應分批驗收。每批同一牌號,同一規格和同一爐號的鋼筋組成,重量不大於60t。允許由同一牌號同一冶煉和澆築方法的不同爐罐號的鋼筋組成混合批。各爐罐號的含碳量差不超過0.02%,含錳量差不得超過0.15%。
4、力學性能試驗:從每批鋼筋中任選兩根鋼筋,每根取兩個試樣分別進行拉力試驗和冷彎試驗,如有一項不滿足規范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重做各項試驗。
二、 鋼筋的加工:
1、鋼筋加工前,應先去除鋼筋上的鐵銹,油漬等雜物。
2、鋼筋加工要嚴格按料表進行,料表上應按設計和規范要求,註明需加工鋼筋的型號、形狀、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數量。
3、根據鋼筋使用部位、接頭形式、接頭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時,要本著「長料長用、短料短用、長短搭配」的原則,不得隨意切斷整根鋼筋。
4、彎曲鋼筋時,要用機械冷彎,不得用氣焊烤彎。
5、I級圓盤鋼筋加工前,應先調直去銹,調直時,要嚴格控制其冷拉率。
6、I級鋼筋的末端需做180°的彎鉤。
7、箍筋加工時,彎曲部分需確保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且箍筋雙肢相互平行。
8、鋼筋的半成品加工質量、定位梯,定位卡具、馬凳等需提前加工並進行預檢,確保尺寸准確。
9、加工好的鋼筋半成品要在現場指定范圍內堆放,且掛牌標識,註明鋼筋的型號、尺寸、使用部位及數量,防止使用時發生誤用。
三、 鋼筋錨固及連接要求:
1、梁主筋d≥28時,採用直螺紋連接;16≤d時,豎直鋼筋採用電渣壓力焊連接,水平鋼筋採用綁扎搭接;d<16時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應隔根錯開,質量符合規范標准。
2、框架樑柱:框架柱的縱向鋼筋接頭採用電渣壓力焊連接包括牆邊緣構件。首層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圍內框架柱箍筋需加密,箍筋間距為100mm。框架梁縱向鋼筋接頭應避開梁端箍筋加密區,縱向鋼筋需要搭接時,梁負筋可在跨中三分之一部位搭接,搭接長度40d,梁下部鋼筋可在支座處搭接,各筋入支座長度不小於35d。當梁縱筋錨入長度小於16d,且大於14d時,應在其彎折處設置插筋,插筋直徑≥梁縱筋直徑,且≥25d,插筋長度≥梁寬,採用此措施後,該縱筋總錨固長度可減小為28d。除施工圖註明外,次樑上筋錨入支座長度不小於35d,且彎鉤直段長度不小於15d。下筋錨入支座15d。
3、牆體鋼筋:
1)除施工圖註明外,剪力牆鋼筋邊緣構件按全高通常設置,當上部鋼筋大於下部時,上部鋼筋應錨入下層45d。牆體邊緣構件豎向鋼筋接頭應每隔一根相互錯開。
2)剪力牆分布筋均採用雙面雙向,在兩排鋼筋之間按梅花形設置拉筋φ6-400,此筋應同時鉤住縱、橫向鋼筋。
3)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接頭應每隔一根相互錯開。
4)水平分布筋的連接採用搭接,同一截面鋼筋接頭率不大於二分之一。接頭位置應錯開至少500mm。
5)地下室外牆分布筋若需搭接時,外側豎向筋搭接應距支座1000mm以上,搭接長度40d,接頭要求同上。外側水平筋搭接應在跨中三分之一部位,搭接長度40d,接頭要求同上。內側豎向筋及水平筋搭接應在支座部位,各筋入支座35d。
6)連系樑上、下縱向鋼筋伸入牆內的錨固長度為40d,且長度不小於600mm,頂層連系梁伸入牆內的錨固長度范圍內,箍筋間距為150mm,其直徑同連系梁箍筋直徑,連系梁范圍內主筋不允許採用搭接接頭。
7)牆體上非連續的小洞口,當洞口每邊的尺寸≤800mm,且≥200mm時,洞口每側附加鋼筋面積應不小於洞口寬度內被切斷鋼筋面積的一半,且不小於2φ14。
4、現澆板:
1)各層樓板布筋時應將下筋搭接在支座,各筋錨入支座水平段長度不小於5d,且伸至梁中心線。上筋錨入支座長度不小於35d.
2)布筋時應將主要受力方向鋼筋放在外排,並採取措施保證上層鋼筋位置准確。
3)各層現澆板布筋時應盡量將鋼筋拉通放置。電氣管線應放在樓板負筋的下面、板厚的中間1/3范圍內,防止管線位置靠下造成樓板裂縫。鋁制管線不允許埋在砼構件中,以免鋁與砼及鋼筋發生電化學反應,若必須採取鋁管時,其表面必需有可靠的保護層。管線外徑應不大於樓板厚度的三分之一(管線交叉處不受此限)。
4)樓板開洞時,洞口每邊加筋不小於被截斷鋼筋的二分之一,且不小於2φ12。
5)鋼筋接頭率及錯開間距:梁從任意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L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積占受力鋼筋總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牆、柱、暗柱縱向筋錯開50%。
6)接頭部位:基礎底板基樑上鋼筋在支座處搭接,下部鋼筋在跨中1/3范圍內搭接;其餘部位梁板的上鐵宜在跨中1/3范圍內搭接下鐵在支座處搭接;牆體鋼筋搭接部位應在樓地面上大於凈高/6且≥500處。
7)頂層鋼筋錨入牆或梁板內;樓板內主鋼筋應錨入梁和牆內,下鐵錨固長度應不小於板厚及5d,上鐵錨入剪力牆內。
8)當豎向鋼筋採用電渣壓力焊時,其接頭位置應錯開35d且大於等於500;採用搭接焊時焊縫長度還應滿足單面焊10d,雙面焊5d。
5、機械連接:
直徑≥28mm的鋼筋均採用剝肋直螺紋機械連接。其連接要求:
1)鋼筋機械連接頭滿足接頭強度及變形性能要求。
2)接頭的抗拉強度值均不小於該級別抗拉強度的標准值,同時尚不應小於0.9倍鋼筋母材的實際抗拉強度值。
3)接頭等級為A級。
4)受力鋼筋機械連接接頭位置相互錯開40d,受拉區鋼筋接頭按50%錯開;受壓區接頭位置不限。
5)認真檢查直螺紋套絲長度,要求連接後無絲扣外漏,擰緊力矩達到要求。
6、接頭施工現場檢驗與驗收:
1)由技術提供單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檢驗報告。
2)鋼筋連接開始前及施工過程中,應對每批進場鋼筋進行接頭工藝檢驗:每種規格鋼筋接頭試件不少於3根。
3)現場檢驗應進行外觀質量檢查和單向拉伸試驗。
4)接頭的現場檢驗按驗收批進行,同一施工條件下採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3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
5)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結構中隨機截取3個試件做單向拉伸試驗,按A級接頭性能進行檢驗與評定。
四、 基礎底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基礎放線 → 彈鋼筋位置線 → 鋪設底層鋼筋 → 機械連接 → 放花崗岩墊塊 → 敷設專業管線 → 檢查驗收 → 安放上層鋼筋支架 → 標識上層鋼筋網間距 → 鋪設上層鋼筋 → 機械連接 →柱、牆、暗柱插筋 → 申報隱檢 → 隱檢簽證 → 轉入下道工序。
2、依據施工圖紙要求在墊層上彈好下網鋼筋間距的網格線、暗梁及牆、柱的邊線,並分別標出。
五、 剪力牆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修整預留搭接筋 → 綁扎、搭接豎筋 → 畫橫筋分檔標志 → 綁二根橫筋 → 畫豎筋分檔標志 → 綁橫、豎筋及拉結筋。
2、各層牆鋼筋綁扎前應在樓板上按施工圖放出所有牆、暗柱的邊線和控制線。
3根據所彈牆、暗柱的邊線校正插筋。在牆兩邊立鋼梯,在下部1m處綁扎2根定位橫筋,並在橫筋上畫好分檔標志,然後焊其餘豎筋、綁扎牆筋,綁扎時牆體水平筋應在外側,豎向筋在內側。雙排鋼筋按要求設置拉結固定筋,呈梅花形布設,施工時一次成型,採用塑料卡子和附加鋼筋梯形支撐的方法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准確。
4、牆體節點及門窗洞口處,暗梁、連梁等搭接位置及錨固長度按設計、規范及抗震要求施工。
六、 框架梁、柱鋼筋:
1、框架柱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放柱邊線 → 沿線切割並剔鑿砼軟弱層 → 鋼筋調直 → 對焊柱豎向鋼筋 → 套箍筋 → 畫箍筋分檔控制線 → 綁扎箍筋 → 安裝保護層塑料墊塊 → 驗收
2)綁扎柱筋前,測量工按照截面尺寸放出柱邊線,用無齒鋸沿柱邊線切割成槽,然後用鏨子剔除柱內砼軟弱層,用氣泵吹乾凈砼殘渣,將柱筋調整順直,然後開始綁扎柱鋼筋。
3)再立好的豎向鋼筋上,用粉筆畫出箍筋位置,然後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採用纏扣綁扎。
4)柱主筋與箍筋交點逐點綁扎,箍筋彎溝處應沿柱主筋方向交錯布置綁扎。
5)柱箍筋綁扎完後,在柱主筋上每隔1m交錯安裝塑料墊塊,以保證保護層厚度准確。
2、框架梁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梁模板驗收完 → 放梁縱向受力鋼筋 → 套箍筋→在梁主筋上畫箍筋分檔標記→箍筋綁扎 → 安裝保護層墊塊 → 驗收
2)梁筋入模前,把雜物清理干凈,用氣泵將模板內的木屑吹出,然後將梁鋼筋放入梁模內。
3)梁主筋與箍筋交點處採用套扣綁扎方法逐點綁扎。
4)綁扎完畢後,用撬棍將梁位置挑直,並每隔1m交錯安裝塑料墊塊。
七、 樓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核驗模板標高 → 彈鋼筋位置線 → 綁扎底層鋼筋 → 安放墊塊 → 敷設專業管線 → 安放馬凳 → 標識上層鋼筋網間距 → 綁紮上層鋼筋 → 申報隱檢 → 隱檢驗收簽證 → 轉入下道工序。
(2)雙層鋼筋網片之間設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3)板筋綁紮好後,嚴禁踩在上面行走。為防止澆築混凝土時工人踩壞鋼筋,鋪設腳手板作行走平台,供人行走。
(4)樓板上的孔洞應預留,當洞口尺寸不大於250 mm時不另加鋼筋,板內鋼筋不得截斷,由洞邊繞過;當洞口尺寸大於250 mm時應按設計要求設置洞邊附加筋。
八、 每段牆、柱鋼筋綁扎完畢後,水暖、電工即可配管、預埋,閘門盒、電閘箱等設施與鋼筋網綁扎固定。當電閘箱等設施位置與鋼筋網發生矛盾時,將可能影響閘箱安裝的鋼筋去掉,待安裝好閘箱後綁扎附加筋。
九、 澆築砼過程中,安排專職鋼筋工值班,發現鋼筋位移和變形及時修復。
十、 鋼筋保護層最小厚度:
序號 部位 保護層厚度(mm) 墊塊形式
1 基礎底板下筋、端部 40 花崗岩墊塊
基礎底板端部 30 花崗岩墊塊
2 牆 基礎底板上筋、地下室外牆外側 25 花崗岩墊塊
其它牆 15 塑料卡子
3 樓板 20 塑料卡子
4 柱 30 塑料卡子
5 框架梁 25 塑料卡子
鋼筋保護層最小厚度除應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應不小於相應縱筋直徑等規范附註條款的相關規定。
十一、 鋼筋定位措施
1、底板鋼筋定位
1)底板下層網片採用加設砼同標號的砂漿墊塊,上層鋼筋網片採用馬凳,保證鋼筋網片的架空高度。馬凳採用Ф20的鋼筋,間距1 m,呈梅花型布置,高度為板厚-保護層厚度-上排鋼筋直徑,凳支撐間距800mm,凳底寬400mm.
2)為防止牆、柱、暗柱插筋及甩出上層的搭接筋在澆築砼過程中位移,牆、柱、暗柱立筋下端附加Ф12水平筋與底板上層筋綁扎連接,上端用Ф14臨時定位箍固定。
2、牆體鋼筋定位:
1)豎直鋼筋:豎直鋼筋位置和保護層用水平鋼筋砼梯子和塑料卡進行內擠外頂控制。鋼筋砼梯子上小橫筋間距與豎直鋼筋間距相同。
2)水平鋼筋:水平鋼筋間距及保護層厚度採用豎向鋼筋梯子進行控制。梯子間距為800~1000mm,豎向鋼筋梯子小橫筋間距與水平筋間距相同,在鋼筋網片上用塑料卡子保證鋼筋位置,豎向鋼筋梯子用比牆體豎向鋼筋直徑大一級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向鋼筋。
3、柱鋼筋:
框架柱合模以後,對上部伸出的鋼筋進行修整,柱立筋用內側定位箍和外側定位箍內外夾緊,並在上部綁一道臨時定位箍筋,澆灌框架柱混凝土時安排專人看管鋼筋,發現鋼筋位移和變形及時調整。
4、對於雙層配筋的梁,用同主筋最大直徑的鋼筋頭墊開,每隔2 m設一個,每個5cm長;基礎梁雙排筋之間用同主筋最大直徑的鋼筋頭墊開。
十二、防止鋼筋位移變形措施:
1、牆縱向鋼筋用Ф14一面加設一道剪刀撐,以防牆筋傾斜、扭曲。
2、柱插筋在基礎內加設三道箍筋,防止柱插筋晃動變形或因砼沖擊變形;剪力牆插筋在基礎上皮筋和下皮筋上,用Ф12鋼筋間距1200點焊接牢固,以防移位。
3、牆上皮與樓面接觸處增設一道定位箍筋及四根拉接筋,並用電焊固定,防止鋼筋移位。
4、綁扎板筋,先在支好的模板上畫線,嚴格按線綁扎。
5、安裝及綁扎鋼筋時,不得腳踩鋼筋,澆注砼時事先搭好跳板並在澆注砼過程中派專人調整鋼筋。
十三、 質量要求:
鋼筋工程嚴格按規范要求進行驗收,質量標准如下:
鋼筋綁扎允許偏差(mm)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 檢查方法
1 綁扎骨架 寬、高 ±5 尺量
長度 ±10
2 綁扎網片 間距 ±10 尺量
排距 ±5
3 箍筋、構造筋間距 ±10 尺量連續五個間距
4 受力主筋保護層 基礎 ±10 尺量受力主筋外表面至模板內表
面垂直距離
梁、柱 ±5
牆板、樓板 ±3
❻ 鋼筋工程施工方案
XX小區小高層
鋼
筋
綁
扎
施
工
方
案
編制人:
審核人:
審批人:
日 期:
XXXXXXX安裝工程公司
鋼 筋 綁 扎 施 工 方 案
一、概述
1.底板鋼筋綁扎順序:墊層彈出鋼筋位置線 綁扎底板及梁鋼筋 根據位置,綁扎柱鋼筋。
2.為了保證牆、柱筋位置在澆築承台砼時不偏位,將柱筋根部點焊固定。
3.綁扎底板及梁鋼筋前,將鋼筋清理調整,保證柱鋼筋進入底板有足夠的錨固長度。
4.在綁扎時應注意鋼筋穿插順序,使得就位後不發生變形移動。
基礎鋼筋綁扎順序如:
鋼筋加工製作
彈出鋼筋位置線
綁紮下層底板鋼筋線 底板及地梁鋼筋綁扎
雙面鋼筋間支撐焊接
局部中層鋼筋綁扎焊接
綁扎固定柱、牆插筋
底板上層鋼筋綁扎
二、板筋的綁扎:
1.清理墊層 墊層上彈線 綁扎板下部受力鋼筋 綁上層(負彎矩)鋼筋
2.按畫好的間距,先焊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洞等及時配合安裝。
3.板為雙層鋼筋時,用鋼筋馬凳支撐上層網片,確保上層筋位置。
4.綁扎負彎矩鋼筋時,每個扣均需綁扎。
三、梁鋼筋綁扎:
1.先鋪梁底筋,再綁上層梁筋。
2.畫出梁箍間距 放梁箍筋 穿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
定 穿主樑上層縱面架立筋及彎起筋 接箍筋間距綁扎牢。
3.綁扎梁筋時,注意保證地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4.梁端第一個箍筋設置在距離柱邊緣50mm。
5.受力筋為雙排進,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保證鋼筋排距。
四、框架柱、剪力牆鋼筋綁扎:
1.插柱主筋 套柱箍筋 搭接綁扎或焊接豎面受力筋 畫箍筋間距線 綁扎箍筋
2.柱、牆鋼筋綁扎後要校好垂直度,使其保證位置的正確、順直。立好模板後在對鋼筋進行一次校正。綁扎時要注意先綁紮好暗柱,及時校正垂直度再綁扎牆筋。牆、柱鋼筋為保證其位置准備,在上層二排分布筋採用點焊。
3.柱、牆立筋的接頭位置相互錯開,錯開距離大於35d且大於500mm。
4.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與主筋交叉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以相交成梅花交錯綁扎。
5.箍筋的接頭(即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
6. 牆、柱上、下兩端箍筋按設計要求加密,加密區長度及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7.牆、柱筋綁扎完畢後,應綁扎砼墊塊,間距為1000mm,保證主筋的保護層。
8.剪力牆預留洞口的四個角要設3Φ14加強筋,錨固長度每邊為500mm,人防門有專門隊伍安裝對此人防專用門處的鋼筋施工按人防規范的要求給予配合。
9.砌體預留拉筋在模板上按准確的位置開洞,間距每500mm預埋2根Φ6的鋼筋。預先將插筋綁扎在柱、牆主筋上,錨入鋼筋砼柱、牆間200mm,伸出長度不小於100mm,砌築時進行焊接。
五、在地下室人防鋼筋工程中,鋼筋的製作和綁扎嚴格按照規范和人防圖紙設計要求,
六、鋼筋的驗收:
鋼筋綁扎完成後,所有其它工作均應撤離現場,經再次整改後,由班組長自檢。其內容包括:鋼筋的品種、規格、根數、位置、搭接、錨固長度位置、鋼筋的間距、排距、綁扎點等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後報質檢員、施工員專檢。合格後由質檢員報監理處驗收,其內容:評定有,隱蔽驗收單、原材料合格證、復試報告、焊接報告。監理驗收合格並簽署意見後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XX小區小高層項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