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變截面梁(梁高不同)的鋼筋怎麼布置
變截面梁(梁高來不同)的鋼筋布源置方法如下:
當現變截面梁的受力鋼筋與梁平行時,應沿梁長度方向配置間距不大於200mm且與梁垂直的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且單位長度內的總截面面積不宜小於板中單位長度內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
變截面梁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
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布置變截面梁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
變截面梁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
B. 梁的下部縱向鋼筋錨固長度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的規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L=a×(f1/f2)×d。
式中:f1為鋼筋的抗拉設計強度; f2為混凝土的抗拉設計強度; a為鋼筋外形系數,光面鋼筋取0.16,帶肋鋼筋取0.14; d為鋼筋的公稱直徑。
另外,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於25mm時,錨固長度應再乘1.15的修正系數。在地震區還應根據抗震等級再乘一個系數:抗震等級一、二級時系數為1.15;三級時系數為1.05;四級時系數為1.0。混凝土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於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
(2)梁跨中鋼筋的長度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1、鋼筋錨固長度規范:在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揮不出其全部作用。因此,高於Ⅲ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Ⅲ級鋼筋即可。
2、當梁較高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φ6或φ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C. 梁底有2排鋼筋,每排4根,怎麼放 二排鋼筋是梁的總長度多少
梁底有2排鋼筋,每排4根,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二排鋼筋按梁的總長放,兩端錨固在柱、梁內。二排鋼筋與一排鋼筋間距為主筋保護層厚度的尺寸。
D. 梁鋼筋怎麼布置
問題一:梁鋼筋怎麼布置的 10分 KL117的集中標注雖然標注了2Φ25的通長筋+2Φ12的架立筋,但跨中上部有原位標注4Φ25,那就應該按原位標注4Φ25配筋,實際上沒有了2Φ12的鋼筋。至於打上的括弧,不符合11G101上的規則,應該由設計人解釋清楚,既不照101標注又無注釋,就是設計是失誤。
問題二:這個梁的鋼筋是怎麼布置的?中間那個216+114怎麼布置? 支座兩側各一根16,中間一根14,長度為梁凈跨三分之一
問題三:圖上樑截面鋼筋怎麼布置 通長鋼筋3根28,因為全長是4支箍筋,所有還要在中部加上一根12的鋼筋,這樣才能把箍筋的角部架起來。
梁兩端上部配10根28,分2層,上層鋼筋7根,下層鋼筋3根。
梁兩端的鋼筋中有3根和中部的通長鋼筋是一樣的,你想想怎麼能把箍筋架起來就行了。
中部的直徑為12的鋼筋和兩端的其中架箍筋的那個28的鋼筋採用搭接,搭接長度看圖集和規范。
問題四:大梁鋼筋如何布置 一般情況下,
下部是受拉主筋,上部是受壓主筋,箍筋抗剪
問題五:這個梁,鋼筋怎麼布置 意思你要看懂平法,然後剖面就自然會畫了
問題六:11G101中梁鋼筋布置求解 問題1: 還有1-1中集中表述的2C25是通長鋼筋,在梁的上部角上;
問題2: 原味標注的鋼筋是包含貫通鋼筋。 不為什麼,是規定;
問題3 :不用分辨遠點標注的鋼筋是否輸入貫通鋼筋,必須包含貫通鋼筋。
問題七:廣聯達中如何查看梁的鋼筋布置形式 如果你想直觀一點,就在匯總計算後,查看鋼筋三維來觀看。還有可以通過「編輯鋼筋」來查看鋼筋信息。
問題八:主次梁鋼筋上部筋如何布置 主次樑上部齊平的啊,高度不一樣,次梁是放置在主樑上面的,上部鋼筋就按丹一樣的布置撒,滿足間距要求和保護層就可以了,具體施工上你就不用考慮了,施工方自己曉得怎麼處理
問題九:梁鋼筋2Φ22;3Φ22+6Φ25 3/3/3,怎麼布置 你給的信息,是看不出這鋼筋是集中標注還是表示通長筋
頂鋼筋,2根22
底鋼筋分三排,有下向上依次是 3根25 3根25 3根22
問題十:鋼筋混凝土框架梁如何布置鋼筋,上下布置的鋼筋分別起到什麼作用,請舉例說明?謝謝! 這樣吧 我系統的給你講解下吧 首先梁的鋼筋分為以下幾種
貫通鋼筋、架立鋼筋、彎起鋼筋、吊筋、縱向受力鋼筋、箍筋、腰筋。
1.貫通鋼筋、分為上部貫通和下部貫通、主要目標是提升連續梁的整體性屬於構造鋼筋!
上部貫通鋼筋:受上部壓力、負彎矩、局部受剪力、在特殊條件下受扭。
下部貫通鋼筋:受彎(拉力)、支座反力、特殊條件受扭。
架立鋼筋:主要和箍筋形成鋼筋骨架的構造鋼筋。(簡支梁)。位於梁的上部外邊緣。
其主要承載上部壓力、特殊條件受扭。(簡支梁沒有負彎矩)。
彎起鋼筋:主要承受正負彎矩和剪力、彎起鋼筋是最經濟的鋼筋在最少配筋滿足最大需求。
分為上部區域:主要承受負彎矩、上部壓力。彎起區域:主要承受斜剪力、和混凝土存在有機結合防止裂縫。中間下部區域:主要承受彎矩。(也是主要承受橫向扭力的鋼筋之一)
吊筋是將作用於混凝土梁式構件底部的集中力傳遞至頂部,是提高梁承受集中荷載抗剪能力的一種鋼筋,形狀如元寶,又稱為元寶筋。
主要承受剪力(連續梁支座處)或者是主次梁交接處。
縱向受力鋼筋:位於梁底部!主要承受梁的彎矩(拉力)。也是計算設計的主要鋼筋之一。
箍筋:和受力鋼筋、架立鋼筋形成鋼筋骨架瞞住其整體性的鋼筋。
主要承受剪力、橫向扭轉、因為它的重要性所以在交接處都設有箍筋加密。是良好的解決彎起鋼筋計算麻煩的設計問題的鋼筋。
腰筋:主要是防止混凝土開裂的構造鋼筋、當梁的高度大於800時設立。
E. 主梁與次梁之間鋼筋的錨固(彎錨)長度怎樣確定
鋼筋錨固的原則:(仔細看看吧)1、梁受拉鋼筋在端支座的彎錨,其彎錨直段≥0.4laE,彎鉤段為15d並應進入邊柱的「豎向錨固帶」,且應使鋼筋彎鉤不與柱縱筋平行接觸的原則(邊柱的「豎向錨固帶」的寬度為:柱中線過5d至柱縱筋內側之間);2、受力縱筋在端支座的錨固不應全走保護層的原則,當水平段走混凝土保護層時,彎鉤段應在盡端角筋內側「扎入」鋼筋混凝土內; 3、當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錨固時,縱筋應過中線+5d且≥Lae的原則; 4、梁受拉縱筋受力彎鉤為15d、柱偏拉縱筋彎鉤、鋼筋構造彎鉤為12d的原則;5、牆身的第一根豎向鋼筋、板的第一根鋼筋距離最近構件內的相平行鋼筋為牆身豎向鋼筋與板筋分布間距1/2的原則;6、當兩構件配筋「重疊」時不重復設置且取大者的原則;7、節點內鋼筋錨固不應平行接觸的原則。1、 變截面柱牆插筋錨固為1.5Lae2、 牆上柱縱筋錨固為1.6Lae3、 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4、 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錨固為1.2Lae5、 上柱直徑大於下柱時應將下層柱的連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連接位置下移。6、 頂層邊角柱外側鋼筋全部伸入梁板內,長度為梁底以上1.5Lae。也可採用12D(此時屋面樑上部彎折長度須為1.7Lae,避免節點頂部鋼筋擁擠)和1.5Lae+20D(當柱外側配筋率>1.2%)7、 頂層中柱12D,當直錨長度大於錨固長度時可採取直錨。8、 暗柱和牆頂層錨固為Lae (自板底)。9、 框支柱部分縱筋延伸到上層剪力牆樓板頂,能通則通,彎錨部分伸入梁或板內Lae10、 牆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長度取定:當滿足直錨時為LAE,當不能滿足直錨時為伸至端柱對邊加彎折15D,平直段長度須>=0.4LAE11、剪力牆水平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面彎折。12、轉角剪力牆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1、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直錨時為>=Lae且>=0.5支座寬+5D。2、樓層框架梁鋼筋端支座採用彎錨時為伸至柱縱筋內側+15D彎折。平直段長度必須>=0.4Lae,這是對設計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此條件,須用較小規格鋼筋代替。3、框架梁中間支座伸入支座內>= Lae且>=0.5支座寬+5D。5、樓層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鋼筋伸入高跨梁內為1.6Lae。6、屋面框架樑上部鋼筋在端支座的彎折長度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樑上部縱筋配筋>1.2%)。7、井字梁、次梁和純懸挑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直錨長度為15D.弧形次梁下部鋼筋伸入支座為Lae。8、純懸挑梁、井字梁和次樑上部鋼筋以及連梁端部為小牆肢時的上下鋼筋取值同樓層框架梁。9、連梁滿足直錨時伸入牆內的長度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撐及斜向交叉構造鋼筋錨入牆內為LAE。10、側面構造筋的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均為15D,當梁側面為抗扭腰筋時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鋼筋。11、梁架立鋼筋的搭接長度為150。12、基礎梁外伸時鋼筋彎折長度為12D,無外伸時為梁高1/2,多出部分鋼筋彎折長度為15D。13、高低基礎梁低跨鋼筋伸入高跨內Lae。14、基礎梁底部負彎矩鋼筋自柱中心線向跨內延伸的長度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寬。15、基礎次梁無外伸時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基礎主梁)內為>=12D且>=支座寬1/2。基礎次梁下部鋼筋>=LA,外伸時上下部鋼筋彎折12D。16、板上部鋼筋伸入支座內為LA,底筋伸入支座內>=5D且到支座中心線。17、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上部鋼筋和中部鋼筋>=12D且到梁中心線,下部鋼筋伸到梁箍筋內側+彎折15D。18、筏板外伸時上下鋼筋彎折12D,U型封邊筋長度:筏板厚-2*保護層+2*12D。交錯封邊縱筋彎折長度:板厚1/2-保護層+75。19、梁腋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梁下部縱筋根數-1且不少於2根。錨入梁內為LAE。柱樑相互關聯結構工程所需要計算的鋼筋量柱鋼筋計算和對量
F. 請教下一根梁按構造配筋要怎麼配置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直線,一根一根畫,細心,認真。標注位置,對齊,統一美觀。不重不漏。 集中標注 井字... 一般都是按構造配。 Satwe 參數中的豎向配筋率是可根據工程需要調整的,當邊緣構件配 ...
G. 跨度5米的大梁怎麼配鋼筋
1、混凝土強度等級C25,梁截面240×500,縱筋二級鋼(HRB335),箍筋一級鋼(HPB235)。
2、樑上部縱筋2根直徑10mm鋼筋;梁下部縱筋5根直徑25鋼筋分兩排布置,下排3根,上排2根;梁側面設置4根直徑10mm腰筋(梁兩側各設置2根),用直徑6mm間距300拉筋拉結;箍筋直徑8mm間距150梁全長布置。
梁中一般配製下面幾種鋼筋:縱向受力鋼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鋼筋、縱向構造鋼筋。
1、縱向受力鋼筋
縱向受力鋼筋的數量一般不得少於兩根(當梁寬小於100mm時,可為一根)。當混凝土強度等級大於或等於C25時,保護層厚度為25mm。
2、箍筋
箍筋主要是承擔剪力的,直徑不小於6mm,箍筋直徑尚應不小於d/4(d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最大直徑)。
3、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與梁軸線的夾角(稱彎起角)一般是45°;當梁高h>800mm時,彎起角為60°。
H. 梁中拉筋如何設置急!!!謝謝拉
1.貫通筋是指貫穿於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力鋼筋。
有個通長鋼筋與貫通筋有點區別,通長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段內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採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架立筋是構造配置的非受力鋼筋,主要是用於固定箍筋和受力筋位置的,當配置有負筋時,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的跨中,兩端與負筋來搭接,但也可以是貫通全梁,一般在梁的上部。
2.構造筋是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按規范要求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
3.附加筋是按結構或構造的要求,在特定部位附加的加強鋼筋。如:集中力處抗剪作用的吊筋或附加箍筋,洞口周圍補強的附加綁扎短鋼筋,現澆板轉角處的抗裂的輻射筋等都是屬於附加筋。
腰筋是縱向構造鋼筋,在梁腹板(粱高減去樓板厚度)高度大於等於450mm的時候,需要配置腰筋。腰筋沿梁高兩側布置。平法中表示用G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