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樑上部通長鋼筋和架立鋼筋的區別。
1.通長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2.架立筋是為解決箍筋的綁扎問題而設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
3、區別:
1.貫通筋包含通長筋和架立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2.通長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
3.架立筋是為解決箍筋的綁扎問題而設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
4.架立筋是樑上部鋼筋在梁凈跨的1/3處就斷開了,中間的1/3距離沒有縱筋,但是梁的箍筋沒法固定,這種情況就需要加設架立筋,一般為直徑14的鋼筋。
5.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6當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連。角部縱筋寫加號前面,架立筋寫加號後面括弧內。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例如:2B22用於雙肢箍;2B22+(4B12)用於6支箍,其中2B22為通長筋,4B12為架立筋。
7.大部分設置架立筋的情況有兩種:箍筋肢數多於通長筋時需設置,省鋼筋不設通長筋而採用架立筋。
B. 什麼是通長筋什麼是架立筋什麼是貫通筋
具體含義及其區別如下:
1、架立筋
架立筋是一種構造鋼筋,是為解決箍筋的綁扎問題而設的,計算中架立筋不受力,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因為鋼筋混凝土梁設置箍筋時,如果沒有其它任何東西把它撐起來,它就無依無靠。樑上部鋼筋在梁凈跨的1/3處就斷開了,中間的1/3距離沒有縱筋,但是梁的箍筋沒法固定,這種情況就需要加設架立筋。
架立筋與兩端的其餘受力鋼筋相互搭接,搭接長度,除特別要求外,一般為150—250。
架立筋的直徑主要根據梁的跨度確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9.2.6-2規定:
對架立鋼筋,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直徑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m~6m時,直徑不宜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直徑不宜小於12mm。
2、通長筋
通長鋼筋是受力鋼筋,主要用於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的框架梁中或設計人員認為需要設置通長鋼筋的非框架結構的連續梁中。在抗震設計中,梁的通長鋼筋的數量,根據具體受力情況,有多有少,有時上部鋼筋全部連通。
通長筋在樑上部和底部均有布置,架立筋只在樑上部布置。
通長鋼筋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徑採用搭接、機械連接或者焊接的鋼筋。因為通長筋是框架梁的要求,非框架樑上部在支座負筋以外就可以用架立鋼筋,同樣框架梁的通長鋼筋有量的要求,在這個量以外也可以用架立鋼筋(比如四肢箍時,上部可以用兩根通長筋+兩根架立筋)。
通長筋是受力鋼筋,搭接長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一般長於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
通長筋的配筋量主要根據計算確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6.3.4-1規定了最小配筋量:
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的配筋,一級、二級不應少於2Φ14,且分別不應少於梁頂面、底面梁端縱向配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三、四級不應少於2Φ14。
3、貫通筋
貫通筋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4、主要區別:
1)架立筋是構造鋼筋,通長筋是受力鋼筋,貫通筋只是描述鋼筋是否貫通整個梁,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構造鋼筋。
2)由於梁跨中下部受拉,故架立筋一般只布置在樑上部,而通長筋是受力鋼筋,抗震設計時,樑上部及下部均應布置;大部分設置架立筋的情況有兩種:箍筋肢數多於通長筋時需設置,省鋼筋不設通長筋而採用架立筋。
3)貫通筋指貫通整根梁,只能是同種直徑鋼筋搭接(或其他連接),通長筋則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或其他連接)。
4)平法表示方法差異:當同排縱筋中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應用「+」將通長筋和架立筋相連。角部縱筋寫加號前面,架立筋寫加號後面括弧內;當全部採用架立筋時,則將其寫入括弧內。
C. 梁中架立筋與通長筋的區別是什麼
架立鋼筋設置在梁的受壓區外邊緣兩側,用來固定箍筋和形成鋼筋骨架。如受壓回區配有縱答向受壓鋼筋時,則可不再配置架立鋼筋。架立鋼筋的直徑與梁的跨度有關 般的說,架立筋是梁中用來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現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兩邊的筋是通過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們說的挑筋),如果沒有架立筋的話,中部的那肢箍筋沒法綁了,所以出現了架立筋呀.
1、 梁往往並非一跨,而是多跨.貫通筋就是通長筋,一直穿過多跨.中間接頭需要綁扎或機械連接,質量確有保證時也可用焊接.
2、 梁的集中標注中必注貫通筋.貫通筋是縱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
3、 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負筋,此類鋼筋往往伸入相鄰跨三分之一處截斷,不是貫通筋.
4、 非貫通筋應原位標注.多數時候也是受力筋.
5、梁的箍筋為多肢,上下筋不能滿足肢數要求時,需要增加架立筋.架立筋計算時不考慮受力,僅為滿足箍筋肢數要求,保證梁的整體性,圖紙上不需要標注.
6、 梁的側面有時需要增加構造筋,抗扭鋼筋等等,集中標注必注.
D. 通長筋與架立筋的區別
架立筋從字面是就可以知道起架立作用,如一根梁只須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筋,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梁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14或16的筋分布在上面的兩角,這就是架立筋,從計算上沒有受什麼力,但實際上也受壓。用於定位的後來可以不用,無須計算,而結構架立筋則須計算。架立筋起一定的受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梁的承載力。
這是兩個互相交叉的概念。
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架立筋是構造要求的非受力鋼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樑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並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范中規定在樑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力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如果在梁的上下都有通長的鋼筋,一般在樑上(受壓區)且直徑較小的是架力筋,在梁下的是都受力鋼筋。
E. 通長筋和架立筋兩點表示什麼意思
1、架立筋是構造鋼筋的一種,
架立筋是指梁內起架立作用百的鋼筋,從字面上理解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當樑上部縱筋的根數少於箍筋上部的轉角數目時使箍筋的角部設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將箍筋架立起來的度縱向構造鋼筋。(引用自 網路)
一般梁鋼筋中,沒有設置通長鋼筋時,梁中部就需要設置架立筋來
通長筋
是梁鋼筋的一種知,通長筋源於抗震構造要求,這里「通長」的含義是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受拉承載力,以抵抗框架道梁在地震作用過程中反彎點位置發生變化的可能.
通長筋可分為受力筋和分布筋,兩者作用不同。
受力筋主要承受彎矩和剪力;分布筋作用主要是防止板面溫度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