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幫忙算一下混凝土結構中二排鋼筋的有效高度,
題目設給出as,設為35mm,則ho=365,兩肢箍、箍筋φ8@200、混凝土c20、截面200×400,算得最大剪力專設計值為115kn。
凈跨4.26,按屬支座剪力115kn計算,全梁總荷載230kn,均布線荷載設計值q,則q=230÷4.26=53.99(kn/m)。
計算公式見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6.3
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當hw/b≤4時:
v≤0.25βc·fc·b·ho
(6.3.1—1)及vcs=0.7fc·b·ho+fyv·asv·ho/s(6.3.4-2)
這里βc為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c50時,βc取1.0。
答:最大剪力設計值為115kn;
相當於沿梁均布線荷載設計值53.99kn/m。
⑵ 請問板的鋼筋怎麼計算了
板筋主要襲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⑶ 板筋怎麼計算
板筋計算公式:不規則板面積為S 正方形邊長為b,b=根號S 鋼筋間距專為a,鋼筋單向布筋屬根數為n=b/a 鋼筋直徑為d,鋼筋總長度L=b(2n+1)+lm 當鋼筋直徑為ф6-ф10時,板兩端頭鋼筋的增加長度lm按下式計算,簡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板筋優化
有效的板筋優化不僅可以合理地組織結構、充分利用空間、挖掘材料潛能,而且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減少單機容量增大引發的負面效應。
此外,對比相同容量、同期開發的國內外水電機組可以發現,國內獨立設計的機組較厚重,國外設計的機組(如日立/馬卡古瓦,CE/清江)相對較輕薄。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國外對機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優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3)板鋼筋的有效高度怎麼計算呢擴展閱讀
鋼筋的類型:
1、分布筋:一般用於板內,與板內受力鋼筋垂直。
2、構造鋼筋:因構件在構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裝過程中的需要而配置的鋼筋。
3、彎起鋼筋:主要在構件端部起著抗剪的作用。
4、拉結鋼筋:是構造上為了滿足連接構件間穩定性需要而增設的鋼筋。
⑷ 如何計算受力鋼筋的高度
1、槐慶肆首先明確單筋矩形截面受彎構件混凝土受壓區計算高度在一般的使用過程中使用的等效的計差搏算高度。
⑸ 請高手幫忙,現澆板計算,梁配筋計算
這是使用89年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計算的一道實例題,計算方法是用該規范附錄三中的「矩形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系數表」進行計算的。該附錄給出的計算公式是:As=M÷(γ×f1×h)。
式中:As—受拉鋼筋面積;M—作用的彎矩;f1—鋼筋的設計強度;h-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γ—系數。系數γ是根據系數a從附錄三中表格查得的。系數a= M÷(f2×b×h^2)。式中:f2—混凝土的設計強度;b—構件截面的寬度;h^2—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的平方(原公式中符號有腳標,這里無法輸入故省略)。
現在逐條回答你的問題:
1.板配鋼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 括弧里的數值代表什麼?
括弧里的210—Ⅰ級鋼筋的設計強度(即公式中的f1);80—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即公式中的h);0.9—計算系數(即公式中的γ)。
2. 選實配鋼筋為:一級鋼筋10@150,面積為523mm平方。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Φ10@150表示板內配筋為Φ10間距150mm,面積為523平方毫米是指一米寬的配筋總面積(計算時板寬度是按一米計算的),計算方法是:Φ10鋼筋的單根截面積為78.5平方毫米,則總面積為1000÷150×78.5=523。(因未完全理解你問題的要點,這段也許是多餘的。)
實配鋼筋面積與計算所需鋼筋面積的關系,一般相差在正負5%以內都是允許的,但要滿足規范中最小配筋率的規定,如不滿足則要加大實配鋼筋的面積。(可能這個是你問題的要點。)
計算需要436平方毫米,實配523平方毫米,是偏於安全的。89年規范規定的受彎構件的最小配筋率為0.15%~0.2%(與混凝土強度等級有關)
3. 梁自重:0.25*0.5*25*1.2=3.75KN/m 0.25、0.5、25、1.2各代表什麼?
0.25—梁的截面寬度;0.5—梁的截面實際高度;25—鋼筋混凝土容重,每立方米25KN;1.2—荷載分項系數,靜載取1.2。
4. 梁配鋼筋:As=90000000/(310*0.9*460)=701mm平方,括弧里的數值代表什麼?
同板的計算公式一樣:310—Ⅱ級鋼筋的設計強度(即公式中的f1);460—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即公式中的h);0.9—計算系數(即公式中的γ)。
5.實配鋼筋為:4二級鋼筋18,鋼筋面積為1017mm平方。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與第3條的問題相同,但有本題中梁、板的實配鋼筋都有些偏大,可能是考慮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故意地提高了安全系數,這在實際設計中也是常有的。
89年版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現已作廢,現在的有效版本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10-2002),新標准與舊標准有較大的區別,其中對混凝土和鋼筋的設計強度都進行了修改,也取消了原標准中附錄三的表格。所以建議你在看書時一定要注意書的出版時間和計算時使用的標准版本,否則有些內容就不好理解了。
⑹ 混凝土有效高度
有效高度是計算配筋時用的 用h0表示,具體要根據板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及鋼筋排數來計算,一般樓板的板厚層厚度為15mm,一排鋼筋,鋼筋直徑按10考慮,故有效高度h0=h-15-10/2=h-20
⑺ 鋼筋的有效高度是怎麼計算的
沒有這一說法,只有截面的有效高度,是指構件外邊緣(離你計算鋼筋合力作用點比較遠的那條邊)到鋼筋合力作用點的距離。
⑻ 板筋計算公式
板筋計算公式:不規則板面積為S 正方形邊長為b,b=根號S 鋼筋間距為a,鋼專筋單向布筋根數為n=b/a 鋼筋直屬徑為d,鋼筋總長度L=b(2n+1)+lm 當鋼筋直徑為ф6-ф10時,板兩端頭鋼筋的增加長度lm按下式計算,簡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8)板鋼筋的有效高度怎麼計算呢擴展閱讀
板筋結構具有重量輕、承載力高、抗彎能力強、佔用空間小的特點,經合理設計可以起到支撐、防護、構架聯接的作用,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建築、能源交通等領域。
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