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施工鋼筋的連接方式有幾種有什麼要求
鋼筋的連接方式有:焊接、機械連接、綁扎連接三種。
焊接連接常用的方法有:閃光對焊、電弧焊(包括幫條焊、搭接焊、熔槽焊、剖口焊、預埋件角焊和塞孔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埋弧壓力焊和電阻電焊等。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中,縱向鋼筋不宜採用焊接接頭。
機械連接有鋼筋套筒連接、鋼筋直螺紋套筒連接(包括鋼筋鐓粗直螺紋套筒連接、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套筒連接)等方法。目前最常見,採用最多的方式是鋼筋剝肋滾壓套筒連接。其通常適用的鋼筋級別為HRB335、HRP400、RRB400;適用的鋼筋直徑范圍通常是16-50mm;
鋼筋綁扎連接(或搭接),當受拉鋼筋直徑大於28mm、受壓鋼筋直徑大於32mm是,不宜採用綁扎搭接接頭,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培梁液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和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結構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均不得採用綁扎搭接接頭。
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構件同一截面內鋼筋接頭數應符合福建和規范要求。
在施工現場,應按國家現行標准抽取配物鋼筋機械連接接頭、焊接接頭試件作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應符合有關規程的規定。
『貳』 本人是水利專業,但是想知道環形基礎的配筋圖應該怎麼畫承重部分是不是混凝土那環向鋼筋的作用是什麼
如圖:
『叄』 鋼筋的綁扎有幾種方法分別是怎樣的
鋼筋綁扎有4種方法,具體如下:
一、板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畫線→綁板下受力筋→綁負彎矩鋼筋
2、清理模板上面的雜物,用粉筆在模板上劃好主筋,分布筋間距。
3、按劃好的間距,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布筋。預埋件、電線管、預留孔等及時配合安裝。雙向受力板,短方向鋼筋在下,長方向鋼筋在上。
4、在現澆板中有板帶梁時,應先綁板帶梁鋼筋,再擺放板鋼筋。
5、綁扎板筋時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6、在鋼筋的下面墊好砂漿墊塊,間距1.5m。墊塊的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要求時,板的保護層厚度應為15㎜,鋼筋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的要求與前面所述梁相同。
二、樓梯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劃位置線→ 綁梯板底主筋→綁梯板負筋筋
2、在樓梯底板上劃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線。
3、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
4、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三、柱子鋼筋綁扎工藝
1、 工藝流程:豎向受力筋連接→畫箍筋間距線→套柱箍筋→綁箍筋
2、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4、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四、梁鋼筋綁扎
1、工藝流程:模內綁扎:畫主次梁箍筋間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層縱筋→穿次梁底層縱筋並與箍筋固定→穿主樑上層縱向架立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向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
模外綁扎:畫箍筋間距→ 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鋪橫桿數根→穿主梁下層縱筋→穿次梁下層鋼筋→穿主樑上層鋼筋→按箍筋間距綁扎→穿次樑上層縱筋→按箍筋間距綁扎→抽出橫桿落骨架於模板內。
2、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3、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梁同時配合進行。
4、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5、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
(3)方環形鋼筋怎麼做擴展閱讀:
鋼筋綁扎前的質量驗收:
1、按設計要求和規范檢查已加工好的鋼筋規格、形狀尺寸、數量是否正確。
2、檢查牆柱鋼筋上的混凝土浮漿或其他污染是否清理干凈。
3、做好抄平放線工作,註明水平標高,彈出柱(暗柱)、門窗洞口、地梁、牆的外皮尺寸線及軸線控制線。
4、根據彈線,檢查鋼筋是否有偏位現象,若有偏位距離小於鋼筋直徑d,將偏位鋼筋按圖所示調整到正確位置,若偏位大於鋼精直徑d,則需報設計處理。
5、檢查牆柱豎向鋼筋露出部分接頭相錯距離是否滿足要求。
6、逐個檢查鋼筋電渣壓力焊和鋼筋直螺紋的接頭質量,若發現有不合格接頭,切掉重焊。
『肆』 鋼筋綁扎有幾種綁法
主要有五種類型:支柱鋼筋綁扎工藝,梁加固綁扎,板加固綁帶,樓梯加固綁帶和柱環綁扎。
1.柱鋼筋綁扎過程:根據圖紙所需的間距計算每根鋼筋繩圈的數量。環形肋條放置在下層的搭接接頭上,並且柱形桿被加強。在搭接長度內,搭扣不小於3搭扣應以立柱為中心。如果立柱的主肋與輕圓棒重疊,則角鉤應與模板成45°角,中間桿的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加固:框架樑上部的縱向加固應穿透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的長度延伸到中間節點,通過中心線的延伸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應使用樑上部縱肋的箍筋。捆綁。重疊處的箍筋鉤應在梁中交錯排列。環鉤為135°,直線部分為10d。如果製作箍,則單個焊縫的長度為5d。
3.板坯鋼筋綁扎:綁扎肋條時,使用卸扣或八字扣。除了兩個外肋的交叉點應該全部綁定之外,其他點可以交錯(雙向板交叉點必須全部綁定)。如果板是雙層鋼筋,則在兩層肋條之間應加鋼馬凳,以確保上鋼筋的位置。每個交叉點處都有負彎矩桿。
4,樓梯加固結扎線:根據主肋條的方向和分布肋條在設計圖紙上,繫上主肋條並繫上分布肋條,每個交叉處應綁扎。如果有樓梯梁,則系梁並首先系住肋骨。肋骨錨固在梁中。固定底板後,將梯子系在負鋼筋上。主肋,負肋的數量和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結扎:根據鐙骨的位置線已經拉出,嵌套的箍筋向上移動,從上到下捆綁,應繫上帶鉤環。箍筋垂直於主筋腱,箍筋和主筋腱的交叉點系在一起,主筋腱和鐙骨的非角部分的交叉點與梅花交織。箍筋的鉤子應沿著立柱的垂直條交錯排列並緊緊系在一起。
『伍』 分不清哪一種是板式,梁式,環式。求解釋,還有鋼筋各表示什麼側面的鋼筋就是側面的嗎
解釋最下邊一張吧,首先這是一個樁基礎,上部是一個承台,承台上面是地下室底板,底板上面是柱子。從最下面,墊層100mm,墊層上的100mm意思是樁基礎頂部伸入承台底部100mm,一般都是100mm且樁基礎鋼筋錨入承台,讓樁基礎與承台形成整體。承台外包的鋼筋是紫色的,分為4部分,左右部分採用套箍,就是最右上角小圖形,14mm鋼筋間距200,水平長度上下200用於綁扎,豎直長度根據承台高度定。上下兩部分採用直筋,就是一根筆直的鋼筋,筆直鋼筋端頭採用135°彎鉤表示斷面,不然看不出斷面。上面承台外包鋼筋就是附加面積20mm鋼筋間距150mm,與下面外包鋼筋是一樣的,只是下面鋼筋大小為22mm間距100。左右突出的部分為地下室底板,上層鋼筋通長並跨過承台鋼筋籠,下層鋼筋錨入承台30倍直徑長度,就是你問的豎著的彎鉤其實是鋼筋斷面,已經說了的,這是直筋端面的畫法,其實只是一根筆直的鋼筋。內部的綠色鋼筋具體的只有一個截面圖無法判斷是否為環形布置,也就是說和箍筋一樣一圈布置的,不過應該是環形布置,因為55根25mm鋼筋間距100mm的2號標志,只表示了下部的鋼筋3根,上部未表示,說明上部與下部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圈,水平的鋼筋一樣,在水平面上是一圈布置,如同箍筋一樣。中間附加的鋼筋網就不說了。
那麼整體就是承台鋼筋籠高度應減去樁基礎伸入100mm即1900高,鋼筋下料長度應除去保護層。承台內部為水平向和豎直向的環形鋼筋,外面是左側及右側外包套箍,上下層附加直筋層。承台中間綁扎雙向鋼筋網。 底板鋼筋為2層,上層鋼筋通長且跨過承台,位於承台鋼筋上部,下層鋼筋錨入承台30倍直徑長度。完成了。(承台鋼筋完成後,共6個面,保證每個面都是橫豎雙向的鋼筋,你仔細想一下。說白了,圖上面只是畫了承台的鋼筋籠和底板的上下面層鋼筋而已。)再補充解釋一下板式、梁實、環式吧,顧名思義,板式就是縱橫向雙向鋼筋綁紮成網;梁式就是縱向鋼筋外面採用箍筋綁扎;環式就是類似箍筋一圈布置,但是只是一個箍子,水平向和豎直向的環式鋼筋可以綁紮成一個長方體的鋼筋籠。
『陸』 11G101圖集中,大於800的剪力牆的洞的環向加強鋼筋是怎樣加啊,是什麼意思
11G101圖集中,大於800的剪力牆的洞的環向加強鋼筋是怎樣加啊,是什麼意思
答:用文字回答要寫清有專難度,還是請11G101-1圖集第屬78頁,剪力牆圓形洞口直徑大於800時補強縱筋構造 A-A剖告訴您:環形加強鋼筋如何加,牆體分布鋼筋如何布置。是什麼意思也知道了。今天「網路知道」又抽風了!圖片「上傳中」360°轉不停!就是不出圖!煩您自己翻翻書。或待「網路知道」抽風好了再補上。
『柒』 鋼筋配料程序是什麼
配料程序:看懂構件配筋圖→繪出單根鋼筋簡圖→編號→計算下料長度和根數→填寫回配料表→申答請加工。
鋼筋配料是根據構件配筋圖,先繪出各種形狀和規格的單根鋼筋簡圖並加以編號,然後分別計算鋼筋下料長度和根數,填寫配料單,申請加工.鋼筋配料是確定鋼筋材料計劃,進行鋼筋加工和結算的依據。鋼筋配料是根據構件配筋圖,先繪出各種形狀和規格的單根鋼筋簡圖並加以編號,然後分別計算鋼筋下料長度和根數,填寫配料單,申請加工.鋼筋配料是確定鋼筋材料計劃,進行鋼筋加工和結算的依據。
『捌』 建築扎鋼筋有幾種扎法
主要有五種類型:支柱鋼筋綁扎工藝,梁加固綁扎,板加固綁帶專,樓梯加固綁帶和柱環屬綁扎。
柱子鋼筋綁扎工藝
1、 工藝流程:
豎向受力筋連接→畫箍筋間距線→套柱箍筋→綁箍筋
2、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方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3、畫箍筋間距線:在立好的柱子豎向鋼筋上,按圖紙要求用粉筆劃箍筋間距線。
4、套柱箍筋: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先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然後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5、柱箍筋綁扎。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