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12m鐵塔基礎鋼筋怎麼算

12m鐵塔基礎鋼筋怎麼算

發布時間:2023-08-06 17:02:25

『壹』 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量如何計算

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量計算方法:根據基礎配筋圖紙、所採用的圖集、分布計算,也可以利用配筋軟體計算,根據工程基礎配筋預算單計算。

一、區分計算規則

1、根據現澆、預制構件分別進行計算,並考慮鋼種和規格,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質量計算工程量,單位為噸。

2、計算時須考慮鋼筋塔接長度,如未規定塔接長度,則已包括在鋼筋損耗率之內注意不再單獨計算塔接長度。

3、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按個進行計算。

二、預應力筋計算要求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須另行計算。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長度增加0. 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共增加0.3m計算。

2、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自錨時應將長度增加0. 35m。

3、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時,如孔道長不超過20m,則計算時增加鋼筋長度1m;如超過20m,則長度增加1.8m;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應將計算長度增加0. 35m。

三、彎鉤長度

1、Ⅰ級鋼筋末端設置大於90°彎鉤時,圓弧彎曲直徑應大於2.5倍鋼筋直徑,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3倍鋼筋直徑。

2、HRRB335級與HRB400級鋼筋彎弧內徑不小於4倍鋼筋直徑。

3、考慮彎起增加值,通過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的差值進行計算。

四、箍筋長度

1、使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彎曲直徑不應大於受力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倍箍筋直徑。

2、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其彎鉤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計算時可按構件斷面外周長加上增減值取值。

五、錨固修正

1、HRB335、HRB400及RRB400級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將其錨固長度乘以修正系數1.1;如有環氧樹脂塗層,則乘以1.25。

2、如錨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鋼筋直徑3倍且設置箍筋時,修正系數可以取0.8,但須檢驗錨固長度是否小於250mm,並檢驗縱向受壓筋錨固長度不小於受拉筋錨固長度的0.7倍。

(1)12m鐵塔基礎鋼筋怎麼算擴展閱讀:

鋼筋工程量計算規則

一、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制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二、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三、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硅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貳』 鋼筋計算公式大全

鋼筋計算公式大全如下:

一、柱鋼筋

1、柱縱筋單根長度=柱基礎內插筋+柱凈高+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搭接個數。

2、柱箍筋:單根長度=(b-2c+h-2c)*2+2* max(10d,75)。

5、架立筋單長=凈跨長-凈跨長/3*2+150*2。

6、箍筋單長(2肢箍)=(長-2保+寬-2保)*2+2* max(10d,75)。

7、側面縱向鋼筋(腰筋)。構造筋長度(G打頭的鋼筋)=凈跨長+2*15d。抗扭筋長度(N打頭的鋼筋)=凈跨長+2*錨固長度。

8、拉筋: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

9、附加吊筋:吊筋單根長度=次梁寬+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當主梁高≤800時,吊筋角度為45度;當主梁高>800時,吊筋角度為60度。

10、屋面框架梁屋面樑上部通長筋=總凈跨長+左錨固+右錨固+搭接長度*搭接個數。

『叄』 基礎中的承台和承台梁的鋼筋量如何計算

承台:橫向底筋長度=橫向尺寸-保護層厚度

豎向底筋長度=豎向尺寸-保護層厚度。

承台底筋根數=(平面尺寸-保護層厚度)÷間距+1。

(鋼筋長度×鋼筋根數×單位重量)×承台個數=鋼筋總重量

承台梁便是在承台為樁的時候,在樁口起的地梁,一般比承重梁配比高,結構要求高。它的作用是為了承受上面巨大的荷載,加強基礎的整體性,承台一般應用於高層建築的基礎結構中。承台板便是在地梁之上的板,和周圍的地面一體,上面素灰抹平。

(3)12m鐵塔基礎鋼筋怎麼算擴展閱讀

獨立基礎承台,可以分解為兩部分,基礎大腳(長方體)和四稜台(斜面)。

四稜台體積公式:

①、[S上+S下+√(S上×S下)]*h /3 (可以用於四棱錐)

[上面面積+下面面積+根號(上面面積×下面面積)]×高÷2

②、(S上+S下)*h/2 (不能用於四棱錐)

(上面面積+下面面積)x高÷2

第②個最簡便的公式,可以把正方體當作四稜台驗證。

注意:如果把 四棱錐 可以看成 上面面積為0的四稜台,第①個公式仍然可以用,但是四棱錐不能用第②個公式。

⑴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⑵獨立基礎墊層模板

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

⑶獨立基礎體積

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

⑷獨立基礎模板

獨立基礎模板=各層周長×各層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6)槽底釺探工程量

槽底釺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積計算。

『肆』 怎樣計算一根鋼筋的重量

鋼筋計算重量的方法:

長度×單位重量=重量

假如:一根9米長的、直徑為12mm的鋼筋,它的重量是多少:

有2種計算方式:

第一種:

9米×0.888Kg/米=7.992Kg

『伍』 如何計算工程鋼筋用量

如何計算工程鋼筋用量
一般結構設計會給出構件的配筋,按圖上的配筋(鋼筋直徑,長度,密度)可以直接算出鋼筋的用量,用噸表示。比如,長為10米,直徑為8的鋼筋,計算過程為:0.25*pi*8^2*10*7.85*10^3=8.88kg.
怎麼計算鋼筋用量和重量
假定一平方(1米*1米)的面積,根數1/0.2+1=6,雙向12根布置,雙層24根,單根長1米,1平方米內鋼筋長度為:24米,單位重量:0.395kg/m,9.48kg/雞方米,206平方米。總鋼筋重量為:206*9.48=1952.88kg。希望對你有幫助。
給出鋼筋配筋圖,怎麼計算鋼筋用量?
按定額規定計算。
基礎的鋼筋用量應該怎麼算
【例】如圖所示,求帶形混凝土基礎鋼筋用量肢畝並套用定額及清單。

【解】(1)定額工程量:

①Φ20:[(29.7+0.6-0.035×2+0.2)×2+(13.2+0.6-0.035×2+0.2)×3+(9.9×2+0.6-0.035×2+0.2)+(6.6+0.6-0.035×2+0.2)]×4×2.47kg

=130.51×4×2.47kg=1289.44kg

套用基礎定額5-301。

②Φ18:130.51×8×2kg=2088.16kg

套用基礎定額5-300。

③Φ22:[(29.7+0.6-0.035×2+0.2)×2+(13.2+0.6-0.035×2+0.2)×3+(9.9×2+0.6-0.035×2+0.2)+(6.6+0.6-0.035×2+0.2)歷枯森]×6×2.98kg

=130.51×6×2.98kg=2333.52kg

套用基礎定額5-302。

④Φ6:130.51×[(1.8-0.035×2)/0.15+1]×0.222kg=363.13kg

⑤Φ8:(1.8-0.035×2+6.25×0.008×2)×(130.51/0.15+1)×0.395kg=629.65kg

套用基礎定額5-295。

(2)清單工程量計算方法同定額工程量。

清單工程量計算見表。
如何計算鋼筋用量
簡單的說就是比照圖紙把鋼筋的圖示的圓周長度算出來,再把它的彎鉤長度加上就可以了。這就是大概的。 圖紙上會有@多少的符號,那是代表鋼筋的間距,你用長度除以間距就是這鋼筋的數量了,你把長度乘以數量再乘以鋼筋的比重(網上可以查到)就可以得出鋼筋的重量。
鋼筋怎麼算重量?
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三位數,Φ14至Φ25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二位數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經驗計算公式,你自己計算一個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買一本有表格的書,用起來也很方便的。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敗仔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鋼筋重量計算方法
1、各種型號鋼筋用量根據圖紙計算。

2、每種型號鋼筋,每米重量可以查骸(Ⅰ級鋼筋和Ⅱ級鋼筋及Ⅲ級鋼筋每米重量相同),如Φ6鋼筋為0.222kg/米、Φ8鋼筋為0.385kg/米、Φ10鋼筋為0.617kg/米、Φ12鋼筋為0.888kg/米、Φ14鋼筋為1.209kg/米、Φ16鋼筋為1.579kg/米、Φ18鋼筋為1.999kg/米、Φ20鋼筋為2.468kg/米、Φ22鋼筋為2.986kg/米、Φ25鋼筋為3.856kg/米、以上型號基本上能滿足工程計算要求。
鋼筋算量怎麼算?
圓鋼重量(公斤)=0.00617×直徑×直徑×長度

方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長度

六角鋼重量(公斤)=0.0068×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八角鋼重量(公斤)=0.0065×對邊寬×對邊寬×長度

螺紋鋼重量(公斤)=0.00617×計算直徑×計算直徑×長度

角鋼重量(公斤)=0.00785×(邊寬+邊寬-邊厚)×邊厚×長度

扁鋼重量(公斤)=0.00785×厚度×邊寬×長度

鋼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徑-壁厚)×長度

六方體體積的計算

公式① s20.866×H/m/k 即對邊×對邊×0.866×高或厚度

各種鋼管(材)重量換算公式

鋼管的重量=0.25×π×(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鋼鐵比重 其中:π = 3.14 L=鋼管長度 鋼鐵比重取7.8 所以, 鋼管的重量=0.25×3.14×(外徑平方-內徑平方)×L×7.8 * 如果尺寸單位取米(M),則計算的重量結果為公斤(Kg)

鋼的密度為: 7.85g/cm3 (注意:單位換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 kg )。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 )=F(斷面積 m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種鋼材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名稱(單位)

計算公式

符號意義

計算舉例

圓鋼 盤條(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徑mm

直徑100 mm 的圓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紋鋼(kg/m)

W= 0.00617 ×d×d

d= 斷面直徑mm

斷面直徑為12 mm 的螺紋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鋼(kg/m)

W= 0.00785 ×a ×a

a= 邊寬mm

邊寬20 mm 的方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扁鋼

(kg/m)

W= 0.00785 ×b ×d

b= 邊寬mm

d= 厚mm

邊寬40 mm ,厚5mm 的扁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40 ×5= 1.57kg

六角鋼

(kg/m)

W= 0.006798 ×s×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50 mm 的六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798 ×502=17kg

八角鋼

(kg/m)

W= 0.0065 ×s ×s

s= 對邊距離mm

對邊距離80 mm 的八角鋼,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5 ×802=41.62kg

等邊角鋼

(kg/m)

= 0.00785 ×[d (2b – d )+0.215 (R2 – 處r 2 )]

b= 邊寬

d= 邊厚

R= 內弧半徑

r= 端弧半徑

求20 mm ×4mm 等邊角鋼的每m 重量。從冶金產品目錄中查出4mm ×20 mm 等邊角鋼的R 為3.5 ,r 為1.2 ,則每m 重量= 0.00785 ×[4 ×(2 ×20 – 4 )+0.215 ×(3.52 – 2 ×1.2 2 )]=1.15kg

不等邊角鋼

(kg/m)

W= 0.00785 ×[d (B+b – d )+0.215 (R2 – 2......
怎樣快速計算每平米的鋼筋含量
沒快速准確計算這一說,要想精確就得細細算。但要是算鋼筋含量做估算什麼的就用這個。

這其實就是個經驗數值,只能作為參考,具體還要以實際計算為主。

磚混結構是25~35kg/m2,低層框架結構是40~60kg/m2,小高層是60~80kg/m2,高層框架剪力牆結構70~90kg/m2。

1、多層砌體住宅:

鋼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層框架

鋼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層11—12層

鋼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層17—18層

鋼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層30層H=94米

鋼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層酒店式公寓28層H=90米

鋼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如何計算每一根鋼筋的量
只要知道每米鋼筋的重量按0.00617*d^2就可以知道所有鋼筋的重量了;鋼筋重量=每米鋼筋的重量*長度*根數;梁板梯分開了算,長度除以間距就知道根數了,長度按軸線加錨固長度就可以知道單根長度了。

『陸』 鋼筋數量怎麼算

問題一:如何計算工程鋼筋用量 一般結構設計會給出構件的配筋,按圖上的配筋(鋼筋直徑,長度,密度)可以直接算出鋼筋的用量,用噸表示。比如,長為10米,直徑為8的鋼筋,計算過程為:0.25*pi*8^2*10*7.85*10^3=8.88kg.

問題二:如何計算每一根鋼筋的量 只要知道每米鋼筋的重量按0.00617*d^2就可以知道所有鋼筋的重量了;鋼筋重量=每米鋼筋的重量*長度*根數;梁板梯分開了算,長度除以間距就知道根數了,長度按軸線加錨固長度就可以知道單根長度了。

問題三:如何計算鋼筋根數 3.15是按4根計算
平面構件凈尺寸除以間距尺寸加 1,牆的豎向分布筋鋼筋為減 1

問題四:怎麼算每平米鋼筋含量 算出一個標准層的總用鋼量,再除以該層的建築面積,即是
每平米鋼筋含量

問題五:建築中怎麼算一個平方含多少鋼筋重量 某建築工程按建築面銀祥毀積每平方米的鋼筋含量預算值為該工程合同預算總鋼筋重量除以預算建築面積;
某建築工程按建築面積每平方米的鋼筋含量結算值為該工程合同結算總鋼筋重量除以結算建築面積。
相同結構型式、相同或相近層數的建築工程的統計平均每平方米的鋼筋含量結算值為可供參考價值的每平方米的鋼筋含量。

問題六:鋼筋工程量怎麼算啊 一、鋼筋演算法用的比較多的平法算鋼筋量
鋼筋的凈用量=∑Li×gi(kg)
鋼筋長度計算的通用計算公式:(按折線長度計算)
鋼筋長度=構件圖示長度-兩端的保護層厚度+彎鉤長度增加值+彎起長度增加值+搭接增加長度+錨固增加長度
A、鋼筋的錨固、搭接與鋼筋的類別和砼強度等級有關。
B、鋼筋的彎鉤:Ⅰ級鋼筋應帶180°的彎鉤,每個彎鉤的增加值為6.25d。Ⅱ級鋼筋帶90°的彎鉤,按彎折長度計算。
C、鋼筋的彎起增加值與彎起角度有關:一般彎起角度為45°;當梁較高時,可取60°;當梁較低量時,可取30°。
現在的市場價格差別比較大,建議多問問,有代算工程量的公司,也有建築工程預算公司,你也可以去平台委託,費用不等。(下面的是工程算量造價的收費,不一定是算鋼筋的費用標准,僅供參考)
二、造價預算收費標准(參考)1、部分收費為造價預算的0.2-0.5%(假設工程造價為100萬,那費用為2000-5000);
2、專業公司收費,小螞蟻算量工廠收費為造價預算的0.1%-0.2%(假設工程造價為100萬,工程量計算費用就為1000-2000);
3、還有部分就是按照各省市造價預宴棗算定額建議來收費。
三、工程量計算收費標准(參考)1、一般咨詢公司收費,是安裝預算造價來計算的,以為算量是預算里最累人最麻煩的工作之一
2、還有部分公司,小螞蟻算量工廠收費標准為造價預算的0.05%-0.1%
四、建議1、如果你只是計算工程量的話,選擇算量公司劃算
2、如果你是要造價,想省錢,可以現在找專業的算量公司計算工程量,然後再讓人去套價,這樣價格要低很多(上述的第二點最劃算)。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請採納。

問題七:鋼筋重量如何計算? 鋼筋的理論重量計算用鋼筋直徑(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圓10鋼筋每米重量。鋼筋重量與直徑(半徑)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鋼筋的直徑(mm)×鋼筋的直徑(mm)×0.00617
其實記住建設工程常用的鋼筋重量也很簡單φ6=0.222 Kg φ6.5=0.26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鋒備2.0kg 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三位數,Φ14至Φ25鋼筋一般小數點後取二位數
Φ6=0.222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
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經驗計算公式,你自己計算一個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買一本有表格的書,用起來也很方便的。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簡式

材料名稱 理論重量W(kg/m)

扁鋼、鋼板、鋼帶 W=0.00785×寬×厚
方鋼 W=0.00785×邊長2
圓鋼、線材、鋼絲 W=0.00617×直徑2
鋼管 W=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2邊寬--邊厚)
不等邊角鋼 W=0.00785×邊厚(長邊寬+短邊寬--邊厚)
工字鋼 W=0.00785×腰厚[高+f(腿寬-腰厚)]
槽鋼 W=0.00785×腰厚[高+e(腿寬-腰厚)]

備注
1、角鋼、工字鋼和槽鋼的准確計算公式很繁,表列簡式用於計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34,帶b的為2.65,帶c的為2.26。
3、e值:一般型號及帶a的為3.26,帶b的為2.44,帶c的為2.24。
4、各長度單位均為毫米

問題八: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我們把獨立基礎水平方向定為X向,豎直方向定為Y向。
【例】X向長為2400mm,鋼筋間[email protected] );Y向長為2600mm,鋼筋間[email protected] )。混凝土保護層40mm,計算各向鋼筋根數各為多少?(大於2500的0.9倍的鋼筋減短根數請自扣)
解:X向長為:2400mm-40×2=2320mm;Y向長為:2600mm-40×2=2520mm。
X向長2320mm的根數為:2520mm÷200+1=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2320mm÷150+1=17(根)註:當獨立基礎底板長度≥2500mm時,除外側鋼筋外,底板配筋長度可取相應方向底板長度的0.9倍。本題17(根)中15(根)可取2088mm。

答:
X向長2320mm的根數為:14(根)
Y向長2520mm的根數為:17(根)

問題九:已知砼量,如何計算鋼筋量? 鋼筋混凝土的鋼筋和混凝土是分開計算的,從結構施工上看只要看結構圖,就有鋼筋的具體數量了;從預算的角度,也是計算混凝土方量不減去鋼筋的含量,而鋼筋是一根一根地計算的,所以,在「對帳」時,計算鋼筋用量是很耗時很細致的一件事,甚至涉及鋼筋連接形式。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筋與混凝土的數量沒有數學公式這樣的關系。
但是,由於作為業主或者其它身份需要對工程的投資或工程的成本有一個概算,一般可以找到一個關系,即不同類型的建築物的「含鋼量」有一個大概的比例。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筋和混凝土有一個概算關系。
另外,我們還把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4,把鋼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5,這也可以非常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況下鋼筋混凝土的含鋼量。
總之,精確的算,必須逐根計算後匯總。

『柒』 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量是如何計算的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結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鋼筋的計算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1)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3、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以上三類鋼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錨固問題,那麼總結一下以上三類鋼筋的支座錨固判斷問題:
支座寬≥Lae且≥0.5Hc+5d,為直錨,取Max{Lae,0.5Hc+5d}。
鋼筋的端支座錨固值=支座寬≤Lae或≤0.5Hc+5d,為彎錨,取Max{Lae,支座寬度-保護層+15d}。
鋼筋的中間支座錨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5、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拉筋根數:如果我們沒有在平法輸入中給定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箍筋根數/2)×(構造筋根數/2);如果給定了拉筋的布筋間距,那麼拉筋的根數=布筋長度/布筋間距。
6、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2×11.9d+8d
箍筋根數=(加密區長度/加密區間距+1)×2+(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區間距-1)+1
注意:因為構件扣減保護層時,都是扣至縱筋的外皮,那麼,我們可以發現,拉筋和箍筋在每個保護層處均被多扣掉了直徑值;並且我們在預算中計算鋼筋長度時,都是按照外皮計算的,所以軟體自動會將多扣掉的長度在補充回來,由此,拉筋計算時增加了2d,箍筋計算時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夾角=60°;≤800mm夾角=45°
二、中間跨鋼筋的計算
1、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1)剪力牆牆身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剪力牆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據設計圖紙自由組合計算。
(三)剪力牆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連梁主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左右兩邊錨固值LaE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寬-50*2)/間距+1(頂層)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洞口兩邊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寬-50*2)/間距+1(中間層)
二、暗梁
1、主筋長度=暗梁凈長+錨固
三、柱
(一)、基礎層
一、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二、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撓動。一般是按2根進行計算(軟體中是按三根)。
(二)、中間層
一、柱縱筋
1、KZ中間層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03G101-1中,關於柱箍筋的加密區的規定如下
1)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有三個,分別為: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2)首層以上柱箍筋分別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區長度均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n/6};梁節點范圍內加密;如果該柱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同時需要加密。
(三)、頂層
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各不相同。(參看03G101-1第37、38頁)
一、角柱
角柱頂層縱筋長度:
一、內筋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
彎錨(_Lae):梁高-保護層+12,5
直錨(_Lae):梁高-保護層
二、外筋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梁高-保護層+柱寬-保層}
柱頂部第一層:_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保證65%伸入梁內)
柱頂部第二層:_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注意:在GGJ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_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_Lae);梁高-保護層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二、邊柱
邊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邊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
邊柱頂層縱筋的錨固分為內側鋼筋錨固和外側鋼筋錨固:
a、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_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_Lae):梁高-保護層
b、外側鋼筋錨固長度為:_1.5Lae
注意:在GGJV8.1中,內側鋼筋錨固長度為:彎錨(_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_Lae):梁高-保護層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Lae,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三、中柱
中柱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那麼中柱頂層鋼筋錨固值是如何考慮的呢?中柱頂層縱筋的錨固長度為:彎錨(_Lae):梁高-保護層+12d直錨(_Lae):梁高-保護層
注意:在GGJV8.1中,處理同上。
四、板
在實際工程中,我們知道板分為預制板和現澆板,這里主要分析現澆板的布筋情況。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分布筋、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一、受力筋
軟體中,受力筋的長度是依據軸網計算的。
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二、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三、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即可,在軟體中可以利用直接輸入法輸入計算。
第五章常見問題
為什麼鋼筋計算中,135o彎鉤我們在軟體中計算為11.9d?
我們軟體中箍筋計算時取的11.9D實際上是彎鉤加上量度差值的結果,我們知道彎鉤平直段長度是10D,那麼量度差值應該是1.9D,下面我們推導一下1.9D這個量度差值的來歷:
按照外皮計算的結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那麼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這里D取的是規范規定的最小半徑2.5d,此時用後面的式子減前面的式子的結果是:1.87d≈1.9d。

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捌』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把獨立基礎水平方向定為X向,豎直方向定為Y向。例如:X向長為2.4m,鋼筋間距(@150);Y向長為2.6m,鋼筋間距(@150)。混凝土保護層40mm,計算各向鋼筋根數各為多少?那麼:X向長為:2.4m-40mm×2=2.32m;Y向長為:2.6m-40×2=2.52mm。X向長2.32m的根數為:2.52m÷150mm+1=18(根)Y向長2.52m的根數為:2.32m÷150mm+1=17(根)X向長2.4m的根數為:18(根)Y向長2.6m的根數為:17(根)。
一、規范規定及相關理解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1條規定: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取「0.2和45ft/fy作用的較大值」。這一條是針對受彎構件,而獨立基礎同時承受上部荷載和土壓力,底面尺寸相對於基礎高度也不是很大,因此不適合錐形和階型獨立基礎。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2條規定: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的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可以適當降低,但不得小於0.15%。這一條是針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而設的,其具體受力情況與獨立基礎還是有區別的。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3條: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10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也不易小於100mm。這一條文有明確規定最小配筋,但至於是否還要滿足最小配筋率0.15%則各有各的說法。
二、關於配筋率

若按最小配筋率0.15%控制配筋,則獨立基礎高度越高配筋越大。而獨立基礎底板的厚度由沖切和剪切計算確定,其值比較厚,按0.15%控制所得的鋼筋面積大不夠經濟。獨立基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各地或個人有不同的做法,如北京市《建築結構專業技術措施》3.5.12條規定:如單獨柱基之配筋不小於10@200(雙向)時,可不考率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工程設計中若無硬行規定,獨立基礎底板配筋只要滿足《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條規定即可,不要驗算最小配筋率。

還有一種做法的結構思路:就階形基礎而言,合理設計的獨立基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第一階多半會伸出從柱邊與基礎頂面交接處引出的45°線同基礎底面相交線之外,因此該部分可以認為是卧置於地基上受彎控制的混凝土板類構件,需滿足ρmin=0.15%的要求。而基礎底板其餘部分均在45°角的沖切破壞錐體范圍內,其高度一般有受沖切和受剪控制,相對較厚,如果其配筋要求符合ρmin=0.15%的要求,將會導致獨立基礎用鋼量不必要的增加。

閱讀全文

與12m鐵塔基礎鋼筋怎麼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碳含量越高鋼材越怎麼樣 瀏覽:876
內支模架一平方多少鋼管 瀏覽:359
汽車模具成形沖頭一般用什麼線割 瀏覽:751
鋼材怎麼區分是否貼牌 瀏覽:814
3dmax古銅色不銹鋼材質怎麼調 瀏覽:567
用什麼膠粘帶粘不銹鋼 瀏覽:623
標準的鋼管直徑多少 瀏覽:661
如何解決焊接電流電壓穩定性 瀏覽:655
120mm厚鋼板每平米多少錢 瀏覽:184
鋁合金和斷橋鋁的價格差多少 瀏覽:867
合金套和鑽石套哪個好 瀏覽:957
鋼板怎麼化學處理可代替噴砂 瀏覽:867
馬鋼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47
被不銹鋼燙傷怎麼不疼 瀏覽:617
轉向架用什麼鋼材 瀏覽:798
bnc接頭怎麼拆開焊接 瀏覽:167
鈦合金牙套如何修復 瀏覽:10
數控內圓磨床模具如何保養 瀏覽:859
保溫壺304不銹鋼怎麼清洗 瀏覽:131
商用不銹鋼盆去哪裡買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