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做好鋼筋翻樣
一,鋼筋翻樣的多元理論
1、鋼筋翻樣的理論:鋼筋翻樣由於理論、經驗、知識的局限,計算結果產生極大偏差。
2、鋼筋計算的可靠度理論:必須是精確的、公正的、可信賴的,不留後患。
3、鋼筋翻樣的全部信息理論:在鋼筋文件中集成所有工程圖紙及變更以及施工過程中增補和核減的信息。每一數字都有來歷
二,現行與鋼筋計算相關規范關於平法:
平法是一種科學、簡潔的結構設計方法,是對傳統設計方法的一次深刻變革,平法系規范規程的應用細則延伸,是規范的具體化和細化。平法鋼筋構造設計依據是混凝土等級設計規范,平法處於規范的下,平法不能脫離和突破規范。平法是一種參考性的方法,是設計過程與施工過程為一個完整的主系統,主系統由多個子系統構成:(1)基礎結構(2)柱牆結構(3)梁結構(4)板結構,各子系統有明確的層次性、關聯性、相對完整性
;層次性:基礎→柱、牆→梁→板,均為完整的子系統;關聯性:柱、牆以基礎為支座;柱、牆與基礎關聯;梁以柱為支座;梁與柱關聯;板以梁為支座梁;板與梁關聯。
三,鋼筋錨固的原則
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衡輪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
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
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
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
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
(一),柱
1、變截面柱牆插筋錨固為1.5Lae(03G101-1,38頁)
2、牆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03G101-1,39頁)
3、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03G101-1,42頁圖1)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03G101-1,42頁圖3)
5、上柱直徑大於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03G101-1,42頁圖2)
6、頂層邊。角柱外隱攔做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也可採用12D(此時屋面樑上部彎折長度須為1.7Lae,避免節點頂部鋼筋擁擠)和1.5Lae+20D(當柱外側配筋率>1.2%)(03G101-1,43頁圖A-E)
7、頂層中柱12D,當直錨長度大於錨固長度時可採取直錨。(03G101-1,44頁圖A-C)
8、暗柱和牆頂層錨固為Lae(自板底)。
9、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牆樓板頂,能通則通,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
(二),牆
1、牆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03G101-1,47頁)
2、剪力灶衡牆水平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面彎折。
3、轉角剪力牆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
(三),梁
1、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直錨時為>=Lae且>=0.5支座寬+5D.(03G101-1,54頁)
2、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彎錨時為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必須>=0.4Lae,這是對設計的要求,
3、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 Lae且>=0.5支座寬+5D.(03G101-1,54頁)
5、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03G101-1,61頁(2))
6、屋面框架樑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Lae;3)1.7Lae+20D(樑上部縱筋配筋>1.2%)。(03G101-1,61頁)
7、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4、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1且不少於2根。錨入梁內為LAE.
8、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樑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牆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為LAE.
9、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牆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牆內為LAE.(03G101-1,52頁),
10、側面構造筋(G)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N)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03G101-1,24頁,注1:2)
11、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03G101-1,57頁)
12、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2,多出部分鋼筋彎折長度為15D(04G101-3,29頁)
13、高低基礎梁低跨鋼筋伸入高跨內Lae.(04G101-3,29頁)
14、基礎梁底部負彎矩鋼筋自柱中心線向跨內延伸的長度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寬。(04G101-3,28頁)
15、基礎次梁無外伸時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基礎主梁)內為>=12D且>=支座寬1/2.基礎次梁下部鋼筋>=LA,外伸時上下部鋼筋彎折12D.(04G101-3,36頁)
16、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N的N-1且不少於2根。錨入梁內為LAE.(04G101-3,60頁註:2)
四,板及筏板
1、板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為LA,底筋伸入支座內>=5D且到支座中心線。
2、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上部鋼筋和中部鋼筋>=12D且到梁中心線,下部鋼筋伸到梁箍筋內側+彎折15D.
3、筏板外伸時上下鋼筋彎折12D,U型封邊筋長度:(04G101-3,29頁)厚-2*保護層+2*12D.交錯封邊縱筋彎折長度:板厚1/2-保護層+75.
五,柱箍筋的幾種情況:
1、所有柱縱筋搭接范圍內箍筋均按Min(<=5D,100)。(04G101-3,40頁註:2)
2、但如果施工時採用電渣壓力焊,結算時選擇綁扎,那麼接頭區仍按非加密區設置。這是接頭形式的換算,不存在箍筋的增加。
3、框架柱、樑上柱、端柱、小牆肢的箍筋加密區為MAX(Hn/6,500,柱長邊尺寸),底層柱和地下室底
層柱為Hn/3.(04G101-3,40頁)
4、暗柱的加密區,同第1條
5、圓柱如果採用螺旋箍時,在開始與結束位置應有水平段,並每@1000~2000加一道>=Ф12的內定位箍。(04G101-3,40頁1)
6、復合箍筋應採用大箍套小箍形式。(04G101-3,46頁
7、當有剛性地面時,除柱端加密區外尚應在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圍內加密。(04G101-3,41頁注)
A,柱基礎插筋計算
柱根的確定03G101-1 P41(GB50010-2002P178)
1)柱基礎插筋計算
插入基礎筏板04G101-3P45
2)柱基礎層鋼筋計算
基礎插筋的計算公式:
長度=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非連接區Hn/3+搭接長度Lle.
3)地下室柱縱筋計算03G101-1 P36
-1層縱筋長度=-1層層高-1層非連接區Hn/3+1層非連接區Hn/3+搭接長度Lle
4)首層。中間層柱縱筋計算
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非連接區Hn/3+二層非連接區max(Hn/6,hc,500)+搭接長度Lle
5)頂層柱縱筋計算
頂層層高-頂層非連接區-梁高+梁高-保護層+12d
箍筋長度計算03G101-1P35
長度=(b+h)*2-保護層*8+1.9d*2+ max(10d,75mm)*2
6)柱箍筋根數計算03G101-1P46
基礎層
基礎鋼筋計算
獨基的翻樣
當獨基底板X向或Y向寬度>=2.5M鋼筋長度可減短10%,但對偏心基礎某邊自中心至基礎邊緣=<1.25M時沿該方向鋼筋長度=L-2*保護層。
當雙柱獨基和四柱獨基柱距較大尚需在雙柱間配置基礎頂部鋼筋或設置基礎梁。
柱截面內鋼筋長度=凈長+2*La;柱截面外鋼筋長度=跨長+2*La.
條基的計算和對量:
1、雙梁或雙牆條基頂板尚需配置鋼筋,錨固從梁內邊緣起。
2、當獨基底板X向或Y向寬度>=2.5M鋼筋長度可減短10%,但對偏心基礎某邊自中心至基礎邊緣=<1.25M時沿該方向鋼筋長度=L-2*保護層。
3、T和十字型條基布進1/4,L字條基滿布。
4、條基分布筋扣梁寬。
承台及承台梁
承台、承台梁鋼筋彎折為10D.當樁內側伸至端部直段長度>35D時不設變折。
承台鋼筋不縮短,長度為L-2*保護層。
樁頂鋼筋在承台內錨固長度為MAX(LAE,35*D)。
基礎連梁的翻樣
基礎連梁有兩種情況:
1、一是不貫通基礎,主筋在獨立基、條形基和承台邊緣開始錨固。
2、二是貫通基礎,縱筋在框架柱截面投影范圍內錨固。
3、貫通基礎的連梁遇支座能通則通。
4、一般來說:大支座不貫通,小支座貫通。
地框梁的翻樣
概念:地框梁是基礎頂面以上室內地坪以下且以框架柱為支座的梁。
地框梁的鋼筋構造同樓層框架梁。
有地框梁時柱加密從基礎頂面至地框梁頂以上Hn/3(柱凈高/3)。基礎縱向鋼筋構造04G101-3P35筏板邊緣側面封邊構造04G101-3P43注意:當底部貫通筋出現不同配置的縱筋時配置較大一跨的底部縱筋須延伸至毗鄰跨配置較小的跨中1/3
基礎主梁支座負筋計算:
1、下部非貫通筋(中間跨)=max(1/3 Lo,a)*2
2、下部非貫通筋長度(邊跨)有外伸=max(1/3 Lo,a)+L-保護層+12*D;無外伸max(1/3 Lo,a)+(左支座-保護層)+(h-保護層*2)/2或15d(上部無連接時候)
3、Lo取柱相鄰兩跨較大值,a取值:基礎主梁a=1.2La+Hb+0.5Hc;基礎次梁a=1.2La+Hb+0.5B
基礎主梁側面構造鋼筋計算04G101-3P35,基礎主梁箍筋設置范圍04G101-3P34
框架梁的鋼筋計算上通筋計算03G101-1 P54
屋面框架梁配筋構造圖03G101-P43、55、56
框架梁鋼筋計算左、右支座負筋的計算一排Ln/3+ ho,二,三排Ln/ 4框架梁鋼筋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計算一排Ln/3*2+ho,二,三排Ln/4*2+ho框架梁鋼筋計算架立筋的計算是Ln/3+150*2
框架梁鋼筋計算下部通長鋼筋計算03G101-1 P54
框架梁鋼筋計算側面縱向構造或抗扭鋼筋的計算03G101-1P24、62
框架梁鋼筋計算箍筋和拉筋的計算03G101-1P24、62
框架梁鋼筋計算吊筋的計算03G101-1P62
附加箍筋的計算附加箍筋與梁箍不扣減。
框架梁箍須滿布但支座內不布。
懸臂梁鋼筋計算03G101-1P66
單面懸挑樑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的長度:
1、進去一個錨固。
2、伸入凈挑長度L.
3、凈跨長度的1/3.
4、一個具體的設計值。
非框架梁鋼筋計算非框架梁端支座錨固長度的計算03G101-1P65
框支梁的翻樣
上部縱筋長度=水平段(總長-2*保護層)+彎折段(梁高+Lae-保護層)
支座負筋長度=MAX(左Ln/3,右Ln/3)*2.加密區范圍>=0.2Ln,>=1.5Hb.
下部縱筋和側面鋼筋演算法同框架梁下部縱筋
板鋼筋計算
受力筋(底筋、麵筋),支座負筋,分布筋,溫度筋
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措施鋼筋(撐腳鋼筋、板墊筋)
一,板受力筋計算(04G101-4P25)
板底鋼筋的長度=lo+5d*2(lo圖紙軸線距離)
1、板受力筋計算板底鋼筋根數計算=凈跨-50*2/@N+1(N表示間距)
2、板負筋計算板負筋長度的計算04G101-4 P25
a,伸到或超過梁中線加彎鉤,總錨長達到la.b,至支座中線能滿足>=0.4la時即可彎折,不必伸至對邊再彎。c,支座是砼牆時不必彎折。
d,負筋是一級鋼不必做彎鉤。
2、板負筋計算板負筋的根數同板1條
牆鋼筋計算
剪力牆中所需要計算的鋼筋?
基礎層豎向鋼筋計算04G101-3 P45
豎向鋼筋計算03G101-1 P48
採用綁扎搭接時(d≤28)
頂層豎向鋼筋計算03G101-1 P48
長度=層高-板厚+錨固
水平鋼筋計算剪力牆端為暗柱03G101-1 P47
二,剪力牆水平鋼筋計算
拉筋長度計算03G101-1 P48
拉筋根數
剪力牆端為端柱
剪力牆水平鋼筋計算:
端柱截面過大時牆水平筋不必伸到對邊。(有觀點認為要伸到對邊,理由是端柱與牆身是剪力牆端柱與牆身本身是一個共同工作的整體,不是幾個構件的連接組合,不能套用梁與柱兩種不同構件的連接概念。)
剪力牆中設置牆梁
連梁鋼筋計算03G101-1P51
剪力牆中設置牆梁
暗梁箍筋寬度(內徑)=牆厚-2*保護層-2*水平筋直徑-2*豎筋直徑
暗梁與暗柱或端柱相連接,暗梁主筋錨固起點應當從暗柱或端柱的邊緣算起,當無暗柱時從洞邊緣算起,暗梁是剪力牆的加強帶。
暗梁內側麵筋與牆水平筋不重復設置,兩者取大者。暗梁與連梁能通則通。
剪力牆中設置牆梁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03G101-1P51
1、零星構件一般是指除柱牆梁板基礎外的所有次要構件。一般包括:樁、接樁、集水井、後澆帶、人防節點、樓梯、陽台、雨蓬、天溝、女兒牆、水箱、馬凳、牆拉筋、圈樑、砌體加筋、過梁、構造柱、牛腿、挑檐、空調板、飄窗、線腳、洞口、板角加筋以及圖紙上所設計的節點詳圖等。
2、零星構件一般占鋼筋總量3-5%.
3、零星構件一般用單構件法和單根法或手工解決。
4、零星構件雖然量小但計算和對量極為繁瑣。
5、不可輕視和忽視零星構件的計算。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 鋼筋翻樣是怎麼做的
1、鋼筋翻樣是算下料長度的;具體下料長度為圖紙構件截面尺度減去端部保護層厚度,再同時(有彎鉤處)減去3d左右;3d為鋼筋加工時彎鉤處鋼筋的延伸長度。
2、錨固形式:當直錨長度達到規范要求時做直錨固,不需彎鉤;當直錨固長度達不到規范要求時須彎錨,彎錨長度一般為15d;斜彎鉤主要是出現在板或牆以及樓梯板等同種構件成一定角度的交叉連接處。
3. 單跨框架梁鋼筋翻樣的計算方法
單跨框架梁鋼筋計算的主要內容有上部通長筋、下部通長筋、箍筋長度及根數、支座負筋、架立筋、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拉筋、吊筋、次梁加筋。
(1)上部通長筋
通長筋的計算公式為:
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錨固長度+右錨固長度
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必須彎錨,這時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0.4laE+15d)。
當縱向鋼筋彎錨時錨固長度最終取值:根隱蘆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0.4.1條中不難得出,當樑上部縱向鋼筋彎錨時,樑上部縱向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為「hc-保護層+15d」較為合理。
【例】 如圖所示,根據KL1的配筋要求,計算其上部通長筋。大家可以好好想想這個題。
單跨結構平面圖
KL1支座錨固、彎錨
KL1配筋
(2)下部通長筋
下部通長筋端支座錨固長度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下部通長筋按下式計算。
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錨固長度+右錨固長度
(3)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b-保護層×2+d×2+d×2)×2+(梁高h-保護層×2+d×2)×2+1.9d×2+max(10d,75mm)×2=(梁寬b-保護層×2)×2+(梁高h-保護層×2)×2+1.9d×2+max(10d,75mm)×2+8d
箍筋根數=[(左加密區長度-50)/加密區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帶攜高密區間距-1)+[(右加密區長度-50)/加密區間距+1]
(4)支座負筋
支座負筋有可能出現多排布置情況,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端支座負筋的長度(第一排)=凈跨長/3+支座錨固長度
端支座負筋的長度(第二排)=凈跨長/4+支座錨固長度
(5)架立筋
架立筋長度=凈跨長度-蠢尺兩邊負筋凈長+150×2
(6)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當梁腹板高度(梁高-板厚)hw≥450mm時,須配置縱向構造鋼筋。其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可取15d。一級鋼筋要加彎鉤6.25d。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15d+15d+2×6.25d
以上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4. 基礎梁的鋼筋如何翻樣
基礎梁鋼筋翻樣是按圖集(03G101)中L的配筋方式配筋 底筋和麵筋如果直接伸入到承台內而且錨固長度足夠的話就全是直的,如果錨固不夠就是彎的才行
5. 鋼筋翻樣怎麼做
鋼筋翻樣的過程來其實就是施工技自術人員按圖紙計算工料時列出鋼筋的詳細加工清單並畫出加工簡圖。其中做法的具體情況分為兩種:
1、預算翻樣
指在設計與預算階段對圖紙進行鋼筋翻樣,以計算圖紙中鋼筋的含量,用於鋼筋造價預算及招投標工作。
2、施工翻樣
指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圖紙詳細列示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構件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重量等內容,以形成鋼筋構件下料單,方便鋼筋工按料單進行鋼筋構件製作和綁扎安裝的有效依據。
(5)鋼筋樑上怎麼返翻樣擴展閱讀
鋼筋翻樣的相關要求
1、要求計算準確,符合設計和規范。除了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和CAD基礎,可以藉助鋼筋翻樣軟體計算鋼筋,還要精通圖紙,深刻領會設計意圖,具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2、要求符合施工實際,指導和方便施工。這就需要熟悉施工現場,對施工要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現場實戰經驗,畢竟實踐出真知這個道理還是挺顯而易見的。
3、要求合理。不僅能發現圖紙上不盡合理的地方進行優化,使做出來的翻樣單既能方便施工又能滿足規范,還要盡可能節約鋼筋,這就離不開長期的經驗、技術積累和智慧了。
6. 鋼筋翻樣是怎麼做的
1、鋼筋翻抄樣是算下料長度的;具體下襲料長度為圖紙構件截面尺度減去端部保護層厚度,再同時(有彎鉤處)減去3d左右;3d為鋼筋加工時彎鉤處鋼筋的延伸長度。
2、錨固形式:當直錨長度達到規范要求時做直錨固,不需彎鉤;當直錨固長度達不到規范要求時須彎錨,彎錨長度一般為15d;斜彎鉤主要是出現在板或牆以及樓梯板等同種構件成一定角度的交叉連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