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柱鋼筋和梁鋼筋是縱向受拉的還是受壓的
柱子、梁等的受力筋除極少情況外,都是受拉鋼筋;板的受力筋沒有不是受拉的。
不是專業結構設計的朋友都以為柱子的縱筋都是受壓的,這是極錯的,甚至有人說柱子的縱筋搭接長度應靠規范規定乘0.7(這是錯用規范條文)。特別是框架柱的縱筋,不得用它來彌補混凝土承壓能力不足!
教科書上有計算柱子軸向受壓包括了鋼筋,目的是教授學子的理論知識,不是應用。
用腦子想想嘛,鋼筋混凝土的道理精髓,就是利用便宜的混凝土的強大承壓能力同時要利用鋼筋的極高抗拉能力,巧妙聯合起來為人類所用。可以這樣說,所有埋進混凝土的鋼筋,都是要利用它抗拉的!同志哥,一噸鋼筋價錢比一噸混凝土貴20倍啊!所以要各用所值!
『貳』 柱中受力鋼筋是縱向受拉鋼筋嗎
是的。十分正確!
1、柱抄里必須有縱向鋼筋架立起鋼筋籠,這樣的構造才符合混凝土構件受力的基本假設,所有的計算公式才適用,不符合基本假設構造措施時,按規范計算出的結果統統是無效的;
2、無抗震要求時,柱的縱向鋼筋是承擔彎矩產生的拉力的鋼筋;(包括重力荷載及水平荷載對柱子產生的彎矩效應)
3、抗震要求時,它不但承擔荷載彎矩產生的拉力,而且要承擔地震水平作用的傾覆效應對鋼筋產生的拉力;
4、JGJ3-2010《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規定限制柱子軸壓比,明顯表示了不得考慮縱向鋼筋承擔軸壓力。
所以設計人給柱中配置的縱向鋼筋都是受拉鋼筋。
以上是我們的設計思想,或叫抗震概念設計的思想及基本原則。至於那些縱向鋼筋在混凝土實體里,某時某刻受到了些什麼力,不是我們關心的事,自有專門的科研人員關心。我們只需讀懂現行規范,解釋清楚規范就足夠了。
『叄』 柱縱向鋼筋受力情況
實物框架柱在房屋使用中,所有活荷載都是時刻在變化的,其受力情況內不能確定。但是在設計計容算時,柱子的縱筋是受彎矩控制的,所以它是用來承受拉力的,而不用它承受壓力!它的配置,常常是受框架結構基本抗震構造措施控制的。
『肆』 框架柱縱筋受什麼力
受壓,受剪切破壞力。
『伍』 什麼是框架柱,梁是不是都受力和受壓這些問題一直弄不明白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結構中承受梁和板傳來的荷載,並將荷載傳給基礎,是主要的豎向支撐結構。
梁受力,縱向鋼筋在構件中都受力。梁的底部縱向鋼筋在構件中是受力。柱的縱向鋼筋在構件中是受拉壓。
框支梁與框支柱用於轉換層,如下部為框架結構,上部為剪力牆結構,支撐上部結構的樑柱為KZZ和KZL。框支柱與框架柱的區別也就是所用部位不同,然後結構設計時所考慮的也就不盡相同了。
簡單一點就是:框支柱是框架樑上的柱,用於轉換層。框支柱與框架柱的區別在於框架柱與基礎相連,框支柱與框架梁相連.
框支柱以下的柱都是框架柱,而不與剪力牆相連的梁則為框架梁。
『陸』 鋼筋混凝土梁,板,柱,在使用荷載作用下,主要承受哪些內力
框架梁: 上部負筋. 承擔荷載負彎矩效應產生的拉應力;上部通長筋. 也是負筋,同時是滿足規范抗震構造措施的鋼筋;架立筋.架起箍筋形成鋼筋籠以保證梁中所有受力鋼筋的固定位置。下部縱筋. 承擔荷載正彎矩效應產生的拉應力;腰筋. 滿足抵抗荷載扭矩效應產生的拉應力或規范構造措施;箍筋及彎曲鋼筋. 抵抗荷載剪力效應產生的拉應力。
板: 支座上部負筋. 承擔荷載負彎矩效應產生的拉應力;下部縱筋. 承擔荷載正彎矩效應產生的拉應力;上、下分布筋. 保證板中所有受力鋼筋的固定位置。
框架柱: 縱向鋼筋. 抵抗房屋重力荷載及水平荷載以及地震水平作用等的彎矩效應產生的正應力並滿足規范抗震構造措施;箍筋. 固定縱筋的位置、約束柱身混凝土滿足規范抗震構造措施。
鋼筋規格:梁、柱縱筋直徑不得小於12MM,箍筋直徑8~12mm;板受力筋不得小於8mm,分布筋6mm。
鋼筋等級:按計算及規范最低要求,並考慮與混凝土等級匹配,照規范的混凝土用熱軋光圓或熱軋帶肋鋼筋(預應力混凝土見另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