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怎樣確定
鋼筋錨固的原則:(仔細看看吧)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1、 變截面柱牆插筋錨固為1.5Lae2、 牆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3、 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4、 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5、 上柱直徑大於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6、 頂層邊角柱外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也可採用12D(此時屋面樑上部彎折長度須為1.7Lae,避免節點頂部鋼筋擁擠)和1.5Lae+20D(當柱外側配筋率>1.2%)7、 頂層中柱12D,當直錨長度大於錨固長度時可採取直錨。8、 暗柱和牆頂層錨固為Lae (自板底)。9、 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牆樓板頂,能通則通,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10、 牆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11、剪力牆水平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面彎折。12、轉角剪力牆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1、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直錨時為>=Lae且>=0.5支座寬+5D。2、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彎錨時為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必須>=0.4Lae,這是對設計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此條件,須用較小規格鋼筋代替。3、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 Lae且>=0.5支座寬+5D。5、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6、屋面框架樑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樑上部縱筋配筋>1.2%)。7、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8、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樑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牆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9、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牆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牆內為LAE。10、側面構造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11、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12、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2,多出部分鋼筋彎折長度為15D。13、高低基礎梁低跨鋼筋伸入高跨內Lae。14、基礎梁底部負彎矩鋼筋自柱中心線向跨內延伸的長度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寬。15、基礎次梁無外伸時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基礎主梁)內為>=12D且>=支座寬1/2。基礎次梁下部鋼筋>=LA,外伸時上下部鋼筋彎折12D。16、板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為LA,底筋伸入支座內>=5D且到支座中心線。17、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上部鋼筋和中部鋼筋>=12D且到梁中心線,下部鋼筋伸到梁箍筋內側+彎折15D。18、筏板外伸時上下鋼筋彎折12D,U型封邊筋長度:筏板厚-2*保護層+2*12D。交錯封邊縱筋彎折長度:板厚1/2-保護層+75。19、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1且不少於2根。錨入梁內為LAE。柱樑相互關聯結構工程所需要計算的鋼筋量柱鋼筋計算和對量
『貳』 剪力牆與梁交叉時,鋼筋怎麼做是梁的鋼筋伸入剪力牆豎筋內側,還是剪力牆豎筋外側
這個得看梁與牆的寬度。如果是等寬,梁筋放牆豎筋內。如果非等寬就很好判斷了。
如果梁和牆同向,伸入錨固長度為直錨,為一個lae,如果梁和牆成90度,伸入牆內的總長度為一個lae。
剪力牆水平鋼筋彎折是在暗柱鋼筋內側這種做法。關於這種構造,G101圖集改過幾次,00G101沒明確,03G101放在內側,11G101放在外側。
轉角處一般放在內側,只有00G101丁字形放在外側。使用者應該也能體會到那種構造更優,而編平法的未必熟悉施工實際。剪力牆水平鋼筋彎折是在暗柱鋼筋內側優點有三:
一、節省鋼筋;
二、粘結連接效果更好;
三、更容易鋼筋控制長度。剪力牆水平鋼筋彎折放在暗柱鋼筋外側也不無道理,當剪力牆水平筋計入暗柱配筋率,剪力牆水平筋與暗柱箍筋一樣包住暗柱縱筋。
(2)柱樁和梁相交鋼筋如何彎曲擴展閱讀:
首先,暗柱不是剪力牆的支座,所以不存在錨入暗柱的問題。牆水平筋與暗柱是共同受力體,它們是組合構件,暗柱是牆身的豎向加強帶。
剪力牆水平筋加彎折不是錨固的需要,而是要形成收邊,所以,不管暗柱有多長,牆水平筋都需要彎折。端部直線加U型鋼筋組合其實也是彎折的另一種形式。
同理,牆水平筋一般置於暗柱縱筋外側,如伸入暗柱內側,水平筋需向內彎折,形成「頸縮」,反而不利於受力的。
『叄』 梁鋼筋伸入柱裡面叫錨固嗎梁鋼筋要伸入柱裡面多長才合格需要直角彎勾嗎
梁鋼筋伸入柱裡面叫錨固,梁鋼筋要伸入柱裡面≧錨固長度max(LaE,0.5hc+5d)(當支座寬內滿足直錨時);或者伸到柱外邊(柱縱筋內側)然後彎折15d且≧0.4LaE+15d(當支座寬內不滿足直錨時)。LaE的長度查11g101圖集。這是抗震的情況,非抗震去La。
鋼筋的錨固長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構件的受力鋼筋伸入支座或基礎中的總長度,包括直線及彎折部份。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的規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1/f2)×d。
式中:f1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2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不要直角彎勾。
(3)柱樁和梁相交鋼筋如何彎曲擴展閱讀:
具體規定
建築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混凝土結構構件應合理地選擇尺寸,配置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壞先於彎曲破壞,混凝土的壓潰先於鋼筋的屈服,鋼筋的錨固粘結破壞先於構件破壞。
無柱帽柱上板帶的板底鋼筋,宜在距柱面為2倍縱筋錨固長度以外搭接鋼筋,端部宜有垂直於板面的彎鉤。
底部框架抗震牆房屋樑的主筋和腰筋,應按受拉鋼筋的要求錨固在柱內,且支座上部的縱向鋼筋在柱內的錨固長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關要求了。
表示方法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6G101-1》(以下簡稱「平法」)以表格形式提供了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表、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表、受拉鋼筋錨固長度表、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表四個表格。
平法雖然不是規范,但這四個表格規定的以系數乘以鋼筋直徑得到鋼筋錨固長度的方法,簡單可行,得到了設計院的認可,施工下料和質量檢查都很方便。
設計圖紙上經常就把表格的相關內容作為設計對鋼筋錨固長度的設計要求,有的設計圖紙則規定,鋼筋錨固長度採用平法16G101-1的規定。
『肆』 抗拔樁檢測時樁頭鋼筋如何彎曲處理
一般不彎曲,直接焊接到鋼樑上。
『伍』 圓柱與框架梁相切,梁鋼筋在節點應如何處理,錨固長度怎麼算
【摘要】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中,常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1)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2)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問題;(3)樑柱節點箍筋施工問題;(4)屋面框架邊柱節點鋼筋錨固問題。消除樑柱節點處的施工問題,有利於保證和提高主體結構的施工質量
對於高層建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有關規范雖已有詳細規定,但仍有若干問題沒有
明確具體作法,例如:(1)雙向框架梁鋼筋同時穿過樑柱節點或高度相同的井字梁交叉點如何保證其保護層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結構設計的影響問題;(2)樑柱節點不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施工措施及其對設計的影響問題;(3)節點加密箍筋施工及其間距保證問題;(4)屋面樑柱節點處框架梁麵筋伸入框架柱的錨固長度與傳統施工逢留設位置相矛盾的問題等。上述問題在規范條文中沒有具體規定,也往往易被忽視,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本文結合華中首座3、4號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和現行有關規范進行討論。
1.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
1.1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1992)第3.5.8條、《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第5.5.2條、《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GBJ301-1998)第5.2.10條均規定: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樑柱允許偏差為±5mm。但在框架結構施工中,由於樓面標高是一致的,雙向框架梁同時穿越柱節點時,必然造成一側框架梁麵筋保護層偏大(往往會超過4cm)。井字架梁節點也有同樣問題,這些問題無法避免,但須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問題,由於一向框架梁麵筋需從另一向框架梁麵筋底下穿過,若該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麵筋無法直接綁扎到箍筋上,對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時高度可減小2-3cm(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時以哪一向為主,因保護層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減小,正截面受彎承載能力減小,設計時是否考慮了這種影響,另一方面構件表面容易開裂。
1.2防裂措施。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第9.2.4條規定: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於4cm時,應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
1.2.1框架角節點處的防裂措施:高層框架結構的頂層角節點處,由於鋼筋實際加工的原因,一般會出現角節點外側鋼筋保護層過厚的情況,此時應加設鋼筋網片,以提高角節點處的抗裂性(圖1)。
1.2.2梁邊與柱邊平齊時梁側的防裂措施:
框架柱與梁相交時,柱的縱筋必須包梁的縱筋,即梁的縱筋要在柱縱筋的內側。特別是當梁邊與柱邊平齊時,為保證柱的縱筋位置,梁的上下層外側縱筋到柱位時要沿水平方向稍加彎折,放在柱筋內側,這時要在彎折處加設附加 2�10 的鋼筋(圖2)。
2.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問題
2.1結構設計和施工中現實存在的問題。
金諾商廈工程中,柱使用C40及C45混凝土,本工程樓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C30,柱混凝土設計強度高於梁板。在高層建築設計中隨建築物高度增大,兩者的設計強度差距會更大。《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范》(JGJ3-2002)第13.5.7條規定:當柱混凝土設計強度高於梁、樓板的設計強度時,應對樑柱節點混凝土施工採取有效措施,雖未強調節點核心區混凝土強度等級要與柱相同,但無論樑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多少都要保證節點強度。兩者均旨在保證「強節點」的設計原則。
圖1樑柱角節點處的防裂措施
圖2梁邊與柱邊平齊時的梁側的防裂措施
2.2樑柱節點處混凝土施工的技術措施。
樑柱節點區與梁板分開澆築時,若現場沒有較嚴密的組織措施,接茬處易形成冷縫。為保證樑柱節點處混凝土的施工質量,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現實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盡量使程序簡化;施工單位也要充分領略設計意圖,科學合理的組織施工。
2.2.1在結構設計方面:對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的豎向和水平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進行合理取值。一是整個工程的豎向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種類不應過多,且與豎向構件截面的變化要錯層同步;二是水平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取值要符合規范要求,同時要與豎向構件相匹配,使實際施工簡單化,盡量減少樑柱節點區單獨澆注混凝土。
第二個……算不來
『陸』 基礎地梁鋼筋碰到支撐梁的立柱樁穿不過怎麼辦
基礎地梁鋼筋碰到支撐抄梁的立柱樁穿不過怎麼辦
答:看題應是基礎圍護中的「支撐梁的立柱」穿不過,還是支撐梁的立柱「樁」穿不過?是後者要問清此「樁」是工程「樁」?還是為基礎圍護支撐梁下立柱而設的「樁」?
我的意見:1、若問中「多」了一個「樁」字。另澆築立柱或設兩根臨時鋼柱取而代之。
2、若是此柱下「樁」是工程「樁」!方法同上處理。
3、若是為基礎圍護支撐梁下立柱而設的「樁」。應預留基礎地梁鋼筋了,待基礎圍護不起作用或不會發生危險時,再安裝基礎地梁鋼筋、澆築混凝土。
4、若上法多行勿通,比如原支撐梁長8米,再增設10米支撐梁下設柱。把原支撐梁長8米下的柱打掉。供參考。周密些,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