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鋼筋構件代號G、N、T和B分別代表什麼筋
G表示構造鋼筋,N表示抗扭鋼筋,T表示頂部貫通鋼筋,B表示底部貫通鋼筋
鋼筋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1)梁架立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抗扭鋼筋的搭接為Ll或者Lle(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構造鋼筋錨固和搭接均取15d計算,在16G101-1中,規定梁的腹板hw大於等於(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間距的兩倍)。
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立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立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立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立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Ⅱ 圖紙架立筋怎麼表示
架立筋在圖紙上用()標注,輸入軟體中也要加上,架立筋屬構造鋼筋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150mm,架立筋的作用是為了固定箍筋,架立筋直徑比受力筋小。
架理筋在樑上部,起支撐箍筋作用,置於梁抗壓區 。通長筋為充分利用鋼筋的抗壓性能同時支撐箍筋。圖紙中架立筋在括弧中標注。
所謂架立筋,就是為了綁扎箍筋而設置的鋼筋。否則箍筋沒有附著的點。根據受力計算,那裡不需要受力筋,但是為了綁扎箍筋,又必須有鋼筋,這就叫架立筋。架立筋一般是直鋼筋,按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確定直徑即可,不計算。
(2)梁架立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9.2.6條規定:梁內架立鋼筋的直徑,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m~6m時,直徑不應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不宜小於12mm。
一般來講,如果樑上部分別布置有架立筋和縱向受力鋼筋時,判別樑上部的鋼筋的方法就是比較上部鋼筋的直徑,直徑較小的是架立筋,直徑較大的是縱向受力鋼筋。
在梁的集中標注中,樑上部的架立筋的配置是必注值。所注規格與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當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加號「+」將通長筋與架立筋相聯。
Ⅲ 鋼筋的配筋圖,符號的表示方法
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法,具體有以下2種標注方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 :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
Ф:表示直徑的符號
20:表示鋼筋直徑
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Ф8 @ 200。
Ф:表示鋼筋直徑的符號
8:表示鋼筋直徑
@:相等中心距符號200:相鄰鋼筋的中心距(≤200mm)
(3)梁架立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配筋是指為增強混凝土承載力而在混凝土中設置鋼筋並進行設計、加工、配置的作業過程。
(1)自然環境下配筋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呈現早期發展較快,後期發展緩慢的特點,這與混凝土收縮徐變發展規律相一致;
(2)配筋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均小於素混凝土的收縮徐變。當配筋率較低時,其對收縮徐變的影響較小,在工程應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來對待;當配筋率較高時,其對收縮徐變的減小作用需進行具體的試驗研究;
(3)通過對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試驗結果的對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縮應變分析中應考慮徐變的作用,忽略徐變的作用將對收縮應變產生較大的誤差;配筋率的大小對徐變的影響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變越小,相同配筋條件下,不同載入齡期下混凝土徐變相近。
梁配筋
(1)當連續梁跨高比≤9時,由於梁承受彎矩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縫寬度和燒度都較小;
(2)當跨高比≥10時,隨著鋼筋強度的提高,縱筋計算配筋率明顯減小;
(3)當跨高比較大荷載較大時,配筋可能受裂縫寬度和撓度的限制,與釆用HRB400鋼筋相比,不能體現HRB500鋼筋的強度優勢,宜選用鋼筋;
(4)跨高比在10~14之間時,與採用HRB400鋼筋相比,採用HRB500鋼筋節約鋼筋較為明顯,宜採用HRB500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余熱處理鋼筋:熱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控製冷卻,然後利用芯部余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
帶肋鋼筋: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月牙肋鋼筋: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的鋼筋。
縱肋: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橫肋: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與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
帶肋鋼筋的相對肋面積:橫肋在與鋼筋軸線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與鋼筋公稱周長和橫肋間距的乘積之比。
Ⅳ 框架梁鋼筋標注詳解
框架梁鋼筋標注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詳解如下:
1.拿到一張圖紙首先要明白每一條梁所對應的集中標注,不可以張冠李戴,如果這都搞錯了了,那麼久不能從中讀取正確的信息。
注意事項:千萬注意,在看圖紙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原位標注,一定要結合原位標注,一定要結合原位標注,重要的事說三遍。
(4)梁架立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梁鋼筋總的來說分成兩大類:沿梁長軸方向布置的「縱筋」和沿梁截面方向布置的「箍筋」兩大類。
梁縱筋包括:上部縱筋、下部縱筋、側面縱向構造或抗扭鋼筋三大類。具體細分如下。
1.上部通長筋,廣聯達軟體中的名稱也是「上部通長筋」,在計算這類鋼筋時,是按梁全長計算的,名符其實。
2.架立筋,歸屬於上部縱筋——即上部通長筋,如果出現在集中標注里,必須用小括弧「()」括起來。廣聯達軟體稱其為「跨中鋼筋」
3.支座上部縱筋,廣聯達軟體稱為左或右支座筋,梁平法規則中,除基礎梁內該筋歸屬為下部縱筋外,在其它梁內都歸屬為上部縱筋;
4.下部縱筋,廣聯達軟體集中標注里將其稱之為「下部通長筋」,原位標注里則將其稱為「下部鋼筋」。廣聯達軟體在計算這類鋼筋時,默認的計算方法是遇支座打斷,即在每一梁跨內該類鋼筋都是都是按兩端錨入支座來計算的。
當然,如果碰到標注里出現小括弧里的負數,如(-2) ——兩根,則這負數的絕對數所代表的鋼筋根數,也就是有這么幾根下部縱筋將不錨入支座,計算時這幾根鋼筋的長度取值按梁平法規則計算,不會有錨固)。
所以說,廣聯達軟體稱下部縱筋為「下部通長筋」,其意思僅僅是說,所有梁跨內的下部鋼筋都是按此標准布置,除非原位標注另有不同。
Ⅳ 梁鋼筋表示法
一、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二、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三、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四、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長布置。
Ⅵ 架立筋在圖紙上怎麼標注
架立筋在圖紙上用抄()標注,輸襲入軟體中也要加上,架立筋屬構造鋼筋與支座負筋搭接,長度150mm,架立筋的作用是為了固定箍筋,架立筋直徑比受力筋小。梁支座處的上部布置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的跨中部分,兩端與支座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需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基本不受力,與受力鋼筋連成鋼筋骨架起到一個結構作用。架立筋有固定箍筋的作用,從而使梁內部鋼筋形成完整的鋼筋骨架結構。因為架立筋不受力,所以架立筋的直徑也會比受力筋小很多。
(6)梁架立鋼筋怎麼表示擴展閱讀:
由於架立筋在設計時不受力,只要根據梁的跨度滿足最小的架立筋直徑的要求即可。在樑上部配置有負彎矩鋼筋,負彎矩鋼筋與架立筋之間需要通過搭接方式連接在一起。在平法圖集16G101-1可得,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長度為150mm。
對於一般的鋼筋混凝土簡支梁來說,由於其在荷載作用下上部受壓,故在樑上部不需要配置受拉鋼筋,但為了施工時架設箍筋的需要,在樑上部一般布置兩根通長的鋼筋,圖中表示為2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