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此圖中樑上部原位標注在中間的鋼筋是什麼意思
請問此圖中樑上部原位標注在中間的鋼筋是什麼意思?
答:此圖中,樑上部原位標注回在中間的鋼筋答(425),是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11G101-1中4.2.1平面注寫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梁中各選一根梁,在其上注寫截面尺寸和配筋具體數值的方式來表達梁平法施工圖。
平面注寫包括集中標注與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
4.2.4原位標注的內容規定如下:
1梁支座上部縱筋,該部位含通長筋在內的所有縱筋;
㈡ 我想請教一下,梁中具體的都會出現什麼鋼筋,各種鋼筋的名字是什麼,都布置在第幾排,(在平法中怎麼表示
採用由上到下,由側面到中間的原則;
(1)樑上部通長筋:為抗震而設計,《混泥土規范》中規定框架樑上部至少有2根直徑不小於14mm的通長筋位於框架樑上部的角部。早期的標准圖集中稱為「貫通筋」,區別在於新圖集修改更貼切,更符合實際工程項目中出現的情況。在平法中樑上部通長筋在集中標準的必注項,位置為梁箍筋後面的就是樑上部通長筋了。
(2)架立筋:當梁跨中上部通長筋根數少於箍筋肢數必須用架立筋來固定箍筋形成鋼筋骨架,在平法中為樑上部通長筋後面+(XX),括弧里的XX就是架立筋。
(3)梁支座負彎矩鋼筋:為抵抗支座負彎矩而設置,有延伸長度限制,根據彎矩包絡圖來截斷,03G101-1圖集給了出了總結數字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間支座第一排1/3Ln,第二排1/4Ln(Ln為支座兩邊較大跨凈跨值),在平法中為原位標注。
(4)梁中間位置的腰筋,分2種;一種是不需要經過受力計算,按構造要求設置的「G」打頭的構造腰筋,另外一種是「N」開頭的抗扭腰筋。
(5)腰筋的拉筋;拉筋是同時拉住主筋和箍筋,直徑按梁寬尺寸來,間距為箍筋非加密區的2倍。
(6)梁下部縱筋:為抵抗正彎矩而配置,為集中標注中的選標注項。如果在集中標注中標注就位於樑上部通長筋的後面「;xx」。「;」後面的就是下部通長筋,大多數情況下是用原位標注的。
(7)箍筋:作用是為抗剪而設計的。框架梁分加密區和非加密區。加密區長度由抗震等級決定。一級抗震為2H,二,三,四級抗震為1.5H,H為梁高。
(8)吊筋,在應力集中部位設置,具體做法是在次梁跟主梁相交時,配置在主樑上,由主梁的高度決定吊筋的高度尺寸。
(9)附加箍筋:主梁次梁相交時候,在次梁的兩側配置在主樑上。
(10)其他附加鋼筋:設計承載力不足時候加附加鋼筋。
PS:以上回答只是個拋磚引玉,更多的知識要靠樓主自己去看規范,看標准圖集。
㈢ 梁的上部鋼筋是什麼,和架力筋有什麼區別
一、梁的上部鋼筋梁是簡支梁和挑梁。
二、上部鋼筋架力筋的區別是:作用回各不相同。
1.在沒有扭矩答時:
簡支梁:上部鋼筋抗壓和架立作用,下部鋼筋抗拉。
挑梁: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連續梁:端部支座上部鋼筋抗壓,下部鋼筋抗拉;中間支座上部鋼筋抗拉,下部鋼筋抗壓。
2.在有扭矩時,所有的梁的上部鋼筋下部鋼筋都受拉
㈣ 粱鋼筋這幾個標注分別是什麼意思啊
1、標於梁支座處的,就是支座處的鋼筋;標於梁下中間的就是梁底鋼筋。專
2、由於沒有看屬到集中標注,所以可以理解都是原位標注。就是標注的地方就是有這么多鋼筋的。
3、梁與梁交接處的像元寶的鋼筋是吊筋,主要用於梁與梁交叉處的主樑上。
4、要全面看懂圖紙,還是要全面學習建築方面的知識,最起碼要能看懂16G101-1的圖集。
㈤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版置(梁線上下權):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㈥ 樑上部中間的鋼筋什麼意思,4根通常的,那這兩根怎麼辦,按跨長多少算。。左右支坐的鋼筋不是也是4貫通
表示梁受壓區為6根16的鋼筋,4根是通常設置的,2根只在跨中三分之一處存在
㈦ 樑上部縱向鋼筋是什麼
1、樑上部縱筋得分端部和中部,端部是受拉的,所以得加支座筋。
2、中部內是受壓的,但抗壓容主要靠混凝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