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圖紙的識圖技巧有哪些
鋼筋識圖要學習平法11G101-(1、2、3)及《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你可從陳達飛編著的「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釋疑解惑」這書開始學起。
鋼筋平法標注
平法標注法---梁(03G101 平面標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鋼筋的錨固長度
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錨固長度在101-1.3.4圖集中總分兩種:非抗震與抗震,內容是不同的。
選擇錨固長度的前提條件是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抗震等級,然後參照鋼筋種類決定。
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於250mm。
非框架梁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12d;非框架梁包括:簡支梁;連系梁;樓梯梁;過梁;雨蓬陽台梁;但不包括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圈樑懸挑梁和基礎梁另有規定。
當邊柱內側柱筋頂部和中柱柱筋頂部的直錨長度小於錨固長度時,可向內或向外側彎12d直角鉤。
當柱牆插筋的豎直錨固長度小於規定值時,需按照101-3圖集32頁右下角的表或45頁右上角的表加彎直角鉤。
框架樑上下縱筋及抗扭腰筋和非框架樑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
加15d直角鉤。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
縱向受拉鋼筋的綁扎搭接長度是以錨固長度為先決條件,再根據縱向鋼筋搭接接頭的面積百分率給出3個修正系數來計算。
在任何情況下搭接長度不得小於300mm。
搭接長度與搭接位置是兩個概念,不可混為一談,各類構件各有具體要求。
保護層問題
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前提條件是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
保護層厚度在圖紙的結構說明頁中均有詳細規定。
一般情況下,無墊層基礎是70mm;有墊層基礎是35mm,柱是30mm,梁是25mm,板是20mm,薄板是15mm,圖紙中均有具體規定。
通常,鋼筋工在綁扎大梁時,在梁下部縱筋之下,必須要墊好保護層,合理的保護層材料是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用大塊石子墊也是常有的事,上級允許時,可用25mm的鋼筋頭垂直墊在主筋下,最好用16或18mm的鋼筋頭斜著墊在大梁的箍筋下面。
圈樑的保護層,一般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因為木工在支模時在圈樑鋼筋上行走,事先墊了保護層更加容易跺倒箍筋。
板的保護層是最不容易保證的,如果按照合理的混凝土施工規程,鋼筋工應當事先把板的鋼筋保護層用混凝土墊塊或塑料卡墊好,但是,各個工地不一定都是規范的,好多工地,混凝土工以及其它各個工種的人員都在已經綁紮好的鋼筋上踩踏,這時,鋼筋工完全有理由不給墊保護層,因為保護層墊起之後,更容易使綁紮好的鋼筋網被踩得亂七八糟,不好修正,這時應由混凝土工隨打隨墊才對。
架立筋
以前的架立筋與現在的架立筋,其意義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以前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縱筋,現在的架立筋是指梁的上部中間連接負彎矩筋的連接筋,在復合箍筋的內上角處,其非抗震搭接長度為150mm。
主筋
主筋以前是指梁的下部縱筋,板的下部縱筋,柱的立筋,樓梯板的下部縱筋,主筋的名稱已經過時,內容已經變得含糊不清,今已減少了這樣的稱呼。
彎起筋
自從推廣《平法》以來,彎起筋已經很少採用,但在個別的設計中依然可見,其要點是彎起角度,斜長的計算和減延伸率。
腰筋
腰筋包括兩種,構造腰筋和抗扭腰筋,不同點是作用不一樣,構造腰筋用G打頭,抗扭腰筋用N打頭,構造腰筋的錨固長度為15d,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與下部縱筋相同。
腰筋位置的計算,是以該梁所含板的下皮到梁的下部第一排縱筋之間均分間距,而不是按梁的上下縱筋之間來分或按梁高來分。
負彎矩筋
一般框架梁端部負彎矩筋的錨固長度為:0.4laE加15d直角鉤。
負彎矩筋位於第一排的取1/3凈跨度ln,位於第二排的取1/4凈跨度ln,但是其值要取左右兩個跨度值之大的應用,這是理解負彎矩筋的關鍵點。
梁下部縱筋
框架梁下部縱筋,即以前所指的主筋,是鋼筋作用的重點,其錨固長度是0.4laE加15d直角鉤,
非框架梁的下部縱筋的錨固長度是12d,滿足12d可不做彎鉤。
箍筋
箍筋計算應以內皮尺寸為准,這樣不易出錯。
箍筋的彎鉤角度和彎鉤長度分抗震與非抗震,框架與非框架。
非抗震又非框架的樑柱箍筋,可以執行以前的現定,鉤長按直徑6;8;10分別取50mm;60mm;70mm,可不做135度角,即可以做成90度彎鉤。這一說法有待探討。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必須執行《平法》,必須做成135度的彎鉤。
框架和抗震用的樑柱箍筋,其鉤長為10d與75mm中之大值。
即如箍筋直徑為6mm,鉤長為75mm,直徑為8mm鉤長為80mm,直徑為10mm,鉤長為100mm,依此類推。
箍筋按內皮尺寸下料時應加延伸率,加3d較准。
復合箍筋
復合箍筋分重疊復合與大小復合,現在要求大箍套小箍,不提倡重疊復合,但是,重疊復合也有其應用的場合與好處。
按內皮尺寸,首先減去下角主筋的兩個半徑,再除以主筋之間的空數
之後再乘以所要箍住主筋的空數,最後再加上主筋的兩個半徑。注意空數的空是多音字,在此所用的是4聲是空格的空,不是1聲空間的空,是段的意思。
箍筋加密
在框架及有抗震要求的樑柱中,凡在受拉縱筋綁扎搭接范圍內的箍筋應加密。
在框架柱中,在底層的基礎頂面及嵌固部位之上的柱凈高度的下1/3內須加密,在除底層下部外,底層上部和以上各層的柱凈高度的1/6內及不小於500mm的范圍內的箍筋要加密。
框架柱箍筋在穿越各梁板中均要加密。
在梁中,箍筋加密區位於受剪力最大處,在梁端支座里皮50mm處起往梁中間方向算。
在框架梁中,分抗震強度等級一級和二至四級來決定箍筋加密區的范圍,分2倍梁高和1.5倍梁高兩個數值,最小不得小於500mm。
在主次梁交叉處的主樑上,有附加箍筋也需加密,單側加密區的計算從距次梁邊的50mm處算起,一個次梁寬度加上一個主次梁底皮的高差。其加密值為箍筋直徑的8d,且不大於100mm。
吊筋
吊筋的全高度應設置到主梁的最下層縱筋處或者二排縱筋處。
吊筋的上平直部分的長度為其直徑的20d。
吊筋的下平直部分的長度為次梁寬加兩個50mm。
吊筋的斜長按梁高,當梁高小於800時為45度角,當梁高等於或大於800時為60度角。
45度角時,用其直角邊乘以根號2,即乘以1.414系數,當為60度角時,用其直角長邊乘以1.155系數。
吊筋下料時需減延伸率。
筋
又叫小拉鉤,其鉤長與彎鉤角度同箍筋的彎鉤。
拉筋必須鉤住箍筋並緊靠梁或柱的縱筋。
柱內復合箍筋可全部採用拉筋。
梁中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間距的2倍,一般為400mm。
梁中拉筋多於兩排時,其位置應上下相互錯開。
拉筋的計算不同於箍筋,應按內皮尺寸計算,按箍筋內皮尺寸再加上兩個箍筋直徑才對。
板主筋
板主筋的錨固長度為直徑的5d,且不小於板厚。
板主筋的第一根起算位置是,距梁邊上下縱筋連線1/2板主筋間距。
板主筋間距過密時,可以跳綁,即綁扎梅花扣。但板邊的兩排必須綁扎全扣。
板扣筋
板扣筋的直角鉤只減上邊保護層,通常減20mm,下邊可直接立在模板上。
板扣筋在重疊時,有一個綁扎次序問題是必須注意的,同綁扎梁鋼筋一樣,先綁扎主梁方向的後綁扎次梁方向的,這樣才不至於使扣筋加高一層,造成上邊的保護層減小或者沒有了。
搭接位置
主要是指綁扎搭接,關於搭接位置,各種構件各有各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論。有些重要構件,當受力縱筋直徑超過規定值,16或22或25或28時,就不允許綁扎搭接而只許機械連接,甚至不允許出現連接點。
鋼筋在各構件中各部位的物理作用,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受拉作用,其次起受剪作用,受剪其實是受拉的一種變形,再次起受扭作用。
鋼筋的接頭,是這根鋼筋的薄弱點,往壞處想,便是危險點或者是事故點,所以要格外加小心,要注意,要把這個不良點放在不吃勁的地方。鋼筋的接點,一不能放在受拉最大處,二不能放在受剪處,三不能放在受扭最大處。
正彎矩梁的凈跨度中段下部三分之一是受拉最大部位,越*近跨中受拉力越大;凈跨度距支座的三分之一區段內是受剪最大部位而且越*近支座受剪力越大;凈跨度下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近支座這兩小段受拉力最小受剪力也最小,所以這里被確定為連接區,跨中上部受拉力最小,也被確定為連接區。負彎矩梁即反梁的受力道理與此相反,遇到反梁,您就倒過來思索,在腦子里過電影,便一目瞭然,如101-3《筏型基礎》裡面的基礎梁則是。
在連接區,如果只有兩根縱筋,我想可以把搭接頭設在同一區段內,把錨固長度乘以1.6系數,即按100%接頭面積百分率來取,如果超過4根筋,最好是隔一搭一或隔三搭一,搭接修正系數取1.4或1.2。
至於柱子鋼筋的搭接部位,首先區分是什麼柱,對於框架柱,要執行101-1圖集,只要是「非連接區」,便可搭接。非連接區便是箍筋的加密區,在底層,不一定是一層有可能是地下室,柱凈高度下部三分之一,在底層柱凈高度上部的六分之一及以上各層柱凈高度*近上下兩頭的六分之一不小於500mm范圍,都是箍筋加密區也是非連接區。
箍筋加密區等於非連接區是柱子偏心受拉力的集中處,鋼筋連接點是薄弱處,所以這兩處不可共存,文字理論之要領其實也很簡單。
至於構造柱和普通柱,搭接位置就在嵌固部位之上,不適用於101圖集。
剪力牆鋼筋的搭接與眾不同,豎向鋼筋的搭接分兩種類型,一二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大於28時的搭接頭需要錯開,中間隔500mm;三四級抗震和鋼筋直徑小於28時的搭接頭可在同一區段內,搭接長度均為錨固長度的1.2倍。
原位標注
相對於集中標注而言,是集中標注的具體補充與細化。當這兩種標注發生矛盾時,通常是以原位標注為准,但是從安全起見,還是鋼筋多多益善。
值得注意的是,當原位標注負彎矩筋時,已經包含了樑上部的貫通縱筋在內,這一點在圖紙上常常發生混淆,設計者最容易糊塗,施工者千萬馬虎不得,有疑問時,直接去問設計師最好,或者寧可多用鋼筋也要確保工程質量免除後患。
錨固搭接
見101-1第35頁右上角圖,此構造做法的目的是要保證支座內受力縱筋的凈距不小於25mm,從而保證縱筋在支座內有一定的握裹力,這一點很重要,通常不按此法施工而是直接在支座內搭接是錯誤的,應該加以改正。
至於那個1:12斜度,是否可以考慮不打彎,直接插入,因為那個彎度太小,不易彎准,當角度彎不準時反倒影響了質量,如果不打彎,幹活可就省事多了,此事也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如果支座兩邊縱筋直徑相同,最好是直接通過,不在支座內設接頭,想設接頭時,最好是把接頭設在凈跨度中的三分之一與四分之一之間的區段處隔一搭一。
彎折弧度
實踐證明,鋼筋設計彎鉤,往往事與願違,本來是想增加錨固堅固的程度,其結果是在陡彎處,鋼筋內部結構已被破壞,陡彎處的內部出現了看不見的裂紋,成為了新的薄弱點,當鋼筋受到極限應力時,最容易在彎點斷裂,所以在《平法》中,一再強調採用彎折半徑4d;6d;8d,而不是彎折直徑,確有一定的道理,不可輕視。
在縱向受力鋼筋端頭的彎鉤成型時,在鋼筋彎曲機上切不可加擋板,而且中心卡樁要用粗一些的,中心卡樁用直徑35mm以上的,寧可讓其彎度大些。
但是,箍筋的角就成為新的問題了,普通箍筋倒是沒的說,只是加密箍筋,是起受剪作用的,角度彎的不陡,會縮小縱向鋼筋在構件中的截面尺寸,角度彎的過陡,也存在上述的破壞作用,解決的辦法,只有犧牲保護層,把箍筋做得大一些。此事也有待於探討。
鋼筋常用的分類
鋼筋種類很多,通常按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一)按軋制外形分
(1)光面鋼筋:I級鋼筋(Q235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 10mm,長度為 6m~12m。
(2)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
(4)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二)按直徑大小分:鋼絲(直徑 3~5mm)、細鋼筋(直徑 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 22mm)。
(三)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235/370級);Ⅱ級鋼筋(335/510級);Ⅲ級鋼筋(370/570)和Ⅳ級鋼筋(540/835)
(四)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 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混凝土保護層
混凝土保護層是為了防止鋼筋生綉,保證鋼筋與混凝土之間有足夠的粘結力,因此在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必須有足夠的厚度的混凝土保護層。
(一)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
是指從受力鋼筋的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如無設計要求,要符合表 2-1的規定,且不小於受力鋼筋的公稱直徑。」
表 2-1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備註:
1)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 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 70mm。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表中相應數值減 10mm,且不應小於 10mm。梁、柱中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不應小於 15mm。
2)處於一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 C20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數值減少 5mm;處於二類環境且由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當表面採取有效保護措施時,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一類環境數值取用。預制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 10mm;預制肋形板主肋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按梁的數值取用。
3)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 40mm,時對保護層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處於二、三類環境中的懸臂板,其上表面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
4)軟體默認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梁為 25mm,柱為 30mm,板和牆為 15mm,基礎底板為 35mm,構造柱和圈過梁為 25mm。
(二)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
一、表示室內正常環境;
二、a表示室內潮濕環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b表示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露天環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境;
三、表示使用除冰鹽的環境,嚴寒和寒冷地區冬季水位變動的環境,濱海室外環境;
四、海水環境;
五、受人為或自然的侵蝕性質物影響的環境。
註:嚴寒或寒冷地區的劃分應符合國家現行標准《民工建築熱工設計規程》JGJ 24的規定。
(三)特殊條件下的混凝土保護層
1.一類環境中,設計使用年限為
100年的結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按表中數值增加 40%;當採取有效的表面防護措施時,混凝土保護層可適當減少。
2.三類環境中的結構構件,其受力鋼筋宜採用環氧樹脂塗層帶肋鋼筋。
3.對有防火要求的建築物,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4.處於四、五類環境中的建築物,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5)L φ8@100/200 L表示螺旋箍筋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
B(bottom)表示梁底部鋼筋或下部通長鋼筋。
T(top)表示梁頂部鋼筋或上部通長鋼筋。
㈡ 關於鋼筋圖紙怎麼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五、 標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N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縱向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兩個側面共配置2根12的縱向構造筋(腰筋),每側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構造筋的意思!
7
沒有標注N 的就是構造鋼筋G,G是15D,N是LaE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節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下部鋼筋不論分排與否,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標注梁的下部縱筋時可以不輸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在軟體中是如何實現03G101-1中關於支座錨固的判斷呢?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 ≤800mm 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
㈢ 鋼筋圖紙怎麼看懂
鋼筋圖紙主要看鋼筋尺寸,結構尺寸,設計要求的保護層厚度,設計沒有要求時根據不同部位規范要求的保護層厚度,然後看鋼筋方向,麵筋縱橫鋼筋哪個在上哪個在下。最後就是根據結構形式及規范要求,下料的時候斷筋位置的確定,搭接長度的預留都要根據現場施工方法是單面搭接焊,雙面搭接焊或者套筒機械連接等來確定預留搭接長度等。
㈣ 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從哪裡看
家裡最近裝修,這么熱的天真是個麻煩事兒啊!有經驗的裝友們給點意見,我可不想跑來跑去的!!
㈤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如何計算,如何用圖形表示
鋼筋混凝土保來護層如源何計算,如何用圖形表示?
答:見截圖:鋼筋混凝土保護層不是通過計算,而是根據混凝土結構的環境類別、結構構件:板、牆;梁、柱;設計使用年限及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及基礎底面鋼筋與有無墊層來決定的。
㈥ 建築測鋼筋保護層怎麼測
樓板超厚及保護層不足引起樓板表面裂縫出現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麼? 答:高層建築現澆框架結構的梁、板構件,一般配筋較密和鋼筋直徑較大,樓板多為雙層配筋,板內預埋的設備管線較多,且管經較粗。在施工中,容易產生樓板超厚或樓板鋼筋的保護層不足引起板面開裂的現象。 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 在設計和施工中,由於對梁、板鋼筋之間或梁板鋼筋與預埋管線之間的排列考慮不周和布置不當,致使樓板上皮鋼筋極容易被抬高至接近或甚至超出板面標高位置。如按樓板的設計厚度施工,則造成樓板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度不足,致使在樓板表面出現沿板上皮鋼筋走向的收縮裂縫。此外,在澆灌混凝土時標高控制不準確,混凝土坍落度過大,也致使樓板產生超厚或混凝土保護層不足面出現表面收縮裂縫。 樓板兩面裂縫的防治措施: 施工前,首先要綜合審查施工圖,查清鋼筋和預埋管線的配置層次、直徑、走數量等與樓板設計厚度的關系,從設計方面消除造成樓板超厚的因素;施工中,嚴格按照鋼筋、設備綜合翻樣圖和合理的鋼筋、管線的鋪設順序施工;澆灌樓板混凝土前,用水平儀分區測設出樓板澆灌面標高志。 如樓板混凝土保護層不足而出現表面收縮裂縫,可在混凝土初凝前採用人式進行壓抹,使之吻合。如在混凝土終凝後出現收縮裂縫,可採用灌漿方法灌嚴。如保護層不足,在不影響設計和使用情況下,再加抹一層水泥砂漿處理,以彌補保護層厚度的不足。
㈦ 橋梁圖紙鋼筋保護層在哪裡
在基礎里。
護欄的基礎鋼筋,護欄與下面的路面或者橋面是有固定連接的,連接的地方就需要在混凝土裡預埋鋼筋的。應該在基礎里。從受力角度來說的,總的原則就是讓主要鋼筋能夠充分受拉。對於板來而言,分單向板和雙向板雙向板不說,雙向受力,就單向板而言,短向為主要受力方向,所以要把短向鋼筋放在外側,增大有效截面高度,也符合設計計算時的保護層厚度。對於基礎,因長方向沖切面積范圍以外的反力較大,通常也是長向的配筋面積也較大,應放在外側,也就是基礎底板下部。
㈧ 如何看懂鋼筋圖
問題一:鋼筋圖紙怎麼可以快速看懂?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email protected] /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email protected] /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email protected] (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email protected] (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銷沒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礎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談凳――□―――――――――――□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N......>>
問含斗旅題二:怎麼看結構鋼筋圖 鋼筋圖紙上表示有幾種:1,梁(主,次梁,地梁,圈樑)2,柱(受力柱,構造柱)3,板(單向板,雙向板)一般單向板我們接觸得很少,如果你想更好的對鋼筋了解,我希望你在鋼筋工綁扎時一定要多多留心,在拿著圖紙去結合,學得更快。如果想進一步對鋼筋計算掌握,必須要熟悉鋼筋101圖籍。
1梁的表示方法,370*400,2Φ20+3Φ2穿 2/3;4Φ25,Φ[email protected] /200;表示梁的截面寬是370,高是400,上層鋼筋有三根,從左到有依次是Φ20,Φ25,Φ20,第二層鋼筋有兩根,分別是Φ25,Φ25,如果沒有後面的2/3,那麼就把5根鋼筋同時綁扎在第一層,Φ8為箍筋,加密區為100,非加密區是200,要注意梁的保護層厚度,一般圖紙說明上有要求。如果梁中有構造筋,注意擺放的位置和搭接長度,一般構造筋的搭接長度是150,學習的過程一定要與實際相結合。
問題三:如何快速看懂鋼筋圖紙?怎麼綁怎麼算長短 在立面、平面、斷面構造圖中,都標注了鋼筋編號,按照鋼筋編號在鋼筋圖表中即可查到每根鋼筋的長度、形狀,長短以圖紙標注尺寸為准,僅計算鋼筋中軸線憨長度,不考慮接焊重合長度,不考慮彎折延長長度,綁扎原則,只要鋼筋有交叉,交叉處均應綁扎
問題四:鋼筋圖紙怎麼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email protected] /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⑵ φ[email protected] /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⑶ φ[email protected] (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⑷ φ[email protected] (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二、 樑上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樑上支座處)
⑴ 2Φ20 表示兩根Φ20的鋼筋,通長布置,用於雙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為通長,4φ12架立筋,用於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鋼筋上排為4Φ25,下排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鋼筋,兩根在角部,兩根在中部,均勻布置。
三、 梁腰中鋼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兩側的構造鋼筋,每側兩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兩側的抗扭鋼筋,每側兩根Φ18。
四、 梁下部鋼筋表示方法:(標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內。
⑵ 6Φ25 2/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兩排鋼筋,上排筋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兩排筋,上排筋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長布置。
五、 標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斷面寬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寬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鋼筋。
φ[email protected] /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樑上皮標高。
鋼筋混......>>
問題五:怎麼樣快速學我看懂鋼筋圖紙 看懂鋼筋施工圖應該系統的學習,循梗漸進。先從最基礎的入手吧。比較簡單的就是03G101-2(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看懂以後就開始看04G101-4(現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這個看懂以後就看最經典的03G101-1(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剪力牆,框支剪力牆結構),當然如果以上幾本都看懂了,又有一定的結構基礎,剩下的就可以不分順序看了,結合結構受力原理及構造措施剩下的幾本都可以慢慢看懂。最後推薦你一本08G101-11 ( G101系列圖集施工常見問題答疑圖解),這本可以解答你上面的疑難問題,幫助你理解。
問題六:如何看懂鋼筋圖紙 拿著鋼筋圖紙到施工現場去對照實物學習效果最好、最快。
問題七:如何看鋼筋布置圖 鋼筋混凝土構件圖示方法中鋼筋的標註:
一般採用引出線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兩種標注方法: 1。標注鋼筋的根數、直徑和等級 : 3Ф20
3:表示鋼筋的根數
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20:表示鋼筋直徑
2。標注鋼筋的等級、直徑和相鄰鋼筋中心距 Ф8 @ 200:
Ф:表示鋼筋等級直徑符號 8:表示鋼筋直徑 @:相等中心距符號
200:相鄰鋼筋的中心距(≤200mm) 各類鋼筋的表示方法 1. 梁箍筋
梁箍筋包括鋼筋級別、直徑、加密區與非加密區間距及肢數。箍筋加密區與蜚 加密區的不同間距及肢數需用斜線/分隔;當梁箍筋為同一種間距及肢數時,則不需用斜線;當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箍筋肢數相同時,則將肢數注寫一次;箍筋肢數應寫在括弧內。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加密區間距為100,非加密區間距為200,均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8,加密區間距為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為150,兩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表示間距不是用@,而是用-。
當抗震結構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結構中的各類梁採用不同的箍筋間距及肢數時,也用斜線/將其分隔開來。注寫時,先注寫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數、鋼筋級別、直徑、間距及肢數),在斜線後注寫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間距及肢數。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0;梁的兩端各有13個四肢箍,間距為15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四肢箍。 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為Ⅰ級鋼筋,直徑φ12;梁的兩端各有18個四肢箍,間距為120;梁跨中部分,間距為200,兩肢箍。 2. 樑上部貫通筋或架立筋
樑上部貫通筋或架立筋根數,應根據結構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數等構造要求而定。注寫時,須將架立筋寫入揣號內。
例:2B22用於雙肢箍;2B22+(4A12)用於六肢箍,其中2B22為貫通筋,4A12為架立筋。
當梁的上部和下部縱筋均為貫通筋,且各跨配筋相同時,此項可加註下部縱筋的配筋值,用分號;將上部與下部縱筋的配筋值分隔開來。
例:3B22;3B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3B22的貫通筋,梁的下部配置3B20的貫通筋。 3. 梁支座上部縱筋
當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例:梁支座上部縱筋注寫為6B25 4/2,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B25,下一排縱筋為2B25。 注意:上述表示中25與4/2之間有一個空格,這個空格不可忽略,否則將出現錯誤。 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角筋寫在前面。 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縱筋,2B25放在角部,2B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應注寫為2B25+2B22。 當梁中間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支座的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去不注。 4. 梁下部縱筋
當下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例:梁下部縱筋注寫為6B25 2/4,則表示上一排縱筋為2B25,下一排縱筋為4B25,全部伸入支座。
注意:上述表示中25......>>
問題八:怎樣看懂鋼筋圖紙? 速度上網下載我所給你的資料吧。看看,能不能看懂會學會它。
這個不難的。
注意追問一次,可以再發你其它哦。
問題九:如何看懂鋼筋圖紙――平面圖 一、圖示方法及作用
假想用一水平的剖切面沿門窗洞的位置將房屋剖切後,對剖切面以下部分所做出的水平剖面圖,即為建築平面圖,簡稱為平面圖。它反映出房屋的平面形狀、大小和房間的布置,牆(或柱)的位置、厚度和材料,門窗的類型和位置等情況。這是施工圖中最基本的圖樣之一。
一般地說,房屋有幾層,就應畫出幾個平面圖,並在圖的下方註明相應的圖名,如底層平面圖、二層平面圖……等等。此外還有屋面平面圖,是房屋頂面的水平投影,一般可適當縮小比例繪制(對於較簡單的房屋可不畫出)。習慣上,如上下各層的房間數量、大小和布置都一樣時,則相同的樓層可用一個平面圖表示,稱為標准層平面圖。如建築平面圖左右對稱時。亦可將兩層平面畫在同一個圖上,左邊畫出一層的一半,右邊畫出另一層的一半,中間用一對稱符號作分界線,並在圖的下方分別註明圖名。有時,根據工程性質及復雜程度,可繪制夾層、高窗、頂棚、預留洞等局部放大平面圖。如建築平面較長較大時,可分段繪制,並在每個分段平面的右側繪出整個建築外輪廓的縮小平面,明顯表示該段所在位置。平面圖上的斷面,當比例大於1:50時,應畫出其材料圖例和抹灰層的面層線。如比例為1:100~1:200時,抹灰層面層線可不畫,而斷面材料圖例可用簡化畫法(如磚牆塗紅色,鋼筋混凝土塗黑色等)。
二、圖示內容
1.表示牆、柱、墩、內外門窗位置及編號,房間的名稱或編號,軸線編號。
2.注出室內外的有關尺寸及室內樓、地面的標高(底層地面為0.000)。
3.表示電梯、樓梯位置及樓梯上下方向及主要尺寸。
4.表示陽台、雨篷、踏步、斜坡、通氣豎道、管線豎井、煙囪、消防梯、雨水管、散水、排水溝、花池等位置及尺寸。
5.畫出衛生器具、水池、工作台、廚、櫃、隔斷及重要設備位置。
6.表示地下室、地坑、地溝、各種平台、閣樓(板)、檢查孔、牆上留洞、高窗等位置尺寸與標高。如果是隱蔽的或在剖切面以上部位的內容,應用虛線表示。
7.畫出剖面圖的剖切符號及編號(一般只注在底層平面)。
8.標注有關部位節點詳圖的索引符號。
9.在底層平面圖附近畫出指北針(一般取上北下南)。
10.屋面平面圖一般內容有:女兒牆、檐溝、屋面坡度、分水線與落水口、變形縫、樓梯間、水箱間、天窗、上人孔、消防梯及其它構築物、索引符號等。
以上所列內容,可根據具體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取捨。
三、圖示實例
現以圖3.2.11所示的平面圖為例,說明平面圖的內容及其閱讀方法。
1.從圖名可了解該圖是屬哪一層的平面圖,以及該圖的比例是多少。本例畫的是底層平面圖,比例是1:100。
2.在此底層平面圖形外,畫有一個指北針的符號。說明房屋的朝向。從圖中可知,本例房屋座北朝南。
3.從平面圖的形狀與總長總寬尺寸,可計算出房屋的用地面積。
4.從圖中牆的分隔情況和房間的名稱,可了解到房屋內部各房間的配置、用途、數量及其相互間的聯系情況。
5.從圖中定位軸線的編號及其間距,可了解到各承重構件的位置及房間的大小。本例的橫向軸線為1~9,豎向軸線為A~E。其中 為A軸線後的第一條附加軸線。
6.圖中注有外部和內部尺寸。從各道尺寸的標注,可了解到各房間的開間、進深、外牆與門窗及室內設備的大小和位置。
(1)外部尺寸:為便於讀圖和施工,一般在圖形的下方及左側注寫三道尺寸:
第一道尺寸,表示外輪廓的總尺寸,即指從一端外牆邊到另一端外牆邊的總長和總寬尺寸。
第二道尺寸,表示軸線間的距離,用以說明房間的開間及進深的尺寸。本例房間的......>>
問題十:怎麼樣才能看懂圖中的配筋等級? 看看圖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