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筏板基礎鋼筋布置
筏板鋼筋布置,對下層鋼筋,若是雙向板,一般哪根鋼筋在下,哪根在下,不特別受限回制。對於單向板,受力答筋在下,附筋在上。對於上層鋼筋,跟下層相反。需要注意的是,保護層的厚度,鋼筋搭接及端部鋼筋的錨固。
筏板基礎的鋼筋通常為雙層雙向鋼筋,對於上皮鋼筋,一般長向鋼筋為底筋,短向鋼筋為麵筋;下皮鋼筋則是相反,長向鋼筋在上,短向鋼筋在下。雙層雙向鋼筋交叉垂直擺放底筋和麵筋。
注意事項:
1、注意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所以筏板基礎上很多上部結構要以預埋鋼筋的形式來施工。
2、獨立柱、基礎剪力牆、樓梯結構等鋼筋都要在筏板上錨固生根,需要充分理解圖紙,把鋼筋准確錨入筏板。
3、還有一點特別注意,如果是剪力牆結構或框架結構,在水平施工縫上要留止水鋼板,止水鋼板也是鋼筋安裝的一部分,這也是重要環節,一定注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筏板
② 工程中筏板結構附加鋼筋如何布置
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
設計受力鋼筋承載力不足另外添加的鋼筋,分為附加縱向和附加橫向鋼筋(吊筋和箍筋)。當梁較高(Hw≥450mm)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③ 筏板底附加筋怎麼布置
問題一:筏板局部有板底附加鋼筋怎樣布置正確 筏板基礎都至少有兩層鋼筋,結施圖上都會標註明白。
怎麼布置,只能按圖施工,細部構造,依照11G101-3第79頁(梁板式筏板)或83頁(平板式筏板)大樣布置。不能聽網友說或自己做主布置。
問題二:工程中筏板結構附加鋼筋如何布置 10分 筏板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
當筏板的厚度大於2m時,宜沿板厚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m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其直徑不宜小於12mm,縱橫方向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對梁板式筏基,牆柱的縱向鋼筋要貫通基礎梁而插入筏板中,並且應從樑上皮起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問題三:廣聯達GGJ2013中筏板附加筋怎麼畫?用筏板負筋只能畫底部附加,頂部附加怎麼畫? 10分 建議還是用筏板負筋畫,軟體不扣減重復。 如果是集水坑附近的附加筋,如果用筏板主筋畫會影響工程量。建議畫好後匯總查看鋼筋三維確定
問題四:廣聯達中筏板基礎這種下鐵附加筋怎麼畫?詳見圖 用筏板負筋定義,畫線布置即可;
問題五:筏板基礎電梯井周圍附加筋怎麼放?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附加筋長度的確定詳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第10章第1節
第10.1.3條 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正彎矩鋼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第10.1.4條 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當板厚h≤150mm時,不宜大於200mm;當板厚h>150mm時,不宜大於1.5h,且不宜大於250mm。
第10.1.5條 簡支板或連續板下部縱向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5d,d為下部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當連續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第10.1.6條 當現澆板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寬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三分之一。該構造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從梁邊算起每邊不宜小於板計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
問題六:集水坑遇到筏板附加鋼筋時,需要布置附加筋嗎 你說的附加鋼筋應該是非貫通筋吧,這是布置在筏板底部的,不需要彎折的。板的非貫通筋在上部,彎折是為了支撐,保證保護層厚度,不至於在澆築的時候或人踩上去的時被壓下來。筏板的是在底部,彎折沒意義。
問題七:筏板的附加鋼筋是布置在上部還是下部的 知道樓主問的什麼東西?只有混凝土筏板基礎,沒有鋼筋筏板基礎?筏板上部!題說的是「通長」還是「通常」、下部都有受力鋼筋
問題八:筏板基礎放射筋怎麼布置 附加筋多在受力較集中處,比如角部、製作處。它是與主筋隔一布一,就是放在兩根主筋中間,同樣保證了間距200。所謂置於第二排,就是邊上一根是主筋。
筏板: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作為建築物基礎。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建築物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較弱,常採用砼底板,承受建築物荷載,形成筏基,其整體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建築物不均勻沉降。
問題九:筏板基礎里有柱子的底下又另加的附加鋼筋怎樣布置 鋼筋的布置和標號圖紙上都有,附加鋼筋一般起到抗彎矩的作用。伐板的最大彎矩處一般設置附加鋼筋。加強強度。
問題十:請教一下,下圖中的「底板鋼筋附加鋼筋」和「附加鋼筋」是怎樣的排列方式? 直徑14和12的間隔放,14、12之間間隔是100,同種鋼筋間隔200
④ 筏板基礎中拉結鋼筋該怎麼布置
1 筏板基礎的平面布置
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2 筏板基礎的地基承載力驗算
假定地基均勻,筏板為剛性板,基底反力按直線分布,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基礎底面壓應力標准值按下式計算:
Pvkmax=++
Pvkmin=--
其中:ex、ey── 豎向構件合力作用點的偏心距
Wx、Wy ── 基底截面抵抗矩
豎向荷載作用下,基礎底面應力按下式控制:
≤1.2
Pvkmax≤fa
其中:fa ──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風荷載或地震荷載組合下,基礎底面應力按下式控制:
Pmax=Pvkmax+≤1.2fa(1.2faE)
Pmin=Pvkmin-≥0
其中:faE──調整後的地基抗震承載力
3筏板基礎厚度的確定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4筏板基礎的內力分析
筏板基礎的內力分析常用簡化計算方法,其最基本的特點是將由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3部分構成的一個完整的靜力平衡體系,分割成3個部分,獨立求解。倒樓蓋法是應用得最廣泛的一種簡化計算方法。倒樓蓋法適用於地基比較均勻、筏板基礎和上部結構剛度相對較大、柱軸力及柱距相差不大;其缺點是完全不能考慮基礎的整體作用,也無法計算撓曲變形,誇大上部結構剛度的影響。
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三者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把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三者作為一個共同工作的整體的計算方法,其最基本的假定是上部結構與基礎、基礎與地基連接界面處變形協調,整個體系符合靜力平衡。對於基礎,由於考慮了上部結構的貢獻,使其整體彎曲變形和內力減小,而取得較為經濟的效果;對於上部結構,由於考慮了因基礎變形引起的變形,這種變形將使上部結構產生次應力,考慮了這種次應力,結構將更安全。
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共同作用分析法在筏板基礎內力計算中得到廣泛運用,該分析法基礎按彈性地基上板考慮,地基模型一般採用文克爾地基、彈性半空間地基和壓縮層地基等地基模型,常用數值分析方法為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其中有限元法較為常用。
根據共同作用的分析原理,由節點平衡條件有如下方程:
( [ Kb ] + [ Ks ] ) {δ} = { F }
其中:[ Kb ] ── 整個結構(包括基礎)的剛度矩陣
[ Ks ] ──地基剛度矩陣
{δ}──節點位移列向量
{ F }──荷載列向量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節點位移,由節點位移求得筏板基礎基底反力和內力。根據計算結果,按有關規范可驗算筏板基礎的地基承載力、變形及計算構件的配筋。
運用上述設計原理,計算筏板基礎的內力及驗算地基變形,關鍵在於選擇合理的地基基床系數。地基基床系數與土的類型及下卧土層類別、基礎面積的大小和形狀、基礎的埋置深度等因素有關。
有關資料和工程經驗表明,地基壓縮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和強風化岩層時,採用傳統的分層總和法計算地基的最終沉降量,由於土樣的擾動使測得的土壓縮模量偏小,計算結果往往偏大;而採用土的變形模量作為計算參數,計算結果則與實測結果接近。本工程筏板基礎設計,採用有限元法,將筏板基礎劃分為許多小塊,採用土的變形模量計算各小塊的地基基床系數Ki:
Ki=
式中:aibi──第i小塊筏板基礎的面積
αi──地基應力影響系數
hi──第i小塊土層厚度
E0i──第i小塊土變形模量
土的變形模量E0可由現場壓板載荷試驗得到。當無條件試驗時,對於殘積土、全風化岩及強風化岩,可用標准貫入擊數N'按下式估算:
E0=(2.0~3.0)N'
本工程筏板基礎的內力分析,將筏板基礎劃分為1m×1m的板單元,筏板基礎底面地基土變形模量E0i=36MPa,計算得地基基床系數為5000kN/m,同時,考慮五層上部結構的影響,採用通用有限元程序SAP2000進行內力分析,結構計算模型詳圖如下。
計算結果:本工程筏板配筋為雙層雙向Φ25@200拉通,局部內力較大處加密至Φ25@100 ;建築物地基沉降變形均勻,最大值為50mm。
5筏板基礎的配筋構造
筏板板筋宜雙向雙層配置,局部柱距較大及內力較大處鋼筋間距可局部加密,配筋率≥0.15%。筏板厚度變化處或標高變化處,宜採用放斜角平滑過渡,避免應力集中。
⑤ 筏板基礎鋼筋布置怎麼
要完全弄明白筏板基礎鋼筋的布置,最好是熟悉一下國標圖集《04g101-3。09g901-3》。裡面有較詳細的圖示說明及要求。
⑥ 筏板基礎構造筏板配筋的要求
筏板配筋率一般在圓信0.5%~1.0%為宜。當板厚度小於300mm時單層配筋態棗,板厚度等於或大於300mm時雙層配筋。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100mm~200mm,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宜小於35mm.筏板的分布鋼筋,直徑取8mm、10mm,間距200mm~300mm.筏板配筋不宜粗而疏,以有利於發帆腔拆揮薄板的抗彎和抗裂能力。
筏板配筋除符合計算要求外,縱橫方向支座處尚應有0.10%~0.15%的配筋率的鋼筋連通;跨中則按實際配筋率全部貫通。筏板懸臂部分下的土體如可能與筏板底脫離時,應在懸臂上部設置受力鋼筋。當雙向懸臂挑出但梁不外伸時,宜在板底布置放射狀附加鋼筋。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⑦ 建築工程筏板基礎鋼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筏板板筋宜雙向雙層配置,局部柱距較大及內力較大處鋼筋間距可局部加密,配筋版率權≥0.15%。筏板厚度變化處或標高變化處,宜採用放斜角平滑過渡,避免應力集中。
現澆板鋼筋雙向是X和Y兩個方向來布置鋼筋。
在布置雙層雙向鋼筋時,板底部的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下部,長向的放在上面;對於面層鋼筋,短方向鋼筋應該放在最上面,長向鋼筋在短向鋼筋的下面。一般設置了雙層雙向鋼筋就可以不設置板負筋。
筏板作用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基礎。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⑧ 筏板基礎鋼筋如何布置
基礎底板頂面短向鋼筋在上層,長向鋼筋在下層;基礎底板底面短向鋼筋在下層,長向鋼筋在上層;方便記憶,就記成筏形基礎板鋼筋為「短向鋼筋夾長向鋼筋」,象夾芯餅一樣,長的在中間,短的在兩面。
筏板基礎的鋼筋通常為雙層雙向鋼筋,對於上皮鋼筋,一般長向鋼筋為底筋,短向鋼筋為麵筋;下皮鋼筋則是相反,長向鋼筋在上,短向鋼筋在下。雙層雙向鋼筋交叉垂直擺放底筋和麵筋。
(8)筏板基礎中鋼筋肢數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⑨ 筏板基礎鋼筋如何布置
筏板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
當筏板的厚度大於2m時,宜沿板厚度方向間距不超過1m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其直徑不宜小於12mm,縱橫方向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對梁板式筏基,牆柱的縱向鋼筋要貫通基礎梁而插入筏板中,並且應從樑上皮起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