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的平面標注法,這種鋼筋怎麼安裝
梁的平面標注法,這種鋼筋可以按圖所示進行安裝的。
梁是偏軸的,一邊內是200,一邊是150;
梁的上部通長鋼筋容是2根直徑22的三級鋼筋,中間架立鋼筋是2根直徑12的三級鋼筋,下部鋼筋是14根直徑25的通長鋼筋,上下兩排,抗扭鋼筋是8根直徑12的三級鋼筋。上筋端部附加鋼筋是3根22的三級鋼筋和2根直徑18的三級鋼筋。
箍筋是四肢箍,直徑12的一級鋼筋,間距100。
B. 大梁小梁處附加鋼筋,梁平法圖怎表示
主次梁相交,主梁處附加箍筋圍范、附加吊筋構造,梁平法圖11G101-1表示如下:
C. 廣聯達里吊筋、附加鋼筋、次梁加筋怎麼設置呢
吊筋、次梁加筋可以直接進行CAD圖元識別設置。附加鋼筋,需要自行修改設置。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打開廣聯達算量軟體,點擊導航欄內的「梁」構件。
D. 附加筋如何布置
問題一:板附加筋的放置位置 板附加筋的放置位置在板的四角。
附加鋼筋其實就是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加密區箍筋和現澆板(雙筋板)上另外添加的板筋就是附加鋼筋。
梁裡面一般在梁與梁相交處在主樑上為了增加抗剪力,在次梁兩側各加三道箍筋,這6道箍筋就是附加筋,有時候箍筋還不能滿足要求時再布置一些吊筋或鴨筋,也叫附加筋,板裡面也有附加筋,主要是在板裡面已經布置完受力筋的情況下,再另外布置一些受力筋,這時另外增加的那部分鋼筋就是附加筋。
問題二:如何理解樓板附加筋的分布筋怎麼布置 這個是結構設計師為了能夠使結構更加簡單明了
將所有樓面鋼筋用同一的型號間距表示
而實際上超過這同一型號的配筋就標注成附加鋼筋
問題三:請問附加箍筋和箍筋有什麼區別,布置鋼筋時該怎麼布置 附加箍筋也是箍筋,和箍筋沒有區別
問題四:板底附加筋如何布置 地下室底板15000多平方米,幾百條梁每條都有附加筋,用單構件輸入實在是太難得算根數,能不能設置一種可自義長度的板底受力筋如同板面負筋一樣,不要說採用板面負筋代替。負筋則有這陪運兩種鋼筋,如果在計算設置中修改負筋彎折與分布筋等公共屬性則其它樓層的板也修改了
問題五:請教一下,下圖中的「底板鋼筋附加鋼筋」和「附加鋼筋」是怎樣的排列方式? 直徑14和12的間隔放,14、12之間間隔是100,同種鋼筋間隔200
問題六:工程中筏板結構附加鋼筋如何布置 10分 筏板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談亂亮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
當筏板的厚度大於2m時,宜沿板厚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m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其直徑不宜小於12mm,縱橫方向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對梁板式筏基,牆柱的縱向鋼筋要貫通基礎梁而插入筏板中,並且應從樑上皮起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問題七:建築圖紙中為何要添加附加筋,附加筋在那個位置 這要跟據圖紙附加位置了,附加筋主要是加到剪刀彎距最大部位,一般都在樑上挑樑上在根部距支點五分一道四十五分一道。如梁麵筋加筋就在所標注位置加總跨三分之含寬一,如果是二排的情況下就加總跨四分之一。建議多看下圖集03G101上有,06上也有
問題八:你好,柱的角部附加鋼筋怎麼布置的啊? 看了幾遍耽不出「柱的角部附加鋼筋」是什麼。
問的是頂層邊柱的角部節點附加鋼筋就照11G101-1構造詳圖,裡面有抗震框架和非抗震框架頂層邊柱的大樣。
問題九:圖紙上的筏板附加筋的范圍怎麼確定,如圖,附加筋1和2的范圍各是到哪裡?謝謝 1#筋、2#筋下邊有一條綠線即是布置范圍
問題十:板筋附加鋼筋的問題 板支座負筋處標明附加鋼筋 如圖 請看本張圖下面的說明(要不然就在鼎構總說明裡面),首先這些板要配一次鋼筋,然後再加個附加筋,所以叫附加。
E. 主梁與次梁相交時附加箍筋如何在鋼筋算量裡面畫出來
首先進入模塊導航欄進行工程設置:工程設置——計算設置——框架梁(非框架梁)——箍筋/拉筋——次梁兩次共增加箍筋數量(將你圖紙中告訴的箍筋數量輸進去),設置好之後,對梁進行原位標注,在標注的表格中有個次梁寬度,輸入後就會自動出現附加箍筋數量。你也可以不用經過設置直接手動輸入,不管怎樣,必須先輸入次梁寬度才行。
F. 梁的附加筋!!
圖中2Φ25是橫向梁的原位標注
表示梁下部鋼筋為2根直徑25mm的二級鋼
主次梁相交處,設置附加筋(箍筋,吊筋),優先採用箍筋,該梁明顯採用了箍筋;如同時採用箍筋和吊筋,必須同時畫出箍筋和吊筋
G. 梁面附加鋼筋在柱兩邊都有標注是按什麼算
梁面亂培附加鋼筋在柱兩邊都有標注是按框架梁中原位標注的附加鋼筋算。可以通過附加鋼筋算的公式上部通長筋:長度等於凈跨長加左支座錨固差頃加右支座錨。固兩邊一樣,可只在一邊標嘩慶唯注,兩邊不一樣,須在支座兩邊同時分別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