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筋混凝土施工工序
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
(一)鋼筋綁扎工藝流程核對鋼筋半成品→劃鋼筋位置線→運鋼筋到使用部位→綁扎基礎鋼筋(牆體、頂板鋼筋)→預埋管線及鐵件→墊好墊塊及馬凳鐵→隱檢。
(二)模板安裝工藝流程准備工作(確定組裝模板方案)→搭設內外支撐→安裝內外牆模板(安裝頂板模板)→合模前鋼筋隱檢→預檢。
(三)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作業准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築與振搗→養護。
四、鋼筋混凝土施工操作工藝
(一)鋼筋綁扎工藝
1、基礎鋼筋綁扎
(1)核對鋼筋半成品:按設計圖紙(工程洽商或設計變更)核對加工的半成品鋼筋,對其規格型號、形狀、尺寸、外觀質量等進行檢驗,掛牌標識。
(2)劃鋼筋位置線:按照圖紙標明的鋼筋間距,從距模板端頭、梁板邊5cm起,用墨斗在混凝土墊層上彈出位置線(包括基礎梁鋼筋位置線)。
(3)按彈出的鋼筋位置線,先鋪底板下層鋼筋,如設計無要求,一般情況下先鋪短向鋼筋,再鋪長向鋼筋。
(4)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綁扎時採用八字扣或交錯變換方向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5)底板如有基礎梁,可預先分段綁扎骨架,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
(6)基礎底板採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後,擺放鋼筋馬凳或鋼筋支架,(間距以人踩不變形為准,一般為1m左右1個為宜)。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7)基礎底板和基礎梁鋼筋接頭位置要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進行抽樣檢測。
(8)鋼筋綁扎完畢後,進行墊塊的碼放,間距1m為宜,厚度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
(9)根據彈好的牆、柱位置線,將牆、柱伸入基礎的插筋綁扎牢固,插入基礎深度和甩出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同時用鋼管或鋼筋將鋼筋上部固定,保證甩筋位置准確,垂直,不歪斜、傾倒、變位。
2、牆鋼筋綁扎
(1)將預埋的插筋清理干凈,按1:6調整其保護層厚度符合規范要求。先綁2~4根豎筋,並畫好橫筋分擋標志,然後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畫好豎筋分檔標志。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里,所以先綁豎筋後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牆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扎,豎筋搭接范圍內,水平筋不少於三道。橫豎筋搭接長度和搭接位置,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范要求。
(3)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和拉筋,以固定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支撐或拉筋可用φ6和φ8鋼筋製作,間距600mm左右,用以保證雙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4)在牆筋的外側應綁扎或安裝墊塊,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5)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畫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扎過梁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6)各連接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扎。
(7)配合其他工程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3、頂板鋼筋綁扎
(1)清理模板上的雜物,用墨斗彈出主筋,分布筋間距。
(2)按設計要求,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綁扎板底鋼筋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3)板底鋼筋綁扎完畢後,及時進行水電管路的敷設和各種埋件的預埋工作。
(4)水電預埋工作完成後,及時進行鋼筋蓋鐵的綁扎工作。綁扎時要掛線綁扎,保證蓋鐵兩端成行成線。蓋鐵與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綁扎。
(5)鋼筋綁扎完畢後,及時進行鋼筋保護層墊塊和蓋鐵馬凳的安裝工作。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如設計無要求時為15mm。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2. 地下室底板鋼筋構造請教
1、預留洞口的加強根據洞口尺寸大小,見11G101-3圖集大樣;
2、筏板梁吊筋專是要反扣。基礎梁屬通過承台時,底筋需要貫通。 梁端節點底筋伸入承台錨固是從承台邊緣算起,(本人一直要求自樁邊算起);
3、基本正確,板短向麵筋和梁的箍筋在一個水平面。
3. 鋼筋馬蹬製作
鋼筋馬凳的選材及製作形式應根據工程特點進行:
1、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於800mm)不宜用馬凳,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
馬凳鋼筋一般圖紙上不注,只有個別設計者設計馬凳,大都由項目工程師在施工組織設計中詳細標明其規格、長度和間距,通常馬凳的規格比板受力筋小一個級別,如板筋直徑ф12可用直徑為ф10的鋼筋做馬凳,當然也可與板筋相同。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米。不過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對待,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距離,如間距為@800*800,如果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馬凳間距則為@500*500。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採用直徑ф14,那麼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總之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如小於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於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總而言之,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馬凳高度=板厚-2*保護層-Σ(上部板筋與板最下排鋼筋直徑之和)。
2、馬凳筋的規格:
當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8;當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時,馬凳筋直徑可採用ф10;當200mm<h≤3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2;當300mm<h≤5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4;當500mm<h≤700mm時,馬凳直徑可採用ф16;厚度大於800mm最好採用鋼筋支架或角鋼支架。
3、
4. 樓層板鋼筋做法
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
根據按中國規范設計的典型框架內所能達到的最大層間容位移角,可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在考慮板筋參與梁端抗彎的同時,應注意參與受力板筋的錨固問題和板內與梁垂直方向橫向鋼筋的設置問題,以保證縱向板筋能有效的參與梁端抗彎。
對框架端節點來說,當直交邊梁的抗彎和抗扭剛度與縱梁相比不至於相差太多時,在端節點處仍然可以取梁每側六倍板厚作為板的有效寬度;但如果直交邊梁剛度偏弱,則板的有效寬度取值應相應減少。
(4)800厚底板鋼筋支架怎麼做擴展閱讀:
樓層板鋼筋設置要求規定:
1、當承重牆的間距不大時,如住宅的廚房間、廁所間,鋼筋混凝土樓板可直接擱置在牆上,不設梁和柱,板的跨度為2—3米,板厚度為70—80mm。
2、所有的板、肋、主梁和柱都是在支模以後,整體現澆而成。其跨度為1.7—2.5m,厚度為60—80 mm。
3、樓板為牆、柱水平方向的支撐及聯系桿件,保持牆柱的穩定性,並能承受水平方向傳來的荷載(如風載、地震載),並把這些荷載傳給牆、柱,再由牆、柱傳給基礎。
5. 地下室底板鋼筋構造請教
1、預留洞來口的加強根據洞自口尺寸大小,見11G101-3圖集大樣;
2、筏板梁吊筋是要反扣。基礎梁通過承台時,底筋需要貫通。 梁端節點底筋伸入承台錨固是從承台邊緣算起,(本人一直要求自樁邊算起);
3、基本正確,板短向麵筋和梁的箍筋在一個水平面。
6. 底板鋼筋綁扎規范
沒有專門的「鋼筋綁扎規范」,只有規范對鋼筋綁扎的要求。在施工規專范里有鋼筋綁扎的屬條文規定,在驗收規范里有鋼筋綁扎的合格標准。
板的鋼筋綁扎要求見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5.4.7條1、2、3、4、5各款。以及5.4節相關條文;
板的鋼筋綁扎容許誤差見GB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表5.5.3。
7. 鋼筋混凝土梁的製作過程(施工工藝和操作流程)
鋼筋綁扎工藝流程核對鋼筋半成品→劃鋼筋位置線→運鋼筋到使用部位→綁扎基礎回鋼筋(牆體答、頂板鋼筋)→預埋管線及鐵件→墊好墊塊及馬凳鐵→隱檢。
模板安裝工藝流程准備工作(確定組裝模板方案)→搭設內外支撐→安裝內外牆模板(安裝頂板模板)→合模前鋼筋隱檢→預檢。
混凝土施工工藝流程作業准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築與振搗→養護。
(7)800厚底板鋼筋支架怎麼做擴展閱讀:
鋼筋綁扎時,靠近外圍兩行的相交點每點都綁扎,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隔交錯綁扎,雙向受力的鋼筋必須將鋼筋交叉點全部綁扎。綁扎時採用八字扣或交錯變換方向綁扎,必須保證鋼筋不位移。
底板如有基礎梁,可預先分段綁扎骨架,然後安裝就位,或根據梁位置線就地綁紮成型。基礎底板採用雙層鋼筋時,綁完下層鋼筋後,擺放鋼筋馬凳或鋼筋支架,(間距以人踩不變形為准,一般為1m左右1個為宜)。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
8. 800厚的混凝土底板中間的架立筋是如何設置的
沒有強制性規定似乎,建議按照梅花形布置,能支撐住上下層鋼筋的穩定性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