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聯達剪力牆怎麼畫
問題一:求廣聯達達人這個剪力牆怎麼畫?在線等 點 定義-駭 剪力牆-點 暗柱--點 新建構建--點 新建參數化構建--出現一個對話框--選T型--輸入截面信息,確定
再輸入鋼筋信息。
問題二:廣聯達鋼筋算量中剪力牆橋擾怎麼繪制鋼筋 圖不太清楚。 是基礎插筋? 基礎插筋不用繪制。 標高吻合軟體自動計算的,只是要選擇相應的插筋形撫。
飄出來的80cm建議單構件。
問題三:廣聯達三排鋼筋的剪力牆怎麼畫? 你試試在剪力牆水平/豎向鋼筋前面的()內修改試試、通常軟體默認的是「2」即兩排、你修改之後看看是否能計算
問題四:剪力牆怎麼畫 廣聯達 把CAD圖導入到廣聯達,在端柱或者暗柱那裡的新建那裡點新建異型柱,然後點在CAD中繪制截面圖,然後跟著邊線畫就可以了,最後自己布鋼筋,這種方法的准確率最高,,只是有點麻煩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問題五:如圖,廣聯達這敏攜旦段要怎麼畫?這段是筏板基礎出來到剪力牆 手算或者自定義牆
問題六:廣聯達剪力牆與暗柱的繪制 1、剪力牆畫的時候要把暗柱包裹,包括突出的那塊暗柱也要包隱毀裹住;
2、因為導入圖形算量時,一般不導入暗柱,如果不繪制剪力牆,內外牆無法區分,外牆不封閉,建築面積、散水等構件無法智能布置,房間不能布置,套定額時,工程量表達式不好選擇;
問題七:剪力牆外側縱筋有附加筋,廣聯達怎麼繪制?求高人指點謝謝拜託 在屬性中其他鋼筋里輸剪力牆的附加筋,很簡單的,你這個長度長度知道了,有垂直加強筋和水平加強筋,你這個屬於垂直加強筋,輸上間距就可以了!
問題八:廣聯達這種剪力牆該怎麼輸入,怎麼畫 這個很好畫,拐點部位按暗柱處理
問題九:廣聯達圖形算量中畫的剪力牆怎麼帶剪頭 表示牆體的起點至終點方向,按下鍵盤的shite鍵即可顯示
問題十:在廣聯達鋼筋算量里這個剪力牆怎麼繪制 無圖無真相。
② 鋼筋標注中,X,Y分別代表哪個方向,是Y代表受力筋方向嗎
X是垂直向,Y是水平向,是與測量的坐標系一樣。
板底鋼筋:短邊的鋼筋在下。
板頂鋼筋:短邊的鋼筋在上。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mm。
(2)鋼筋算量里牆體如何顯示方向擴展閱讀:
鋼筋綁扎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產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按國家建築結構設計規范的強制要求布設、不用經設計人員重新計算的配筋,就是構造配筋,如單向受力板中長向配筋、柱子核心區加密等牆拉筋:是構造柱與牆體的拉結鋼筋,保證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牆體能連接成整體,不至於甩出後傷人。
③ 鋼筋算量怎麼算,我想知道步驟,手工的
鋼筋計算公式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箍筋計算按照凈跨算
梁的支座不計算箍筋
計算通長鋼(貫通筋)的時候梁的一端有柱那還有一端是牆的話鋼筋需要錨固
錨固的長度與支座的寬度有關系,兩端不一定長度相等
箍筋計算按照凈跨-50*2計算
中間有柱時扣柱,計算方法同上一條
結構各類構件的連接關系問題,也就是誰時誰的支座的問題
基礎是柱、牆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為支座。
縱向鋼筋錨入支座;橫向鋼筋(箍筋)不進支座,進入支座也是構造要求不是受力要求。柱、牆進入支座的插筋之箍筋不起箍筋作用,只起穩定作用,只要一個大的方框箍就行,真正上面柱中起箍筋作用時需要隔一拉一。梁進入支座時也是縱筋進入,但連梁到了頂層要求箍筋進入支座,因為頂層連樑上部受力筋在表皮,錨固不可靠,要靠箍筋把它約束住,不崩出去。
梁箍筋的計算長度是每跨的凈跨長減去100MM,也就是說,梁的箍筋是從柱邊50MM開始布置的,柱中不布置梁箍筋,但柱箍筋必須布置且加密; 這一點在中國抗震設計規范中有明確規定;
梁鋼筋的錨固問題只與 梁下部存不存在支座 有關,與支座究竟是 柱還是牆或者是其他主梁 無關;
梁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長度問題與梁的類型(框架梁\次梁)和支座類型(邊支座\中支座)有關;
框架梁在邊支座的錨固長度是0.4倍LAE(LAE為一個錨固長度)+彎鉤15D(D為鋼筋直徑);如果邊支座的寬度本身不小於鋼筋的一倍錨固長度,框架梁的鋼筋則可以不必彎鉤進行直錨,但此時直錨長度必須不小於一倍錨固長度;框架梁底筋在中支座的的錨固長度為一倍LAE,面部通長筋在跨中1/3區域內連接(冷接或焊接或機械連接),須滿足連接長度規范;
次梁在邊支座的錨固長度是直段12D+彎鉤15D,在中支座的錨固長度是12D; 記住了,這就是框架梁與次梁的區別;
關於梁中架立筋\構造腰筋\抗扭腰筋的連接長度,是一般人容易出錯的一個問題:梁中架立筋和構造腰筋的連接長度不論什麼梁一律是15D,抗扭腰筋的方式同梁中主筋一樣,遵守受力主筋的連接規范;
主梁箍筋的加密長度問題,一般人只知道是梁高的1.5倍,此識有誤.實際是,一級抗震結構,主梁箍筋加密長度是梁高的2.0倍,二三四級抗震結構,才是梁高的1.5倍.
算量方法:
一、梁
(一)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二、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一)、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1、角柱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1)、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2)、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2、邊柱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3、中柱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第五章 常見問題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北科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北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鋼筋計算公式
鋼筋抽樣常用公式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 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 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 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 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 柱
(一) 、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 、中間層
一、柱縱筋
1、 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柱頂部第一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 彎錨(≤Lae):梁高-保護層+12d
直錨(≥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 V8.1中,處理同上。
四、 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 、附加鋼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 (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第五章 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④ 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中牆鋼筋如何分內側及外鋼筋呢
1、內、外抄側鋼筋型號、規格相同---沒法區分。
2、內、外側鋼筋型號、規格不同---畫完後匯總計算,在報表中選擇按構件分類,一目瞭然。
假如你一定要分開,有兩種辦法:
1、手算,這個你應該能區分。
2、廣聯達輸入時直徑不要變,但型號改變,這樣計算匯總後其不影響工程量,又能區分,例如:本來是內外側均為直徑16的二級鋼,你在輸入時把外側輸入成直徑16的三級鋼。這樣就行了。
輸入舉例:原來(2)B12@200,你區分是這么輸入(1)C12@200+ (1)B12@200。
⑤ 廣聯達鋼筋算量中怎樣識別內外牆
識別內外牆需要CAD草圖中的牆體屬性裡面區分了內外牆,或者籠統識別完以後在把外牆選中編輯屬性改成外牆。
⑥ 剪力牆配筋怎麼看
問題一:pkpm中怎麼看剪力牆配筋 上面是暗柱配筋,指一端配筋總和,下面是水平鋼筋,地上部分里結果沒有後頭的數字,指的是指定間距內,雙側水平筋配筋總和,比如H1.5,指定間距200,那麼雙側配筋總和150,水平筋直徑10就夠了
問題二:pkpm satwe 中剪力牆計算配筋 H0.9-18(雙側/m)是什麼意思,該怎麼配,詳細點告訴下哈,大蝦們,謝謝!!! H是horizon的縮寫,即水平方向。
H0.9的意思就是水平方向配筋,為間距范圍內雙側配筋總配筋面積為0.9平方厘米。
間距范圍是可以在總參數中調整的,我記得默認是200毫米。(當然如果你實際配筋間距和設置的不同,計算的時候換算一下就是了。)
也就是說,200范圍內2根鋼筋截面積一共0.9平方厘米,每根鋼筋截面積要達到45平方毫米。直徑8的鋼筋截面積為50.3平方毫米,所以配[email protected] 即可。
後面的18是豎直方向配筋,表示每米長度范圍內,雙側總配筋面積要求達到18平方厘米,也就是單側900平方毫米。例如你可以配[email protected] ,鋼筋配筋面積為每米1026平方毫米。
既然存在豎直方向的受力筋,說明這是擋土牆。
需要注意的是,SATWE模塊不能進行裂縫計算,所以這個計算結果是沒有考慮裂縫情況的。而擋土牆配筋往往是裂縫控制,尤其通常還要控制到0.2的裂縫寬度。
因此,這個豎向鋼筋的計算結果僅能作為參考,建議還是手算或者用其他軟體驗算裂縫配筋。
問題三:在圖紙上如何區分剪力牆和砌體牆? 罰施平面圖上,剪力牆是黑色圖案填充的(同砼柱子圖案),砌體牆不用圖案填充。結施平面圖上剪力牆有代號編號,砌體牆沒代號,僅有輪廓虛線。
問題四:剪力牆邊緣構件如何根據SATWE計算結果配筋? 假設此樓層為構造邊緣構件,剪力牆厚度為200,
剪力牆顯示「0」是指邊緣構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慮構造配筋(此時按照高規表7.2.16來配),當牆柱長小於3倍的牆厚或一字型牆截面高度不大於800mm時,按柱配筋,此時表示柱對稱配筋計算的單邊的鋼筋面積。
水平鋼筋:H0.8是指Swh范圍內的水平分布筋面積(cm2),Swh范圍指的就是Satwe參數中的牆水平分布筋間距,是指的雙側的,先換算成1米內的配筋值,再來配,比如你輸入的間距是200 mm ,計算結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為了把cm2轉換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 所以配8@200面積250>200 滿足要求了! (剪力牆厚度為200,直徑8間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為排數*鋼筋面積/牆厚度*鋼筋間距)。
豎向鋼筋:計算過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樣是指雙側,除以2就是250mm2,Φ[email protected] (面積251mm2)足夠。
Satwe參數中的豎向配筋率是可根據工程需要調整的,當邊緣構件配筋過大時,可提高豎向配筋率。
剪力牆邊緣構件中的縱向鋼筋間距應該和箍筋(拉筋)的選用綜合考慮 一般情況下,牆的鋼筋為構造鋼筋,不過在屋面層短牆在大偏心受壓下有時配筋很大
牆豎向分布筋配筋率0.3%進行計算是不對的。應該填0.25%(或者0.20%)。如果填了0.3%,實際配了0.25%,則造成邊緣構件主筋配筋偏小。牆豎向分布筋按你輸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輸入的鋼筋間距根據計算結果選筋。
規范規定的:剪力牆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級時均不應小於0.25%,四級和非抗震設計時均不應小於0.20%,此處的「配筋率」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牆為例,每米的配筋面積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 ,雙排筋,再除以2,每側配筋面積為250mm2 ,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積為251mm2 ,剛好滿足配筋率要求。
至於邊緣構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計算結果裡面的第三項:「梁彈性撓度、柱軸壓比、牆邊緣構件簡圖」 一項裡面的「邊緣構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現異常配筋,比如配筋率過大的情況,就用第十五項:「剪力牆組合配筋修改及驗算」一項進行組合牆配筋計算,
(As=2440,1440可能不正常,As=939,452正常)
第十五項 : 當然還要滿足規范要求,《高規》7.2.17和7.2.18條規定。
一般可採用SATWE計算結果裡面的第二項的配筋文件(但要復核SATWE計算結果裡面的第三項里的邊緣構件計算面積),將構造配筋部分刪除,剩下很少的計算配筋,對應牆體編號配筋即可。
H1.5-4.5:1.5是牆水平分布筋的面積cm2,4.5是地下室外牆或人防外牆豎向鋼筋的面積cm2。
剪力牆配筋輸出符號說明: * * Dt,Dl --- 牆厚度、長度(m) * * aa --- 牆一端鋼筋合力點到邊緣的距離(mm) * * As --- 牆一端暗......>>
問題五:如何識別建築平面圖中的剪力牆 磚混結構中,外牆及樓梯間還有室內的主牆都 是受力牆。框架結構中只有剪力牆是受力牆,至於識別,最好是看圖紙,剪力牆有特殊標識的,再就是經驗
問題六:怎麼在圖紙上看剪力牆有多厚 看剪力牆的斷面圖,配筋圖都可以看見牆體的厚度。
問題七:剪力牆配筋圖怎麼看啊?圖上哪個是箍筋,哪個是拉筋?還有這個暗柱在暗柱定點陣圖上的Lc=600是什麼意思? 鋼筋上有彎鉤的就是箍筋,一個鋼筋兩頭彎的是單肢箍,兩個彎頭在一起的就是四肢箍。
一點一點的是主筋,拉筋不畫的要看圖紙說明的(拉筋就是水平筋,長度到牆的兩端)Lc=600就是超出丁緣構件部分的長度。
問題八:如何根據SATWE計算結果配剪力牆鋼筋 假設此樓層是不是加強層,剪力牆厚度為200,問題如下:1.剪力牆下面的「H0.8」根據幫助文件那裡說是指Swh范圍內水平分布筋面積,我想問問「Swh范圍內」是不是指SATWE參數設置裡面的「牆水平分布筋間距」?同時這個面積是指兩側的吧? 假如是,那根據「H0.8」我�[email protected] (面積為392,我在SATWE裡面設置牆水平分布筋間距為200的),這樣對嗎? 兩側面積加起來低於0.8cm2呀!!!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該怎麼配!2.我找了半天都沒見到豎向分布鋼筋的計算結果面積,我想問是不是剪力牆上面顯示「0」表示暗柱按構造配筋,那麼牆的豎向分布鋼筋面積就按照SATWE參數設置裡面的「牆豎向分布筋配筋率0.3%進行計算」?計算過程是不是:1000X200X0.3%=600mm2,這樣那配 Φ[email protected] (面積為628)這樣對嗎? 或者我的想法是錯誤的,那該怎麼計算牆的豎向分布鋼筋H0.8是指Swh范圍內的水平分布筋面積,Swh范圍指的就是Satwe參數中的牆水平分布筋間距,是指的雙側的,那麼單側就是0.8/2=0.4cm^2,而一根8為0.503,已遠大於0.4,所以Φ8@200足夠,不必加大。豎向:計算過程是:1000X200X0.3%=600mm^2,但同樣是指雙側,除以2就是300mm^2.Φ[email protected] (面積393mm^2)足夠,而不需要Φ[email protected] (面積為628)。根據satwe的說明書,關於邊緣構件的豎筋面積,是應該以「牆邊緣構件簡圖」為準的,而「混凝土構件配筋簡圖」中的相應結果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直接使用。
問題九:1剪力牆鋼筋布置圖紙怎麼看. 題問1剪力牆,意思是問1片牆肢,是吧。先在牆柱定位平面圖上看,指定某牆的編號,它一般都有兩個邊緣構件,標有名稱,記住這個名稱代號,之後,在「牆柱配筋大樣圖」上查到這個名稱的大樣表,上面就是它的配筋大樣。表格各欄有豎向分布筋直徑、間距;水平分布筋直徑、間距;拉鉤直徑、間距;邊緣柱縱筋直徑、根數、和箍筋及拉鉤筋的直徑、間距及箍筋的套法示意簡圖;以及邊緣構件的尺寸Lc等具體數字。
值得提醒的是 1.邊緣構件陰影區的箍筋沒有加密區,全高一樣的較密;2.邊緣構件陰影區的拉鉤筋的間距是和箍筋一樣的(不同於牆身的拉鉤);3.水平分布筋通常是包圍著這個牆肢的,有搭接,有收頭無所謂『錨固』。
問題十:這是一剪力牆的SATWE配筋計算結果,請問如何根據計算結果配筋? 表示剪力牆一端暗柱的實際配筋總面積。同柱子配筋一樣!~
⑦ 廣聯達鋼筋算量繪制坡屋面中梁、板、牆最簡單的操作步驟,及各構件如何調
梁,可以通過修改梁段屬性。。定義梁起始端和末端的標高。。畫成斜梁
板,專可以通過三點定義斜板。。屬。先畫一塊整板,從屋面頂端分割。。。定義斜端標高。。
牆,把板。。斜坡畫好了過後。。直接把牆布置上去,在「平齊板頂」。。。牆就OK了
⑧ 廣聯達在畫剪力牆的牆鋼筋時,是怎麼表示水平筋以及豎向鋼筋
對牆的配筋,圖紙上會有明確的說明,水平筋是什麼,垂直筋是什麼,一般就在結構牆圖的下部,在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裡面,定義構件的時候就可以看見,要求輸入水平筋和垂直筋了,直接按照圖紙輸入就好了!
⑨ 廣聯達鋼筋算量畫圖的步驟是什麼啊
1、首先打開cad軟體,繪制一條多段線,作為鋼筋。
(9)鋼筋算量里牆體如何顯示方向擴展閱讀:
為了提高作圖速度,用戶最好遵循如下的作圖原則:
1、作圖步驟:設置圖幅→設置單位及精度→建立若乾圖層→設置對象樣式→開始繪圖。
2、繪圖始終使用1:1比例。為改變圖樣的大小,可在列印時於圖紙空間內設置不同的列印比例。
3、當處理較小區域的圖案時 ,可以減小圖案的比例因子值 ;相反地 ,當處理較大區域的圖案填充時 ,則可以增加圖案的比例因子值 。
4、為不同類型的圖元對象設置不同的圖層、顏色及線寬,而圖元對象的顏色、線型及線寬都應由圖層控制(BYLAYER)。
5、需精確繪圖時,可使用柵格捕捉功能,並將柵格捕捉間距設為適當的數值。
6、不要將圖框和圖形繪在同一幅圖中,應在布局(LAYOUT)中將圖框按塊插入,然後列印出圖。
7、對於有名對象,如視圖、圖層、圖塊、線型、文字樣式、列印樣式等,命名時不僅要簡明,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以便於查找和使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