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混凝土女兒牆如何算配筋

鋼筋混凝土女兒牆如何算配筋

發布時間:2023-07-08 12:16:34

A. 做建築結構設計時,詳圖是怎麼配筋的,比如挑檐、女兒牆之類的,是根據什麼配筋的,該配置多少鋼筋

我不是做設計的,我是造價方的
我不知道,但我提供點經驗哈

我們一般的圖紙上的這些構件,都是有圖集的,比如山東省樓梯、過梁圖集什麼的,裡面都是有配筋的
再一個根據國標的標准圖集和規范

希望能幫助得到你

B. 配筋怎樣計算和解釋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 0.6%;一側縱向鋼筋 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

計算公式
1.ρ=A(s)/A。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A根據受力性質不同而含義不同,分別為:1. 受壓構件的全部縱筋和一側縱向鋼筋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2. 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1]
2.箍筋面積配筋率:面積配筋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
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
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6.6.3條規定)。
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
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均有此規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無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有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規定。)

C. 混凝土的配筋率怎麼計算的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

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

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6.6.3條規定)。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

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3)鋼筋混凝土女兒牆如何算配筋擴展閱讀

實際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有不少結構構件由於構造或建築功能的要求,截面會很大而彎矩又極小。這種情況下如果按受力要求計算配筋,只需要很少的鋼筋,但若是要按最小配筋率的規定來配筋,就會出現截面厚度越大,配筋就越多的不合理結果。

從規范中看,配筋可以按受彎構件用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反求其臨界高度hcr,即在此臨界高度下最小配筋率ρmin的配筋已經足夠承受實際的彎矩了。

既然在臨界高度hcr情況下最小配筋率ρmin相應的配筋As已經能夠滿足構件承載受力要求了。所以即使截面高度繼續加高,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實際配筋As不變。

雖然配筋率減少,但應該還是能夠保證構件應有的承載力,構件仍是安全的。這時,大截面受彎構件的最小配筋As相對應的實際配筋率ρ已經小於規范的最小配筋率ρmin了,但仍是允許的。

D. 鋼筋混凝土上人屋面女兒牆的鋼筋參照什麼圖集啊,或者怎麼配筋啊。詳細點,最好附圖。謝謝大神啦

1)對女兒牆最大懸臂高度大於1200mm,小於1500mm,可採用加密構造柱及在高度中部增設圈樑的辦法來解決,通過構造柱的加密,可提高女兒牆的抗剪能力,中部增設圈樑,可降低女兒牆的計算高度。具體做法如圖所示1。

2)對女兒牆最大懸臂高度大於1500mm,小於2100mm,可採用加密構造柱在高度中部增設圈樑及在女兒牆高度的2/3設斜撐辦法來的辦法來解決,斜撐可有效降低女兒牆相對高度,避免女兒牆平面外失穩,但斜撐必須與板可靠連結,鋼筋錨固長度應滿足《鋼筋混凝土設計規范》的要求,斜撐設置間距應與女兒牆構造柱間距相同,具體做法如圖2所示。

圖1 女兒牆最大懸臂高度大於1200≤h≤1500圖2 女兒牆最大懸臂高度大於1500≤h≤2100
3)對女兒牆最大懸臂高度大於2100mm,小於3000mm,可採用女兒牆加密構造柱在高度中部增設圈樑及在女兒牆高度的2/3設置構架形式來解決,這就要求構架中的柱應有足夠的剛度,柱不應構造柱配筋,應按計算確定。水平力應採用底部剪力法計算。頂層梁應滿足簡支梁的計算要求,且最好是下部構造柱位置以利上下柱鋼筋搭接,若構架柱所處位置無柱,則應使構架柱伸至下層牆體內,且在構架柱所處位置設置圈樑,圈樑高度大於180mm,若構架柱生根樑上,則應加大梁的剛度,梁的剛度應為柱剛度的1.5倍。樑柱接頭處鋼筋錨固長度應滿足《鋼筋混凝土設計規范》對框架節點的要求。具體做法如圖3所示

3 結語
在實際工程中,女兒牆的材料形式多種多樣,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及結構形式合理的選擇。在女兒牆結構設計中,從上面的計算過程可見,選擇自重輕及抗拉強度高的牆體材料對提高女兒牆抵抗水平地震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同時對女兒牆構造措施加強也可一定程度減輕樓板溫度應力對女兒牆的破壞,從而更有效提高女兒牆的安全性。

E. 女兒牆壓頂鋼筋怎麼計算

4根C12鋼筋,總長度等於女兒牆長度*4,在乘以每米理論重量即可
箍筋,由於現在已經沒回有答6的鋼筋了,所以上面那個6實際上應該是6.5的直徑
(牆厚+180)*2-8*保護層厚度計算得一個箍筋的長度,
(女兒牆長度/200)+1得到箍筋的個數,單個箍筋長度*個數得到箍筋總長度,再乘以每米理論重量即可。
以上為按外包皮計算,不考慮彎鉤增加值。12的鋼筋為0.888Kg/m,6.5的鋼筋為0.26kg/m

F. 女兒牆都有什麼筋,怎麼計算,錨入梁內多少

根據16G101-1,58頁,65頁,規定,錨固長度1.2Lae 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牌號等級,抗震等級計算,不得小於350mm

G. 上人屋面女兒牆 厚度應該多少 如果做鋼筋混凝土牆要怎麼配筋 要不要構造柱 柱怎麼做法配筋

上人屋面女兒牆;做早
1、如果是磚砌,一慧物般有240厚就夠了,按規范設置構造柱,上加120厚砼壓頂;3根直徑8橫向通長單層鋼筋,縱向8@200。
2、如果是鋼筋砼牆,一般配前胡液置8@150或@200雙層雙向鋼筋,不須要構造柱.

H. 如何計算配筋率,配筋率計算公式。

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

計算公式:ρ=A(s)/bh(0)。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受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據Mu=Mcy時確定最小配筋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8)鋼筋混凝土女兒牆如何算配筋擴展閱讀: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

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

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6.6.3條規定)。

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 0.6%;一側縱向鋼筋 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

閱讀全文

與鋼筋混凝土女兒牆如何算配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扇形鋼筋怎麼設置 瀏覽:251
燁輝彩鋼板和寶鋼質量怎麼樣 瀏覽:601
如何粉碎鋁合金 瀏覽:775
不銹鋼天花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584
如何挑選無縫牆布 瀏覽:849
浙江閃閃鋼構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61
鋼鐵材料是什麼得合金 瀏覽:928
鋼鐵之軀武器怎麼用 瀏覽:98
沈騰演鋼鐵俠是什麼小品 瀏覽:630
焊接時一般速度是多少 瀏覽:750
鈦合金車架用什麼方式塗裝 瀏覽:121
402不銹鋼是什麼材質的 瀏覽:304
鋼板移位了什麼症狀 瀏覽:32
塑料模具燒焊注意什麼 瀏覽:921
鋁合金板如何鑲嵌螺母 瀏覽:836
pe焊制管件下料參數 瀏覽:687
模具工作月多少錢 瀏覽:907
拉斯鋼化膜和玻璃膜的區別 瀏覽:543
彩鋼板用於什麼冷庫 瀏覽:867
怎麼識別玻璃剛沒鋼化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