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懸挑梁鋼筋做法
懸挑梁鋼筋做法是怎樣的?
1、梁頂面的縱向受力筋應按計算確定,而且不少於兩根。鋼筋沿梁角配置,其伸入支座的長度應滿足錨固要求,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且滿足以下要求: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為45°;梁截面高h≥800 mm時,可彎起60°;梁截面高較小時,可彎起30°;
2、彎起鋼筋應根據施工對鋼筋骨架的穩定和結構計算確定,當懸臂長度大於1.5 m時,無論計算是否需要,均要設置一排(從根部算起)彎起鋼筋。若懸臂端有集中力作用時,宜設置多排彎起鋼筋。梁底部架立筋應不少於兩根,其直徑不小於12 mm。
Ⅱ 鋼筋混凝土過梁的形式及做法盤點
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現在人口居住地越來越集中,房地產的發展越來越快速,為了滿足人們的居住,現在的房子也是越建越高。高層的建築越來越多,為了保證這些建築的安全性和堅固性,必須採用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的過梁是用來承受重力的,框架結構少不了鋼筋混凝土過梁,畢竟房子建起來是讓人住的,房子的承載能力必需要強,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們去認識一下鋼筋混凝土過梁吧。
梁的形式:
常見的過梁形式之一用鋼筋混凝土製成,鋼筋混凝土過梁承載能力強,可用於較寬的門窗和洞口,對房屋不均勻沉降或震動有一定的適應性,應用較廣泛。
鋼筋混凝土過梁有現澆和預制之分,預制裝配式施工速度快,很受歡迎。過梁斷面通常採用矩形,以利於施工。梁高應按結構計算確定,且應配合磚的規格尺寸,如普通粘土磚牆內取60mm、120mm、180mm、240mm等,過梁寬度一般同磚牆厚,其兩端伸入牆內支承長度不小於240mm。
由於鋼筋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大於磚的導熱系數,在寒冷地區為了避免在過梁內表面產生凝結水,可採用L形界面或組合式過梁,也可全部把梁包起來。
過梁的斷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矩形多用於內牆和混水牆,L形多用於外牆和清水牆。在寒冷地區,為防止鋼筋混凝土過梁產生冷橋問題,也可將外牆洞口的過梁斷面做成L形。
三、鋼筋混凝土做法:
1、過梁每一側深入牆內長度250mm。
2、過梁製作的寬度應縮尺,例如:90牆體過量寬度可採用80cm即可,以免由於製作時的誤差造成截面寬度過大或者由於砌築抹灰誤差由於過梁突出牆面造成無法抹灰。
3、過梁製作地方:
A:每隔兩層打兩層過梁
優點:運輸方便,無需使用升降機
缺點:使用時需要在樓層內搬運成堆,特別是放線時需要搬運。數量過多成堆容易損壞。打過梁時需要搬運過梁模板、鋼筋。
B:在地面空地打過梁
優點:容易控制過梁數量,損壞少。無需搬運過梁模板、鋼筋。
缺點:搬運過梁時較麻煩,隨樓層越來高運輸困難。
4、兩棟樓可使用一套過梁模板即可,當樓層內同一規格的過梁數量較多時可適當增加過梁模板的數量,以免造成製作過梁時模板不能及時拆除。
5、過梁模板應先塗刷脫模劑之後再打混凝土,以保證過梁拆模板方便且製作出的過梁平整表觀效果好。混凝土倒入模板後應反復振搗。
6、過梁的鋼筋放在上部,砌築時應注意過梁的放置位置,有鋼筋的一側應放在下部,因為過梁為受彎構件。
7、留設過梁的洞口應注意其洞口是否有電管,以免電管無法穿越過梁。提過梁時應在樓層中檢查一遍,留有電管的孔洞應設置雙排過梁。
原來我們住的簡簡單單的房子中的一條小小的梁有這么大的作用啊,平時看著這些鋼筋混凝土過梁還會覺得有些礙眼,但是現在看來這些鋼筋混凝土過來還挺可愛的,如果沒有這些鋼筋混凝土過梁那麼高層建築根本建不起來,因為高層的建築的承載力是有很高要求的,多謝這些鋼筋混凝土過梁才能讓我們住在高處享受高處的風景啊。
Ⅲ 條形基礎梁鋼筋做法
條形基礎梁鋼筋做法,示例如下:
1.基槽開挖。
測量好用白灰做好標記,挖土採用反鏟挖掘機開挖,開挖尺寸比基礎尺寸每邊各留出300mm工作面,作為側面支模的位置,人工輔助修坡修底,沿房屋縱向,由一端逐步後退開挖,挖出的土立即運出場外。
安排兩個小組,分別從兩端向中間合攏,規定時間內澆築完成。採用插入式振動器垂直振搗,動作要快,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進行。
分層澆築時每層不超過振動棒長的1.5倍,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3~5cm,以加強兩層接觸。
可才用並列或交錯式振搗以免漏震,振動棒不得觸動鋼筋。殲歲掘
6.砌磚基。
磚頭應採用耐腐蝕的青磚,砂漿應為MU7.5的水泥砂漿,採用一順一丁砌法,灰縫在10mm左右,接茬留在中間做成。
磚基砌到頂上的三皮時,應按間隔1m留一個120×120mm的洞眼,作為上部地圈樑支模用,地圈樑模板拆除後及時把洞眼補上。
7.扎地雀旁圈樑鋼筋和構造柱插筋。
地圈樑的鋼筋搭接可以不燒焊,梁的上部接頭位置宜設置在跨中三分之一的范圍內,下部鋼筋接頭的位置宜設置在梁端三分之一跨度范圍內。上下兩排鋼筋的接頭要互相錯開。
8.立地圈樑模板。
9.澆地圈樑砼。
混凝土要連續澆築,避免中斷,澆築時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及鋼筋位置的正確性,不得踩踏鋼筋
10.拆地圈樑模板。
混凝土澆築完成24h或強度達到1.2mpa即可拆除地梁兩側側模,梁底不能拆除。拆除側模不能破壞地梁混凝土觀感。
11.基礎回填。
回填土的材質要符合要求,回填土要分層回填,每個開間的高度要一致,杜絕一次倒滿,夯實時兩個開間最好同時進行,避免對基礎牆產生側壓力。
12.安裝預應氏核力空心板。
安裝時,要注意接縫的嚴密情況,安裝時對各部分模板進行精度控制,安裝完畢後進行全面檢查,若超出容許偏差及時糾正。
Ⅳ 鋼筋混凝土梁的製作過程(施工工藝和操作流程)
鋼筋綁扎工藝流程核對鋼筋半成品→劃鋼筋位置線→運鋼筋到使用部位→綁扎基礎回鋼筋(牆體答、頂板鋼筋)→預埋管線及鐵件→墊好墊塊及馬凳鐵→隱檢。
模板安裝工藝流程准備工作(確定組裝模板方案)→搭設內外支撐→安裝內外牆模板(安裝頂板模板)→合模前鋼筋隱檢→預檢。
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作業准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築與振搗→養護。
(4)鋼筋梁怎麼做擴展閱讀:
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綁扎時採用八字扣或交錯變換方向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底板如有基礎梁,可預先分段綁扎骨架,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基礎底板採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後,擺放鋼筋馬凳或鋼筋支架,(間距以人踩不變形為准,一般為1m左右1個為宜)。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Ⅳ 房子的梁怎麼做
在以前是粗壯的木頭做梁,而現在科技在進步,都用鋼筋水做梁。先支起盒子板,紮好鋼筋架,再用水泥混凝土澆築,等凝固好了就是房梁了。
Ⅵ 梁鋼筋綁扎實操施工要點
梁鋼筋綁扎實操施工要點如下:
(1)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
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2)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支座,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支座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返拍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支座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
(3)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宣用套扣姿凱法綁扎。梁中箍筋應與主筋垂直,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的交叉點均應扎牢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箍筋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位長度為 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 5d。
(4)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5)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漏冊羨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6)彎起鋼筋與負彎矩鋼筋位置要正確;梁與柱交接處,梁鋼筋錨入柱內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7)縱向受力鋼筋為雙排或三排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 25 mm 的短鋼筋,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 25m 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宜與縱向鋼筋規格相同,以保證設計要求
(8)主梁的縱向受力鋼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墊梁、邊梁(卷梁)時,必須支承在墊梁或邊梁受力鋼筋之上,主筋兩端的擱置長度應保持均勻一致:次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支承在主梁的縱向受力鋼筋之上。
Ⅶ 鋼筋混凝土梁怎麼形成過程
第一、基礎地梁做法(常用磚胎模):承台墊層澆搗→測量放出承台邊線→排磚回撂底→砌築答承台磚胎模→測量放出梁口→梁底墊層澆搗→測量放出梁邊線→排磚撂底→砌築梁磚胎模→磚胎模外側回填土至底板墊層底(夯實)→磚胎模內側水泥砂漿抹灰
第二、主體梁做法(常用木模板):彈出柱邊線→標出水平線並進行復合→搭設模板支架→用線錘引出梁邊線→安裝梁底楞→安裝梁底模板→梁底起拱→安裝梁側模板(梁高較大時應模內綁扎梁鋼筋→安裝另一側模板)→安裝上下鎖楞、斜撐楞、腰楞和對拉螺栓→復合梁模尺寸、位置→與相鄰模板連接牢固
Ⅷ 28的鋼筋大梁,怎麼扎比較快又方便
可以採用沉梁法:
1、首先將梁下部鋼筋穿好,然後根據梁高計算出核心區內需加版柱箍權筋數量,將所需柱筋(未綁扎的)套到柱主筋上;
2、在箍筋四角分別用一根18的鋼筋(長度取最高框架梁高)作為導筋,將節點區箍筋按要求間距綁在導筋上固定成短鋼筋籠;
3、再穿梁的上部鋼筋使鋼筋籠與梁筋同時綁扎,綁扎完畢後,將梁筋骨架與柱筋鋼筋籠一起落入梁、柱模板內;
4、將變形的柱箍筋鋼筋籠調整好。
Ⅸ 鋼筋1o1圖集懸挑梁怎麼做
16G101-1圖集第92頁有純懸挑來梁XL及各類梁的自懸挑端的配筋構造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