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剪力牆與板相交的地方有鋼筋怎麼設置
剪力牆鋼筋彎勾伸向板筋,板筋彎勾伸向剪力牆內,都必須抱著錨固長度。上層剪力牆筋使用插筋法或者伸長預留都可以。施工圖當中一般都有大樣做法,按照大樣做法施工即可。
② 剪力牆鋼筋怎麼布置
計算方法:
以牆體或者板面計算為例,間距300*300梅花布置和矩形布置,面積尺寸取0.6*0.9米為算例:
(1). 梅花布置個數:(0.6/0.3+1)*0.9/0.3*2=18個 ,注意這個計算順序0.6和0.9中取小的放入括弧內,順序一變,計算結果就不對。
(2). 矩形布置個數:(0.6/0.3+1)*(0.9/0.3+1)=12個。
註:S—彎起鋼筋斜斷長度L—彎起鋼筋斜段水平投影長度
h—彎起鋼筋彎起的垂直高度,這里指外包尺寸
參考資料:
梅花形布置網路
③ 雙向板縱橫向鋼筋如何布置
雙向板縱橫向鋼筋布置方法如下:
1、現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焊接接頭位置要保證50%的截面比例。
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長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鋼筋間距的一半,從梁外側筋外側開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側模外5公分。
2、從設計角度來講,當樓板大於150mm厚時,一般是建議採用上下上層配筋的。因為樓板厚度大的情況下,通長從設計的時候要考慮上部跨中負彎矩的作用,雖然理論上沒有跨中負彎矩,但是考慮現場的施工實際情況(支模、施工時人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鋼筋。
布置雙向鋼筋的時候,短跨是計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也要取決於板的長寬比,當長寬比接近於1:1的時候,雙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應當配置在外側。
3、澆板的下部鋼筋短跨在下,長跨在上。上部鋼筋短跨在上,長跨在下。街頭位置上部鋼筋在跨中1/3處,也可以搭接。下部鋼筋下支座處1/3,下部鋼筋也可以錨固入梁內並滿足錨固長度。
(3)作個板牆鋼筋如何擴展閱讀: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柱子的豎向鋼筋就是縱向鋼筋,水平鋼筋(箍筋)就是橫向鋼筋;牆中與地面垂直的為縱向鋼筋,與地面平行的為橫向鋼筋;而梁的底部和頂部沿梁跨度方向的鋼筋是縱向鋼筋,梁的箍筋和拉筋為橫向鋼筋;沿樓板短向的為橫向鋼筋,沿樓板長向的為縱向鋼筋。
柱、牆、梁中的縱向鋼筋可以抵抗拉力和壓力,橫向鋼筋抵抗剪力。對於雙向板,其縱向和橫向鋼筋均為主要受力筋;而單向板中的橫向鋼筋為受力筋,縱向鋼筋為分布筋。
鋼筋的檢驗首先要檢查鋼筋的標牌號及質量證明書;其次要做外觀檢查,從每批鋼筋中抽取5% ,檢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紋、創傷和疊層,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的允許和偏差,鋼筋每一米彎曲度不應大於四米。
接下來力學性能試驗,每批若小於60噸則從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兩段,分別做拉伸和冷彎試驗。在截取試件時應除去鋼筋兩端100-500MM,在截取試件大於60噸還需在取相應的鋼筋。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
④ 剪力牆鋼筋怎麼綁扎
一、施工順序
在頂板上彈出牆體外皮線和模板外控制線→調正縱向鋼筋位置 →接長豎向鋼筋並檢查質量(電渣壓力焊)→綁扎暗柱和門窗過梁鋼筋 →綁扎牆體水平鋼筋→設置拉鉤和墊塊
二、施工方法
(1)彈牆體外皮線、模板控制線,清理受污甩槎鋼筋,根據保護層厚度校正預留鋼筋位置。
(2)先連接2-4根豎筋,在豎筋上畫好水平筋分檔標志,在下部及齊胸處綁扎兩根橫筋定位,然後在橫筋上畫好豎筋分檔標志,接著綁扎其餘豎筋以及其餘橫筋,豎筋應在橫筋外側。所有剪力牆鋼筋應逐點綁扎,並加設橫向水平旅運鋼筋支撐。
(3)剪力牆第一根豎向分布鋼筋在距離暗柱邊緣一個豎向分布筋間距處開始布置。第一根水平分布鋼筋在距離樓地面(基礎頂面)50mm處開始布置(當與邊緣構件或邊框柱中的箍筋相沖突時,可置於箍筋上方)。
(4)牆鋼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採用順扣綁扎鋼筋,各點交錯綁扎,綁扎牆上配鎮穗所有交叉點,錨固長度和搭接長度與錯開要求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5)綁扎雙排鋼筋之間的拉筋時,拉筋規格、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層高范圍內由下層板面以上第二根水平鋼筋開始設置,至頂部板底向下第一排水平筋處終止;牆身寬度范圍內由距邊緣構件第一排豎向分布筋處開始設置,位於邊緣構件范圍內水平筋也應設置拉筋,此范圍拉筋間距不大於牆身拉筋間距。牆身的拉筋應同時勾住豎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當牆身分布筋多餘兩排時,拉筋應與牆身內培卜部的每排豎向和水平分部筋同時綁扎牢固。綁扎拉鉤時,應採用工具式卡具卡住,然後再彎,以保證鋼筋間距不變。
(6)為保證牆體的厚度,防止因模板支撐體系的緊固而造成牆體厚度變小,採用成品混凝土(其長度與牆體厚度相同)做內撐,呈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⑤ 在農村自己建房,樓板鋼筋該如何選擇
農村建房子相交頂單層筋和雙層筋都不好,特別抗震性都不十分理想,農村建房子如果要求牢固,抗震,用三層筋最為理想,但立柱必須要多一些。在南方農村裡建房的時候,都只會用單層鋼筋,這樣就足夠了:南方多半都是雨水多,建房所建的房子都會考慮到一個防水的問題。南方的降雨量偏高,濕度都是比較大,都會考慮房子的題,也是大家一直都在討論的一個問題。
受力計算問題,因為樓板四周與圈樑同時現澆,並不是理論上完全的簡支,在樓板邊緣板面也承受一定的彎矩,所以在樓板邊緣板面一般為設置構造筋,鋼筋長度一般為板跨方向的四看你是平頂還是斜頂?平頂層以後頂層上放不重物等因系考慮!斜屋面單層筋足夠了。平頂屋面不考慮了放很重的物件也沒必要放雙層!但厚度一定要夠。、避免漏水!根據現澆板受力分布,板跨中和板端中間支座處都會有較大的彎矩,都需要鋼筋,板跨中受力時是下部受拉,需要在板底配置鋼筋;板支座處受力時是上部受拉,需要在板頂配置鋼筋。根單層筋造價低但是在每道隔牆的部位都要外加附筋然而雙層筋造價高其實最關鍵的是在混凝土澆築的過程中外加防漏劑p8,振密實原漿壓平收光,使用c35的混凝土應該可以。
⑥ 樓板鋼筋怎麼選擇有經驗的工人如何操作
普通的樓板鋼筋(懸挑板除外),對於雙向板來說,分為上部的雙向負彎矩筋和下部的雙向正彎矩筋;對於單向板來說,分為上部的單向負彎矩筋及分布筋和下部的單向正彎矩筋及分布筋。如下圖所示:
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板鋼筋滿綁或跳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隔一綁一)跟單向板或雙向板沒任何瓜葛,只是設計配筋不同,統一做法:板底筋四周二排滿扎,其餘呈梅花型跳綁;麵筋(包括負筋,俗稱罩筋)滿扎。一般全是22號或20號鐵絲單根使用,節約成本:我作為一個在鋼筋上摸了近四十來年的農民工,感覺滿綁不滿綁不是:鋼筋綁扎的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你綁得牢綁不牢鋼筋的問題。不知有跟我同感的沒有。
板筋還得八字扣,系頭;柱,牆筋,四角用兜扣加纏,中間用纏扣最少一半;梁,四角用兜扣,腰筋隔一間一用纏扣,其它可以一面順。
當然上面是要求,實際當中未必有那麼嚴格。只耍滿足到位,牢固,不跑位。基本上算合格。
⑦ 板鋼筋的計算公式或者計算方式
一、普通板底筋計算
(一)、底筋長度 底筋長度=凈跨+伸進長度×2+彎鉤×2
1、當板的端支座為框架梁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框梁支座寬/2,5d)+彎鉤×2
2、當板的端支座為剪力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牆支座寬/2,5d)+彎鉤×2
3、當板的端支座為圈樑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圈樑支座寬/2,5d)+彎鉤×2
4、當板的端支座為砌體牆時 底筋長度=凈跨+左右伸進支座長度max(120,板厚)+彎鉤×2
(二)、 底筋根數
情況一:底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底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麵筋計算
(一)、端支座負筋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入長度+彎鉤+板內凈尺寸+彎折長度
情況一:錨入支座長度=錨固長度LaE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錨固長度LaE+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情況二:錨入支座長度=0.4La+15d
(1)、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2)
(2)、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端支座負筋長度=(0.4La+15d+彎鉤)+(板內凈長)+(板厚-保護層)
2、板端負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二)、端支座負筋分布筋
1、端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端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板內凈尺寸/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三)、中間支座負筋
1、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彎折長度×2
情況一: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2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2
情況二:當彎折長度=板厚-保護層時,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標注長度+(板厚-保護層)×2
2、中間支座負筋根數
情況一: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50mm×2)/板筋間距+1
情況二: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板筋間距+1
情況三:中間支座負筋根數=(凈跨+保護層×2+左梁角筋1/2直徑+右梁角筋1/2直徑-板筋間距)/板筋間距+1
(四)、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
1、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長度
情況一:分布筋和負筋參差150mm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或凈跨)長度-負筋標注長度×2+150mm×2
情況二:分布筋=軸線長度
(1)、分布筋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彎鉤×2
(2)、分布筋不帶彎鉤
分布筋長度=軸線長度
2、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
情況一:根數=布筋范圍/間距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向上取整)
情況二:根數=布筋范圍/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分布筋根數=(布筋范圍1/分布筋間距+1)+(布筋范圍2/分布筋間距+1)(向上取整)
參考資料:
http://www..com/s?wd=%E6%9D%BF%E9%92%A2%E7%AD%8B%E7%9A%84%E8%AE%A1%E7%AE%97%E5%85%AC%E5%BC%8F&tn=site888_1_pg&cl=3&ie=utf-8
⑧ 樓層板鋼筋做法
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
根據按中國規范設計的典型框架內所能達到的最大層間容位移角,可取梁每側六倍板厚范圍作為板的有效寬度。在考慮板筋參與梁端抗彎的同時,應注意參與受力板筋的錨固問題和板內與梁垂直方向橫向鋼筋的設置問題,以保證縱向板筋能有效的參與梁端抗彎。
對框架端節點來說,當直交邊梁的抗彎和抗扭剛度與縱梁相比不至於相差太多時,在端節點處仍然可以取梁每側六倍板厚作為板的有效寬度;但如果直交邊梁剛度偏弱,則板的有效寬度取值應相應減少。
(8)作個板牆鋼筋如何擴展閱讀:
樓層板鋼筋設置要求規定:
1、當承重牆的間距不大時,如住宅的廚房間、廁所間,鋼筋混凝土樓板可直接擱置在牆上,不設梁和柱,板的跨度為2—3米,板厚度為70—80mm。
2、所有的板、肋、主梁和柱都是在支模以後,整體現澆而成。其跨度為1.7—2.5m,厚度為60—80 mm。
3、樓板為牆、柱水平方向的支撐及聯系桿件,保持牆柱的穩定性,並能承受水平方向傳來的荷載(如風載、地震載),並把這些荷載傳給牆、柱,再由牆、柱傳給基礎。
⑨ 板上起牆或柱,對鋼筋有什麼要求
現目前國內的規范都還沒介紹說板上如何砌牆和起柱的,最多也就是在樑上砌牆和起柱,樑上柱:柱主筋伸入梁底部並彎錨15d,一般樑上砌牆磚體要選用輕質磚,如果是剪力牆做法同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