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綁扎易發生哪些傷害

鋼筋綁扎易發生哪些傷害

發布時間:2023-06-19 06:14:27

A. 鋼筋施工中的質量事故有哪些

前言
鋼筋工程是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核心之一,在當前的框架結構施工中,鋼筋的原材、錨固、接頭、箍筋、代換等項目工程的做法往往因疏忽或不規范而引起一些質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留下工程隱患。本人根據近幾年的施工經驗,總結出框架結構鋼筋工程施工中一直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提出來共大家探討,希望能引起同行的足夠重視。s
一、原材錯用的問題
現在建築規模越來越大,建築功能也多樣化,一個幾萬甚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小區,集住宅、商場、辦公樓、公寓,且是同期施工。設計單位根據使用功能及結構形式要求,在同一個工程中同規格的鋼筋設計有Ⅱ級鋼與Ⅲ級鋼。但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同是螺紋鋼,很難區別,特別是有的鋼廠Ⅱ級鋼原材上標有3字,故施工人員容易把Ⅱ級鋼當Ⅲ級鋼使用;還有翻樣人員把C看錯或寫錯為Φ,同樣出現用錯的現象。Ⅱ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335Mpa,Ⅲ級鋼筋標准抗拉強度為400Mpa,鋼筋強度值不同,配筋率就不同,一旦用錯,將嚴重影響結構的承截能力,留下質量隱患。
控制措施:首先翻樣、工長、質檢員看圖必須認真仔細,技術人員對料單審核後才能進行加工。鋼筋進場後,材料員與試驗員要將標牌與質量證明書進行核對,經監理見證後抽樣復試,無標牌或復試不合格的鋼筋應作退場處理,不得用在工程上。復試合格的鋼筋應分類堆放並作好標識。
二、鋼筋錨固的問題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些施工人員由於沒有完全熟悉圖紙,對規范與圖集亦不甚了解,對人防頂板與屋面框架梁筋的錨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搗制頂層柱砼前沒有在柱中預埋梁筋,導致部分框架梁筋的錨固長度不足。同樣,柱筋加工時沒有考慮鋼筋焊接時燒化量,累結到頂層時,主筋不能達到梁頂,縮短了鋼筋的錨固長度,有時留的燒化量太多,主筋到頂層時就高出梁頂,施工人員往往就把錨固割掉,沒有按規定錨入梁板;抗震KZ邊柱和角柱的頂層錨固按中間柱及非抗震KZ錨固也是較常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削弱了結構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
控制措施: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應在充分熟悉圖紙的基礎上,結合施工規范及相關圖集,對鋼筋班組做班前的技術交底,柱鋼筋配置時留足燒化量,施工到頂層時,對出樓面主筋按≥Hn(層柱凈高)/6、≥hc(截面長邊)、≥500,取最大值進行一次性割平,再按實際高度及錨固要求進行加工。鋼筋隱蔽前要嚴格進行自查、互查及專項檢查。
三、鋼筋連接的問題
1、電渣壓力焊連接:目前大多數工程的框架柱主筋都採用電渣壓力焊,但直徑28、32的鋼筋焊接質量合格率低。雖然《鋼筋焊接與驗收規程》(JGJ18-2003)規定電渣壓力焊的適用范圍為直徑14~32,但由於電渣壓力焊受操作人員素質、電流、電壓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大直徑鋼筋往往容易產生咬邊、夾渣、氣孔、焊不透等質量問題。再加上管理人員不認真對鋼筋的焊接接頭逐個檢查,就留下重大質量隱患。
解決辦法:針對當前的施工現狀,建議直徑25以上的鋼筋採用機械套筒連接。質量較有保證。
2、直螺紋鋼筋連接:近幾年來,直螺紋鋼筋連接施工工藝已比較成熟,質量也比較有保證,目前易出現問題的主要是鋼筋套筒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見到許多廠家供給的套筒長度不夠,內徑偏大,造成連接處長度及緊密度達不到要求。施工過程中,工人攻絲時不用量具與卡尺,鋼筋攻絲部位長短不一,造成鋼筋連接時套筒內的鋼筋不能相互頂緊,或外露絲扣較多。這些都削弱了鋼筋連接處的抗拉及抗彎強度。
控制措施:鋼筋套筒進場時,材料員要會同質檢員按型式檢驗報告要求對套筒進行逐個檢查,達不到要求的必須退場。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教育,正確運用量具與卡尺,經常性地進行督促與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絲頭切除重做。
四、箍筋的問題
1、箍筋的外加工:目前大多施工單位都把箍筋委託外加工,外加工單位不收取加工費,完全靠鋼筋的延申率賺取利潤。所以現在外加工的箍筋大都達不到規范要求, HPB235級的鋼筋的冷拉率都大於4%,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冷拉率大於1%。
2、箍筋的加密:抗震KZ有加密區的要求,除具體工程設計注有全高加密箍筋的柱之外,一至四級抗震等級的柱按底層柱根加密≥Hn(層柱凈高)/3,中間層在樓板上下按≥柱長邊尺寸(圓柱直徑)、≥Hn/6、≥500,取其最大值,包括樑柱節點處進行加密,但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加密高度不夠,特別是樑柱節點處,由於鋼筋較密,施工人員操作困難,箍筋不加密甚至不放箍筋。
3、箍筋尺寸不夠:一些施工人員由於對鋼筋保護層的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保護層厚度是由箍筋的邊緣開始計算(應是從鋼筋的主筋邊緣始計),以致箍筋的實際下料尺寸減小,導致構件的有效截面變小。
以上3點箍筋問題,不能滿足箍筋一方面抗剪,另一方面對構件截面核心區混凝土起約束作用,提高構件整體承載能力的要求。
控制措施:2007年南京市發布的《關於加強建築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若干規定》(試行) 寧建工字〔2007〕32號文件規定:「盤圓鋼筋加工不得冷拔、冷擠壓,並不得外加工。因場地確有困難,經建設單位同意的場外鋼筋加工,進場時應按批次驗收和復試,外觀及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規范要求。」應按此要求認真執行。加強鋼筋加工與鋼筋綁扎的過程式控制制,鋼筋綁扎前必須對箍筋進行驗收,對尺寸偏小及彎勾的平直長度不夠的箍筋一律重加工,鋼筋綁扎過程中對加密區特別是樑柱節點處進行重點檢查。
五、鋼筋代換的問題
施工中,由於鋼筋型號和規格與設計不符,要進行鋼筋代換時,必須徵得設計單位同意,還要符合有關規范要求。有些施工單位在進行鋼筋代換時,只是在強度上達到設計要求,而忽視了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相關規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5.2.2條中規定: 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結構,其縱向受力鋼筋的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對一、二級抗震等級,檢驗所得的強度實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筋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於1.25;
2、鋼筋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強度標准值的比值不應大於1.3。
控制措施:對於鋼筋的代換,在徵得設計單位同意後,應對照以下原則進行代換,等強度代換後的鋼筋強度應不小於原有的鋼筋強度,並確保鋼筋抗拉強度同屈服強度兩者比值的要求;如構件是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同級鋼筋可按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結構構件系受裂縫寬度或抗裂性要求控制時,鋼筋的代換需進行裂縫和抗裂性驗算。可見,在實際施工時對鋼筋的代換需作計算和檢驗,謹慎處理才能保證安全。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根據框架結構的特點,結合長期的工程實踐,對目前鋼筋工程施工時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進行總結。由於鋼筋工程是建築工程主體施工中的關鍵工序,以上問題又是結構安全關鍵所在。所以,只要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引起重視,加強事前事中制,過程檢查,強化驗收,並准確運用好檢查手段和方法,完全能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工程質量。

B. 鋼筋運輸,製作和綁扎施工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你好
這個詳細說的話就很復雜了,你看看,理解一下嘛

鋼筋作為鋼筋混凝土構件的主要材料,在結構工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鋼筋工程關繫到結構安全,必須按規范、操作規程和設計圖紙施工。鋼筋工質量檢驗不能馬虎從事,要及時糾正施工中差錯,確保工程質量。首先需要查驗鋼材質保書和復驗報告,杜絕使用劣質鋼材。鋼筋焊接接頭,按規定取樣測試合格後方可使用,焊工需有上崗證。然後檢查安裝好的鋼筋,按圖核對鋼筋的直徑、根數、形狀。鋼筋綁扎需牢固,表面要潔凈,模板內無碎磚、木屑、油污等雜物。還須對鋼筋的接頭、錨固、位置等仔細查驗。這些要求較易忽視,成了鋼筋工程質量通病。下面分別說明。

一、鋼筋的錨固

長度應嚴格按設計圖紙要求施工,圖紙不清或未註明地方,及時提出或在施工中徵求設計人員意見。錨固要求也應有基本概念。1、簡支梁或連續梁支端支座,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內錨固長度,月牙紋鋼筋≥12d。光面鋼筋≥15d,螺紋鋼筋≥10d,上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內最小錨固長度,當砼C20時,Ⅰ級鋼筋35d,Ⅱ級鋼筋45d。連續梁和框架樑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應貫穿其中間支作或中間節點范圍內錨固長度,參見簡支梁端支座。2、框架梁的端節點。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應伸過節點中心線,當水平錨固長度不夠,應沿柱節點外邊向下彎折,但變折前水平錨固長度≮0.45la(la為縱向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彎折後的垂直錨固長度≮10d,也不宜>22d。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端節點錨固長度,參見簡支梁端支座。框架頂層角節點,樑上部鋼筋需伸入柱子與柱子鋼筋搭接。施工時要特別注意上部鋼筋彎曲半徑,製作中鋼筋彎曲半徑為5d時往往能保證,面對彎曲半徑為15d時,鋼筋製作容易忽視,這對大偏心柱是很不利的。3、彎起鋼筋在彎點外應留有足夠錨固長度。

二、鋼筋的接頭問題

1、鋼筋連接宜優先採用焊接接頭。

2、鋼筋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採用非焊接搭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任一區段內,和採用焊接接頭時在焊接處的45d且≮550mm的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採用綁扎搭接時不得超過50%。實際鋼筋施工時,因鋼筋統一斷料,不注意相互錯開放置,常造成同一截面或者500mm區段內超過規定的鋼筋搭接和焊接接頭。此外,接頭位置與鋼筋彎曲處相距≮10d,也不宜在最大彎距處。

3、在綁扎骨架中非焊接接頭長度范圍內,當搭接鋼筋為受拉時,其箍筋的間距≤5d,且≯100mm;當搭接鋼筋為受壓時,箍筋間距≤10d,且≯200mm。d為受力鋼筋中最小直徑。

4、鋼筋焊接優先採用雙面焊縫。鋼筋宜先預彎,彎好後在地上先拼接,注意預彎角度是否合適,兩根鋼筋中心線是否在同一軸線,以免偏心受力,檢查合適後再焊,不能採用先焊後彎或者乾脆不彎。

5、鋼筋綁扎接頭是靠砼與鋼筋握裹力來傳遞應力的,應用鐵絲扎緊、扎結部位的搭接部位的中心和兩端,至少三處。

三、鋼筋的位置

1、受力鋼筋在構件中的位置,首先確保砼保護層,不小於力鋼筋的直徑。

2、梁板縱向受力鋼筋,將直徑大的受力鋼筋放在頂排(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或底排(下部縱向受力鋼筋),提高梁板受彎承載力。梁多排鋼筋布置時,上下排鋼筋相互對齊,並注意鋼筋水平向與垂直向凈距。樑上部縱向受力鋼筋凈距≮30mm。梁下部縱向受力鋼筋的凈距≮25mm。最簡單的方法,用d為25mm、30mm的短鋼筋頭置於兩排鋼筋之間扎緊,控制鋼筋凈距。不可隨意擱置;二排鋼筋擠在一處,影響混凝土澆搗密實。

3、板內受內鋼筋距牆或梁邊距離太大,一般要求板內受力鋼筋距牆或梁邊50~100mm開始綁扎,才是正確的。

4、梁中箍筋在支座部位也存在著箍筋離開支座距離較大的現象。靠支座處剪力最大,而箍筋是為抵抗剪力而配製的,箍筋離開支座太大,就會造成支座處受力薄弱。

5、對雙向板受力,鋼筋往往搞不清楚哪個方向鋼筋下面而造成返工。理論上說,這時應把最大彎距方向的受力鋼筋設置在外層,另一方向的鋼筋設置在內層。一般說來,雙向板受力鋼筋,平行於較短邊的鋼筋相對受的彎距較大,應設置在外層。同時要注意將鋼筋的彎鉤朝上,不要倒向一邊,要認識到彎距立起,可以增強錨固能力。

6、綁扎鋼筋骨架位置偏差。箍篩間距容許偏差20mm,受力主筋間距容許偏差10mm,排距5mm,鋼筋彎起點位移容許偏差20mm。

這都是一些規則,規范里也有,只是不在一塊兒。比較繁雜

C. 鋼筋綁扎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

鋼筋綁扎常見質量問題及處理
工程施工中,常見的鋼筋綁扎質量問題分析如下:
一、樓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樓梯梁內錨固長度不夠 1.現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層樓梯梁內錨固長度超出規范要求,在上層樓梯梁內主筋錨固長度達不到規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準確,一側梁內長度偏大,一側梁內長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時,施工人員嚴格照圖計算、下料並製作,而鋼筋工在綁扎時,由於主位置放置不準確,造成梯段主筋在樓梯梁內錨固長度有一定的偏差;(2)鋼筋未採取防滑措施或由於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鋼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發現問題未能及時改正、補救。 樓梯梯段主筋下料時,建議鋼筋長度可以比圖紙尺寸稍長一些,以防出現梯段主筋錨固長度不足的現象;或在鋼筋綁扎時,在梯段主筋與樓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將分布筋與梯梁箍筋綁扎連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時也能夠確保此處鋼筋保護層厚度;梯段鋼筋不如現澆板鋼筋位置容易保證,並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應在梯段長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澆築中出現主筋下移,使上層樓梯梁內錨固長度不足,應對主筋進行搭接或焊接.這樣,不僅費工費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證工程質量。 二、條形基礎鋼筋墊塊加設不到位 1.現象
(1)基礎構造柱鋼筋上標高標志點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標志點有下降現象;(2)條形基礎厚度不足,實測混凝土條基斷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設計厚度小1-3cm。
2.原因
條形基礎施工時,標高往往標注在構造柱鋼筋上,由於忽視在構造柱鋼筋下加設墊塊或墊塊強度偏低,在混凝土澆築時,由於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墊塊破碎造成鋼筋下移,從而使標志點下降,同時造成基礎鋼筋局部整體下降,使基礎斷面厚度減小,減小的尺寸基本稍低於墊塊的厚度。對這個問題,施工單位應認真製作和加設墊塊,使墊塊厚度偏差、墊塊間距、墊塊強度均符合規范要求。 三、吊筋製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現象
(1)吊筋水平錨固長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長度未達到次梁寬度加100mm,彎起角度不準確;(2)吊筋未正確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側寬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鋼筋製作綁扎不接圖施工,或吊筋製作形狀雖然正確,但各部位長度、角度不符合規范要求,放置位置不準確。

D. 鋼筋綁扎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6、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7、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8、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

E. 鋼筋綁扎一般都會存在哪些問題

常見鋼筋復綁扎質量制問題
1,條形基礎鋼筋墊塊加設不到位
由於條形基礎施工時,標高往往標注在構造柱鋼筋上,由於忽視在構造柱鋼筋下加設墊塊或墊塊強度偏低,在混凝土澆築時,由於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墊塊下沉或破碎造成鋼筋下移,從而使標志點下降,造成基礎鋼筋局部整體下降,使基礎斷面厚度減小。有時局部厚度比設計厚度小1~3cm。這個問題需要在施工單位在施工時認真製作和加設墊塊或混凝土支撐,使墊塊厚度、墊塊間距、墊塊強度符合規范要求。
2,柱鋼筋綁扎接頭錯開位置不合適
在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相互錯開間距不合適,這樣造成在同一連接區段內,受力面積太大,在震動時易折斷或出面裂縫,發生危險。所以在施工中要求鋼筋的搭接長度、搭接間距、搭接位置要嚴格接規范執行。
3,梁鋼筋綁扎主次梁鋼筋位置不正確
在梁板鋼筋綁扎中有時出現主梁次梁受力筋上下關系不對,造成受拉受壓顛倒,由其是懸挑梁。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墊梁的鋼筋在下。

F. 受拉鋼筋綁扎不到位產生的後果

補充一條,按照規范要求,因為綁長度間距是經過設計計算的使鋼筋處於正常受力情況內,如果綁扎不到位,可能產生局部鋼筋超過極限強度,可想而知,變形甚至無法使用。

G. 梁底鋼筋綁扎不好或不綁扎,會有什麼隱患么

會導致混凝土澆築、振搗工程中,鋼筋位置因未固定而造成無序移動,有可能不版符合設計要求的位置,權特別是往上變動,嚴重損失構件的抗彎能力;鋼筋無序移動,有可能並攏,造成鋼筋間沒有足夠的混凝土包裹,達不到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必須條件;並攏的鋼筋間容易沿縫開裂。

(7)鋼筋綁扎易發生哪些傷害擴展閱讀: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P106頁8.4.2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其他構件中的鋼筋採用綁扎搭接時,受拉鋼筋直徑不宜大於25mm,受壓鋼筋直徑不宜大於28mm。

8.4.6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橫向構造鋼筋應符合規范第8.3.1條的要求;當受壓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的范圍內各設兩道箍筋。

閱讀全文

與鋼筋綁扎易發生哪些傷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熱鍛模具鋼熱處理硬度是多少 瀏覽:730
樓上地板墊高如何加鋼筋加固 瀏覽:759
鈦鎂合金廚房門四扇一般多少錢 瀏覽:921
汽車庫面層鋼筋網有什麼要求 瀏覽:453
楊樹林的方管72 瀏覽:636
手腕骨折鋼板手術後多久能正常 瀏覽:113
建築鋼筋生銹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09
哪裡有賣30克卡通果蔬包模具的 瀏覽:675
鋼材42叫什麼 瀏覽:176
彩鋼板岩棉耐火多少小時 瀏覽:198
直徑10以內螺紋鋼多少錢一噸 瀏覽:415
免漆是什麼材質的鋼材 瀏覽:234
30mm鋼板重多少 瀏覽:867
鋼鐵雄心4國區dlc怎麼購買 瀏覽:926
不銹鋼焊口酸洗劑能眼去怎麼能 瀏覽:250
不銹鋼盆栽哪裡有賣 瀏覽:348
鋼鐵廢料有什麼用途 瀏覽:974
相鄰兩個鋼筋接頭的最短距離是多少 瀏覽:710
什麼射線能穿透鋼板 瀏覽:640
不銹鋼鍋貼哪裡有賣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