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懸挑梁原位標注的上部鋼筋是跨中筋還是支座筋
支座。
支座筋指的是支座處的所有筋,細分為支座元寶筋(起彎筋),支座下筋(縱向底部筋),支座箍筋(支座端加密箍筋)等。
根據用途來分,鋼筋的一種。
支座負筋受拉應力,應力最大的地方不能設置焊接節點。一般放在梁的支座兩側,不通長。
簡介
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
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
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❷ 樑上面的這個鋼筋叫啥鋼筋
通長筋。
縱向的面層鋼筋,縱向的底層鋼筋;中間部位的腰筋;橫向構造的箍筋回及拉筋;有時,為答了改善梁斜截面的抗剪能力,將梁部分底層的縱向筋在進入梁的剪應力分布區後,向上彎起,我們通常稱之為彎起筋。
麵筋,底筋,在梁內,均稱為受力筋;根據梁結構的不同,分別抵抗拉應力或壓應力;
腰筋更多的作用是維系鋼筋骨架的整體穩定,也有抗扭的作用。一般稱之為架立筋;
箍筋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剪應力,有時也稱之為抗剪箍筋;
通長筋,是說從梁的一端通到另一端,中間無斷開,或搭接的完整的縱向筋
❸ 樑上面的鋼筋叫分布筋嗎
樑上面的鋼筋叫板支座上部非貫通筋,與梁垂直分布(見下圖粗黑線),鋼筋直徑比分布筋大,與梁平行分布(見下圖紅色箭頭方向)的鋼筋才叫做分布筋,分布筋都是要比非貫通筋直徑小,明白了請採納!
❹ 梁的標注中怎麼看什麼是上部鋼筋什麼是下部鋼筋
集中標注位置(有根引出線):分號前面的是上部鋼筋,分號後面的是下部鋼筋,
原位標注位版置(梁線上下權):標注在梁下方的是下部鋼筋,標注在樑上方是上部鋼筋
7d20表示有7根底筋,2/5表示底鋼筋(7d20)分兩排放,上排2根,下排5根。這7根都是下部鋼筋,全部放在下部,但是是分兩排,上下排的凈間距是25mm
❺ 樑上部的鋼筋是叫架力筋嗎
樑上部的鋼筋不全是叫架立筋,梁的上部也有支座鋼筋,也就是受力鋼筋的,架立筋也是上部只是起到穩定骨架作用,是不受力的
❻ 梁支座上部縱筋是指哪
梁支座上部縱筋是指梁端的上部鋼筋。貫通筋一般用於上部,從一端直接到另一端了,是全跨度的,非貫通筋是一截到一截了。
上部貫通筋,指上排貫穿於構件整個長度的鋼筋。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立鋼筋。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
(6)標注在樑上方的鋼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上部貫通筋施工方法
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二、標准稱謂
梁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梁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❼ 鋼筋圖原位標注分別在梁的上面和下面都有標注代表什麼4Φ25
分別代表梁的上皮筋和下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