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樓板鋼筋的放置規定有哪些
樓板鋼筋的放置:
施工 照工程結施圖上的標注,按10G101-1圖集有關規則放置;
設計 經承載能力專計算並復核屬撓度及抗裂後,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1節各款規定布置。
內容較多,無法一一寫出。
願意解答具體問題。
❷ 建築物的板有哪些構造要求
1.板的最小厚度:板的截面厚度除需滿足承載力、剛度和抗裂的要求外,還要考慮使用、施工等因素。現澆板厚度一般取1.0mm的倍數,工程中常用厚度為60mm、70mm、80mm、100mm和120mm。
2.板的支承長度:現澆板在磚牆上的支承長度一般不小於120mm,且應滿足受力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長度要求。預制板的支承長度,在外磚牆上不應小於120mm,在內磚牆上不應小於100mm,在鋼筋混凝土樑上不應小於80mm。
3.板的配筋:板中一般布置有兩種鋼筋,即縱向受力鋼筋和分布鋼筋,
(1)縱向受力鋼筋。板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作用主要是承受彎矩在板內產生的拉力。板中縱向受力鋼筋常用直徑為6~12mm的HPB300級鋼筋,大跨度常採用HRB335級和HRB400級鋼筋。其中,現澆板的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8mm。板中受力鋼筋間距一般為70~200mm;當板厚h>150mm時,鋼筋間距不宜大於2.50mm,且不宜大於15h。
(2)分布鋼筋。分布鋼筋與縱向受力鋼筋垂直布置,且放置在受力鋼筋的內側,其作用是將板上的荷載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承擔因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在垂直受力鋼筋方向產生的拉應力,還可以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分布鋼筋按構造配置。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2015年版)(GB50010—2010)規定:單位長度上分布鋼筋的截面面積不小於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於01.5%;其直徑不宜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2.50mm。有較大集中荷載作用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
❸ 承台高度超過多少加抗裂鋼筋
承台高度超過1800mm要加抗裂鋼筋
❹ 基礎筏板厚度大於多少的時候牆板筏板內設置水平筋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於地基上的基礎筏板,當板的厚度大於2m時,除應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縱、橫方向鋼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過1m范圍內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網片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縱橫方向的間距不宜大於300mm。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1
8.4.10
平板式筏基受剪承載力應按式(8.4.10)驗算,當筏板的厚度大於2000mm時,宜在板厚中間部位設置直徑不小於12mm、間距不大於300mm的雙向鋼筋網。
❺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多少時應加抗裂網片
規范復9.2.4:對樑柱中縱向受力鋼制筋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的情況,提出應該採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通常是在混凝土保護層中離構件表面一定距離處全面增配由細鋼筋構成的構造鋼筋網片。設計說明中沒有說出這層鋼筋網片距離構件表面的距離,那麼有可以在1/2保護層厚度處設置,設置直徑為6mm的鋼筋網,鋼筋縱向橫向間距均為200mm追問就是說設置圓6間距200的這個是在哪裡顯示的呢,
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於40mm時,在保護層中應另加∮6@200X200鋼筋網片,詳見GB
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2。4條,
你不是說人家的設計說明裡面有這么一條么?
❻ 現澆樓板鋼筋配筋標准 現澆板鋼筋規范要求
1、現澆樓板鋼筋和鋼筋間距分析如下: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2、鋼筋混凝土板是受彎構件,按其作用分為:受力筋、分布筋、構造筋幾種。受力筋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當板為兩端支承的簡支板時,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跨度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大於2時,板為單向受力,叫單向板,其底部受力鋼筋平行短邊方向布置;當板為四周支承並且其長短邊之比值小於或等於2時,板為雙向受力,叫雙向板,其底部縱橫兩個方向均為受力鋼筋。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單向板和雙向板可採用分離式配筋或彎起式配筋。分離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為工程中主要採用的配筋方式。當多跨單向板、多跨雙向板採用分離式配筋時,跨中下部鋼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負筋向跨內的延伸長度應覆蓋負彎矩圖並滿足鋼筋錨固的要求。
3、分布鋼筋: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季溫度綁扎在一起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鋼筋在混凝土澆搗時的位移。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為150~200mm,並應在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於0.1%。
4、構造鋼筋: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位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對與支承結構整體澆築或嵌固在承重砌體牆內的現澆混凝土板,應沿支承周邊配置上部構造鋼筋,其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並應符合下列規定:該構造鋼筋的截面面積:沿受力方向配置時不宜小於跨中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時可根據實踐經驗適當減少。