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施工圖紙上的鋼筋圖怎麼看,裡面的符號代表什麼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鋼筋混凝土粘結錨固能力可以由四種途徑得到:①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化學吸附作用力,也稱膠結力。②混凝土收縮,將鋼筋緊緊握固而產生摩擦力。③鋼筋表面凹凸不平與混凝土之間產生的機械咬合作用,也稱咬合力。④鋼筋端部加彎鉤、彎折或在錨固區焊短鋼筋、焊角鋼來提供錨固能力。
為了保護鋼筋、防腐蝕、防火以及加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在構件中的鋼筋外面要留有保護層(圖3.3.3)。根據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梁、柱的保護層最小厚度為25mm,板和牆的保護層厚度為10~15mm。
正筋就是正彎矩筋,簡單的說,就是對於受彎構件來說,如梁板等,下部受拉的部位的鋼筋,對於連續梁板,一般就在跨中, 同理,負筋一般在支座處(上部受拉)
通長鋼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採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應該是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一般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至於端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就是兩端的和中間的
蓋筋又名蓋鐵、扣筋,通常設置在板的支座(端支座,中間支座),位置在板的上皮,其作用是抵抗板的負彎矩,也可以叫板負筋
現在板中差不多都有兩層,下層筋都是通長的,應該叫主筋,而板負筋是架起來的,板負筋根據設計的不同也不一樣,有板上全放的,也有不全放的,不全放的設計一般是長度有梁短跨的1/4
吊筋是將作用於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形狀如元寶,又稱為元寶筋。
主要作用是:由於梁的某部受到大的集中荷載作用,可能會使樑上引起斜裂縫,特別是力作用在受拉區內,為了使梁體不產生局部嚴重破壞,同時使梁體的材料發揮各自的作用而設置的,主要布置在剪力有大幅突變部位,防止該部位產生過大的裂縫,引起結構的破壞,就必須配吊筋了,還要加配附加箍筋。
「腹筋」 作用:梁的抗扭 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查得此數據。當梁高大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范查得。
1、 什麼是負彎矩:在彎矩圖上(如果你學過結構力學你可以跳過這一部分),向上彎起的彎矩是正彎矩,反之,向下彎起的彎矩就是負彎矩;打個比方,你用手拗一隻筷子,向下拗的時候,是筷子下部先斷;這是正彎矩,向上拗的時候,是是筷子上部先斷,這是負彎矩;明白了正負彎的區別,你就可以往下看了;
2、為抵抗負彎矩而設置的鋼筋就叫負彎矩筋,在工地上常常簡稱為「負筋」,一般來說,常碰到的負彎矩筋有兩種,一種是樓板與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樓板「生根」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在樓板受力的影響下,應該是梁面受力,對樓板來說,這就是負彎矩筋,一般長度為跨過梁面1米左右;另一種就是梁的支座處,因為梁支端兩端受向下的彎矩,在梁支座處,存在負彎矩,這是一個關鍵部位,常按錨固要求放一定的負筋
2、 依據GB50010-2002,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 溫度收縮鋼筋可利用原有鋼筋貫通布置,也可另行設置構造鋼筋網,並與原有鋼筋按受拉鋼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邊構件中錨固
㈡ 鋼筋混凝土中鋼筋的標注是什麼
問:鋼筋混凝土中鋼筋的標注是什麼?
答: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內法,具體有容以下兩種標注方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20:表示鋼筋直徑。
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Ф8@200:
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8:表示鋼筋直徑,@:相等中心距符號,200:相鄰鋼筋的中心距( 200mm)。
㈢ 鋼筋的標注方法是什麼
問:鋼筋的標注方法是什麼?
答:鋼筋的標注內容:鋼筋的編號、數量、代號、直徑、間距及所在位置。
如注出數量,可不注間距,如注出間距就可不注數量。標注方式如圖所示。
㈣ 鋼筋標號怎麼標,怎麼識別
鋼筋符號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兩種標注方兆賣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 : 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 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20:表示鋼筋直徑
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
鋼筋符號,指畢旅的是鋼筋參數符號等。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鋼筋加工製作時,要將鋼筋加工表與設計圖復核,檢查下料表是否有錯誤和遺漏。
每種鋼筋要按下料表檢查是否達到要求,經過這兩道檢查後,再按下料表手猜凳放出實樣,試制合格後方可成批製作,加工好的鋼筋要掛牌堆放整齊有序。
㈤ 鋼筋標注方法有那幾種具體要求是什麼
列舉:有箍筋表示方法、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1、10@1002002箍筋為10,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2、10@1002004箍筋為10,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3、8@2002箍筋為8,間距200,雙肢箍;
4、8@10041502箍筋為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二、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1、322,320表示上部鋼筋為322,下部鋼筋為320;
2、212,318表示上部鋼筋為112,下部鋼筋為318;
3、425,425表示上部鋼筋為425,下部鋼筋為425;
三、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 標在樑上支座處
1、220兩根20的鋼筋,通長不知,用於雙肢箍;
2、220+412220為通長,4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3、62542上部鋼筋上排為425,下排為225;
4、222+222隻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四、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1、G212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12;
2、G414梁兩側的鋼筋構造,每側兩根14;
3、N222梁兩側的扭曲鋼筋,每側一根22;
五、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
1、425隻有一排主筋,425全部伸入支座內;
2、62524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25,下排筋為425;
3、62524有兩排鋼筋,上排為2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25,全部伸入支座;
4、225+3223525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25升入支座,3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25,通長布置。
鋼筋標注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和直徑:
d鋼筋的直徑 (mm);
Ф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n鋼筋的根數。
2、標注鋼筋的種類、直徑和相鄰鋼筋的中心距離:
s相鄰鋼筋的中心距離(mm);
@相等中心距離符號;
d鋼筋的直徑 (mm);
Ф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㈥ 鋼筋的配筋圖,符號的表示方法
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法,具體有以下2種標注方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 :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
Ф:表示直徑的符號
20:表示鋼筋直徑
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Ф8 @ 200。
Ф:表示鋼筋直徑的符號
8:表示鋼筋直徑
@:相等中心距符號200:相鄰鋼筋的中心距(≤200mm)
(6)減震鋼筋怎麼標注的擴展閱讀:
配筋是指為增強混凝土承載力而在混凝土中設置鋼筋並進行設計、加工、配置的作業過程。
(1)自然環境下配筋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呈現早期發展較快,後期發展緩慢的特點,這與混凝土收縮徐變發展規律相一致;
(2)配筋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均小於素混凝土的收縮徐變。當配筋率較低時,其對收縮徐變的影響較小,在工程應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來對待;當配筋率較高時,其對收縮徐變的減小作用需進行具體的試驗研究;
(3)通過對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試驗結果的對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縮應變分析中應考慮徐變的作用,忽略徐變的作用將對收縮應變產生較大的誤差;配筋率的大小對徐變的影響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變越小,相同配筋條件下,不同載入齡期下混凝土徐變相近。
梁配筋
(1)當連續梁跨高比≤9時,由於梁承受彎矩較小,配筋基本受最小配筋率控制,裂縫寬度和燒度都較小;
(2)當跨高比≥10時,隨著鋼筋強度的提高,縱筋計算配筋率明顯減小;
(3)當跨高比較大荷載較大時,配筋可能受裂縫寬度和撓度的限制,與釆用HRB400鋼筋相比,不能體現HRB500鋼筋的強度優勢,宜選用鋼筋;
(4)跨高比在10~14之間時,與採用HRB400鋼筋相比,採用HRB500鋼筋節約鋼筋較為明顯,宜採用HRB500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余熱處理鋼筋:熱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控製冷卻,然後利用芯部余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
帶肋鋼筋: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月牙肋鋼筋: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的鋼筋。
縱肋: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橫肋: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與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
帶肋鋼筋的相對肋面積:橫肋在與鋼筋軸線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與鋼筋公稱周長和橫肋間距的乘積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