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結構圖上如何區分受力筋和負筋
一般在圖紙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鋼筋圖中,有180或135度彎鉤的是受力底筋,兩端回90度彎折的一般是答負筋。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是,受力筋一般是布置到軸線或牆梁的中間。負筋一般是沿梁或牆布置,出牆或梁一定的長度,多數還表示有長度數據。
受力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結構中,對受彎、壓、拉等基本構件配置的主要用來承受由荷載引起的拉應力或者壓應力的鋼筋,其作用是使構件的承載力滿足結構功能要求。
負筋,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
❷ CAD圖紙節點中板鋼筋怎麼區分底筋和麵筋,圖紙如下
底筋就是板的下部鋼筋,麵筋就是板的上層鋼筋。對同一層筋,受力筋在外側,附筋在里。
❸ 結構圖板的鋼筋如何看是上部還是下部
可以參照圖集標注說明,一般情況下,T表示上部鋼筋,B表示下部鋼筋,X表示左右方向鋼筋,Y表示上下方向鋼筋。
結構圖是指以模塊的調用關系為線索,用自上而下的連線表示調用關系並註明參數傳遞的方向和內容,從宏觀上反映軟體層次結構的圖形,結構圖分建築圖和組織結構圖。
建築結構圖
一、結 構
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專業設計文件應包含圖紙目錄、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內部歸檔)。
2 圖紙目錄 應按圖紙序號排列,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選用的重復利用圖和標准圖。
3 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於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 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
2 設計0.000 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 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 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 建築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 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 採用的設計菏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准值;
9 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要求的建(構)築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
12 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二、基礎平面圖
1 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台,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標高 、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 標明結構承重牆與牆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並註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 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埋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 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 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 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樁頂標高、入土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註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7 當採用人工復合地基時,應繪出復合地基的處理范圍和深度,置換樁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構造祥圖;註明復合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及壓縮模量等有關參數和檢測要求。
當復合地基另由有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時,主體設計方應明確提出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變形值的控制要求。
三、 基礎詳圖
1 無筋擴展基礎應繪出剖面、基礎圈樑、防潮層位置,並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
2 擴展基礎應繪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礎墊層,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等。
3 樁基應繪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 剖面、墊層、配筋,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樁構造詳圖(可另圖繪制)及樁與承台的連接構造詳圖。
4 筏基、箱基可參照現澆樓面梁、板詳圖的方法表示,但應繪出承重牆、柱的位置。當要求設後澆帶時應表示其平面位置並繪制構造詳圖。對箱基和地下室基礎,應繪出鋼筋混凝土牆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當預留孔洞、預埋件較多或復雜時,可另繪牆的模板圖。
5 基礎梁可參照現澆樓面梁詳圖方法表示。
6 附加說明基礎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抗滲等級、墊層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其他對施工的要求。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基礎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四、 結構平面圖
1 一般建築的結構平面圖,均應有各層結構平面圖及屋面結構平面圖。具體內容為:
1)繪出定位軸線及梁、柱、承重牆,抗震構造柱等定位尺寸,並註明其編號和樓層標高;
2)註明預制板的跨度方向、板號、數量及板底標高,標出預留洞大小及位置;預制梁、洞口過梁的位置和型號、梁底標高;
3)現澆板應註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繪放大比例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筋圖分別繪制),標高或板厚變化處繪局部剖面,有預留孔、埋件、已定設備基礎時應示出規格與位置,洞邊加強措施,當預留孔、埋件、設備基礎復雜時亦可放大另繪;
4)有圈樑時應註明位置、編號、標高,可用小比例繪制單線平面示意圖。
5)樓梯間可繪斜線註明編號與所在詳圖號;
6)電梯間應繪制機房結構平面布置(樓面與頂面)圖,註明梁板編號、板的厚度與配筋、預留洞大小與位置、板面標高及吊鉤平面位置與詳圖;
7)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牆或女兒牆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8)當選用標准圖中節點或另繪節點構造詳圖時,應在平面圖中註明詳圖索引號。
2 單層空曠房屋應繪制構件布置圖及屋面結構布置圖,應有以下內容:
1)構件布置應表示定位軸線,牆、柱、大橋、過梁、門樘、雨篷、柱間支、連系梁等的布置、編號、構件標高及詳圖索引號,並加註有關說明等;
2)屋面結構布置圖應表示定位軸線(可不繪牆,柱)、屋面結構構件的位置及編號、支撐系統布置及編號、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節點詳圖索引號,有關的說明等。
五、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
1 現澆構件(現澆梁、板、柱及牆等詳圖)應繪出:
1)縱剖面、長度、定位尺寸、標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尚應繪出預應力筋定點陣圖並提出錨固要求;
2)橫剖面、定位尺寸、斷面尺寸、配筋;
3)需要時可增繪牆體立面;
4)若鋼筋較復雜不易表示清楚時,宜將鋼筋分離繪出;
5)對構件受力有影響的預留洞、預埋件,應註明其位置、尺寸、標高、洞邊配筋及預埋件編號等;
6)曲梁或平面折線梁宜增繪平面圖,必要時可繪展開詳圖;
7)一般的現澆結構的梁、柱、牆可採用「平面整體表示法」繪制,標注文字較密時,縱、橫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繪制;
8)除總說明已敘述外需特別說明的附加內容。
❹ 結構圖里板底鋼筋 和板面鋼筋有什麼區別各級鋼筋怎麼區分
板底筋用180°彎鉤表示,板麵筋用90°彎鉤表示;
一級鋼235是一圈一豎;二級鋼335是一圈一豎一橫;三級鋼400是一圈兩豎一橫;
❺ 麵筋和底筋怎麼區分
麵粉是一種由小麥磨成的粉末。按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的高低來規定麵粉。
◆我們常說的「麵粉」指小麥粉,即用小麥磨出來的粉,「高筋小麥粉,低筋小麥粉」之類的名稱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麵粉。
通常按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可以把麵粉分為高筋粉High Gluten Flour、中筋粉Middle Gluten Flour、低筋粉Low Gluten Flour 、無筋麵粉gluten-free flour以及特高筋粉。
那他是怎麼規定蛋白質的含量來判定高低筋粉之類的呢?經分離出來的含水麵筋叫『濕麵筋』,在100公克的麵粉中,約有18~45公克的含量,而蛋白質大約占濕麵筋的1/3量。按照蛋白質的含量多寡,麵粉可分為:特高筋麵粉、高筋麵粉、中筋麵粉與低筋麵粉,所以蛋白質的含量是可以明確界定的。
在此的蛋白質含量俗稱為筋度。則麵粉筋度的高低取決於蛋白質含量的高低且成正比。
特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為13.5%以上;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約12.5 ~ 13.5%;中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為9.5 ~ 12.0%;低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在8.5%以下。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這幾種麵粉的用途:
1.低筋麵粉:低筋麵粉簡稱低粉,又叫蛋糕粉,日文稱為薄力粉。
低筋麵粉是指水份13.8%,粗蛋白質8.5%以下的麵粉,通常用來蛋糕、餅干、小西餅點心、酥皮類點心等。做海綿蛋糕選用低筋粉,因低筋粉無筋力,製成的蛋糕特別松軟,體積膨大,表面平整
低筋麵粉(cake flour)蛋白質含量平均在8.5%左右,因此筋度弱,常用來製作口感柔軟、組織疏鬆的蛋糕、餅干、花捲等。
2.中筋麵粉:中筋麵粉(all purpose flour plain flour)即普通麵粉。大部分中式點心都是以中筋粉來製作的。
蛋白質含量平均在11%左右,中筋粉多用在中式點心製作上,如包子、饅頭、餃子等。這類麵粉其實就是一般的家用麵粉,在哪都能買的到。
3.高筋麵粉(bread flour strong flour)指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3.5%左右的麵粉,通常蛋白質含量在11.5%以上就可叫做高筋麵粉。高筋麵粉顏色較深,本身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團狀;因蛋白質含量高,所以筋度強,常用來製作具有彈性與嚼感的麵包、面條等。在西餅中多用於在松餅(千層酥)和奶油空心餅(泡芙)中。在蛋糕方面僅限於高成分的水果蛋糕中使用。
4.特高筋麵粉:是指水份含量14%,粗蛋白含量平均為13.5%以上的麵粉,通常用來做麵筋和油條。
5.無筋麵粉:無筋麵粉又稱澄面、澄粉(gluten-free flour),是從小麥提取澱粉所製成,是一種不含麵筋的麵粉也被稱為淀面。
淀面是面團里的少量水溶性蛋白質以及大量澱粉,如果把面團放於水中沖洗,把沖出來的物質沉澱濾干,即可得淀面(而剩下的非水溶性蛋白質就是麵筋)。因為無筋麵粉黏度和透明度均較高,因此主要用作製作中式糕餅或點心的粉皮,如廣式點心中的蝦餃、粉果的粉皮,蒸熟後看起來晶瑩剔透,其作用就像西式糕點里的明膠或洋菜。
❻ 結構圖里板底鋼筋 和板面鋼筋有什麼區別各級鋼筋怎麼區分
彎鉤向上是是板底鋼筋,彎鉤向下的是板面鋼筋。一般圓鋼端部有180度彎鉤;螺紋鋼筋沒有。螺紋鋼筋有時(看設計要求)端部有90度彎鉤,彎鉤的長度也會有規定的。
❼ 在CAD圖上,怎麼區別麵筋和底筋
1、概念不同
麵筋:是指板或基礎的上部(表皮)縱向和橫向鋼筋。
底筋:是指板或基礎的底層縱向和橫向鋼筋。
2、指向不同
底筋是指板或基礎的底層縱向和橫向鋼筋;麵筋是指板或基礎的上部(表皮)縱向和橫向鋼筋。
3、彎向不同
板筋的話圖紙上是看彎鉤朝向的,彎鉤朝左和上的是麵筋,彎鉤朝右和下的是底筋。
圖紙上現澆板的底筋一般是兩端為半圓彎勾或帶135°彎鉤,麵筋是帶90°直角彎鉤。但大多數圖紙中都是以說明的形式體現的,特殊的板配筋才在圖中畫出來的。
CAD的制圖技巧:
1、線條分色
制圖時將牆體、傢具、填充線、文字、分格線等線條顏色區分,便於在電腦顯示時一目瞭然。
2、圖框插入
製作1:1圖框,將圖框放大,與圖比較看是否配合。如不配合縮放與之配合。如要作1:30的圖框,第一次圖框放大40後不合適,再次縮放輸入3/4,即可得到1:30的圖框B.傢具層(FURNITURE)。
3、CAD文件在從其他文件粘貼近來後,容易出現無用圖層,可purge(pu),清理無用圖層。
4、文字的大小是根據圖紙的比例變化的,如A3圖紙,比例為1:50,注釋文字列印出的尺寸應該是3mm,在文字製作時,文字尺寸大小輸入150。
5、使用繪圖命令時,一定要設置捕捉,F3切換。
CAD-網路 底筋-網路
❽ 雙向雙層鋼筋怎麼區分底筋和麵筋
區分方法:
1、兩者所指的地方不同:麵筋在現澆板的上部,彎鉤X向是向下的、Y向彎鉤是向右的;底筋在現澆板的下部,彎鉤X向是向上的、Y向彎鉤是向左的。
2、兩者作用不同:雙向雙層鋼筋的底筋作用有:抗剪及受力、抗裂;雙向雙層鋼筋的麵筋作用有:抗剪及受力、抗裂等。
圖紙上現澆板的底筋如果是帶135°彎鉤,鋼筋級別一般為二級三級鋼筋或帶肋鋼筋,實際施工時是直筋,沒有彎鉤的,135°彎鉤處為鋼筋截斷點。以及鋼筋應該是帶180度彎鉤的,主要用於底筋。麵筋與底筋的保護層是相同的,一般為15mm。
在布置雙層雙向鋼筋時,板底部的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下部,長向的放在上面;對於面層鋼筋,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最上面,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的下面。一般設置了雙層雙向鋼筋就可以不設置板負筋。
(8)結施圖板面板底鋼筋怎麼分擴展閱讀:
雙層由於板有一定厚度,就用板頂一層鋼筋,板底一層鋼筋,這就是雙層。雙向就是底筋、麵筋的縱橫方向配筋,即在底板、面板的X和Y兩個方向來布置鋼筋,每層鋼筋在縱橫兩個方向上都有。
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❾ 在圖紙上怎麼樣區分板的鋼筋是上部還是下部鋼筋
底筋是板下邊的主筋,如果是一級鋼筋會有向上的180的半圓彎鉤,如果是二級或者是三級的主筋端部會有45度的小彎折,代表主筋的起、止位置。麵筋是板上邊的通長主筋,端部一般有90度的彎折,在計算時是從支座邊緣伸入支座內一錨固長度。
在配筋圖中B開頭表示底部鋼筋;T開頭表示上部鋼筋。
有時設計就畫了線表示鋼筋大小沒在圖上沒註明哪個方向的鋼筋應放在底部,這種情況很常見。在設計說明裡有特別說明。
結構圖板的鋼筋,表示方法是下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上向左,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上部受力筋彎鉤表示是向下向右,180度(一級鋼)或45度(二級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